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嘉慶皇帝喜歡黑吃黑,結果黑倒和珅

中國史冊上記載了很多頗具道理的民諺。 甚至, 這些民諺不排除有樸素的科學觀。 這裡不去討論眾多節令性的農諺, 僅單指清朝嘉慶初年的、至今幾乎人人都知道的民諺:“和珅跌倒, 嘉慶吃飽”。

嘉慶初年, 嘉慶皇帝查處乾隆朝寵臣和珅的貪污巨案, 一般史述大都說把和珅富可敵國的巨額財富沒入國庫。 假如果真如此, 這筆巨額財富充實國庫, 那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民諺焉能說“嘉慶吃飽”這種“沒良心”的話?這句民諺揭示, 和珅府搜獲到的巨額財產, 是否進了國庫, 是值得考證的。

說到乾隆朝的貪污案, 人們一般都會想到和珅巨貪案。 但是, 有史學者認為, 實際上最大的貪污犯不是和珅, 而是乾隆皇帝本人, 和珅只是從乾隆榨取的民脂民膏中刮去了一層油水而已(徐洪業著《殘陽夕照——千秋興亡》)。 中國封建皇朝實行的是“君臨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財、皇帝獨尊的制度,

只有對臣民的限制, 而從未有對君王的限制, 貪成了一人之下臣子們相互攻訐的術數。 層層官長以下, 形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天”, 此謂“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在西方文明(包括地理知識)輸入之前, 官紳民只知有中國皇帝這塊“天”, 而不知有皇帝這塊“天外”的“天”(清末被侵略時代時人史筆才書寫了皇權也有“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文字)。 這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無人也無法監督的“天”的上行下效性。

眾所周知, 清朝的國庫叫“戶部”, 而皇帝在戶部之外又設立了“內務府廣儲司”(也可歸論為皇帝“小金庫”)。 廣儲司的進額叫“內帑”, 而內帑的主要來源便是戶部稅收中的“盈餘”、官商皇商經營所得盈利、官員捐貢、犯罪官吏家中查沒的金銀財寶、各級官僚秘密贖罪所交罰款, 等等。 同時, 乾隆皇帝像任何朝代的皇帝一樣, 每當自己壽辰, 或皇太后、皇后、皇子壽辰, 大凡借用節日之名, 鼓勵京官和地方督撫司道將軍等受皇帝冊封的官員進貢, 發揚“孝道”美德。 這些都成了“內帑”的進帳。

據說, 主要由康雍乾三朝修建的皇帝私家花園圓明園, 便是動用了“內帑”的款項。 就這點來說, 和珅的巨額貪污, 與皇帝本人相比, 確實是小巫見大巫(難怪筆者在網路上看到有文章竟然認為要為和珅翻案)。 或可以說, 乾隆在世時之所以如此放縱和珅, 確也有諸多的因素。

“和珅跌倒, 嘉慶吃飽”這句民諺, 含有當時社會官紳民旁觀看客的語境。 也許, 那只能算作整個皇朝官僚體系內部的黑吃黑現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