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行保險股領跌,價值投資為何又突然變了味?

銀行保險股

本週一A股市場再現中陰線的行情, 盤中一度跌破3100點整數關口, 尾盤勉強收回, 但從滬市的運行形態來看, 似乎有破位下挫的趨勢。

實際上, 從之前兩次低點來看, 分別是2018年2月9日的3062.74點以及2017年5月11日的3016.53點。 如今, 隨著市場又一次盤中跌破3100點整數關口, 距離前期低點也僅有一步之遙的空間了。

3016.53點與3062.74點屬於最近一年時間的低點支撐區域, 而這也是3000點政策底部之上的重要支撐位置。 換言之, 當市場再度觸及到這一敏感支撐區域的時候, 實際上也正式開啟了3000點政策底的保衛戰。

從今年1月29日高點3587.03高點調整至今, 滬市累計跌幅接近15%。 但是, 從此輪調整行情以來, 最大的特徵, 莫過於銀行保險為代表的權重股明顯領跌, 而以創藍籌為代表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卻率先企穩, 兩者的分歧表現非常顯著。

以銀行板塊為例, 自今年2月7日高點調整至今, 累計跌幅達到了19.3%,

而保險板塊則自去年11月22日見高點調整以來, 累計最大跌幅達到了29.7%。 與此同時, 從占比市場權重較高的銀行保險權重股的表現來看, 卻起到了明顯拖累市場的衝擊影響。

其中, 農業銀行自4.82元高點調整至今, 累計最大跌幅達到22.4%;工商銀行自7.77元高點調整至今, 累計最大跌幅達到25.6%;建設銀行自9.88元高點調整至今, 累計最大跌幅達到25.8%。 至於保險類權重股方面, 中國平安自81.28高點調整至今, 累計最大跌幅達到21.4%;中國人壽自前期高點35.38元調整至今, 累計最大跌幅達到32%。 至於新華保險, 則自前期高點73.05元調整至今, 累計最大跌幅高達41.1%。

短短數月時間, 作為市場核心權重股票、價值投資股票的銀行保險上市公司, 卻在短時間內出現了20%以上,

乃至40%的累計最大跌幅, 確實讓市場感到了驚歎。 與此同時, 在核心權重股票大幅下挫的背後, 實際上還對價值投資者的投資信心構成了深刻性的衝擊。

實際上, 對於銀行保險股而言, 本身估值並不高, 且此前一輪上漲行情以來, 基本上屬於估值修復的行情。 然而, 一輪調整行情下來, 反而成為了市場的領跌品種, 一舉把之前不少的漲幅吞噬, 這確實引起我們的深思。

以銀行股為例, 近期備受關注的, 莫過於銀行股年報資料以及一季報的財報業績。 與此同時, 對於近期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改革, 卻被認為是打破金融行業好日子的重要因素。 至於保險股, 其下跌的基本面因素, 則或多或少與一季報的保費收入及相關的財報數據不及預期有關,

但這仍不足以產生出如此顯著的跌幅水準。

或許, 站在市場的角度來看, 本輪銀行保險股的大幅下挫, 更大程度上還是來自于之前獲利豐厚的資金存在龐大獲利回吐的需求。

不可否認的是, 對於剛剛結束的2017年, 可以認為是銀行保險股表現最為亮眼的年份。 其中, 作為超級權重股的中國平安, 2017年全年實現103.55%漲幅, 而如今出現8%左右的回撤, 實際上也並不為過。 再以工商銀行為例, 2017年全年實現了48.33%的漲幅, 而今年以來僅較去年收盤價出現6.13%的跌幅, 而這或許與2017年的年度漲幅相比, 今年的調整幅度似乎並不值得市場的過於恐慌。

但是, 對於銀行保險這一批超級權重股而言, 其大漲大跌本身, 卻影響到市場價值投資的引導。

不過, 在銀行保險股大幅波動的背後, 實際上還是離不開大資金大機構套利的身影。

低買高賣, 股價漲高了, 市場拋售意願也會明顯提升, 這也是市場運行的正常現象, 但, 需要注意的是, 因銀行保險股屬於長期價值投資的核心標的, 且因其占比市場權重過高, 而一旦出現大幅波動的走向, 必然也會影響到整個市場指數的波動行情。 由此可見, 從最近一輪調整行情來看, 實際上從一定程度上還是受到了銀行保險股的拖累影響, 而對於部分投機性較強的大資金大機構而言, 確實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與投機性, 或多或少讓市場的價值投資突然變了味。

本來, 積極推動市場的價值投資行為, 在經過過去幾年的積極引導下,也逐漸產生了些許的效果。與此同時,結合市值配售打新的規則,不少資金也熱衷於積極配置白馬股大藍籌,一方面獲得打新的機會,而另一方面則獲得了資產價格上漲以及現金分紅的回報預期。

但是,對於原本波動率不大、運行重心穩步攀升的核心權重股,卻出現了大漲大跌的表現,這或多或少對市場的價值投資產生了誤導。與此同時,市場的投資風格又迅速轉移到獨角獸科技股乃至中小市值題材股身上,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投資矛盾性,而從某種程度上分析,真正意義的價值投資似乎還是離我們很遠,而在機構化時代逐漸深入的背景下,不僅僅需要讓機構投資者積極引導長期價值投資的作用,而且還需要改變部分機構投資者投機性還甚于普通散戶的行為,而機構投資者的自律性也就頗顯關鍵了。由此可見,對於機構化時代下的A股市場,它們的積極引導影響以及自身的自律行為,則將會從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A股市場的價值投資命運。

在經過過去幾年的積極引導下,也逐漸產生了些許的效果。與此同時,結合市值配售打新的規則,不少資金也熱衷於積極配置白馬股大藍籌,一方面獲得打新的機會,而另一方面則獲得了資產價格上漲以及現金分紅的回報預期。

但是,對於原本波動率不大、運行重心穩步攀升的核心權重股,卻出現了大漲大跌的表現,這或多或少對市場的價值投資產生了誤導。與此同時,市場的投資風格又迅速轉移到獨角獸科技股乃至中小市值題材股身上,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投資矛盾性,而從某種程度上分析,真正意義的價值投資似乎還是離我們很遠,而在機構化時代逐漸深入的背景下,不僅僅需要讓機構投資者積極引導長期價值投資的作用,而且還需要改變部分機構投資者投機性還甚于普通散戶的行為,而機構投資者的自律性也就頗顯關鍵了。由此可見,對於機構化時代下的A股市場,它們的積極引導影響以及自身的自律行為,則將會從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A股市場的價值投資命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