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唐玄宗兩度肯定,公文高手杜甫卻為何當不了高官?

杜甫雕像。

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 唐代詩人杜甫不僅是寫詩聖手, 公文寫作也出手不凡, 他的公文, 生前曾經獲得唐玄宗的兩度肯定。

或許不少人會質問:既然杜甫公文寫作很牛, 為什麼他不是宰相級別的中書令?甚至連正三品的侍中, 都不是?最高職務僅僅是搖搖欲墜的左拾遺。 但是, 當官和作文, 完全是兩碼事。 杜甫的仕途功名, 多靠公文贏得, 而非詩歌。

天寶十年遺漏的東西(政策決策失誤), 隸屬諫諍機構。 簡單地說, 是言官, 就是魏征那樣敢於跟李世民拍桌子摔杯子大聲說不的言官, 相當於監察機構官員, 幹的是得罪人的差事, 而且主要負責得罪天子。 當然, 左拾遺這個高處不勝寒的小官, 因是皇帝身邊的近臣, 隸屬于門下省, 儘管只是八品官員, 也比一年難見皇帝一次的七品縣令看上去美許多, 甚至是縣令們巴結的物件。

從安史之亂爆發到對唐玄宗統治階層的失望,

杜甫再度重燃“致君堯舜上”的夢想, 則跟另一個皇帝有關, 那就是在首都長安之外逃難路上臨危登基的唐肅宗。 杜甫從安史叛軍逃離, 投奔唐肅宗得到的獎賞, 正是至德元年(756年)五月十六日獲封的左拾遺。 百廢待興、急用人才的唐肅宗, 這一天重用杜甫既是招攬人心, 也是看好他的才華。 杜甫因為這個知遇之恩而創作的《述懷》, 還留下名句:“麻鞋見天子, 衣袖露兩肘。 ”可見杜甫投奔唐肅宗一路上的艱辛與忠誠。 而唐肅宗顯然用“左拾遺”這個官職點燃了杜甫的仕途夢。

可是給天子挑漏洞, 杜甫沒有魏征那麼順暢和幸運。 天子一怒, 言官無路。 加上唐肅宗領導的唐軍和安史叛軍經常交戰, 有勝有敗,

開心時說什麼都開心, 失敗時說什麼都失敗, 因為給打了敗仗的時任宰相房琯進諫求情, 杜甫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沒被充軍或被殺頭, 也算不幸中的萬幸了。

在唐朝, 於府稱功曹參軍, 州稱司功參軍, 縣稱司功佐。 主要掌管祭祀、禮樂、學校、選舉、表疏、醫筮、考課、喪葬等事。 杜甫所任的華州(今陝西華縣)司功參軍, 就是縣級參軍這麼一個小官, 也是離戰火最近的小參軍。 到華州後, 苦悶的杜甫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瘦馬行》等詩排憂解悶, 抒發對仕途失意、世態炎涼、奸佞進讒的感歎和憤懣。 儘管仕途坎坷, 杜甫仍然心系蒼生, 寫了兩篇傳世公文:《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

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 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

杜甫最後一個官職, 則是他從秦州、同穀一路避亂挨餓到達成都之後。 廣德二年(764年)春, 他的好友嚴武再次鎮蜀, 擔任劍南西川節度使, 相當於四川省委書記兼省軍區司令員。 在閬州(今四川閬中)給房琯奔喪也躲避戰亂的杜甫, 得知這個喜訊, 立即重返成都草堂, 回到成都不久因拗不過好友的勸說, 被嚴武表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 嚴武一直對杜甫的公文讚不絕口, 這次邀約做幕府參謀, 後人因此又稱杜甫為“杜工部”。 可是這個蜀官也當得不長久。 由於杜甫在做嚴武參謀期間一直飽受幕僚排擠, 不久杜甫便又堅決辭職為民, 自己了斷了“致君堯舜上”的為官夢。

不過, 寫詩也好,

寫公文也好, 杜甫一生都在踐行自己的傳世名句“為人性僻耽佳句, 語不驚人死不休”。 即使在當今公文中, 杜甫的詩歌也常被引用。 比如,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不少見於扶貧類工作的公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