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名人與成都」72年前,朱自清的背影消失在成都

朱自清一家當年居住在成都宋公橋的房子

朱自清

寄住在東門外宋公橋報恩寺, 度過斷斷續續兩年窘迫而快樂的時光……

朱自清是我國新文學詩歌和散文大家, 他的《背影》《荷塘月色》《春》等作品是中國新文學的重要作品。 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先生因胃潰瘍于北京逝世。

1940年至1946年期間, 朱自清斷斷續續在成都度過了近兩年窘迫而快樂的時光。

第二任妻子是個成都才女

朱自清先生結過兩次婚,

第一任妻子武鐘謙是揚州名中醫之女。 1929年, 年僅32歲的武鐘謙因肺病在揚州家中病逝, 給朱自清留下3子3女。

朱自清第二任妻子陳竹隱是一位成都女孩。 如果說武鐘謙是舊式大家閨秀, 陳則是新女性, 她比朱自清小7歲, 自四川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開始獨立生活, 後來考入北平藝術學院, 學習工筆劃, 先後師從齊白石、肖子泉、壽石公等人。 許多陳竹隱當年的同窗都說, 這成都女孩多才多藝。

當時, 武鐘謙去世後, 朋友們見朱自清孤身一人, 便開始為他介紹物件。 在清華大學教授葉公超等人的撮合下, 1931年4月的一天, 朱自清與陳竹隱見面了。

陳竹隱後來在《朱自清:情如潭水》一文中記錄了當天的情形:“那天佩弦(指朱自清)穿一件米黃色綢大褂,

他身材不高, 白白的臉上戴著一副眼鏡, 顯得文雅正氣, 但腳上卻穿著一雙老式的雙梁鞋, 顯得有些土氣。 回到宿舍, 我的同學廖書筠笑著說:‘哎呀, 穿一雙雙梁鞋, 土氣得很, 要是我才不要呢!’我並不以為然。 他寫的文章我讀過一些, 我很喜歡, 很敬佩他, 以後他給我來信我也回信, 於是我們便交往了……”

1932年8月4日, 朱自清與陳竹隱在上海舉行了簡樸的結婚典禮, 在一家廣東飯館備了酒席, 邀請了茅盾、葉聖陶、豐子愷等文藝界人士作見證。 9月他被聘請為清華大學文學系主任。

1933年早春, 在陳竹隱懷上第一個孩子時, 也是他倆結婚半周年, 朱自清寫下了散文名作《春》:“盼望著, 盼望著, 東風來了, 春天的腳步近了……”

那些窘迫而快樂的日子

1937年“七七事變”後, 北大、清華和南開等高校南遷, 朱自清先後在長沙臨時大學和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1939年的昆明物價飛漲, 校方給教師的工資也打七折, 朱家人口眾多, 陳竹隱這時又懷孕, 揚州那邊還有父親和小孩要贍養, 生活十分困難。 而成都的東西比昆明便宜些, 夫妻倆商量後決定舉家赴成都。 據說, 為湊足到成都的盤纏, 朱自清把他從英國買給陳竹隱的留聲機和兩張音樂唱片, 以300元的價格賣給舊貨鋪, 全家才得以成行。

1940年來成都後, 朱自清把家安頓在東門外宋公橋報恩寺裡。 報恩寺(今空軍醫院附近)原是一座尼姑庵, 坐南向北。 居民院面向出東門的大路, 門內有一口古井, 井旁有一棵大柳樹,

裡面是傳統的兩進庭院, 前院住滿了貧苦百姓和逃亡的人家。 朱家住的是林邊新搭建的三間茅草屋, 陰暗潮濕, 下雨天屋裡屋外全是稀泥。

朱自清是一位潔身自好的謙謙君子, 在成都期間, 他從不願向人吐露自己的窘況。 夜晚, 為節約電費開支, 他就在20瓦的白熾燈下看書寫文章。 那時候成都工業非常落後, 電力不足, 燈光昏暗可想而知。 他還在1941年3月的一天寫道:“本月支出五百七十元, 數目驚人。 ”4月他又埋怨說:“米價高達四百元, 甚可畏, 生活越來越困難了。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裡, 朱自清還堅持寫出了《經典常談》和《古詩十九首釋》等著作。

那些日子, 成都經常受到日本飛機的空襲, 困窘中的他和家人經常得到親朋好友的接濟, 這讓朱自清夫婦大為感動,他在日記中寫道:“張志和夫婦送上一百元食品,我們受不起如此厚重禮物;金拾遺夫婦贈送鋪地磚八百塊,還打發工人來安裝,工錢也支付了,實在令人感激;余中英夫婦贈米一擔……”

閒暇之時,樂觀的朱自清還是常與朋友們遊覽品茗,望江樓、少城公園、百花潭、青羊宮、都江堰、青城山、新都桂湖都是他和友人們駐足的地方。他對成都的印象很好,認為成都氣候溫潤,物產豐富,最宜居家。他多次從九眼橋一帶入岷江而行至雲南,曾在一封私人信件中這樣描述:“江口以上,兩岸平原,鮮綠宜人。沿河多榿木林子,稀疏瘦秀,很像山水畫。”從中透出快樂的心情。

和成都名流祭悼聞一多

朱自清和聞一多曾被譽為清華中文系的雙子星座。1946年7月17日,朱自清在報紙上得知聞一多遇害的消息,大為震驚。在報恩寺破敗的居室裡,他無心茶飯,無限悲痛。好友的鮮血,讓他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在《日記》中他寫道:“此誠慘絕人寰之事。自李公樸被刺後,余即時時為一多之安全擔心,但絕未想到發生如此之突然與手段如此之卑鄙!此成何世界!”

趕赴昆明祭奠聞一多的朱自清,想起聞一多熾烈的性格和熱情語言,情難自已提筆寫道:“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團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競賽,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裡爆出個新中國!”從這首擱筆20年後的新詩中,燃燒著朱自清不屈的靈魂。

1946年8月17日,在朱自清將要返回昆明的上午,由民主人士張瀾主持,成都各界在蓉光劇院召開紀念聞一多的追悼大會,朱自清又抱病趕往成都,前往大會現場,有人提醒他要注意暗殺,他擲地有聲地說:“誰怕誰!”他在會上義憤填膺,悲極而泣。第二天,他帶著家屬離開成都來到重慶,仍然到處講演聞一多功績,宣揚他“不怕燒毀”的抗爭精神。

朱自清先生最後辭別成都的時間是1946年8月20日。兩年後的8月12日,這位文化巨擘帶著一身正氣在北京去世。

《外東消夏錄》是朱自清離開成都後懷念成都的散文:“外東一詞,指的是東門外,跟外西,外南、外北是姊妹花的詞兒。成都住的人都懂。”

(李仕偉)

這讓朱自清夫婦大為感動,他在日記中寫道:“張志和夫婦送上一百元食品,我們受不起如此厚重禮物;金拾遺夫婦贈送鋪地磚八百塊,還打發工人來安裝,工錢也支付了,實在令人感激;余中英夫婦贈米一擔……”

閒暇之時,樂觀的朱自清還是常與朋友們遊覽品茗,望江樓、少城公園、百花潭、青羊宮、都江堰、青城山、新都桂湖都是他和友人們駐足的地方。他對成都的印象很好,認為成都氣候溫潤,物產豐富,最宜居家。他多次從九眼橋一帶入岷江而行至雲南,曾在一封私人信件中這樣描述:“江口以上,兩岸平原,鮮綠宜人。沿河多榿木林子,稀疏瘦秀,很像山水畫。”從中透出快樂的心情。

和成都名流祭悼聞一多

朱自清和聞一多曾被譽為清華中文系的雙子星座。1946年7月17日,朱自清在報紙上得知聞一多遇害的消息,大為震驚。在報恩寺破敗的居室裡,他無心茶飯,無限悲痛。好友的鮮血,讓他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在《日記》中他寫道:“此誠慘絕人寰之事。自李公樸被刺後,余即時時為一多之安全擔心,但絕未想到發生如此之突然與手段如此之卑鄙!此成何世界!”

趕赴昆明祭奠聞一多的朱自清,想起聞一多熾烈的性格和熱情語言,情難自已提筆寫道:“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團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競賽,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裡爆出個新中國!”從這首擱筆20年後的新詩中,燃燒著朱自清不屈的靈魂。

1946年8月17日,在朱自清將要返回昆明的上午,由民主人士張瀾主持,成都各界在蓉光劇院召開紀念聞一多的追悼大會,朱自清又抱病趕往成都,前往大會現場,有人提醒他要注意暗殺,他擲地有聲地說:“誰怕誰!”他在會上義憤填膺,悲極而泣。第二天,他帶著家屬離開成都來到重慶,仍然到處講演聞一多功績,宣揚他“不怕燒毀”的抗爭精神。

朱自清先生最後辭別成都的時間是1946年8月20日。兩年後的8月12日,這位文化巨擘帶著一身正氣在北京去世。

《外東消夏錄》是朱自清離開成都後懷念成都的散文:“外東一詞,指的是東門外,跟外西,外南、外北是姊妹花的詞兒。成都住的人都懂。”

(李仕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