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本市場“好風助力”國企改革

“22年來, 三峽集團在境內外累計發行各類債券106期, 融資額達到4117億元, 與同期限銀行貸款利率相比, 累計節約財務融資成本超過260億元;已累計兌付2340億元, 還本付息無一違約。 ”三峽集團總會計師楊亞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報出這一連串數位時不無自豪。

這為三峽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水電企業和中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撐。 依託資本市場, 三峽集團成功實現了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 將1300多億元的國有原始資本不斷壯大至7000億元。

類似三峽集團這樣借助資本市場、實現共贏發展的樣本還有很多。

中國聯通打響央企混改第一槍、中國重工推出首單市場化債轉股……在我國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新節點上, 越來越多的國企在資本市場如魚得水, 遊刃有餘。

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最核心、最活躍的因素, 資本市場猶如一場“好風”, 為新一輪國企改革推波助瀾。

“補血”實體經濟

1997年7月16日上午9時30分, 位於上海市黃浦路15號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裡, 隨著時任中國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李永安手中的錘子響亮一擊, “96三峽債券”正式掛牌上市, 這是我國首只上市的企業債券。 自此, 三峽集團在資本市場直接發債融資已有22年。

“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是資本密集產業, 建設期投資大, 投產後運營成本低, 具有穩定的現金流,

是債券投資人理想的目標資產。 ”楊亞表示, 多年來, 三峽集團通過多管道、多品種、跨市場公開發行三峽債券, 籌措了大量低成本建設資金, 有力支援了三峽工程建設、金沙江水電滾動開發、新能源業務, 而且為三峽集團開拓海外市場, 實現“三在外一回流”(即項目資源、專案籌資、產品銷售在境外, 投資利潤回流)的業務模式奠定了財務基礎。

同樣在資本市場嘗到甜頭的還有不少國企。 2017年, 煤炭大省山西共有4家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再融資150.1億元, 比2016年再融資15.7億元超出134.4億元。

“去年省屬企業發行債券不僅數額大增, 而且發債結構進一步優化, 品種更加多樣, 出現了綠色債、可交換債券等以前沒有的類型。 ”山西省國資委資本運營處處長任承業介紹。

2017年省屬企業共發行債券2304.2億元, 同比增長43.2%。 其中發行公司債506.7億元, 同比增長145%(全國公司債融資同比下降60.27%)。

“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 這一現象反映了經過改革後, 國有企業的融資更加懂得利用資本市場。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分析, “與以前相比, 利用資本市場的國有企業更多, 所運用的工具更加豐富。 公司債、債轉股等都成為國有企業融資的選擇項。 ”

國務院國資委在今年初的央企、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明確提出, 2018年要用好資本市場、用好存量資金, 通過各種方式來組合現有資源, 大幅增加國企直接融資比例。

在胡遲看來, 資本市場是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最核心、最活躍的因素,

一個好的資本市場能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未來, 隨著直接融資比重的提高, 資本市場將在服務國有企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楊亞也表示, 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有助於金融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不斷促進我國傳統產業的改革與進步。 他透露, 三峽集團未來將繼續堅持穩健審慎的財務政策, 保持健康穩定的現金流, 進一步增強綜合實力、改善資本結構、提高盈利水準、降低融資成本、夯實償債能力、加強風險管控, 積極維護資信評級和品牌形象, 與投資者共用發展紅利。

“資本市場不僅是三峽集團成長的‘靠山’, 更是未來高品質發展的‘底氣’。

”楊亞深有感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