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港交所下周公佈不同股權上市規則調整方案

在錯過阿裡巴巴之後, 小米等獨角獸企業赴港上市曙光臨近。 據香港經濟日報20日報導,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 將于下周公佈引入同股不同權機制及生物科技企業上市的上市改革諮詢總結, 預計4月30日起接受上市申請。

2013年, 中國互聯網巨頭阿裡巴巴有意在港交所上市, 但最終因其同股不同權的股權結構與港交所機制不符, 而港交所無法改變現有規則, 阿裡巴巴轉赴美國上市。

為拓寬香港資本市場上市管道及完善香港上市機制, 香港聯交所於2017年12月15日晚間宣佈, 將在主機板上市規則中新增兩個章節,

列出有關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和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的規則框架, 並將修改第二上市的相關規則, 方便更多已在主要國際市場上市的公司來港進行第二上市。

根據港交所公佈的檔表示, 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00億港元, 若市值低於400億港元, 須通過於上市前的完整財政年度錄得10億港元收入的較高收入測試。 未有收入公司若根據《主機板規則》新增的生物科技公司適用章節申請上市, 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5億港元。

據北京商報報導, 知名學者布娜新表示, 在新經濟的潮流下, 許多知名公司均採用同股不同權的股權設計, 港交所此舉很好地適應了新經濟公司的特點,

有利於為港交所接納多元化的公司結構, 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同時也值得新三板借鑒學習。

經濟學家宋清輝則認為, 港交所主機板引入同股不同權的背景, 是港交所除了面臨來自內地交易所的競爭之外, 在爭取一些炙手可熱的互聯網、科技類公司IPO時, 還要面對來自美國等發達資本國家市場的激烈競爭, 阿裡巴巴赴美上市便是最好例證。 港交所主機板引入同股不同權機制意義重大, 等於為高科技、互聯網等類別的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掃清了一大障礙。

香港經濟日報早前報導指, 小米擬於5月赴港申請上市, 李小加稱, 若小米不來港上市, 他會感到奇怪。

香港經濟日報16日報導稱, 小米最快將於5月申請港股上市,

預計估值在650億至700億美元之間, 隨後小米考慮將以CDR(中國預托證券)在內地上市。

作為國內最受關注的獨角獸公司之一, 小米上市被公認為2018年全球最大規模上市案。 北京商報曾在3月15日報導, 小米Pre-IPO的融資推介材料首度曝光, 該材料對當下小米估值680億美元, 假設小米於2018年四季度上市, 市值約2000億美元。

為保小米上市, 雷軍可謂用心良苦。 3月13日, 獵豹移動在其投資者關係網站發佈了一則消息, 雷軍已向董事會遞交辭呈, 不再擔任董事長和董事職務, 保留獵豹移動顧問的職位, 與此同時公司還宣佈了一系列董事會人士變動。

據經濟觀察網報導, 今年2月8日, 小米手環生產商華米科技在紐交所上市, 此舉被外界解讀,

為小米整體上市的估值試水。 早前也傳出過小米紐交所上市的消息, 而最新消息則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 另一種是港交所上市, 小米股權架構類似于阿裡巴巴, 是VIE架構。 此前由於小米不是上市公司, 其內部股權結構並未對外披露。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曾對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指出, 小米幾種上市方案各有優劣勢:A股估值較高, 國際化程度則相對弱一些;海外市場更加成熟, 可由於文化、環境等有所不同, 難免會產生一些水土不服的問題;港股既有國際化的資本服務水準, 又與中國市場、政策以及經濟有著緊密聯繫, 估值卻不是特別高……

“綜合來看, A股和H股同時發行是最理想的方案, 但也是最難操作的方案。

”付立春接受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採訪時表示, “企業的估值差, 包括市場的差異, 其實都是個問題。 在滬港通、深港通背景下, 如果同一家企業A股、H股的股價相差特別高的話, 肯定會引起資金流向其中一方, 對於這麼大體量的企業而言, 跨市場資金的大量流動會帶來一定的不穩定性。 ”(中新經緯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