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重慶古籍修復界“大師姐”:一開工都不敢喝水,最簡單的活都是十幾道“手術”

△許彤正在修復古籍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了。 在翻開那一本本嶄新、具有淡淡油墨香氣的書籍時, 我們還應該想起重慶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守拙傳統文化的延續,

守拙千百年的堅持, 守拙古老的生機;他們是古籍“醫生”, 讓眾多在歷史長河匯總湮沒無聲的古老篇章, 在他們的手中開出一朵花, 被修葺一新, 重新煥發生的希望。

20日, 上游新聞記者來到重慶圖書館古籍修復技藝中心重慶傳習所, 重慶古籍修復界“大師姐”許彤為你講述古籍修復背後那些事兒。

小病小痛也要經過十幾道“手術”

重慶圖書館6樓的古籍修復技藝中心重慶傳習所, 就是目前8位古籍修復師的“根據地”, 也是西南片區首屈一指的古籍“醫院”——大重慶區域內“生了病”的古籍, 在傳習所“掛號”, 經過專業的古籍修復師“會診”查看“病因”後搬上“手術臺”, 直到做完“手術”再“住院”, 最後觀察一段時間,

就能夠煥然一新地“出院”, 修舊如舊還不改變原有的面貌, 重新住進圖書館舒適的古籍書庫。

20日, 上游新聞記者來到重慶傳習所這座古籍“醫院”:恒溫、恒濕的古籍庫房明亮而舒適。 編好號的古籍, 帶著千百年的記憶, 分門別類地安睡其中。 一旦“生病”, 修復師就將“病人”按編號取出。 佔據了修復室大部分空間的就是正中的巨大修復台。 古籍修復“醫生”就是在這上面為“生病”的古籍“會診”, 確定修復方案和“做手術”;修復台周圍擺有幾台大型的古籍壓平機, 厚落落的一遝, 全壓的是已經“看好病”的古籍。 這些古籍需要在古籍壓平機上“住院”一段時間, “病情”嚴重的, 需要“住院”好幾個月, 待“手術的創面”和古籍自身的肌理結合得較為自然後,

就可以“出院”, 重新回到庫房中“頤養天年”。

△許彤補洞處理古籍《薛氏醫按》(明刊本)

△許彤展示補好一個洞的古籍《薛氏醫按》(明刊本)

看似簡單的修復“手術”, 實則極其繁複。 許彤介紹, 即使最簡單的修復過程, 通常也要經過十幾道工序:將古籍原有的破損情況拍照存檔, 力求修舊如舊, 並量好尺寸和給書編好碼;接下來是配紙, 紙張的厚度和顏色要和古籍吻合, 不合適的, 古籍修復師要在進行純手工的染色做舊。 後經過拆書修復、壓平、修剪、齊欄、裝訂, 修復完成後, 再拍照存檔, 十幾道工序的精心修復, 古籍才算是“活”了過來。

古籍在手一天粒米未進是常事

“每一道工序, 都需要強大的定力, 沒有耐心做不下來。 ”身為重慶第一批系統地學習古籍修復的修復師, 從事古籍修復工作已有11年的許彤, 是大家的“大師姐”。

20日, 許彤像往常一樣來到傳習所, 同事們都參加圖書館的運動會去了, 她取出最近正在修復的《月令廣義》(明刻本)查看起來, 現場為上游新聞記者展示古籍修復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拆書修復。

許彤拿出她的“手術刀”——一包手工製作的古籍修復工具, 鑷子、棕刷、針錐、敲棒、壓鐵、竹起子, 十幾樣精細的物件, 將在同樣需要精細對待的古籍上起舞。

△修復古籍常用的十幾種工具

從庫房將古籍取出後,首先是要去汙,這一過程不准使用化學的藥水,修復師只能使用溫涼的清水。許彤手拿一把噴壺,隔著二三十釐米的距離,將書葉噴濕清洗。對不能沾水的書葉,需要用麵團將黴菌等污漬沾去。如果是年代太過於久遠、脆化嚴重的紙張,則要用專門修復古籍的薄皮紙加固,再修復補洞。

許彤用鑷子小心翼翼地截取一塊兒薄皮紙,裁開合適的大小,用鑷子把補紙粘在破損的地方。她的手法輕柔而細緻,仿佛在擁抱撫摸一位剛出生的嬰兒。“古籍也確實像是我們的孩子,這些修復工序經過十幾道,就像是十月懷胎;重生之後的古籍,恍若新生。”

通常,許彤一旦開始修復的工作,一坐就是一整天,連上廁所和吃飯都顧不上——尤其是濕補,水份會令古老的紙張纖維撐開,如果離開一段時間,水份幹掉後再次噴水,纖維會再度伸縮,這對古籍無疑是二次傷害。

“大多數時候,一開始修復,一天都不敢喝水,因為喝了水就要上廁所。”

反復摩挲和填補,許彤小心翼翼夾起初步修補好的《月令廣義》,凝望的眼神裡是滿滿的欣慰。

△許彤修復過最“惱火”的一冊古籍《有正味齋全集》修復前後對比

嚮往修古籍的生活?有這些要求

修復古籍是一門精細活,一名技藝精湛、嫺熟的修復師往往需要經過十幾年的磨練才能熟練地掌握這門技術。

因為《我在故宮修文物》大熱,古籍修復成了受人關注的“熱門”職業, 許彤深有感觸。“從前,我們是特別小眾的群體。這部片子播出後,關注文保行業的人越來越多了,對文物修復匠人的宣傳作用還是很大。”

△重慶傳習所的修復師們

影片也掀起一批年輕人對文物修復工作的嚮往。對此,許彤既高興又惆悵,向記者講述起古籍修復師需要的專業素質:“古籍修復需要結合美術學、色彩學、版本學、紙張學的知識,亟待複合型人才。但更主要的是有責任心,靜得下心來,甘於寂寞。我們是跟書打交道,不是跟人打交道,每天面對一頁書,靜靜地修。這幾點如果達到了的話,很容易成為‘補書匠’,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很長時間的錘煉。”

在21日-22日,解放碑步行街將舉辦的“全民讀書日”活動,屆時市民也可以前往,在許彤的指導下,體驗雕版印刷和拓片製作的過程。“我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古籍修復相關的領域能夠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千百年的記憶文脈,得以延續。”

上游新聞記者 楊辛玥

△修復古籍常用的十幾種工具

從庫房將古籍取出後,首先是要去汙,這一過程不准使用化學的藥水,修復師只能使用溫涼的清水。許彤手拿一把噴壺,隔著二三十釐米的距離,將書葉噴濕清洗。對不能沾水的書葉,需要用麵團將黴菌等污漬沾去。如果是年代太過於久遠、脆化嚴重的紙張,則要用專門修復古籍的薄皮紙加固,再修復補洞。

許彤用鑷子小心翼翼地截取一塊兒薄皮紙,裁開合適的大小,用鑷子把補紙粘在破損的地方。她的手法輕柔而細緻,仿佛在擁抱撫摸一位剛出生的嬰兒。“古籍也確實像是我們的孩子,這些修復工序經過十幾道,就像是十月懷胎;重生之後的古籍,恍若新生。”

通常,許彤一旦開始修復的工作,一坐就是一整天,連上廁所和吃飯都顧不上——尤其是濕補,水份會令古老的紙張纖維撐開,如果離開一段時間,水份幹掉後再次噴水,纖維會再度伸縮,這對古籍無疑是二次傷害。

“大多數時候,一開始修復,一天都不敢喝水,因為喝了水就要上廁所。”

反復摩挲和填補,許彤小心翼翼夾起初步修補好的《月令廣義》,凝望的眼神裡是滿滿的欣慰。

△許彤修復過最“惱火”的一冊古籍《有正味齋全集》修復前後對比

嚮往修古籍的生活?有這些要求

修復古籍是一門精細活,一名技藝精湛、嫺熟的修復師往往需要經過十幾年的磨練才能熟練地掌握這門技術。

因為《我在故宮修文物》大熱,古籍修復成了受人關注的“熱門”職業, 許彤深有感觸。“從前,我們是特別小眾的群體。這部片子播出後,關注文保行業的人越來越多了,對文物修復匠人的宣傳作用還是很大。”

△重慶傳習所的修復師們

影片也掀起一批年輕人對文物修復工作的嚮往。對此,許彤既高興又惆悵,向記者講述起古籍修復師需要的專業素質:“古籍修復需要結合美術學、色彩學、版本學、紙張學的知識,亟待複合型人才。但更主要的是有責任心,靜得下心來,甘於寂寞。我們是跟書打交道,不是跟人打交道,每天面對一頁書,靜靜地修。這幾點如果達到了的話,很容易成為‘補書匠’,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很長時間的錘煉。”

在21日-22日,解放碑步行街將舉辦的“全民讀書日”活動,屆時市民也可以前往,在許彤的指導下,體驗雕版印刷和拓片製作的過程。“我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古籍修復相關的領域能夠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千百年的記憶文脈,得以延續。”

上游新聞記者 楊辛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