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佛家偈語適合收入小學語文課本嗎?

佛家偈語適合收入小學語文課本嗎?

丁啟陣

圖片來自網路, 與本文無關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畫》

上一篇解讀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標題為《畫》的古詩, 我提出了如下的觀點:這首相傳為王維題畫詩的作品, 實際上並非出自王維之手, 它截取自南宋僧人道川禪師注解《金剛經》時的偈語, 原偈五言八句, 課本截取的是前四句, 可能是為了便於小學生理解, 改動了三個字(觀改為看, 聆改為聽, 猶改為還);這首詩體偈語, 表面上像是寫山水風景, 實際上是闡述佛教道理。 文章結尾處,

我寫了如下兩句話:

我不禁有點奇怪:這樣一首宣揚佛教(道理)的作品, 為什麼會被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 或許, 有關專家望文生義, 以為這是一首表現山水花鳥的詩歌吧。

結果, 引起了眾網友的“熱議”, 不少人提出了質疑。 語言表達風格形形色色, 但意思無非一個:佛教是祖宗傳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 為什麼不可以教給學生?

回應網友質疑前, 我先補充一點關於詩偈宣揚佛教道理的證據:《金剛經》:“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道川偈的前兩句即所謂《畫》詩的前兩句“遠觀(看)山有色, 近聆(聽)水無聲”, 顯然由此而來。

我之所以不贊成把這首詩收入小學語文課本, 理由有二:

一是, 教學時如何講解是個難題。

我估計大部分小學教師是把它當作一首題畫詩講的, 告訴學生, 畫是一幅山水畫, 詩中表現了美好的山水風景, 人鳥和諧相處, 等等;據說也有不少教師把它講成謎語詩, 說四句詩是謎面, 謎底是《畫》。 謎語詩的講法, 可能是為了迎合兒童心理, 我認為並不可取。 題目已經標明是《畫》了, 還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去猜嗎?把它講成題畫詩、風景詩, 弊病有三:一是假如教師也只把它理解為題畫詩、風景詩, 說明沒有讀懂、讀透詩的意思。 以此教學生, 等於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不符合科學探索刨根究底的精神;二是假如教師瞭解它原本是偈語, 上課時卻只把它當題畫詩、山水風景詩講, 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有糊弄、愚弄小學生之嫌,
不符合科學研究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精神;三是假如有特別好學的學生, 打破砂鍋璺到底, 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說山遠看有色?近看就無色呢?為什麼水近聽無聲?遠聽反而有聲呢?這是為什麼?諸如此類。 教師如何回答?給他們講來自歐洲的哲學, 講辯證法嗎?這可是中國“古詩”啊!

二是, 過早給孩子們講佛教道理並不合適。 具體地說, 可以分為兩點:其一, 佛教道理對小學生而言過於深奧, 不符合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其二, 聲色皆空的觀念, 有明顯的消極成分, 不利於培養孩子積極進取的思想和樂觀開朗的性格。 也許有人自己信仰佛教, 也願意自家孩子學習一點兒佛教道理, 甚至不反對自家孩子成年後出家為僧尼;但我敢肯定,

這是少數人的想法, 大多數人是不願意自家孩子過早接觸佛教道理的。 有人說, 學一首講佛理的詩, 不至於就會看破紅塵, 遁入空門。 這種說法, 本不值得一駁, 但我此刻願意耐下心稍作說明:少年時代, 一寸光陰一寸金, 有更值得學習的科學技術、文化知識, 佛法道理可以而且應該緩行;一定想學, 在家自學, 去上佛學院, 都可以。 普通學校, 義務教育, 還是尊重多數人的意願, 先修入世的學問吧。

最後, 我提個建議:有關部門不妨組織文史、教育領域的專家和一線語文教師, 共同對這首詩進行探討、論證, 看看它是否佛偈, 適不適合作為小學語文課文, 有沒有必要從小學課本中將其刪去, 換一篇更適合少年兒童學習的詩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