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野獸繪畫之王:窗內是安全的你,窗外是刺激的世界3|張小玉

本文頭圖:馬蒂斯《背靠開窗端坐的女人》, 馬蒂斯畫中常常出現的“窗戶”, 究竟代表什麼?

art張小玉讓你愛上有情趣的藝術乾貨,

新視頻節目《名畫中的彩蛋 之 看展》妖嬈上線!

小玉常常在想, 我們對西方“好藝術”的標準, 究竟是什麼?

那些永遠精緻細膩而不過時的古典藝術, 大概毫無疑問的是好藝術, 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比如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而即使畫得沒有那麼細緻和講究, 印象派的梵古和莫内也算得上是公認的好藝術, 因為那或寧靜或激情的畫面帶給我們永恆的美感。

而面對印象派之後的現代藝術時, 我們好像越來越不知道一幅畫好在哪裡了。 因為它似乎脫離了我們對繪畫“畫得像”和“看得懂”的標準, 在放飛自我的路上越來越遠了。

因此, 當我們面對野獸派大師馬蒂斯畫作的時候, 常常陷入沉默——被他那“粗糙敷衍”的簡筆劃線條搞得一頭霧水,

又被那斑斑駁駁的鮮豔色彩衝擊的不知所措。 這樣的畫, 真的算是好嗎?

新古典主義畫派安格爾《大宮女》, 表現東方後宮宮女, 刻畫細緻唯美。

野獸畫派馬蒂斯《宮女》, 同為表現東方後宮宮女, 刻畫線條奔放、顏色大膽。

然而幾百年過去了, 馬蒂斯和他的野獸畫派永遠留在了藝術史上, 成為了一抹絕對的亮色。 也許是因為, 馬蒂斯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審美之“窗”。

今天, 我們來聊馬蒂斯畫中的意象, 窗。

上兩期有興趣可戳:

畫家馬蒂斯:無色不歡的野獸派1|張小玉

畫家馬蒂斯:是東方情結or西方人的偏見傲慢?2|張小玉

小玉新書——

名畫中的彩蛋(全彩) ¥51 購買

3/3

最是那“一扇窗”的風情。

文末有一枚彩蛋!

藝術作品中“窗”的隱喻

在電影《公民凱恩》中, 有一個鏡頭一直是影史上的經典——屋裡的父母正在商議著決定小凱恩命運的事, 而窗外出現了小凱恩快樂滑雪的鏡頭, 暗示天真無邪的孩子, 命運正在被侵蝕;瓊瑤阿姨有本叫做《窗外》的小說也這樣寫道:“有窗子就有人生活在窗子裡, 可窗外的世界比窗裡更美麗。 ”中國繪畫中, 也常推崇一種“境生於象外”的效果。

在文學大師卡夫卡的作品中, "窗子"這一主題就作為一個多層次的隱喻反復出現在他的小說之中。 窗子本身是內與外關係的隱喻, 窗內是主體對於孤獨與安全的需求,

窗外是主體對於理想化的外部世界的渴望, 作為內與外聯繫的窗子直接體現了主體的存在狀態與境遇。

而馬蒂斯的畫中, 也出現了非常多的“窗戶”意象。 而這些窗戶的意味, 究竟又是什麼呢?

馬蒂斯 《開著的窗戶》, 1905年在秋季沙龍裡展出的重要作品, 也使他率領的野獸派走上聲名大噪之途。

馬蒂斯畫中的“窗”。

馬蒂斯之窗:視窗內外,昭示著現實與繪畫兩個世界。

馬蒂斯《紅色的和諧》

馬蒂斯曾在結婚時對新婚妻子說:“我愛你,但我更愛繪畫,那裡有我的天堂。”馬蒂斯《紅色的和諧》畫中的那窗,也許正是打開他人生圍城的視窗——屋裡的世界,是他現實的世俗生活。

畫中是一片純正的火紅色,濃郁的顏色象徵著他紅紅火火的美滿人生。屋中的女人仿佛就是馬蒂斯深愛的夫人,那純色的黑色外衫與下身純淨的白裙搭配起來,顯得端莊而嫺靜。那柔和的面部、柔順盤起的頭髮和傾斜的身體曲線,一切都是那麼柔和的線條。女人在安靜的擺放著家中的器具,在桌臺上的果盤裡添置上新鮮的水果,在酒壺裡倒上酒香四溢的紅酒和香檳,在花瓶中插上幾支挑選好的鮮花,似乎是一派家庭主婦為即將到來的晚餐做著精心準備的美好家庭一景。

而窗外的世界,也許更像是馬蒂斯真正追求的寧靜藝術世界。那背景中的綠色是最令人放鬆和心曠神怡的用色,遠處藍綠色的天純淨的沒有一絲雜質,幾株樹迎風搖曳。它所占比例很小,但彌足珍貴。

馬蒂斯 《綠色條紋夫人肖像》,畫中女人為馬蒂斯的妻子。

然而,馬蒂斯真實的生活也許並沒有畫中看上去那樣的紅火美滿。有傳聞,他與夫人艾米麗的結合,更多源於女方的家庭能夠為他今後的藝術生涯提供更多助力。因此,在他們的婚後生活中,馬蒂斯為了追求寧靜和諧的創作狀態,將家庭變成了一種僅為藝術而活動的封閉狀態,還不斷的與妻子爭吵。最終,他們脆弱的婚姻在41年後的1939年結束。

但藝術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它可以將一切都調和完美——屋內凳面、水果的橙黃色與窗框色和屋外草地上點點黃色呼應;窗內牆體和桌面上紋飾的藍色,與窗外的天空色呼應;窗內女人頭髮的曲線、紋飾的曲線和窗外大片完整樹葉的曲線呼應;窗內的大面積紅色和窗外的綠色形成補色,格外耀眼。在馬蒂斯的畫中,萬物柔和,色彩繽紛,和諧美好。這不正是他期待的人生麼?

馬蒂斯《房中的寂寞》

馬蒂斯《two Girls in a Yellow and Red Interior》

畫中的窗戶將室內外分隔成兩種色調,也許這就是在象徵著室內是馬蒂斯的現實生活,而窗外是他的理想藝術世界吧!

馬蒂斯之窗:視窗的設置,從技巧上淡化了西方傳統繪畫中的“視窗感”。

馬蒂斯 《對話》

馬蒂斯 《紅色時間、藍餐桌上的靜物》

在西方繪畫史上,寫實是最早的傳統。在阿爾塔米拉牆壁上畫上野獸的那個時代,人們為了以巫術來狩獵成功,於是將這些動物盡可能真實的畫出來。不過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繪畫能力及很多其它原因,畫總是呈現一種二維的平面效果,不似真實世界的三維逼真。15世紀,作為一個文理工通才的達芬奇,不再限於平面描繪,開始在繪畫中研究透視法則;到了16世紀後期的卡拉瓦喬,在畫中開始探索光的使用和透視手法。因為他的想法是,我們能不能用更加科學的技術,讓畫更像現實?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窗戶的存在,形成逼真立體效果。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這幅可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一幅有窗戶的畫。整個畫面運用精准的透視法則,窗內外形成非常逼真的三維透視效果。

霍赫《母親的職責》,窗外呈現逼真立體效果。

到了十九世紀後半頁,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現代派藝術家們被東方的扁平化藝術效果吸引,遂形成了一種西畫中的“平面化”手法。而且隨著人們對情感世界的日益渴求和對物質世界興趣的衰退,一味模仿自然的興趣降低,開始在平面化手法中表現人內心的情感性。而馬蒂斯的“窗口”,正襯托出了這種平圖效果。

馬蒂斯的繪畫,放棄了傳統的透視效果,採用平塗手法,而畫中的窗戶,非常明顯的表現出對“近大遠小”規律的打破,有點類似于中國水墨的“散點透視法”。而晚年的拼貼畫,更是將平面性發揮到極致。

其實,這“視窗”不也再次表達了馬蒂斯的一種開放的藝術思想麼,窗內的,是已有的花花世界,而窗外的,更別有洞天。

馬蒂斯 《生命之樹》,在生命的彌留之際,馬蒂斯為旺斯小禮拜堂繪製。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在尼斯溘然長逝,享年85歲。他的繪畫突破了線條帶來的細緻感,用野獸般的顏色調動你的情感;他用剪貼的彩紙測試色彩關係,突破了狹隘的裝飾藝術,創造了“大裝飾藝術”;他不再恪守藝術要模仿現實的清規戒律,而是用自己的理解去描繪一種寧靜、和諧的美妙感受,迎來了全新的藝術時代。

他的藝術生命之樹,還在旺盛的生長著。

馬蒂斯

彩蛋

當馬蒂斯與古典女性相遇,會是什麼樣?中國畫家孫靜,畫了這樣的畫。

馬蒂斯《無題1》

孫靜《LUO女》

孫靜《馬蒂斯的土耳其婢女》

孫靜《馬蒂斯的早餐》

孫靜《馬蒂斯的讀書的女人》

我是一直愛藝術和你的張小玉。

也使他率領的野獸派走上聲名大噪之途。

馬蒂斯畫中的“窗”。

馬蒂斯之窗:視窗內外,昭示著現實與繪畫兩個世界。

馬蒂斯《紅色的和諧》

馬蒂斯曾在結婚時對新婚妻子說:“我愛你,但我更愛繪畫,那裡有我的天堂。”馬蒂斯《紅色的和諧》畫中的那窗,也許正是打開他人生圍城的視窗——屋裡的世界,是他現實的世俗生活。

畫中是一片純正的火紅色,濃郁的顏色象徵著他紅紅火火的美滿人生。屋中的女人仿佛就是馬蒂斯深愛的夫人,那純色的黑色外衫與下身純淨的白裙搭配起來,顯得端莊而嫺靜。那柔和的面部、柔順盤起的頭髮和傾斜的身體曲線,一切都是那麼柔和的線條。女人在安靜的擺放著家中的器具,在桌臺上的果盤裡添置上新鮮的水果,在酒壺裡倒上酒香四溢的紅酒和香檳,在花瓶中插上幾支挑選好的鮮花,似乎是一派家庭主婦為即將到來的晚餐做著精心準備的美好家庭一景。

而窗外的世界,也許更像是馬蒂斯真正追求的寧靜藝術世界。那背景中的綠色是最令人放鬆和心曠神怡的用色,遠處藍綠色的天純淨的沒有一絲雜質,幾株樹迎風搖曳。它所占比例很小,但彌足珍貴。

馬蒂斯 《綠色條紋夫人肖像》,畫中女人為馬蒂斯的妻子。

然而,馬蒂斯真實的生活也許並沒有畫中看上去那樣的紅火美滿。有傳聞,他與夫人艾米麗的結合,更多源於女方的家庭能夠為他今後的藝術生涯提供更多助力。因此,在他們的婚後生活中,馬蒂斯為了追求寧靜和諧的創作狀態,將家庭變成了一種僅為藝術而活動的封閉狀態,還不斷的與妻子爭吵。最終,他們脆弱的婚姻在41年後的1939年結束。

但藝術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它可以將一切都調和完美——屋內凳面、水果的橙黃色與窗框色和屋外草地上點點黃色呼應;窗內牆體和桌面上紋飾的藍色,與窗外的天空色呼應;窗內女人頭髮的曲線、紋飾的曲線和窗外大片完整樹葉的曲線呼應;窗內的大面積紅色和窗外的綠色形成補色,格外耀眼。在馬蒂斯的畫中,萬物柔和,色彩繽紛,和諧美好。這不正是他期待的人生麼?

馬蒂斯《房中的寂寞》

馬蒂斯《two Girls in a Yellow and Red Interior》

畫中的窗戶將室內外分隔成兩種色調,也許這就是在象徵著室內是馬蒂斯的現實生活,而窗外是他的理想藝術世界吧!

馬蒂斯之窗:視窗的設置,從技巧上淡化了西方傳統繪畫中的“視窗感”。

馬蒂斯 《對話》

馬蒂斯 《紅色時間、藍餐桌上的靜物》

在西方繪畫史上,寫實是最早的傳統。在阿爾塔米拉牆壁上畫上野獸的那個時代,人們為了以巫術來狩獵成功,於是將這些動物盡可能真實的畫出來。不過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繪畫能力及很多其它原因,畫總是呈現一種二維的平面效果,不似真實世界的三維逼真。15世紀,作為一個文理工通才的達芬奇,不再限於平面描繪,開始在繪畫中研究透視法則;到了16世紀後期的卡拉瓦喬,在畫中開始探索光的使用和透視手法。因為他的想法是,我們能不能用更加科學的技術,讓畫更像現實?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窗戶的存在,形成逼真立體效果。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這幅可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一幅有窗戶的畫。整個畫面運用精准的透視法則,窗內外形成非常逼真的三維透視效果。

霍赫《母親的職責》,窗外呈現逼真立體效果。

到了十九世紀後半頁,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現代派藝術家們被東方的扁平化藝術效果吸引,遂形成了一種西畫中的“平面化”手法。而且隨著人們對情感世界的日益渴求和對物質世界興趣的衰退,一味模仿自然的興趣降低,開始在平面化手法中表現人內心的情感性。而馬蒂斯的“窗口”,正襯托出了這種平圖效果。

馬蒂斯的繪畫,放棄了傳統的透視效果,採用平塗手法,而畫中的窗戶,非常明顯的表現出對“近大遠小”規律的打破,有點類似于中國水墨的“散點透視法”。而晚年的拼貼畫,更是將平面性發揮到極致。

其實,這“視窗”不也再次表達了馬蒂斯的一種開放的藝術思想麼,窗內的,是已有的花花世界,而窗外的,更別有洞天。

馬蒂斯 《生命之樹》,在生命的彌留之際,馬蒂斯為旺斯小禮拜堂繪製。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在尼斯溘然長逝,享年85歲。他的繪畫突破了線條帶來的細緻感,用野獸般的顏色調動你的情感;他用剪貼的彩紙測試色彩關係,突破了狹隘的裝飾藝術,創造了“大裝飾藝術”;他不再恪守藝術要模仿現實的清規戒律,而是用自己的理解去描繪一種寧靜、和諧的美妙感受,迎來了全新的藝術時代。

他的藝術生命之樹,還在旺盛的生長著。

馬蒂斯

彩蛋

當馬蒂斯與古典女性相遇,會是什麼樣?中國畫家孫靜,畫了這樣的畫。

馬蒂斯《無題1》

孫靜《LUO女》

孫靜《馬蒂斯的土耳其婢女》

孫靜《馬蒂斯的早餐》

孫靜《馬蒂斯的讀書的女人》

我是一直愛藝術和你的張小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