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劉慶邦小說講座 暢談創作“實與虛”

宜賓日報金江網訊“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實與虛的環境中, 陽光是實、月光是虛, 山是實的、雲霧是虛的, 我們寫小說, 有可能一輩子都在與實和虛糾纏……”4月15日,

在宜賓李莊古鎮遊客中心二樓會議室, 市作協會員和文學愛好者彙聚一堂, 共同聆聽著名作家劉慶邦關於《小說創作的實與虛》的講座。

著名作家劉慶邦宜賓小說講座, 也是中國李莊杯第14屆“十月文學獎”頒獎暨中國李莊第二屆十月文學周系列活動之一。

講座中, 劉慶邦首先對小說創作能不能傳授?作出了肯定的答覆, 並告訴大家小說創作既要有“天賦”, 也要有後天努力的“地賦”, 小說寫作不能“太實”, 缺乏想像, 並由此引入講座主題《小說創作的實與虛》。 隨後, 劉慶邦結合自身創作故事, 剖析了文學創作中, 實與虛架構的關係, 並闡述了進入小說的操作階段, 在實與虛的步驟上, 寫作過程分為從實到虛,

從虛到實, 從實又到虛三個層面。

從曹雪芹的《紅樓夢》談到沈從文的《邊城》, 再到汪曾祺、契科夫以及托爾斯泰, 在隨後的分享中, 劉慶邦為大家探索小說創作“實”與“虛”如何運用、並昇華為文學之美的途徑。

聽完近3個小時的講座後, 市作協副秘書長朱佐芳感到受益匪淺, 打開了全新視角。 “以前以為對現實生活的寫照要更多地貼近大地, 貼近生活, 而劉慶邦老師則更多地從靈性和思想性、藝術性方面構建, 列舉了許多國內外名家小說, 進行了形象生動的闡述和詮釋, 大家都聽得非常認真, 給我的寫作帶來很大幫助, 開拓了視野和思維。 ”喜歡寫詩歌、散文的市作協會員宋甚葶也表示, 詩歌講究意境, 聽了劉慶邦老師對創作“實”與“虛”的闡述,

受到很大啟發, 今後會在這方面多思考、多下功夫, 爭取應用到個人創作中去。

人物介紹:

劉慶邦, 1951年12月生於河南沈丘農村。 當過農民、礦工和記者。 著有長篇小說《斷層》《遠方詩意》《平原上的歌謠》《紅煤》《遍地月光》《黃泥地》《黑白男女》等九部, 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走窯漢》《梅妞放羊》《遍地白花》《響器》《黃花繡》《麥子》《在雨地裡穿行》等四十餘種。

短篇小說《鞋》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 中篇小說《神木》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 根據其小說《神木》改編的電影《盲井》獲第53屆柏林電影藝術節銀熊獎。 多篇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德、義大利、西班牙、韓國等外國文字, 並出版有六部外文作品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