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怎樣才能不讓孩子成為無法抵禦壓力的“草莓族”?

【心事問答】

Q:

孩子在家裡是十足的小皇帝, 受到一點委屈或困難就眼淚鼻涕的, 這樣的孩子以後怎麼才能夠適應社會激烈的競爭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呢?

A:

孩子的抗壓能力和獨立性是他日後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 孩子幼時沒有養成抗壓能力, 長大了就會在心理抗壓能力上趨於弱勢, 很難成為堅強有毅力的人。 家長要對孩子從小進行挫折教育, 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

【案例】

小米聰明伶俐, 各方面的表現都挺出色, 在幼稚園從來沒有受過老師的批評。 由於是家裡的獨生女, 爺爺奶奶慣著她, 爸爸媽媽寵著她, 這樣一來, 使她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幼稚園裡都像個小公主一樣, 行為孤傲, 禁不起任何的批評和挫折打擊。

幼稚園裡要選兩名同學為上級領導表演踢毽子比賽, 小米平時踢毽子踢得特別好, 自信一定能夠選得上。 但是由於前兩天的歌唱比賽,

已經選了小米做領唱, 老師就想把這次踢毽子的機會讓給其他小朋友。 老師話音剛落, 小米便跑過來問老師:“老師, 他們兩個都不如我踢得好, 為什麼不讓我去表演呢?”一臉不服氣的樣子。 老師說:“小米, 把這次展示的機會讓給別人不好嗎?”小米撅著嘴回到座位上, 頭也不抬, 兩行淚珠滑落臉龐。

在平時的生活中小米也經常有類似的行為表現, 如果小表姐跳繩比她跳得多, 她也很不開心, 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她也會鬱悶半天。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 困難和挫折在所難免, 如果一遇到問題就鬧情緒, 這樣的孩子不能獲得長久的發展。 因此, 進行挫折教育, 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品行, 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父母要提高自己孩子的心理成熟度, 而不是一味地讓他覺得委屈。

【專家分析】

所謂挫折教育, 是指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 根據寶寶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 創設或利用某種情景, 提出某種難題, 讓寶寶通過動腦、動手來解決矛盾,

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培養出一種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挫折教育可教會孩子學會自控, 磨煉孩子的意志, 提高孩子的個性品質, 是目前家長對孩子的單一培養方式——智力培養的補充之一。 它能使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 戰勝自我, 從容應對挫折和打擊, 正確發揮自己的能力, 對孩子今後生活的幸福及事業的成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這麼脆弱?

現在的父母都很忙碌, 沒時間陪孩子, 只能用物質來彌補對孩子的愧疚, 於是孩子就會養成為所欲為, 要什麼有什麼的習慣, 內心卻不知珍惜。 另外, 父母由於工作時間忙或者對於孩子的溺愛, 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安排好,

這樣孩子就失去了很多嘗試和解決的機會, 久而久之就會養成遇到挫折和困難不知如何是好的性格。

孩子的挫折忍耐度的高低除了先天之外, 家長後天的影響也占很大部分, 當孩子摔倒的時候, 家長沒有說孩子不小心, 而是說地面不平, 這就加重了孩子的失敗情緒, 讓孩子學不到面對失敗的正確做法。

挫折教育的具體方法:

★嬰兒時期(0~1歲)。

家長無條件地保護孩子, 會讓孩子覺得他在家庭中是第一位的, 這對於以後孩子的抗挫能力非常不利。 應該讓孩子感受到他與其他的家庭成員是平等的, 慢慢培養一種家庭責任感。

★幼兒期(1~3歲)。

這個時期兒童已具有複雜的情感體驗, 獨立性和意志能力開始發展, 自我意識開始形成。 此時可以有意識地以童話的形式給孩子灌輸一些簡單的思想,如龜兔賽跑中的烏龜在強手面前不退縮,堅持到底,最終取得了勝利等小故事。

★學齡前期(3~6歲)。

這個時期兒童主要特點仍是具體形象的,情感活動仍有易變性和衝動性。但他們已開始具備了社會結構的雛形,這時對兒童個性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有重要意義。此期的挫折教育目標為:訓練孩子正確合理地表達自己的願望,即以別人能夠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

【給家長的建議】

給孩子適度的愛

過度的溺愛會給孩子一種優越感,因此,當父母給孩子的關愛稍微減少一點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受了委屈,這樣的孩子對於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往往很難適應。

對負面情緒進行釋放

父母要及時瞭解孩子覺得委屈的原因,不做任何主觀猜測,不對孩子進行任何的批評和安慰,而應讓他們的情緒得到釋放,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減少其對負面情緒的關注度,引導孩子的情緒朝樂觀、健康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讓他們形成正常的人格。當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以後,家長要鼓勵孩子將事情的來龍去脈陳述一遍。讓孩子主動陳述自己的感受並鼓勵其說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家長在仔細聆聽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幫孩子分析,引導孩子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對負面情緒進行接納

當孩子受委屈時,能夠將不快宣洩出來是件好事。宣洩之後自然應該好好地去安慰孩子,比如說陪孩子做遊戲、講故事之類,但是,安撫孩子不應該是無條件地順從孩子。毫無原則地一味遷就孩子,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

讓孩子更加成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挫折,要讓孩子學會合理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告訴他,這是人人成長過程中都必須經歷的過程。“輸”、“委屈”並不丟人,也不奇怪。否則,心理成熟度差的孩子,就不太容易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也不太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這樣,在日後成人時,人際關係和心理就容易出現問題。

孩子良好的挫折忍耐度是循序漸進培養起來的,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應該引導他們去找出挫折的原因,陪他們一起尋找克服挫折的方法,鼓勵他們不斷進行嘗試,當孩子發現問題自己也可以解決時,他們也就建立了很高的自信,未來再面對挫折時就會勇往直前。

此時可以有意識地以童話的形式給孩子灌輸一些簡單的思想,如龜兔賽跑中的烏龜在強手面前不退縮,堅持到底,最終取得了勝利等小故事。

★學齡前期(3~6歲)。

這個時期兒童主要特點仍是具體形象的,情感活動仍有易變性和衝動性。但他們已開始具備了社會結構的雛形,這時對兒童個性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有重要意義。此期的挫折教育目標為:訓練孩子正確合理地表達自己的願望,即以別人能夠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

【給家長的建議】

給孩子適度的愛

過度的溺愛會給孩子一種優越感,因此,當父母給孩子的關愛稍微減少一點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受了委屈,這樣的孩子對於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往往很難適應。

對負面情緒進行釋放

父母要及時瞭解孩子覺得委屈的原因,不做任何主觀猜測,不對孩子進行任何的批評和安慰,而應讓他們的情緒得到釋放,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減少其對負面情緒的關注度,引導孩子的情緒朝樂觀、健康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讓他們形成正常的人格。當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以後,家長要鼓勵孩子將事情的來龍去脈陳述一遍。讓孩子主動陳述自己的感受並鼓勵其說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家長在仔細聆聽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幫孩子分析,引導孩子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對負面情緒進行接納

當孩子受委屈時,能夠將不快宣洩出來是件好事。宣洩之後自然應該好好地去安慰孩子,比如說陪孩子做遊戲、講故事之類,但是,安撫孩子不應該是無條件地順從孩子。毫無原則地一味遷就孩子,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

讓孩子更加成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挫折,要讓孩子學會合理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告訴他,這是人人成長過程中都必須經歷的過程。“輸”、“委屈”並不丟人,也不奇怪。否則,心理成熟度差的孩子,就不太容易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也不太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這樣,在日後成人時,人際關係和心理就容易出現問題。

孩子良好的挫折忍耐度是循序漸進培養起來的,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應該引導他們去找出挫折的原因,陪他們一起尋找克服挫折的方法,鼓勵他們不斷進行嘗試,當孩子發現問題自己也可以解決時,他們也就建立了很高的自信,未來再面對挫折時就會勇往直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