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濟南版“猴哥”會“72變” 用蟬蛻造出手指大小毛猴

19日, 楊鳳岩在工作臺前製作毛猴

濟南有個“毛猴楊”, 他以蟬蛻與辛夷為材料, 做出的毛猴只有手指大小, 卻個個活靈活現、憨態可掬。 19日, 他的“毛猴拉二胡”作品, 因琴弦是用妻子的白髮製成, 被人傳到網上, 意外成了“網紅”。 “毛猴楊”名叫楊鳳岩, 52歲的他研究做毛猴30多年。 為了讓自己做的道具更加細緻, 他還鑽研面塑、微雕。 今年, 他被評為濟南市毛猴項目非遺傳承人, “我不保守, 有人學就免費教。

毛猴只有手指大小用妻子的髮絲做弦

19日上午, 楊鳳岩家的展示櫃裡, 擺滿了形態各異的毛猴。 他們不足手指大小, 但在道具的映襯下, 舉動、神態卻極為清晰, 與真猴無異。 玻璃罩裡, 一隻不到手指大小的猴子, 蹺著二郎腿坐於板凳之上, 拉著懷裡的一把二胡。 趴近後可以看到, 二胡弦是由數根白絲製成, “這是我妻子的髮絲。 ”原來, 這就是他的“網紅作品”——毛猴拉二胡。

楊鳳岩介紹, 這些惟妙惟肖的毛猴是用兩味中藥製成, 一是蟬蛻、二是辛夷。 “修剪後, 蟬蛻的四肢成了毛猴的四肢, 鼻子則成了毛猴的頭。 辛夷就是玉蘭花的花骨朵, 表面有一層密密麻麻的灰黃色絨毛, 用來當毛猴的身體再合適不過。 ”利用乳膠把他們粘起來,

毛猴便成了。

說起毛猴, 他一下打開了話匣子。 “我研究做毛猴30多年了。 ”楊鳳岩說, 有朋友見他毛猴做得逼真, 給他做了牌匾, 書有“毛猴楊”, 被他掛在家裡珍藏。

“三分毛猴七分道具”為做得傳神鑽研起面塑

楊鳳岩說, 想把猴子做得傳神, 就得不斷琢磨。 他指著一個“毛猴趴在檯球桌前打球”的作品解釋:“猴子站不了那麼高, 模仿人打檯球多半是這樣趴在桌上, 抓耳撓腮。 ”另外一個作品中, 猴子“滿頭華髮”, 手裡拄著拐杖, 腰卻挺得筆直, “這是只公猴, 咱老爺們好面兒, 肯定不能服老啊。 ”

毛猴易做, 難在“傳神”。 楊鳳岩說, 在圈裡有這樣一句話, “三分毛猴, 七分道具。 ”借助道具, 以猴的思想、人的形態, 做出的作品才傳神。 為了把細節做得更逼真,

他還拜了位面塑老師, 通過面塑技藝做道具的細節。 他表示, 自己有個在文學館展覽的作品, 便是一群猴子圍坐在桌前吃“大餐”, 桌上盤子不足指甲蓋大, 盤裡還放著各種菜肴。 從其提供的照片來看, 番茄、西藍花等都極其逼真, “這些都是用面塑做的。 ”

市級毛猴非遺傳承人只要想學就願意免費教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17年, 楊鳳岩的毛猴項目被批准為市級非遺傳承項目, “今年又成功申請了市級非遺傳承人。 ”

談及傳承, 楊鳳岩笑呵呵地表示, 他不是個保守的人, 只要有人想學, 他就願意免費教。

據介紹, 現在做毛猴的人越來越少, 他曾一度感到焦慮。 為此他曾參加“非遺進校園”的活動, 帶著面塑技巧走進校園去宣傳。 如今, 隨著教的學生越來越多,

他也逐漸打消了這份焦慮, “技術教出去了, 不會失傳了……”他表示, 做毛猴很好學, 但要做“精”, 還是得靠個人的靈性和悟性, “畢竟靈感這個東西沒法教。 ”

●冷知識

毛猴是老北京的傳統手工藝品。 毛猴藝術將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藝術家的創作完美結合, 造就了一種絕妙的藝術境界。

傳說清朝京城一家中藥鋪裡, 小夥計挨了帳房先生的罵, 委屈的他突然心中一動, 就用蟬蛻等藥材粘了個尖嘴猴腮的“帳房先生”, 師兄們看了都說像極了, 小夥計覺得出了一口氣。 再後來, 中藥鋪老闆從中看出“生意”來, 把蟬蛻、辛夷、白芨和木通等幾味中藥單獨包裝出售, 稱“猴料”。 家長買“猴料”給小孩粘猴玩, 漸漸成了逢年過節的一個傳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