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師、太師有差別嗎?那太傅、太保呢?

我們都知道某名大導演被稱為”國師”, 我們知道有一種椅子叫”太師椅“據說以前是太師坐的, 我們或許還偶爾聽過天子三師的說法——太師、太傅、太保。

看電視劇多了, 也常常看到身居高位的人, 被稱為“太師”。 看到有特異能力的人, 被稱“國師”。 太師、太傅、太保、國師, 在歷史上到底指的是什麼?之間有沒有關係, 【歷史深處】這一期和大家一起解讀。

(一)三師以及太子三師

太師、太傅、太保是商周時候就設置的官職, 當時稱三公, 又稱古三公, 以區分秦漢三公九卿中的三公。 古三公是周朝官員序列裡, 職位最高的官員。

三公在周朝時候的權利很大, 在天子年幼的時候, 可以代天子行使掌管治理天下的權利。

圖1、薑子牙是周武王的太師

特別是太師一職, 商周時很對著名的人物當過“太師”, 商朝紂王的時候, 箕子就是殷商的太師。 周武王伐紂的時候, 姜太公是周武王的太師。

之後, 周公旦(就是周公解夢那個周公)當過太傅, 同時期輔政的召公擔任太保, 太公為太師。 《大戴禮記》說:“召公為太保, 周公為太傅, 太公為太師。 ”

圖2、周公旦是周成王的太傅

秦、西漢的時候, 太師、太保這兩個均不常置。 只有太傅在西漢的時候, 被作為三公之上的官員被覆置過。

呂後當政的時候, 王陵、審食其等任, 之後又被廢除。 漢哀帝之後, 又複置。 東漢一朝, 太傅是非常重要的官員, 特別是天子年幼的時候。 一般在皇帝即位的時候, 會任命一位太傅——皇帝的老師, 同時會錄尚書事, 和天子一起參與朝政的管理, 權利很大。 但當這一朝的太傅去世後, 就不會再任命新的太傅, 直到下一位皇帝即位。 在職位序列上, 太傅是高於東漢時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

圖3、東漢的第一任太傅鄧禹

之後各朝都有設置太師、太傅、太保的官職, 但都是虛銜, 作為一個榮譽職位賜給有功勞的大臣。

太師、太傅、太保後來又被稱為“三師”, 名義上天子的三位老師。 與之對應的有東宮的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被稱為“東宮三師”。 東宮三師, 一開始是專為輔導太子設置的, 西晉時候依照周禮而設置。 不過到明清以後, 太子太傅等也被作為一種榮譽賜給有功勞的大臣。

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太保, 本來是朝廷三師的職位, 在唐末五代十國的時候, 被賜的太過於頻繁,

以至於很多人都當過太保。 唐朝末年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個樣子都當過太保, 因此也被稱為十三太保。 之後《說唐》等演義小說的流傳, 隨著說書先生的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太保慢慢變成了綠林好漢的代名詞, 真是讓當過太保的那些士人高官們哭笑不得。

圖4、十三太保李存孝

(二)國師

和太師、太傅、太保不一樣,國師完全出自另一個體系。“國師”是皇帝賜給高僧的稱號。一般認為,第一個被賜為國師的是北齊的法常。據《佛祖統紀》卷三十八記載,天保元年(西元550年),北齊文宣帝詔高僧法常入宮講經,然後尊法常為國師。但據說同時期的北周也有國師,可見國師這個稱呼之前可能就有。但最早也早不過,佛教開始盛行的南北朝時期。

不過國師這個稱呼,在印度和西域流行的時間要遠早於中央朝廷。在關於印度和西域的很多中國文獻中,都早有國師一詞出現。

圖5、國師的形象

南北朝之後的不少朝代,都有高僧被封為國師。隋煬帝以智顗為國師;唐高祖時的智滿,被稱為國師……

元代時,由於元朝對各種宗教相容並包,元朝的佛教國師不少兼有政教的權力。對西藏有一定統治權利的喇嘛,被元朝政府多次特賜或追諡為帝師、國師等。明初,雖仍沿用元制,封喇嘛為“帝師”、“國師”等。不過明的時候較元的時候,國師的權勢已經小了不少。清朝時,也有不少佛教高僧被賜為國師。

(三)總結

太師、太傅、太保同時為古三公,後又被稱為三師。與之對應的有太子三師——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周時候,有實權。秦漢之後,多為虛職,尊稱。

太傅一職,在東漢時,位居三公之上,常錄尚書事,有實權。太保在唐末,被用的太濫,應為李克用十三個義子不少被封為太保,又被稱為十三太保,後逐漸成了綠林好漢的代名詞。

國師一詞, 源於印度西域,是皇帝賜給高僧的稱號。

【歷史深處】這一期關於太師、太傅、太保、國師等的介紹就到這裡,歡迎關注!

圖4、十三太保李存孝

(二)國師

和太師、太傅、太保不一樣,國師完全出自另一個體系。“國師”是皇帝賜給高僧的稱號。一般認為,第一個被賜為國師的是北齊的法常。據《佛祖統紀》卷三十八記載,天保元年(西元550年),北齊文宣帝詔高僧法常入宮講經,然後尊法常為國師。但據說同時期的北周也有國師,可見國師這個稱呼之前可能就有。但最早也早不過,佛教開始盛行的南北朝時期。

不過國師這個稱呼,在印度和西域流行的時間要遠早於中央朝廷。在關於印度和西域的很多中國文獻中,都早有國師一詞出現。

圖5、國師的形象

南北朝之後的不少朝代,都有高僧被封為國師。隋煬帝以智顗為國師;唐高祖時的智滿,被稱為國師……

元代時,由於元朝對各種宗教相容並包,元朝的佛教國師不少兼有政教的權力。對西藏有一定統治權利的喇嘛,被元朝政府多次特賜或追諡為帝師、國師等。明初,雖仍沿用元制,封喇嘛為“帝師”、“國師”等。不過明的時候較元的時候,國師的權勢已經小了不少。清朝時,也有不少佛教高僧被賜為國師。

(三)總結

太師、太傅、太保同時為古三公,後又被稱為三師。與之對應的有太子三師——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周時候,有實權。秦漢之後,多為虛職,尊稱。

太傅一職,在東漢時,位居三公之上,常錄尚書事,有實權。太保在唐末,被用的太濫,應為李克用十三個義子不少被封為太保,又被稱為十三太保,後逐漸成了綠林好漢的代名詞。

國師一詞, 源於印度西域,是皇帝賜給高僧的稱號。

【歷史深處】這一期關於太師、太傅、太保、國師等的介紹就到這裡,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