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把扇子需要72道工序100多個手工製作過程才能闖過‘三關’

一把扇子需經過72道工序才能闖過‘三關’:不怕雨淋, 不怕日曬, 不怕褪色。 蘇扇是蘇州特產, 包括摺扇、檀香扇和絹宮扇三大類, 統稱為“蘇州雅扇”;明清以來,

主要在蘇州及周邊地區廣泛流傳。

南宋時蘇州便有人自製摺扇, 到明代宣德年間設作坊生產, 並出現名牌產品, 如著名的烏竹骨泥金扇。 清代順治年間蘇扇成為皇家貢品, 制扇業開始興盛。

蘇扇歷史悠久、製作精巧, 於2006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蘇州重要工藝門類, 蘇扇包括摺扇、檀香扇和絹宮扇三大類, 統稱“蘇州雅扇”。 蘇州雅扇有不少名品, 所謂“吳中摺扇, 凡紫檀、象牙、烏木作股為俗制, 惟棕竹、毛竹為之, 稱懷袖雅物”。 摺扇的扇骨製作以變化豐富和精工細緻聞名, 打磨後的竹摺扇骨勻細光潔, 高雅古樸。

檀香扇從摺扇演變而來, 以檀香木制扇, 散發天然香味。 蘇州是檀香扇的發源地, 有“拉花”、“燙花”、“雕花”、“畫花”等工藝, 扇面還要繪上山水花鳥景色, 顯得雅致宜人。 自20世紀初始作以來, 檀香扇即以其獨有的技藝特色受到國內外人士的喜愛。

絹宮扇主要有圓形、六角形、長方形、腰圓形等形狀, 扇面往往繪以山水、花鳥、人物, 並題有名人詩句, 古色古香, 極具觀賞性。

蘇州雅扇製作集造型、裝裱、雕刻、鑲嵌、髹漆等精湛技藝於一體, 歷來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掌中寶物。

20世紀80年代以後, 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急劇變化, 電扇和空調的出現使扇子的重要性急劇下降。 晚清民國時期僅上海一地蘇州扇莊及經營蘇州扇面扇骨的文玩店就達上百家,

現在只剩下王星記和朵雲軒兩處。 目前蘇州本地制扇藝人僅剩三四人, 有些工藝已瀕於失傳。

班墨空間編輯:嶽洋

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