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戚繼光不僅有“狼筅”,還造出一“超級武器”,卻為大清效力百年

說起大明王朝, 總禁不住使人想起“倭寇之患”;想起了明朝“倭寇”, 那是一定要提“戚繼光”的。 對抗“倭寇”, 戚繼光堪稱當時戰神一樣的存在, 世人皆知他曾發明“鴛鴦陣”, 還留有傳世兵書《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 正如戚繼光臨終所言“三十年間, 先後南北水陸, 大小百余戰, 未嘗一敗!”這句話可不是他自吹自擂, 翻看史料, 戚繼光無論是南討“倭寇”還是北伐“韃靼”, “百余戰”還是謙虛的說法, 但公認的結果是“從未有過敗績”。

那麼問題來了, 究竟是什麼促使了“戚繼光”這麼輝煌的戰績呢?首先一點, 當然離不開“戚繼光”本身具備的優良素質;除此之外, 他還和當年的諸葛亮一樣, 臨陣對敵之時不忘搞點新式發明。 說起“戚繼光”的發明創造還是很多的, 最著名的當屬“鴛鴦陣”和新式武器“狼筅”;但這些並不是他的全部發明, 還有一樣新式火器, 堪稱是“戚繼光”一生中的得意之作,

也是最早的“迫擊炮”。

明朝年間, 較為先進的西方火器已經傳入中原, 尤其是“火槍”和“佛郎機”;但對於當時只有28歲的“戚繼光”來說, 無論是輕便的“火槍”還是笨重的“佛郎機”都不是對抗倭寇的最好武器。 原因當然很簡單, 主要是因為沿海潮濕多雨, “火槍”雖輕便但保養和防潮是個大問題;至於笨重的大炮“佛郎機”那就更沒什麼好說了,

不僅受不得潮, 臨陣搬運還是個大難題。

對此戚繼光唉聲歎氣, 禁不住仰天流淚“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堂堂全浙豈無材勇?”這句話不禁感歎當時浙江無勇兵, 更多的是在哀歎手中沒有趁手的武器。 當時“倭寇”肆虐大明沿海數十年之久, 期間並非無人征剿, 諸如俞大猷就是個代表人物;可是“倭寇”的戰法在大明將領眼中實在“毫無章法”, 他們的戰法是從來不跟明軍硬碰硬, 要不就是利用叢林偷襲, 再不就是幾個“浪人”故意出現引誘明軍亂開槍, 等明軍換彈藥之時搞偷襲。

這還不是“倭寇”橫行沿海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是倭寇的“火器”裝備要比明軍的“火器”領先一代, 可以說兩軍拼火器, 倭寇可以完爆明軍。 正如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所說:倭寇火槍手皆為身經百戰的老兵, 不僅少放空槍, 而且其彈丸之上常抹劇毒;其戰術常用“線型陣”, 槍聲依次不斷, 連綿不絕;因此, 此時的戚繼光要的不是一般的“火槍”,

而是可以對敵制衡的“新式武器”。

經過戚繼光的凝思苦想, 終於一種可擕式“超級武器”應運而生——虎蹲炮。 在當時來說, 能稱之為“炮”的武器沒有一種不是體積龐大;但這種“虎蹲炮”全重卻只有36斤, 長不過兩尺, 一個士兵就可以解決其運輸問題。 由於這種炮用時有兩個鐵爪架起, 形狀頗似一隻猛虎, 故而得名“虎蹲炮”;後世兵器學家們更認定, 這是近代陸軍輕型“迫擊炮”的前身。

至於戚繼光發明“虎蹲炮”的參照來源,史料說法不一,有的說是根據明初一種叫“毒火飛炮”的火器改裝而來;也有說法是參照了西方“佛郎機”,不過是縮小版的而已。但不管怎麼說,“虎蹲炮”的優點多多,既輕便,保養又方便,而且環境適應性極強,最重要的一點是,火力夠猛;這種新式火器在當時堪稱集合了東西方火器的各種優點,說是十六世紀領先全球的“超級武器”也不過分。

戚繼光最早出產的一批“虎蹲炮”全重36斤,之後隨著不斷改良還發展出多款同類型武器;這些“虎蹲炮”不僅能發射實心炮彈,還能發射覆蓋面極大的散彈,絕對稱得上當時多種武器優點集於一身的“全能戰士”。當然不同類別的“虎蹲炮”重量或輕或重,即便是比較重的,兩三個人足以扛著到處跑,其機動性還是遠遠超過笨重的“佛郎機”;最重要的一點,比西方大炮要“便宜”的多。

再看戰績如何,首批“虎蹲炮”裝備戚家軍後馬上用於“台州大戰”;數萬倭寇還沒擺好陣勢,戚繼光集結“虎蹲炮”對著敵人密集處就是一頓猛轟。其結果可想而知,《武備志》中曾記載“臨時得此一炮,大妙。”之後嘉靖四十年(1561年),“台州九戰”轟轟烈烈展開,這場戰役不僅是戚繼光抗倭里程碑式的戰鬥,也是“虎蹲炮”發展成熟後第一次正式亮相。

這場戰鬥中兩千“真倭”對陣一千五百名明軍,這些倭寇先是迅速佔領高地,居高臨下的發射火器。戚家軍不以為然,搬出“虎蹲炮”對著山頂就是一陣猛轟,再一個衝鋒就解決了戰鬥;後來倭寇又逃入“白水洋朱家大院”,試圖借著堅固堡壘予以還擊。戚家軍仍舊用老方法,遠遠搬出“虎蹲炮”,沒幾發炮彈,堡壘就坍塌大半;早對“倭寇”恨之入骨的明軍紛紛湧入,這場仗幾乎全殲“真倭”,同時也正式扭轉了“倭強明弱”的軍事態勢。

自“台州九戰”後虎蹲炮一戰成名,在之後的“牛田大戰”、“林墩之戰”、“興化戰役”和“仙遊大戰”後,禍亂多年的倭寇之災在“虎蹲炮”的猛轟之下基本平息;但此時的大明王朝已是千瘡百孔,不單南有“倭寇”,北還有“韃靼騎兵”。就這樣戚繼光再度北調,隨同他一同出征的自然少不了“虎蹲炮”,戚繼光臨走不忘“俞大猷”和“李顯”,兩人紛紛扛走戚家軍中數門“虎蹲炮”,說是“充軍之用”,倒不如說是回營後找人研究;自然,這二人都為明末忠臣,“虎蹲炮”留給這二人也無可厚非,戚繼光當然笑而不語。

隨著南剿“倭寇”的常年戰事,戚家軍運用“虎蹲炮”也日益成熟;面對北韃騎兵,戚家軍的戰法堪稱經典。戚繼光到任北疆後專門設了三千“馬營”,裝備六十門“虎蹲炮”;遇敵時,戚家軍兵分五列,前兩列“火槍手”先開火,然後第三列“火箭”齊發,此時對方已遭重創,最後出場的還是“虎蹲炮”,一陣狂轟濫炸後騎兵湧出,根本不給敵人任何喘氣的機會,一場戰鬥基本結束。

自“虎蹲炮”跟隨戚繼光北征後,無論是“土蠻”還是“朵顏”,就算是曾怒砍“明朝七總兵”的草原雄鷹“長禿”,也在“虎蹲炮”的一陣猛轟後被抓進了明朝大牢;不僅如此,“虎蹲炮”在北疆一不小心還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全世界第一支“騎炮兵”應運而生,比歐洲赫赫有名的“古斯塔夫”領先了近百年的時間。就這樣,“虎蹲炮”的威猛逼得塞外各族首領組團在“薊州”城下痛哭乞降,戚繼光又成功平復了北疆之亂;隨著“虎蹲炮”的威名日盛,與此同時也掀起了世界各地仿製“虎蹲炮”的熱潮。

奇怪的是,“虎蹲炮”只能在戚繼光手中發揮威力,再到努爾哈赤時期,明軍卻將“虎蹲炮”棄之不用;反而是金人對“虎蹲炮”愛不釋手,幾次仿製改進。再到明末“東林黨”當政時期,所謂的專家們竟然提出“依堅城,憑利炮”的觀點,意思是說現在的“八旗軍”已經不能用“抗倭”時期的老戰法了;這時候大明又開始大費人力的修築城池,城上擺的全都是新出產的“佛郎機”,說白了就是巨型“紅衣大炮”。

一度風光的“虎蹲炮”就這樣不是被遺棄就是被明軍扔入爐中熔煉,目的就是鑄造現如今的“紅衣大炮”;但武器是死的,用武器的人才是活的,明末將領最擅長的是守,到最後還是沒能阻止“八旗勁旅”的瘋狂進攻。當然也不乏偶有忠臣出現,諸如“渾河大戰”,川浙大軍正是憑藉“虎蹲炮”的瘋狂猛轟,這才打出了“遼左用兵第一血戰”的戰績;還有“毛文龍”,苦守皮島,好不容易跟朝廷聯絡上,所要之物也不過是希望得到幾門“虎蹲炮”而已。

隨著朝代更替,大清王朝的建立並沒有忘了“虎蹲炮”,同時也迎來了這種武器的第二春。當時中國雖有康乾盛世,但對火器的重視卻遠沒有西方的程度高,因此新式火器也遠遠落後於西方各國;但在“虎蹲炮”的強大火力之下,乾隆皇帝收復“大小和卓”、道光皇帝憑藉“虎蹲炮”平定西北“張格爾”等等大小戰役;這時候無論哪一仗的敵人都不弱,甚至配備的武器基本也都是沙俄最先進的火器,但號稱“全天候作戰”的虎蹲炮仍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虎蹲炮”在鴉片戰爭之前,甚至可以說是大清王朝發動戰爭的必備武器;“虎蹲炮”不僅是軍事領域的對敵利器,也在整個世界軍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至於戚繼光發明“虎蹲炮”的參照來源,史料說法不一,有的說是根據明初一種叫“毒火飛炮”的火器改裝而來;也有說法是參照了西方“佛郎機”,不過是縮小版的而已。但不管怎麼說,“虎蹲炮”的優點多多,既輕便,保養又方便,而且環境適應性極強,最重要的一點是,火力夠猛;這種新式火器在當時堪稱集合了東西方火器的各種優點,說是十六世紀領先全球的“超級武器”也不過分。

戚繼光最早出產的一批“虎蹲炮”全重36斤,之後隨著不斷改良還發展出多款同類型武器;這些“虎蹲炮”不僅能發射實心炮彈,還能發射覆蓋面極大的散彈,絕對稱得上當時多種武器優點集於一身的“全能戰士”。當然不同類別的“虎蹲炮”重量或輕或重,即便是比較重的,兩三個人足以扛著到處跑,其機動性還是遠遠超過笨重的“佛郎機”;最重要的一點,比西方大炮要“便宜”的多。

再看戰績如何,首批“虎蹲炮”裝備戚家軍後馬上用於“台州大戰”;數萬倭寇還沒擺好陣勢,戚繼光集結“虎蹲炮”對著敵人密集處就是一頓猛轟。其結果可想而知,《武備志》中曾記載“臨時得此一炮,大妙。”之後嘉靖四十年(1561年),“台州九戰”轟轟烈烈展開,這場戰役不僅是戚繼光抗倭里程碑式的戰鬥,也是“虎蹲炮”發展成熟後第一次正式亮相。

這場戰鬥中兩千“真倭”對陣一千五百名明軍,這些倭寇先是迅速佔領高地,居高臨下的發射火器。戚家軍不以為然,搬出“虎蹲炮”對著山頂就是一陣猛轟,再一個衝鋒就解決了戰鬥;後來倭寇又逃入“白水洋朱家大院”,試圖借著堅固堡壘予以還擊。戚家軍仍舊用老方法,遠遠搬出“虎蹲炮”,沒幾發炮彈,堡壘就坍塌大半;早對“倭寇”恨之入骨的明軍紛紛湧入,這場仗幾乎全殲“真倭”,同時也正式扭轉了“倭強明弱”的軍事態勢。

自“台州九戰”後虎蹲炮一戰成名,在之後的“牛田大戰”、“林墩之戰”、“興化戰役”和“仙遊大戰”後,禍亂多年的倭寇之災在“虎蹲炮”的猛轟之下基本平息;但此時的大明王朝已是千瘡百孔,不單南有“倭寇”,北還有“韃靼騎兵”。就這樣戚繼光再度北調,隨同他一同出征的自然少不了“虎蹲炮”,戚繼光臨走不忘“俞大猷”和“李顯”,兩人紛紛扛走戚家軍中數門“虎蹲炮”,說是“充軍之用”,倒不如說是回營後找人研究;自然,這二人都為明末忠臣,“虎蹲炮”留給這二人也無可厚非,戚繼光當然笑而不語。

隨著南剿“倭寇”的常年戰事,戚家軍運用“虎蹲炮”也日益成熟;面對北韃騎兵,戚家軍的戰法堪稱經典。戚繼光到任北疆後專門設了三千“馬營”,裝備六十門“虎蹲炮”;遇敵時,戚家軍兵分五列,前兩列“火槍手”先開火,然後第三列“火箭”齊發,此時對方已遭重創,最後出場的還是“虎蹲炮”,一陣狂轟濫炸後騎兵湧出,根本不給敵人任何喘氣的機會,一場戰鬥基本結束。

自“虎蹲炮”跟隨戚繼光北征後,無論是“土蠻”還是“朵顏”,就算是曾怒砍“明朝七總兵”的草原雄鷹“長禿”,也在“虎蹲炮”的一陣猛轟後被抓進了明朝大牢;不僅如此,“虎蹲炮”在北疆一不小心還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全世界第一支“騎炮兵”應運而生,比歐洲赫赫有名的“古斯塔夫”領先了近百年的時間。就這樣,“虎蹲炮”的威猛逼得塞外各族首領組團在“薊州”城下痛哭乞降,戚繼光又成功平復了北疆之亂;隨著“虎蹲炮”的威名日盛,與此同時也掀起了世界各地仿製“虎蹲炮”的熱潮。

奇怪的是,“虎蹲炮”只能在戚繼光手中發揮威力,再到努爾哈赤時期,明軍卻將“虎蹲炮”棄之不用;反而是金人對“虎蹲炮”愛不釋手,幾次仿製改進。再到明末“東林黨”當政時期,所謂的專家們竟然提出“依堅城,憑利炮”的觀點,意思是說現在的“八旗軍”已經不能用“抗倭”時期的老戰法了;這時候大明又開始大費人力的修築城池,城上擺的全都是新出產的“佛郎機”,說白了就是巨型“紅衣大炮”。

一度風光的“虎蹲炮”就這樣不是被遺棄就是被明軍扔入爐中熔煉,目的就是鑄造現如今的“紅衣大炮”;但武器是死的,用武器的人才是活的,明末將領最擅長的是守,到最後還是沒能阻止“八旗勁旅”的瘋狂進攻。當然也不乏偶有忠臣出現,諸如“渾河大戰”,川浙大軍正是憑藉“虎蹲炮”的瘋狂猛轟,這才打出了“遼左用兵第一血戰”的戰績;還有“毛文龍”,苦守皮島,好不容易跟朝廷聯絡上,所要之物也不過是希望得到幾門“虎蹲炮”而已。

隨著朝代更替,大清王朝的建立並沒有忘了“虎蹲炮”,同時也迎來了這種武器的第二春。當時中國雖有康乾盛世,但對火器的重視卻遠沒有西方的程度高,因此新式火器也遠遠落後於西方各國;但在“虎蹲炮”的強大火力之下,乾隆皇帝收復“大小和卓”、道光皇帝憑藉“虎蹲炮”平定西北“張格爾”等等大小戰役;這時候無論哪一仗的敵人都不弱,甚至配備的武器基本也都是沙俄最先進的火器,但號稱“全天候作戰”的虎蹲炮仍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虎蹲炮”在鴉片戰爭之前,甚至可以說是大清王朝發動戰爭的必備武器;“虎蹲炮”不僅是軍事領域的對敵利器,也在整個世界軍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