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瘋了!應援花46萬還嫌少?中國女人為這群男人一個月花費2000萬!

十多年前, “超女”帶動了粉絲消費的大規模湧現。 如今, 粉絲應援文化已成為一種常見社會現象。 對於“飯圈”的人來說, 有一種熱血青春就叫“為偶像瘋狂打call”!哪怕不惜花大價錢~

中國的年輕姑娘們瘋了!

在剛剛結束的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中, 追星的年輕姑娘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 集資超過2000萬元。

這到底是檔什麼節目?

簡單來說, 就是挑了100個18歲左右的男生, 經過幾輪公演、考核、淘汰,

由觀眾投票決定, 誰能獲得9個最終出道的名額, 組成偶像男團Nine Percent。

如果你此前沒聽過這檔節目, 那麼你可能被95後的年輕人們拋棄了。 這檔節目的火爆程度, 遠超你的想像。

不僅如此, 這檔節目所帶來的流量也讓冠名商及其他廣告商到來了可觀的收益。

冠名商農夫山泉銷售額暴漲500倍, 斯凱奇賺了40億美元。

1

時代在變化, 追星也在變化

社會在進步, 時代在發展。

同樣的全民狂歡式選秀熱潮, 不知道你會不會想起13年前的一檔選秀節目?

沒錯!就是05屆的《超級女聲》, 那時很多應援方式還是不可想像的。

那時的地鐵只存在於大都市, 線路也非常稀少, 大型的LED屏少得可憐, 甚至連智慧機都還沒有普及。 想要為自己的愛豆做宣傳, 更多還是靠粉絲“口口相傳”。

那個時代還沒有網路投票, 追星的人們, 只能用手機、小靈通發短信給自己喜歡的偶像投票。 一塊錢一票、每張手機卡限投15票, 最後李宇春在總決賽當晚以352萬票的成績奪冠。

那個年代我們能夠獲得的明星周邊, 比較普及的方式大概只有……

貼紙。

像花大大這種學生妹妹們, 可能買個貼紙還得省吃儉用。

現在這種貼紙已經是完全拿不出手的明星周邊了。 小型的一些物資, 基本已經是粉絲站能夠獨立出資, 並且免費發放的程度。 種類上也豐富了很多, 比如手幅、扇子、手環、卡貼、個人小卡和歌詞卡等花樣繁多的應援物資。

那時候追星的孩子們,人手一本的手制相冊也算是必備品了。沒個製作精良的手制宣傳冊,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飯。

有人問,“大大也追過星嗎,做過這種事兒嗎?”

不用懷疑,答案是肯定的!大大我小時候不光做過明星的小冊子,還寫過像這樣的歌詞本呢~

最主要的是,這些基本不用花費幾個錢,自己動手就能很容易完成!

但是現在真·手制相冊基本已經絕種……粉絲們自製的photobook基本都是彩印高清本,粉絲甚至從拍攝到P圖再到印刷的全部過程都可以自己一手包辦。

演唱會的應援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小型的螢光棒開始,到後來大型的螢光棍。而現在,每個團體都有自己不同的應援色,根據應援色會有自己的應援燈。這種應援燈可以完成多種閃爍方式,根據不同歌曲粉絲也開創出了不同的燈光應援方案。

現在的年輕人,似乎在重複著我們當年的故事。

他們為自己的偶像花錢、投票、打榜,支持自己的偶像走到最後。而且,現在支持偶像的粉絲們,都自發組成了分工明確的應援團。

最關鍵的問題是,這所有的應援方式,都需要資金。

時代在變化,追星也在變化。越來越豐富和大型的應援方式,一方面證明大家的生活水準真的提高了,而另一方面也說明沒有錢的你,可能連追星的資格都沒有!

越努力,越幸運。努力的你,才有追星的資格!

2

粉絲經濟的影響力有多大?

“粉絲”一詞真正流行起來也是以2005年的《超級女聲》為肇端,同時也催生了一個全新的經濟行為—“粉絲經濟”。

以“玉米”“筆親”“涼粉”為代表的超女粉絲對於偶像的喜歡不再是簡單地付出精神和體力代價,開始通過付出金錢來為偶像宣傳造勢。從比賽階段的短信投票、拉票應援活動,再到比賽結束後發行的專輯、參與拍攝的影視劇、舉行的演唱會以及發售的周邊產品等,忠實粉絲必定會一項不落地傾力支持。而所有的這些,都離不開兩個字——金錢。

而對於剛結束的《偶像練習生》這檔綜藝節目,追星的年輕姑娘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話說集資數2000萬還僅僅只是我們能看到的表面。

3月中進入決賽以來,僅是在粉絲應援平臺Owhat上,《偶像練習生》前20名的練習生粉絲就集資了超過1300萬。

集資金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粉絲基數和付費意願,當然在決賽中也必然是佔據優勢的關鍵。

此前,樂華娛樂說4000萬造一個團,香蕉娛樂和坤音娛樂說,做男團一年要1000萬。但粉絲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花了近2000萬,以C位(center,站舞臺中心位置)出道的蔡徐坤個人應援團大概就貢獻了300多萬。

除了打榜組,還有反黑組、網攻組和控評組,他們共同構成了支持偶像的完善團隊。

照此統計,一整年下來,各個流量偶像大大小小的應援活動,包括演唱會手扶的製作,在偶像身邊至少會出現千萬級別的交易。這提醒我們,在偶像的打造上,是不是低估了粉絲的力量呢?

那麼,這些錢花在哪了?

花大大總結了一下主要花在四類:投票、線下應援、生日應援和雜誌集資。

線下應援和生日應援都很好理解,粉絲為了宣傳及支持偶像會做一些燈箱廣告、商業中心LED屏投放、機場廣告和公車車身廣告。

在《偶像練習生》節目錄製或線下見面會,粉絲也會做一些應援,花籃、廣告牆、易拉寶、燈牌、手幅等一應俱全。

當然,粉絲的錢大多用在了投票上。

投票用錢的地方也有三個戰場,一是日常投票帳號,二是農夫山泉購水投票,三是愛奇藝VIP定制卡。

農夫山泉的投票規則是,買一箱維他命水,送48次投票機會,3月28日決賽前最後一次購水,票數翻倍。

有女粉絲回憶,那天她定好鬧鐘定時10點去買了3箱水,花了快300塊錢,買完沒幾分鐘,帶有投票機會的水就售罄下架了。要知道這麼算下來,一塊錢才買到一票。粉絲大多是一邊喊著維他命水難喝,一邊幾箱幾箱地買。

在節目的加持下,農夫山泉線上銷售額增長500倍。但最大贏家還不是農夫山泉,愛奇藝VIP定制卡成為粉絲追票最大的希望。

農夫山泉和愛奇藝VIP定制卡,也是散粉花錢最多的地方,且是自發行為。這樣的行為在很多外人看來已經是不理智了,但如果你深入過中國追星女粉絲這一群體,你會發現什麼才是真正的瘋狂。

互聯網時代,這些年輕人似乎在重複著我們當年追星的熱情。

3

追星的女人,究竟有多瘋狂?

不追星的人,根本不會明白,追星的女人有多瘋狂。

隨著流量小鮮肉、小仙女的逐漸成長,他們背後巨大的粉絲群體也在迅速蛻變。

粉絲如何參與造星?這就不得不提到上面說到的一個詞——粉絲應援,最早是在日韓造型體系裡非常成熟的一個概念詞。

有人說,我不追星,但動輒創紀錄、拼熱門的粉絲應援行動卻令人很好奇。在偶像群生的時代,應援文化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雖說粉絲應援文化已成為如今的一種常見社會現象。但在不追星、不迷戀偶像的人眼中,應援更像是一種近乎“宗教式的狂熱”。這讓很多人直呼“飯圈的世界我們不懂”。

所謂的“應援”,其實就是粉絲通過現場燈牌、配合演出、統一服裝應援物或者場外捐錢捐物等方式支援偶像,顯示自家偶像的高人氣。應援的理由五花八門,比如偶像生日、演唱會、影視劇拍攝、綜藝節目等等,應援方式更是五花八門,有送錢的有送物的,還有的以偶像名義做慈善。

國內最著名的一次應援活動是TFboys的成員王俊凱17歲的生日應援。粉絲自掏腰包組織「海、陸、空」應援,耗資百萬。

▲網上流傳的「百萬應援」花費明細

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無論是陸地、空中還是海洋,無論是報紙、網路還是LED,你都可以看到關於他生日的宣傳。

▲重慶輕軌的全線車身廣告

▲紐約時代廣場的LED大屏

另外,據透露,小鮮肉張藝興的單場生日應援花費數額也不少,大約46萬人民幣左右。

▲粉絲在首爾包下的飛艇,截取自應援總結視頻

一個粉絲為自己喜歡的偶像應援花掉46萬。被採訪時,臉上露出不太滿意的表情,“太少了!這個數說出來可能會被其它粉絲站看低。四捨五入也得叫個百萬應援才好聽!”

也許在那一刻,她忘記了自己還只是一名沒有穩定收入的學生,然而像這種女生一樣投入的粉絲,卻不在少數。

“能見證和幫助自己的愛豆成長,這真是我八輩子修來的福氣了。”一位粉絲曾經許下心願:“他要我就給,他可能會喜歡我就買。”

也許在她們花掉大筆真金白銀的同時,也享受到了前所未有「參與感」。畢竟,在她們眼裡,偶像的夢想,比什麼都重要。

這跟玩遊戲氪金是一個道理,只不過男生爽的是砍怪升級的成就感,女生爽的是看著自己的偶像有人氣、萬眾矚目的崇拜感,說白了都是養成。

4

粉絲經濟的掘金之道,真的靠譜嗎?

從最早的《超級女聲》到如今的《偶像練習生》,“粉絲經濟”都展現出了重要推動力。

只是,時間久了,我們能記住的又有幾個呢?除了李宇春、周筆暢等前幾名的選秀明星,你還能記得幾個呢?

當年李宇春從超女出道時,媒體預估她只能火3個月。而如今,她拿了很多重量級的獎項和榮譽,唱過很多傳唱度很高的歌曲,也參演過很多優秀的電影。個人的巡迴演唱會《Why Me》已經辦了超過10年。

同樣是票選出道的偶像,為什麼李宇春能在娛樂圈紅10年?而有的人卻已沉寂?因為她是有硬實力的,實力可以說明一切。

而這些由追星女孩兒們票選出來的偶像男團們,雖然一出道就自帶流量,但他們能紅麼?能紅多久?還猶未可知。

不過從目前來看,《偶像練習生》這檔節目是相當成功的,除了超過25億的播放量,數以億計的投票數量,還有播完就上熱搜的熱度。愛奇藝自己更是賺盆滿缽滿,一方面是快速拉新的註冊量和VIP會員量,另外一方面是練習生們直接帶來的經濟效益。總決賽之前,3月31日,愛奇藝曾舉辦過一場千人粉絲見面會,售價近3000元的門票,被一搶而空。

可以看出來,粉絲經濟的確有的可賺,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不少粉絲都是在邊罵邊消費,“其實我們知道愛奇藝和一些品牌都是在消費粉絲,就是想讓粉絲掏錢,但有時候吃相太難看,我們還不得不妥協。”有位粉絲這麼說。

高曉松在一次訪談中,也曾談到了粉絲在“養成遊戲”中逐漸入局的心理:“我們喜歡的偶像是什麼樣的呢?是那種膚白清瘦特別需要被保護的形象,讓人看著就心疼。‘我要來保護你,誰都對我家寶寶不好,只有我對我家寶寶最好,所以我要為你花錢,你是那麼的柔弱’,(粉絲)內心充滿了‘我得護著愛豆,為愛豆在網上戰鬥’的保護欲。”

在偶像養成模式中,粉絲通過不計回報的付出,在心理上感覺到自己與偶像共同成長。當看到愛豆一步步走向成功,他們會感到欣喜,因為他們堅信,這其中也包含了自己的一份榮耀。

在偶像養成的過程中,粉絲也是“獲益者”或許也是對的。因為他們獲得了一種認同感、自我感動與滿足。當然,偶像養成並非一朝一夕,在這中間粉絲又付出了多大的代價,無可估量。

往往成熟的偶像產業一直極具經濟價值,根據中國產業網統計,韓國的偶像產業產值在2016年就超過了300億元人民幣,而在日本,僅2017年偶像產業中就帶來了187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11.7億元)收入。據艾瑞資料預測,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總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毋庸置疑,偶像產業是一塊龐大的蛋糕。

然而我們開始思考,究竟什麼是偶像?在中國,有沒有真正的偶像市場和偶像產業?

這看似不是問題。我們有出錢出力的迷妹,有層出不窮的四大流量、小鮮肉,還有玩得花樣百出的粉絲流量變現模式。

但這又是一個切實關係偶像們發展甚至整個娛樂產業的真問題。我們的偶像似乎都在爭做“實力派”。他們靠偶像“發家”,然後就去努力當演員,甚至要演文藝片、擼獎片,一個個爭先恐後的撕下“偶像標籤”。

如果偶像只是一個實現目標的“手段”,那它永遠無法達成一個完整自洽的閉環。行走在其中的人們,也只能一直南轅北轍、東食西宿的搖擺、糾結著,“永遠不能完成他自己”。

畢竟,相較於已經發展出一套較成熟的偶像運營系統的日韓,我國民眾對於明星的定義還是局限在影視劇演員和歌手本身。依靠容貌、唱跳的偶像團體在主流的明星認知中還是被稱為“花瓶”的存在。

幸運的是,《偶像練習生》的出現加速了行業的發展。在短短的三個月中,對整個偶像培養行業都增加了更多曝光量,讓這個相對小眾的行業有了更多可能性。

偶像產業正在走向正軌,中國等了好幾年才等來了“天時地利人和”,但在我們看來,整個產業鏈對於粉絲的理解和定位,大多還是從傳統角度出發,沒有真正尊重且理解粉絲。

實際上,偶像培養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行業,還需要有更多環節來完善。想要把偶像做好,那就要在把控好每個環節,補足短板。《偶像練習生》讓我們看到了國內偶像產業的希望,也看到了可以改進的地方。就像節目說的那樣,《偶像練習生》不是終點,只是起點,我們可以期待的是未來。

- 今日互動 -

# 說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明星?#

或 # 你怎麼看待為偶像花大價錢這件事兒?#

來留言區互動,花大大等你來撩

- END -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點贊支持花大大哦~

那時候追星的孩子們,人手一本的手制相冊也算是必備品了。沒個製作精良的手制宣傳冊,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飯。

有人問,“大大也追過星嗎,做過這種事兒嗎?”

不用懷疑,答案是肯定的!大大我小時候不光做過明星的小冊子,還寫過像這樣的歌詞本呢~

最主要的是,這些基本不用花費幾個錢,自己動手就能很容易完成!

但是現在真·手制相冊基本已經絕種……粉絲們自製的photobook基本都是彩印高清本,粉絲甚至從拍攝到P圖再到印刷的全部過程都可以自己一手包辦。

演唱會的應援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小型的螢光棒開始,到後來大型的螢光棍。而現在,每個團體都有自己不同的應援色,根據應援色會有自己的應援燈。這種應援燈可以完成多種閃爍方式,根據不同歌曲粉絲也開創出了不同的燈光應援方案。

現在的年輕人,似乎在重複著我們當年的故事。

他們為自己的偶像花錢、投票、打榜,支持自己的偶像走到最後。而且,現在支持偶像的粉絲們,都自發組成了分工明確的應援團。

最關鍵的問題是,這所有的應援方式,都需要資金。

時代在變化,追星也在變化。越來越豐富和大型的應援方式,一方面證明大家的生活水準真的提高了,而另一方面也說明沒有錢的你,可能連追星的資格都沒有!

越努力,越幸運。努力的你,才有追星的資格!

2

粉絲經濟的影響力有多大?

“粉絲”一詞真正流行起來也是以2005年的《超級女聲》為肇端,同時也催生了一個全新的經濟行為—“粉絲經濟”。

以“玉米”“筆親”“涼粉”為代表的超女粉絲對於偶像的喜歡不再是簡單地付出精神和體力代價,開始通過付出金錢來為偶像宣傳造勢。從比賽階段的短信投票、拉票應援活動,再到比賽結束後發行的專輯、參與拍攝的影視劇、舉行的演唱會以及發售的周邊產品等,忠實粉絲必定會一項不落地傾力支持。而所有的這些,都離不開兩個字——金錢。

而對於剛結束的《偶像練習生》這檔綜藝節目,追星的年輕姑娘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話說集資數2000萬還僅僅只是我們能看到的表面。

3月中進入決賽以來,僅是在粉絲應援平臺Owhat上,《偶像練習生》前20名的練習生粉絲就集資了超過1300萬。

集資金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粉絲基數和付費意願,當然在決賽中也必然是佔據優勢的關鍵。

此前,樂華娛樂說4000萬造一個團,香蕉娛樂和坤音娛樂說,做男團一年要1000萬。但粉絲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花了近2000萬,以C位(center,站舞臺中心位置)出道的蔡徐坤個人應援團大概就貢獻了300多萬。

除了打榜組,還有反黑組、網攻組和控評組,他們共同構成了支持偶像的完善團隊。

照此統計,一整年下來,各個流量偶像大大小小的應援活動,包括演唱會手扶的製作,在偶像身邊至少會出現千萬級別的交易。這提醒我們,在偶像的打造上,是不是低估了粉絲的力量呢?

那麼,這些錢花在哪了?

花大大總結了一下主要花在四類:投票、線下應援、生日應援和雜誌集資。

線下應援和生日應援都很好理解,粉絲為了宣傳及支持偶像會做一些燈箱廣告、商業中心LED屏投放、機場廣告和公車車身廣告。

在《偶像練習生》節目錄製或線下見面會,粉絲也會做一些應援,花籃、廣告牆、易拉寶、燈牌、手幅等一應俱全。

當然,粉絲的錢大多用在了投票上。

投票用錢的地方也有三個戰場,一是日常投票帳號,二是農夫山泉購水投票,三是愛奇藝VIP定制卡。

農夫山泉的投票規則是,買一箱維他命水,送48次投票機會,3月28日決賽前最後一次購水,票數翻倍。

有女粉絲回憶,那天她定好鬧鐘定時10點去買了3箱水,花了快300塊錢,買完沒幾分鐘,帶有投票機會的水就售罄下架了。要知道這麼算下來,一塊錢才買到一票。粉絲大多是一邊喊著維他命水難喝,一邊幾箱幾箱地買。

在節目的加持下,農夫山泉線上銷售額增長500倍。但最大贏家還不是農夫山泉,愛奇藝VIP定制卡成為粉絲追票最大的希望。

農夫山泉和愛奇藝VIP定制卡,也是散粉花錢最多的地方,且是自發行為。這樣的行為在很多外人看來已經是不理智了,但如果你深入過中國追星女粉絲這一群體,你會發現什麼才是真正的瘋狂。

互聯網時代,這些年輕人似乎在重複著我們當年追星的熱情。

3

追星的女人,究竟有多瘋狂?

不追星的人,根本不會明白,追星的女人有多瘋狂。

隨著流量小鮮肉、小仙女的逐漸成長,他們背後巨大的粉絲群體也在迅速蛻變。

粉絲如何參與造星?這就不得不提到上面說到的一個詞——粉絲應援,最早是在日韓造型體系裡非常成熟的一個概念詞。

有人說,我不追星,但動輒創紀錄、拼熱門的粉絲應援行動卻令人很好奇。在偶像群生的時代,應援文化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雖說粉絲應援文化已成為如今的一種常見社會現象。但在不追星、不迷戀偶像的人眼中,應援更像是一種近乎“宗教式的狂熱”。這讓很多人直呼“飯圈的世界我們不懂”。

所謂的“應援”,其實就是粉絲通過現場燈牌、配合演出、統一服裝應援物或者場外捐錢捐物等方式支援偶像,顯示自家偶像的高人氣。應援的理由五花八門,比如偶像生日、演唱會、影視劇拍攝、綜藝節目等等,應援方式更是五花八門,有送錢的有送物的,還有的以偶像名義做慈善。

國內最著名的一次應援活動是TFboys的成員王俊凱17歲的生日應援。粉絲自掏腰包組織「海、陸、空」應援,耗資百萬。

▲網上流傳的「百萬應援」花費明細

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無論是陸地、空中還是海洋,無論是報紙、網路還是LED,你都可以看到關於他生日的宣傳。

▲重慶輕軌的全線車身廣告

▲紐約時代廣場的LED大屏

另外,據透露,小鮮肉張藝興的單場生日應援花費數額也不少,大約46萬人民幣左右。

▲粉絲在首爾包下的飛艇,截取自應援總結視頻

一個粉絲為自己喜歡的偶像應援花掉46萬。被採訪時,臉上露出不太滿意的表情,“太少了!這個數說出來可能會被其它粉絲站看低。四捨五入也得叫個百萬應援才好聽!”

也許在那一刻,她忘記了自己還只是一名沒有穩定收入的學生,然而像這種女生一樣投入的粉絲,卻不在少數。

“能見證和幫助自己的愛豆成長,這真是我八輩子修來的福氣了。”一位粉絲曾經許下心願:“他要我就給,他可能會喜歡我就買。”

也許在她們花掉大筆真金白銀的同時,也享受到了前所未有「參與感」。畢竟,在她們眼裡,偶像的夢想,比什麼都重要。

這跟玩遊戲氪金是一個道理,只不過男生爽的是砍怪升級的成就感,女生爽的是看著自己的偶像有人氣、萬眾矚目的崇拜感,說白了都是養成。

4

粉絲經濟的掘金之道,真的靠譜嗎?

從最早的《超級女聲》到如今的《偶像練習生》,“粉絲經濟”都展現出了重要推動力。

只是,時間久了,我們能記住的又有幾個呢?除了李宇春、周筆暢等前幾名的選秀明星,你還能記得幾個呢?

當年李宇春從超女出道時,媒體預估她只能火3個月。而如今,她拿了很多重量級的獎項和榮譽,唱過很多傳唱度很高的歌曲,也參演過很多優秀的電影。個人的巡迴演唱會《Why Me》已經辦了超過10年。

同樣是票選出道的偶像,為什麼李宇春能在娛樂圈紅10年?而有的人卻已沉寂?因為她是有硬實力的,實力可以說明一切。

而這些由追星女孩兒們票選出來的偶像男團們,雖然一出道就自帶流量,但他們能紅麼?能紅多久?還猶未可知。

不過從目前來看,《偶像練習生》這檔節目是相當成功的,除了超過25億的播放量,數以億計的投票數量,還有播完就上熱搜的熱度。愛奇藝自己更是賺盆滿缽滿,一方面是快速拉新的註冊量和VIP會員量,另外一方面是練習生們直接帶來的經濟效益。總決賽之前,3月31日,愛奇藝曾舉辦過一場千人粉絲見面會,售價近3000元的門票,被一搶而空。

可以看出來,粉絲經濟的確有的可賺,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不少粉絲都是在邊罵邊消費,“其實我們知道愛奇藝和一些品牌都是在消費粉絲,就是想讓粉絲掏錢,但有時候吃相太難看,我們還不得不妥協。”有位粉絲這麼說。

高曉松在一次訪談中,也曾談到了粉絲在“養成遊戲”中逐漸入局的心理:“我們喜歡的偶像是什麼樣的呢?是那種膚白清瘦特別需要被保護的形象,讓人看著就心疼。‘我要來保護你,誰都對我家寶寶不好,只有我對我家寶寶最好,所以我要為你花錢,你是那麼的柔弱’,(粉絲)內心充滿了‘我得護著愛豆,為愛豆在網上戰鬥’的保護欲。”

在偶像養成模式中,粉絲通過不計回報的付出,在心理上感覺到自己與偶像共同成長。當看到愛豆一步步走向成功,他們會感到欣喜,因為他們堅信,這其中也包含了自己的一份榮耀。

在偶像養成的過程中,粉絲也是“獲益者”或許也是對的。因為他們獲得了一種認同感、自我感動與滿足。當然,偶像養成並非一朝一夕,在這中間粉絲又付出了多大的代價,無可估量。

往往成熟的偶像產業一直極具經濟價值,根據中國產業網統計,韓國的偶像產業產值在2016年就超過了300億元人民幣,而在日本,僅2017年偶像產業中就帶來了187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11.7億元)收入。據艾瑞資料預測,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總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毋庸置疑,偶像產業是一塊龐大的蛋糕。

然而我們開始思考,究竟什麼是偶像?在中國,有沒有真正的偶像市場和偶像產業?

這看似不是問題。我們有出錢出力的迷妹,有層出不窮的四大流量、小鮮肉,還有玩得花樣百出的粉絲流量變現模式。

但這又是一個切實關係偶像們發展甚至整個娛樂產業的真問題。我們的偶像似乎都在爭做“實力派”。他們靠偶像“發家”,然後就去努力當演員,甚至要演文藝片、擼獎片,一個個爭先恐後的撕下“偶像標籤”。

如果偶像只是一個實現目標的“手段”,那它永遠無法達成一個完整自洽的閉環。行走在其中的人們,也只能一直南轅北轍、東食西宿的搖擺、糾結著,“永遠不能完成他自己”。

畢竟,相較於已經發展出一套較成熟的偶像運營系統的日韓,我國民眾對於明星的定義還是局限在影視劇演員和歌手本身。依靠容貌、唱跳的偶像團體在主流的明星認知中還是被稱為“花瓶”的存在。

幸運的是,《偶像練習生》的出現加速了行業的發展。在短短的三個月中,對整個偶像培養行業都增加了更多曝光量,讓這個相對小眾的行業有了更多可能性。

偶像產業正在走向正軌,中國等了好幾年才等來了“天時地利人和”,但在我們看來,整個產業鏈對於粉絲的理解和定位,大多還是從傳統角度出發,沒有真正尊重且理解粉絲。

實際上,偶像培養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行業,還需要有更多環節來完善。想要把偶像做好,那就要在把控好每個環節,補足短板。《偶像練習生》讓我們看到了國內偶像產業的希望,也看到了可以改進的地方。就像節目說的那樣,《偶像練習生》不是終點,只是起點,我們可以期待的是未來。

- 今日互動 -

# 說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明星?#

或 # 你怎麼看待為偶像花大價錢這件事兒?#

來留言區互動,花大大等你來撩

- END -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點贊支持花大大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