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逝者:好萊塢藝術生命力最強導演逝世,世間瘋人院再也無人飛越

各位老爺, 斷更已快一年了吧, 發生了很多事。 好久不見, 也讓人分外懷念。 上周, 手機彈出一條消息:

米洛斯·福爾曼在美國去世, 享年86歲。

看完, 不勝唏噓。 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名字陌生, 但是大多數人就算沒看過也許聽說過那部著名的《飛越瘋人院》吧。 這是舌戰君最喜歡的電影, 之一。

今天, 我們就好好聊聊福爾曼吧, 祝你週末愉快~

《飛越瘋人院》絕對能稱得上是電影史上的傳世之作。 許多電影學者對這部影片的評價極其之高, 甚至形容它是“奧斯卡金像獎中的金像獎”。 因為奧斯卡向來評選出的最佳影片, 幾乎都是對美國社會、美國主流文化全面肯定的作品, 但《飛越瘋人院》是一個例外。 影片主人公麥克最後沒有離開瘋人院, 但他追求自由、尊嚴的精神在另一些人身上顯現。 這部影片, 包攬了第4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以及最佳女主角等五項最具含金量大獎。

在奧斯卡的歷史上, 也是繼繼1934年上映的電影《一夜風流》後, 前所未有的。 這部影片的導演, 叫米洛斯·福爾曼。

1932年2月18日, 福爾曼生於捷克小城恰斯拉夫。 他的父親是猶太教徒, 母親則是清教徒, 不幸的是, 父母在二戰死於納粹集中營,

八歲的福爾曼便成了孤兒, 寄宿在布拉格親戚家。 19歲的時候, 福爾曼進入了著名的布拉格電影學院攻讀電視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 榮登捷克電影百大榜首的導演, 幾乎都出身於布拉格電影學院, 其與波蘭的羅茲電影學院並稱為東歐電影的兩大聖地。

不過, 福爾曼一開始並不對電影熱心, 相比於電影, 他更喜歡舞臺劇。 多年後, 他重新談起那段經歷, 他說:“能夠在銀幕上看到正常的人, 就像他們平常講話或唱歌的樣子, 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幅美景。 ”

1963年, 福爾曼執導了他的首部電影《黑彼得》。 電影以自傳方式描述一位元捷克青年的一生。 此片在坎城、紐約及瑞士等影展大放異彩, 在第17屆瑞士洛迦諾電影節上斬獲最高榮譽, 使得福爾曼引起國際上的關注。 在《黑彼得》一片的結尾, 頑固的父親正在質疑青春期的兒子, 到底是什麼樣的理由讓他做出一連串無法令人理解的行為時, 鏡頭轉到彼得身上。 而正當主角要吐露關鍵性話語的當下, 電影卻在彼得欲言又止的畫面上重複好幾次,

然後畫面凝結在話語出口前的那一刻, 電影結束。

這, 不就是這個二戰孤兒最真摯的自傳嗎?而很多電影評論人則認為這是捷克電影新浪潮的命運隱喻——正值青春, 卻被強迫結束。

新浪潮是發跡於法國的電影革命, 對後來的電影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新浪潮電影強調拍攝具有導演“個人風格”的影片, 刻意描繪現代都市人的處境、心理、愛情與性關係, 與傳統影片不同之處在於充滿了主觀性與抒情性。 這類影片較強調生活氣息, 採用實景拍攝, 主張即興創作。

《黑彼得》成功後, 福爾曼相繼又拍攝了兩部作品《金髮女郎的愛情》、《消防員的舞會》, 這兩部電影皆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使福爾曼更加受到國際影壇的重視。

《金髮女郎的愛情》海報

1968年,米洛斯·福爾曼被迫逃亡到法國,繼而赴美發展,在好萊塢繼續電影工作。他在美國的首部電影《逃家》,參加了1971年的坎城影展,並獲得評委會大獎。《逃家》在美國電影界也口碑甚佳,可卻遭遇票房慘敗,最後一結帳,他不但拿不到酬勞,還欠了電影公司五百美元。兩年後,他的一部電影,將直接奠定他在世界電影史上的大師地位。

1973年,福爾曼執導了《飛躍瘋人院》,此片囊括197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演員及最佳女演員五項最大的獎項。電影講述了由傑克·尼科爾森( Jack Nicholson )扮演的麥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而生性自由的麥克再也無法忍受瘋人院的生活,他聯合病友,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長”,開始自己的計畫:飛越瘋人院。 傑克·尼爾科森完美地演繹的“不自由毋寧死”精神,自古以來,也都是最具現實意義的吧。

1984年,福爾曼回到故鄉布拉格拍攝了電影《莫札特》,此片再次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及最佳影片等八項大獎,創下了傳記類電影的巔峰。電影以敵視者視角呈現的那個莫札特,才華橫溢卻任性不羈,他擁有人們豔羨的一切光環,但也因為不通世故,在俗世中步履維艱。直至生命的盡頭,他依然隻身與這個世界糾纏,雖然他早已超越了這個世界。

《莫札特傳》海報

1997年,福爾曼執導又一部傳記電影《性書大亨》,影片獲1997年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伍迪·哈里森)兩項提名,並獲得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這是福爾曼最被低估也是最被誤解的一部影片,舌戰君一直都記得男主角伍迪·哈里森留下了一句經典臺詞:“如果憲法能保證我這種人渣的自由,那麼每一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安全的。”

2000年,福爾曼拍攝了他唯一的一部喜劇片《月亮上的男人》。金·凱瑞( Jim Carrey )扮演了一個失意的飯店駐場演員,一次偶然被星探發現,最終進入了他頗為鄙視的情景喜劇領域,憑藉一個虛擬的身份,他不斷的戲弄、激怒觀眾,直至他患上癌症卻沒人相信,但安迪不在乎,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場無止盡的玩笑…… 這部影片獲得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福爾曼一生拍攝了18部電影和一部短片,沒有一部是爛片。豆瓣上,他評分最低的那部電影是他的處女作《黑彼得》,得分7.4分。這個成績,相比於那些很多的流量小鮮肉拍攝的2分3分電影,該是有多麼大的差距。而他8分以上的作品有:《飛越瘋人院》(9分),《莫札特傳》(8.6分)、《爵士年代》(8.1分),《消防員舞會》(8分)。這些電影,也許是真正愛看電影的你應該看的吧。

至於福爾曼的生平和成就,舌戰君就不再一一介紹了吧,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查閱。就像評論界評論的那樣:米洛斯·福爾曼無論拍攝的是什麼題材,他都能在每個故事中發掘出值得參照的人性哲理,讓觀眾深深為他的影片著迷,他在對追求自由表達的電影理念中,最終發現和認識了自我。米洛斯·福爾曼是好萊塢成就最高、世界影壇藝術生命力最強的導演之一。

斯人已逝,世間瘋人院再也無人飛越!

《金髮女郎的愛情》海報

1968年,米洛斯·福爾曼被迫逃亡到法國,繼而赴美發展,在好萊塢繼續電影工作。他在美國的首部電影《逃家》,參加了1971年的坎城影展,並獲得評委會大獎。《逃家》在美國電影界也口碑甚佳,可卻遭遇票房慘敗,最後一結帳,他不但拿不到酬勞,還欠了電影公司五百美元。兩年後,他的一部電影,將直接奠定他在世界電影史上的大師地位。

1973年,福爾曼執導了《飛躍瘋人院》,此片囊括197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演員及最佳女演員五項最大的獎項。電影講述了由傑克·尼科爾森( Jack Nicholson )扮演的麥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而生性自由的麥克再也無法忍受瘋人院的生活,他聯合病友,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長”,開始自己的計畫:飛越瘋人院。 傑克·尼爾科森完美地演繹的“不自由毋寧死”精神,自古以來,也都是最具現實意義的吧。

1984年,福爾曼回到故鄉布拉格拍攝了電影《莫札特》,此片再次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及最佳影片等八項大獎,創下了傳記類電影的巔峰。電影以敵視者視角呈現的那個莫札特,才華橫溢卻任性不羈,他擁有人們豔羨的一切光環,但也因為不通世故,在俗世中步履維艱。直至生命的盡頭,他依然隻身與這個世界糾纏,雖然他早已超越了這個世界。

《莫札特傳》海報

1997年,福爾曼執導又一部傳記電影《性書大亨》,影片獲1997年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伍迪·哈里森)兩項提名,並獲得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這是福爾曼最被低估也是最被誤解的一部影片,舌戰君一直都記得男主角伍迪·哈里森留下了一句經典臺詞:“如果憲法能保證我這種人渣的自由,那麼每一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安全的。”

2000年,福爾曼拍攝了他唯一的一部喜劇片《月亮上的男人》。金·凱瑞( Jim Carrey )扮演了一個失意的飯店駐場演員,一次偶然被星探發現,最終進入了他頗為鄙視的情景喜劇領域,憑藉一個虛擬的身份,他不斷的戲弄、激怒觀眾,直至他患上癌症卻沒人相信,但安迪不在乎,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場無止盡的玩笑…… 這部影片獲得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福爾曼一生拍攝了18部電影和一部短片,沒有一部是爛片。豆瓣上,他評分最低的那部電影是他的處女作《黑彼得》,得分7.4分。這個成績,相比於那些很多的流量小鮮肉拍攝的2分3分電影,該是有多麼大的差距。而他8分以上的作品有:《飛越瘋人院》(9分),《莫札特傳》(8.6分)、《爵士年代》(8.1分),《消防員舞會》(8分)。這些電影,也許是真正愛看電影的你應該看的吧。

至於福爾曼的生平和成就,舌戰君就不再一一介紹了吧,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查閱。就像評論界評論的那樣:米洛斯·福爾曼無論拍攝的是什麼題材,他都能在每個故事中發掘出值得參照的人性哲理,讓觀眾深深為他的影片著迷,他在對追求自由表達的電影理念中,最終發現和認識了自我。米洛斯·福爾曼是好萊塢成就最高、世界影壇藝術生命力最強的導演之一。

斯人已逝,世間瘋人院再也無人飛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