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芯”火燎原!這些半導體概念股被券商重磅推薦!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何建川

“炒個鏟鏟”欄目前期提到了晶片概念的投資機會, 尤其是昨日的欄目提到了海特高新等低位半導體概念股的投資機會, 今日海特高新漲停, 國民技術繼續漲停。

今日下午半導體概念雖然有所回檔, 但有知名券商仍在重磅推薦半導體概念的投資機會, 並認為A股科技未來之星將誕生在半導體電子領域而非業界所期待的互聯網領域, 半導體板塊將孕育下一個“三星”。 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 微信搜索“道達號”或“daoda1997”, 為你呈現市場熱點。

技術測市

週四大盤沖高回落,

表現分化, 成交量略有萎縮, 有色板塊井噴, 白馬、軍工全天強勢, 晶片、次新沖高回落。 有私募人士表示:

從盤面來看, 儘管今天指數沖高回落, 但最重要的是上證綜指和深成指午盤同步形成了120分鐘線的底背離結構, 而且上證綜指在下午收盤時日線也形成了底背離結構;這些結構級別較大, 而且同步形成, 相互印證, 增加了可靠性。

隨著大級別底背離結構的形成, 基本上確立了始自年初以來的大波段調整已經結束, 後市將進入反彈上漲週期, 時間上大致會持續25個交易日。 既然底部已現, 反彈開啟, 那麼短線的波動就不要太在意。 前有海南板塊集體退潮, 今有晶片沖高回落, 記住:股市太熱的地方要麼提前去, 要麼不要去!策略上,

低吸加倉, 持股待漲。

熱點板塊

《中國製造2025》提出, 到2020年, 我國晶片自給率將達到40%, 2025年將達到50%。

以目前的7%自產率為基點, 年複合增長率將超20%。 因此我國以晶片製造為首的半導體產業領域將是未來10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發展最快的地區, 產業鏈上將形成數萬億元大藍海市場。

華泰證券認為, 這是由三方面原因決定的:首先, 國內互聯網科技藍籌多在海外上市, 中國的“FAAMG”在中概股而非A股。 其次中概股BAT等已形成壁壘優勢, A股互聯網公司難出其右。

最後借鑒日韓等國依靠政府扶持完成高科技產業技術遷移成功案例, 國內正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 隨著物聯網、汽車電子的發展將帶來巨大市場需求, 國內是全球最大的下游需求和加工市場,

再依託政府政策支持, 我國將會是未來 10 年半導體行業發展最快的地區。 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 微信搜索“道達號”或“daoda1997”, 為你呈現市場熱點。

個股點將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 垂直分工已成為半導體行業經營模式的發展方向, 主要是以下三個部分:設計、製造、封測, 收入分別約占產業鏈整體銷售收入的27%、51%和22%。

1、晶片設計公司

華大半導體是中國電子資訊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EC)整合旗下積體電路企業而組建的集團公司。 在智慧卡及安全晶片、智慧卡應用、類比電路、新型顯示等領域佔有較大的份額。 目前華大半導體旗下A股上市公司有上海貝嶺。

重點上市公司有:紫光國芯、兆易創新、匯頂科技、士蘭微、全志科技、北京君正、艾派克、富瀚微等。

2、晶片製造領域

半導體產業製造與面板產業相似, 屬於資產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設備需求量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 單廠投資在百億量級。 資料顯示, 一條最先進12英寸晶圓生產線需投資約450億元, 台積電的3納米工廠投資預計200億美元。 重點上市公司有: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 目前在A股市場還未有標的。 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 微信搜索“道達號”或“daoda1997”, 為你呈現市場熱點。

3、存儲晶片領域

長江存儲:2016年3月, 總投資約1600億元人民幣的國家記憶體基地在武漢啟動。 長江存儲將以晶片製造環節為突破口, 集記憶體產品設計、技術研發、晶圓生產與測試、銷售於一體, 預計到2020年形成月產能30萬片的生產規模, 到2030年建成每月100萬片的產能。

晉華記憶體積體電路生產專案由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和泉州、晉江兩級政府共同投建, 總規劃面積594畝, 一期投資370億元, 建設內容包括晶圓製造、產業鏈配套等, 預計2018年9月形成月產6萬片12寸先進制程記憶體晶圓的生產規模。

合肥長鑫:是由北京兆易創新與合肥市政府合作的記憶體項目。 投資72億美元, 興建12寸晶圓廠以發展DRAM產品, 未來完成後, 預計最大月產將高達12.5萬片規模。

4、封測領域

重點上市公司有: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太極實業、深科技等。

5、積體電路設備:

中國僅有4家位元列全球規模以上晶圓製造裝備商, 占比7%。 根據Gartner發佈的全球規模以上晶圓製造裝備商的報告顯示, 其統計範圍共有58家裝備公司, 中國僅占4席, 分別是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盛美半導體和Mattson(2016年被亦莊國投收購)。

重點上市公司有:北方華創、長川科技、至純科技、晶盛機電等。

6、半導體材料

中國半導體製造材料產業保持持續增長態勢。2016年中國半導體材料企業銷售收入256億元。預計2018年之後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大市場。材料供應鏈的本土化不僅有利於製成成本的控制、服務的快速及時回應、技術的安全可控,所帶來的產業協同效應好處更多。

重點上市公司有:晶瑞股份、江化微、江豐電子。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 原文連結

分別是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盛美半導體和Mattson(2016年被亦莊國投收購)。

重點上市公司有:北方華創、長川科技、至純科技、晶盛機電等。

6、半導體材料

中國半導體製造材料產業保持持續增長態勢。2016年中國半導體材料企業銷售收入256億元。預計2018年之後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大市場。材料供應鏈的本土化不僅有利於製成成本的控制、服務的快速及時回應、技術的安全可控,所帶來的產業協同效應好處更多。

重點上市公司有:晶瑞股份、江化微、江豐電子。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 原文連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