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效比三七,你所不知道的滇南本草:獨丁子

獨丁子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材獨丁子又稱作“金鐵鎖”;也有地區稱作:麻參; 鈴地草根; 金絲矮陀陀; 象牙七; 蜈蚣七; 百步穿楊; 白馬分鬃;白暗消; 獨鹿角薑; 獨腳暗消; 獨根; 獨定子; 爬地蜈蚣; 昆明沙參; 異翻葉; 巴地蜈蚣; 小麻藥; 小馬桑; 對葉七; 安石甲; 夜翻草; 中藥金鐵鎖為石竹科植物金鐵鎖的根。 秋後或春初發芽前採挖根部, 去淨苗葉, 泥土或除去栓皮, 曬乾。

獨丁子的功效與作用

散瘀定痛;止血;消癰排膿。 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痛;胃痛;癰疽瘡癤;創傷出血。

金鐵鎖

別名:昆明沙參, 金鐵鎖, 金絲矮陀陀, 獨定子, 蜈蚣七, 對葉七, 爬地蜈蚣, 異翻葉, 鈴地草根, 象牙七, 白馬分鬃, 麻參, 夜翻草, 獨根, 白暗消, 小麻藥, 獨腳暗消, 小馬桑, 巴地蜈蚣, 獨鹿角薑, 百步穿楊, 安石甲。

中藥獨丁子為石竹科植物獨丁子的根。 秋後或春初發芽前採挖根部, 去淨苗葉, 泥土或除去栓皮, 曬乾。

原形態

獨丁子, 多年生匍匐草本, 長30~50釐米。 根粗壯, 多單生, 長圓錐形, 肉質, 外皮棕黃色。 莖柔弱, 綠色或帶紫綠色, 有毛。 單葉對生;幾無柄;葉片卵形, 長1.5~2.5釐米, 寬0.5~1.2釐米, 先端漸尖, 基部寬楔形至圓形, 全緣, 上面疏生細柔毛, 下面僅沿中脈有柔毛。

三歧聚傘花序頂生, 有頭狀腺毛;著筒窄漏斗形,

有15條棱線及頭狀腺毛, 萼齒5;花瓣5, 狹匙形, 光瑞截形至近圓形, 紫堇色;雄蕊5, 與萼片對生, 伸出花外;子房上位, 花柱2, 絲形。 蒴果長棒狀, 有種子1顆。 種子長倒卵形, 褐色, 扁平。 花期8~9月, 果期9~10月。

藥材性狀

根長圓錐形, 挺直或略扭曲, 長8~15釐米, 直徑0.5~1.5釐米。 表面黃棕色, 有多數縱皺紋及橫皮孔紋, 除去栓皮後內面黃白色, 易折斷, 斷麵粉性, 具黃色密集的放射狀紋理。 氣微, 味辛辣, 有刺喉感。 以粗壯, 質堅, 斷麵粉質, 有黃色菊花心者為佳。

鑒別方法

粉末特徵:黃棕色。 導管多為網紋, 亦可見螺紋或孔紋, 直徑15~40μm, 其內有時見黃棕色塊狀物。 澱粉粒扁卵形, 單粒或複粒;單粒的直徑6~12μm。 有油滴而無草酸鈣簇晶。

理化鑒別:取獨丁子粉末5克於燒瓶中,

加入20毫升水, 煮沸10分鐘, 放冷, 濾過, 取濾液4毫升於試管中, 再加0.5毫升冰醋酸, 振搖呈黃色凍狀物, 在紫外光下顯乳藍色螢光。

性味與歸經

味苦;辛;性溫;小毒;歸肝經。

功效與作用

散瘀定痛;止血;消癰排膿。 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痛;胃痛;癰疽瘡癤;創傷出血。

使用方法

內服:煎湯, 0.6~1.5克;或研末;或浸酒。

外用:適量, 研末撒。

各家論述

《滇南本草》:食之令人多吐, 專治面寒疼痛, 胃氣, 心氣疼, 攻癰瘡, 排膿。 細末, 每服五分, 燒酒送下。 《雲南中草藥》:止血止痛, 活血祛瘀, 除風濕。 治跌打損傷, 創傷出血, 風濕疼痛, 胃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