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關村故事|劉宣付:VR+安全教育產業 未來大有可為

他是人稱“拼命三郎”的企業家, 創新求變的實幹家、資深投資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蛛網線上創始人、五八投誠早期投資人。

近30年成功創業經驗之後,

他將投資鎖定在安全教育領域。

七年時間, 他將身臨其境VR娛樂、VR科普、安全教育科普基地、安全島特色小鎮等項目推向了全國。

《中關村故事》

對話

北京身臨其境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宣付

提起VR遊戲, 大家可能會想起現在正在熱映的電影《頭號玩家》。 劉宣付可以說是國內最早從事VR的一批人。 2009年《阿凡達》火遍全球, 這部3D電影滋生了劉宣付的VR夢想。 2010年, 劉宣付開始醞釀此創業新專案, 投身於VR相關領域。 他談起VR發展, 劉宣付說:

劉宣付

應該說VR的發展還是非常不錯的, 而且現在的這種,

從投資來說也非常得理性, 有了越來越的應用, 尤其是在VR的娛樂這一快, 運用非常得普及。 所以很多的老百姓在購物中心已經體驗到了這樣的產品。 那VR同時也進入到了教育一個大的行業。

在國內, 第一把VR的“頭盔”做出來的, 第一款VR的遊戲, 以及第一家線下的體驗館都是劉宣付的“身臨其境”公司開創的。

在建立了多家VR體驗店、VR主題公園之後, 劉宣付開始把VR技術的應用拓展到中小學安全。

劉宣付

今這得從一年半以前, 有一個中東的客戶到我們公司來洽談。 希望用VR和聲光變的技術, 來做一個基於消防的一個科技館。 那麼我們是他唯一的一個中方的合作公司。 那麼我就後面在想, VR娛樂過去都是個人消費, 而現在採用這個方式來去進入到新的一個領域, 完全可以把這個市場做得非常得寬、非常得廣。 因為剛才我們起的是, 第一是消防, 與火災相關的。 它實際上這種跟安全教育相關的, 應該還會有地震與地質災害, 與安全生產, 與人民防空等等相關的都可以用這樣的技術和手段來去發展。

我們國家是一個多災種的國家。 每年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政損失多少非常大的, 但是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投入還不算是太高, 所以普及的程度並不高。 那麼基於這種, 發現市場非常得巨大, 而且從政策層面來講, 非常得密集來支持與推廣安全教育這麼一個產業。

比如說這個月的4月9日, 就推廣了關於大中小學安全教育的意見, 這是教育部發的文。 第二個就是在今年的1月份, 國家《關於發展城市安全發展的意見》, 那是中辦和國辦發的文件。 那就是說要建造一些符合城市特點的安全科技教育基地, 要由基地來落實, 實現商業落地。 第三政策就是在2016年的時候發佈的《關於綜合防災減災的“十三五”規劃》。 那麼在2020年之前,要在全國各地要去落實,以防災減災為主打的科技教育基地。

基於這些個,當然還有教育部也發了很多的檔,就是說通過教育基地來做研學旅行,以及社會公開課的這種方式,讓學生走入到這樣的科普教育基地,能夠去研究研學旅行,能夠獲得他升學的積分等等。這些就變成了一種中小學生去體驗、去學習安全知識變成剛需,所以我們就進入了這個行業。

2016年的6月份劉宣付的公司開始進入到安全教育這個領域,目前所製作的內容現在有60多個。

劉宣付

做安全教育實際上你最終就是課程,而且我們這些課程,我們跟中國地震局、安全局還有消防局的專家,來幫助我們完善我們的課程體系。因為安全教育是一個專業,不是隨隨便便你做一個內容那你就可以了,那不行。通過認證之後,你再去傳播你的安全知識。比方說我們要傳播的是當地震發生的時候,那麼你住在高樓,你千萬不要從高樓往下跑。因為地震發生的整個時間,從開始到結束,也就是一分來鐘,那高樓裡,顯然不可能從高樓往下跑到一樓來。這個時候我們要找到就近的比較適合藏身的地方迅速躲起來,這樣的話你有可能獲得被營救的機會。所以這就是安全教育的很重要的一塊。

我覺得我們去做安全教育更多的是讓我們的中小學生、社會大眾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我們學會自救與互救的方法。方法不對那沒用。比如說最早期的火災,它是由小火變成大火,就像我們在家庭裡頭我們做飯的時候,有可能就會發生油鍋冒火。那正確的方法要麼是滅火毯,要麼是鍋蓋。你千萬不能拿水去澆這個已經著了的油鍋,因為這樣會讓這個火燒得越高,而且通過油煙機的管道,它可以迅速地去把整個大樓引燃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所以說一定是最小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方式方法。另外一點,安全教育更多的是說讓你在災難發生的時候不要慌亂和緊張。因為你只要處置得當,一定是能夠達到非常好的一個效果,這就是安全教育基地所要傳達的這麼一個體驗和教育的效果。

在劉宣付所計畫打造的場館當中,體驗者會面對怎樣的一個場景?

劉宣付

我們的基地實際上是在全國各地來開展的。它首先是需要有1000平米以上,5000平米以下的範圍來去做。它可以是叫城市安全文化科普教育基地,還有是安全生產科普教育基地這種方式,還有中小學安全教育基地、人民防空科技教育基地,還有我們的消防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公共安全科普教育基地以及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這七種形式存在的。

在這個基地裡面,只要有一定的面積,有一定資金的投入,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基地弄來當地。比如說我們在北京地區,我們應該今年下半年在順義區我們就會落地,因為在這個區域相對比較偏,那麼我們的好的體驗就能夠進到當地,而當地中小學能夠有一個很好的體驗。

這個體驗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比如說我們會採用一部分VR的項目來去做,為什麼只是一部分呢?因為VR它有個特點就是說一個人在體驗的過程中是一個頭盔或者一個電腦。那這樣的話,場館的面積要求比較大。第二,它接待的流量上不不來。那麼我們要從經驗的角度也要考慮到投資與回報;第二個也要考慮到用戶的一種角度。所以在我們的場館裡面會用到VR,也會用到AR,還有人工智慧,以及全系統與多媒體等等這樣現代的方式,這樣的手段和方式,第一是可以讓我們的內容持續地更新,因為安全教育絕對不是一堂課,一天的時間你能學完的,這個災種太多。

比如說地震,我們要發生的時候,也有可能是發生在家裡面的時候,我們有可能在公共場合,有可能發生在地鐵上。這個時候我們每一個不同的場景,他處置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樣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

與一些地方建設的實體類比安全教育館相比,VR館有很多明顯的優勢。

劉宣付

我們有全球第一款虛擬實境的滅火器,用戶,我們的學生戴上頭盔,然後拿上滅火器以後,就可以跟災難的現場是一模一樣的來進行滅火,而且這個滅火它是安全的。為什麼呢?它沒有火,全是基於數位化的手段。

第二,它本身沒有能源的消耗。它不存在我在這裡面我拿了真正把幹火噴出去了,把泡沫噴出去了。它沒有地方,因為學校去做這樣的操練,做這樣的訓練,做這樣的實訓是沒有辦法的。所以在我們的基地裡頭,第一是可以讓你身臨其境。第二是內容持續地更新。第三是我們還可以做實訓。這樣的基地,它對於安全教育非常得專業,而且我們的整個場館裡面,我們做了沉浸式的一個裝置設計,這樣讓使用者進來以後,感覺就是在火災的現場,就是在地震的現場。所以將來真正發生這些的時候,那我們的用戶,我們的中小學生,這樣才是可行的一種模式。

我們現在目前的投資相對來說大一些,而且把這樣的一個場館裝修得非常得貼近現實,所以體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一些大的城市裡面,他們覺得我們過去的體驗效果和現在的這種體驗效果是沒法比。

那些體驗過這種課程的學生們真的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嗎?

劉宣付

我們在這裡面有一種考核機制。我們可以讓體驗者帶上職能手環,定位系統,動作捕捉。比如在火災的現場,首先讓我們的觀眾覺得第一你能夠匍匐前行。比如說你趕緊拿著濕毛巾捂住自己的口鼻,然後彎腰,然後迅速地通過煙霧區。從一個安全的通道裡面出去,這個時候我們都有定位系統,把他跟蹤。這樣的話我們就知道我們的學生,他正確的通過率有多少。否則如果說這個學生他逃出去的方式不對。他會重新再來一次。通過這樣,我們就能夠達到一個考核的效果。

安全教育和娛樂遊戲其實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會不會只把這種安全教育當作一個遊戲?劉宣付說:

劉宣付

今從專案的特點來說,基本上就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第一我們這種具像化的場景,讓用戶他沉浸其中,他不會覺得是在看熱鬧,而是說你進入到了自己感覺到很新奇。進入了災難,那麼它具像了。

第二個,它是沉浸式的教育。那學生和我們的教育這些的專家,他可以在上面來做一些互動。比如說借助VR這樣的手段,那我們的學生看到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大螢幕來進行一個直播。這樣的話就嘗到了現場的一個效果。

另外一點,我們也講了說娛樂和安全教育的不同,更多的是,面對中外學生,我們要把內容做到寓教於樂,他更願意接受,不要太死板。那麼剛才問到的區別在哪裡,傳統的娛樂一定是做得很酷炫、刺激、好玩,那是假的。

還有一塊就是大資料,我們剛才講的,實際上我們所有人在這裡學習的過程,我們通過大資料的量化考核,知道我們培訓的效果。最後是我們節約了成本,又規避了風險,不會造成因為在實訓演練的過程中,怕造成傷亡,這也是一個家長非常擔心的事兒,學校也會很在意。

劉宣付的第一個VR安全教育場館建在順義,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完工,面積有2000平方米。目前VR安全教育館可以模擬火災、地震、海嘯等多種災難場景,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建設綜合館或者專業館,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劉宣付

我們這樣的場館,實際上有兩大塊。第一是政府買單的,來新建的這樣的一些安全科普基地。比如說民政局、地震局、消防局、安監局,就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以及人民防空和教育局等於這樣的機構,他們來設置這樣的科普安全基地。

現在政府鼓勵社會資本能夠參與到安全教育這個大的市場裡面。因為要國家去建設這樣的一個在每個縣市區都要去做,他需要投入的資金最起碼是在五千億,我所預測的。如果社會資本參與進來以後,那就是說我的基地建成,在當地教委做一個認證,我就可以實現商業落地。所以現在目前我們轉型到了安全教育這個的市場以後,實際上比我們過去的營業收入和定單大了太多了,這個市場非常好。

VR技術不僅可以應用在遊戲、安全教育等領域,在歐美還有很多應用在很多培訓領域。

劉宣付

今在歐美,比如說像美國也好,德國、法國這些國家,尤其是在消防安全等等這方面,他是做得非常好的。而且很專業。比如在美國有一個21萬方的,以應急救災,還有消防這方面,對官兵進行培訓、實訓,以及做一些演繹,電影拍攝這麼一個基地,所以有21萬方。那叫災難城。那這樣的一個模式就非常得先進了,在我們的近鄰日本,光一個東京城市就有四個超過一萬平米的這樣的以消防為主打的綜合的安全教育基地,它叫公共安全館,或叫市民公共安全體驗館。目前在日本,今年春節後去的時候已經開始在用VR在使用了。

德國也有VR做滿足消防官兵的戰術訓練了,課程的內容。這個一定是這樣的,其實的發展到這快速兩年多的時間,其實有非常多的一些應用。我們說的安全教育只是一個細分領域,實際上它應用得非常多了。現在你加上了VR以後,它的效果就是讓用戶能夠真實地感知,感覺你就是在災難的現場。比如說我們進入災難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熱風機來吹,我們的觀眾身體就能夠感受到有這種熱浪,甚至於有熱風吹過來,那這個感受它是不一樣的。VR它就有這樣一個特點。

我們身臨其境,是採用把傳統的演練、展示、展覽和現有的一些科技手段相結合。因為我們想要做的是五到十年不過時,而且每年能夠更新。這樣的話讓學生每年能夠到我們的基地裡來,體驗不同的安全教育的內容。所以必須用這種科技手段,否則的話來了一次,下次他不用來了,不好更新內容。

談到公司發展的未來,劉宣付有一個更大的構想,打造一個“身臨其境安全島”。

劉宣付

今安全島實際上是一個以應急和安全教育相關的一個特色小鎮。在這個特色小鎮裡面,我們把安全教育、傳統的教育,把特色的東西融為一體,把教育做足,把應急產業裡面相關的,比如說我們的飲用水,我們的藥品,我們這一類的物質儲備,把它變成一個避難的場所,也是一個實訓的基地。我們的消防官兵,我們的普通老百姓,包括我們政府的工作人員,因為一旦災難發生的時候,我們的黨政機關的人都是指揮人員,那麼他需要一個訓練的場所。

那安全島就能集中在這個地方,把所有無論是國外的、國內的最精尖的這樣的專業的裝備和設備都能夠放到一起,讓全省的或者全市這樣的一些人員來做實訓,做培訓。因為應急管理部的存在,實際上就是為了把裡面更加地集中,而身臨其境的安全島特色小鎮就可以具有這樣的功能。當然我們會把大型的主題公園,把過去曾經發生過的大的災難,無論是火災、地震都通過虛擬實境,以及多媒體的方式來進行一個演繹。最後讓人覺得,讓民眾覺得災難是一個威力巨大,影響面很大,但是我學會了保護自己,能夠學會自救與互救,那我覺得特色小鎮就變得非常有意義。

對話主持:劉佳

播出欄目:新聞天天談

微信編輯:陸健

聽北京新聞廣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聽廣播:AM828 FM100.6

讀微信:北京新聞廣播

微信號:newsradio828

那麼在2020年之前,要在全國各地要去落實,以防災減災為主打的科技教育基地。

基於這些個,當然還有教育部也發了很多的檔,就是說通過教育基地來做研學旅行,以及社會公開課的這種方式,讓學生走入到這樣的科普教育基地,能夠去研究研學旅行,能夠獲得他升學的積分等等。這些就變成了一種中小學生去體驗、去學習安全知識變成剛需,所以我們就進入了這個行業。

2016年的6月份劉宣付的公司開始進入到安全教育這個領域,目前所製作的內容現在有60多個。

劉宣付

做安全教育實際上你最終就是課程,而且我們這些課程,我們跟中國地震局、安全局還有消防局的專家,來幫助我們完善我們的課程體系。因為安全教育是一個專業,不是隨隨便便你做一個內容那你就可以了,那不行。通過認證之後,你再去傳播你的安全知識。比方說我們要傳播的是當地震發生的時候,那麼你住在高樓,你千萬不要從高樓往下跑。因為地震發生的整個時間,從開始到結束,也就是一分來鐘,那高樓裡,顯然不可能從高樓往下跑到一樓來。這個時候我們要找到就近的比較適合藏身的地方迅速躲起來,這樣的話你有可能獲得被營救的機會。所以這就是安全教育的很重要的一塊。

我覺得我們去做安全教育更多的是讓我們的中小學生、社會大眾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我們學會自救與互救的方法。方法不對那沒用。比如說最早期的火災,它是由小火變成大火,就像我們在家庭裡頭我們做飯的時候,有可能就會發生油鍋冒火。那正確的方法要麼是滅火毯,要麼是鍋蓋。你千萬不能拿水去澆這個已經著了的油鍋,因為這樣會讓這個火燒得越高,而且通過油煙機的管道,它可以迅速地去把整個大樓引燃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所以說一定是最小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方式方法。另外一點,安全教育更多的是說讓你在災難發生的時候不要慌亂和緊張。因為你只要處置得當,一定是能夠達到非常好的一個效果,這就是安全教育基地所要傳達的這麼一個體驗和教育的效果。

在劉宣付所計畫打造的場館當中,體驗者會面對怎樣的一個場景?

劉宣付

我們的基地實際上是在全國各地來開展的。它首先是需要有1000平米以上,5000平米以下的範圍來去做。它可以是叫城市安全文化科普教育基地,還有是安全生產科普教育基地這種方式,還有中小學安全教育基地、人民防空科技教育基地,還有我們的消防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公共安全科普教育基地以及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這七種形式存在的。

在這個基地裡面,只要有一定的面積,有一定資金的投入,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基地弄來當地。比如說我們在北京地區,我們應該今年下半年在順義區我們就會落地,因為在這個區域相對比較偏,那麼我們的好的體驗就能夠進到當地,而當地中小學能夠有一個很好的體驗。

這個體驗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比如說我們會採用一部分VR的項目來去做,為什麼只是一部分呢?因為VR它有個特點就是說一個人在體驗的過程中是一個頭盔或者一個電腦。那這樣的話,場館的面積要求比較大。第二,它接待的流量上不不來。那麼我們要從經驗的角度也要考慮到投資與回報;第二個也要考慮到用戶的一種角度。所以在我們的場館裡面會用到VR,也會用到AR,還有人工智慧,以及全系統與多媒體等等這樣現代的方式,這樣的手段和方式,第一是可以讓我們的內容持續地更新,因為安全教育絕對不是一堂課,一天的時間你能學完的,這個災種太多。

比如說地震,我們要發生的時候,也有可能是發生在家裡面的時候,我們有可能在公共場合,有可能發生在地鐵上。這個時候我們每一個不同的場景,他處置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樣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

與一些地方建設的實體類比安全教育館相比,VR館有很多明顯的優勢。

劉宣付

我們有全球第一款虛擬實境的滅火器,用戶,我們的學生戴上頭盔,然後拿上滅火器以後,就可以跟災難的現場是一模一樣的來進行滅火,而且這個滅火它是安全的。為什麼呢?它沒有火,全是基於數位化的手段。

第二,它本身沒有能源的消耗。它不存在我在這裡面我拿了真正把幹火噴出去了,把泡沫噴出去了。它沒有地方,因為學校去做這樣的操練,做這樣的訓練,做這樣的實訓是沒有辦法的。所以在我們的基地裡頭,第一是可以讓你身臨其境。第二是內容持續地更新。第三是我們還可以做實訓。這樣的基地,它對於安全教育非常得專業,而且我們的整個場館裡面,我們做了沉浸式的一個裝置設計,這樣讓使用者進來以後,感覺就是在火災的現場,就是在地震的現場。所以將來真正發生這些的時候,那我們的用戶,我們的中小學生,這樣才是可行的一種模式。

我們現在目前的投資相對來說大一些,而且把這樣的一個場館裝修得非常得貼近現實,所以體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一些大的城市裡面,他們覺得我們過去的體驗效果和現在的這種體驗效果是沒法比。

那些體驗過這種課程的學生們真的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嗎?

劉宣付

我們在這裡面有一種考核機制。我們可以讓體驗者帶上職能手環,定位系統,動作捕捉。比如在火災的現場,首先讓我們的觀眾覺得第一你能夠匍匐前行。比如說你趕緊拿著濕毛巾捂住自己的口鼻,然後彎腰,然後迅速地通過煙霧區。從一個安全的通道裡面出去,這個時候我們都有定位系統,把他跟蹤。這樣的話我們就知道我們的學生,他正確的通過率有多少。否則如果說這個學生他逃出去的方式不對。他會重新再來一次。通過這樣,我們就能夠達到一個考核的效果。

安全教育和娛樂遊戲其實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會不會只把這種安全教育當作一個遊戲?劉宣付說:

劉宣付

今從專案的特點來說,基本上就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第一我們這種具像化的場景,讓用戶他沉浸其中,他不會覺得是在看熱鬧,而是說你進入到了自己感覺到很新奇。進入了災難,那麼它具像了。

第二個,它是沉浸式的教育。那學生和我們的教育這些的專家,他可以在上面來做一些互動。比如說借助VR這樣的手段,那我們的學生看到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大螢幕來進行一個直播。這樣的話就嘗到了現場的一個效果。

另外一點,我們也講了說娛樂和安全教育的不同,更多的是,面對中外學生,我們要把內容做到寓教於樂,他更願意接受,不要太死板。那麼剛才問到的區別在哪裡,傳統的娛樂一定是做得很酷炫、刺激、好玩,那是假的。

還有一塊就是大資料,我們剛才講的,實際上我們所有人在這裡學習的過程,我們通過大資料的量化考核,知道我們培訓的效果。最後是我們節約了成本,又規避了風險,不會造成因為在實訓演練的過程中,怕造成傷亡,這也是一個家長非常擔心的事兒,學校也會很在意。

劉宣付的第一個VR安全教育場館建在順義,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完工,面積有2000平方米。目前VR安全教育館可以模擬火災、地震、海嘯等多種災難場景,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建設綜合館或者專業館,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劉宣付

我們這樣的場館,實際上有兩大塊。第一是政府買單的,來新建的這樣的一些安全科普基地。比如說民政局、地震局、消防局、安監局,就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以及人民防空和教育局等於這樣的機構,他們來設置這樣的科普安全基地。

現在政府鼓勵社會資本能夠參與到安全教育這個大的市場裡面。因為要國家去建設這樣的一個在每個縣市區都要去做,他需要投入的資金最起碼是在五千億,我所預測的。如果社會資本參與進來以後,那就是說我的基地建成,在當地教委做一個認證,我就可以實現商業落地。所以現在目前我們轉型到了安全教育這個的市場以後,實際上比我們過去的營業收入和定單大了太多了,這個市場非常好。

VR技術不僅可以應用在遊戲、安全教育等領域,在歐美還有很多應用在很多培訓領域。

劉宣付

今在歐美,比如說像美國也好,德國、法國這些國家,尤其是在消防安全等等這方面,他是做得非常好的。而且很專業。比如在美國有一個21萬方的,以應急救災,還有消防這方面,對官兵進行培訓、實訓,以及做一些演繹,電影拍攝這麼一個基地,所以有21萬方。那叫災難城。那這樣的一個模式就非常得先進了,在我們的近鄰日本,光一個東京城市就有四個超過一萬平米的這樣的以消防為主打的綜合的安全教育基地,它叫公共安全館,或叫市民公共安全體驗館。目前在日本,今年春節後去的時候已經開始在用VR在使用了。

德國也有VR做滿足消防官兵的戰術訓練了,課程的內容。這個一定是這樣的,其實的發展到這快速兩年多的時間,其實有非常多的一些應用。我們說的安全教育只是一個細分領域,實際上它應用得非常多了。現在你加上了VR以後,它的效果就是讓用戶能夠真實地感知,感覺你就是在災難的現場。比如說我們進入災難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熱風機來吹,我們的觀眾身體就能夠感受到有這種熱浪,甚至於有熱風吹過來,那這個感受它是不一樣的。VR它就有這樣一個特點。

我們身臨其境,是採用把傳統的演練、展示、展覽和現有的一些科技手段相結合。因為我們想要做的是五到十年不過時,而且每年能夠更新。這樣的話讓學生每年能夠到我們的基地裡來,體驗不同的安全教育的內容。所以必須用這種科技手段,否則的話來了一次,下次他不用來了,不好更新內容。

談到公司發展的未來,劉宣付有一個更大的構想,打造一個“身臨其境安全島”。

劉宣付

今安全島實際上是一個以應急和安全教育相關的一個特色小鎮。在這個特色小鎮裡面,我們把安全教育、傳統的教育,把特色的東西融為一體,把教育做足,把應急產業裡面相關的,比如說我們的飲用水,我們的藥品,我們這一類的物質儲備,把它變成一個避難的場所,也是一個實訓的基地。我們的消防官兵,我們的普通老百姓,包括我們政府的工作人員,因為一旦災難發生的時候,我們的黨政機關的人都是指揮人員,那麼他需要一個訓練的場所。

那安全島就能集中在這個地方,把所有無論是國外的、國內的最精尖的這樣的專業的裝備和設備都能夠放到一起,讓全省的或者全市這樣的一些人員來做實訓,做培訓。因為應急管理部的存在,實際上就是為了把裡面更加地集中,而身臨其境的安全島特色小鎮就可以具有這樣的功能。當然我們會把大型的主題公園,把過去曾經發生過的大的災難,無論是火災、地震都通過虛擬實境,以及多媒體的方式來進行一個演繹。最後讓人覺得,讓民眾覺得災難是一個威力巨大,影響面很大,但是我學會了保護自己,能夠學會自救與互救,那我覺得特色小鎮就變得非常有意義。

對話主持:劉佳

播出欄目:新聞天天談

微信編輯:陸健

聽北京新聞廣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聽廣播:AM828 FM100.6

讀微信:北京新聞廣播

微信號:newsradio82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