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蘋果的設計理念從“好用”變成了“好賣”

編者按:Cliff Kuang在fastcodesign發表文章稱, 蘋果的設計到理念已經改變, 以前關注的是易用性, 現在呢, 更加關心產品是否好銷售, 為了追求美觀犧牲了易用性。

到上周截止, 我已經渴望MacBook Pro快一年了, 上周朋友告訴我, 說她剛花了700美元在蘋果專賣店將自己的本本修好。 問題其實很簡單, 空白鍵下積壓了一點灰塵。 你聽說過這樣的問題嗎?很明顯, MacBook Pro按鍵很低, 即使小小的麵包屑鑽進去, 如果不將整個鍵盤拆開是沒有辦法打開的。 怎麼辦?唯一的辦法就是更換整個上機殼。

早在兩年前, 這個問題就已經“很有名”了, 只是到了今天蘋果還沒有修正, 可能根本就不會修正。 當蘋果推出新MacBook Pro時, 它給筆記本配上蝴蝶型鍵盤。 新MacBook Pro是2016年推出的, 蘋果首席行銷官Phil Schiller炫耀說, 這種鍵盤有一個主要的好處, 它將筆記本的厚度削減了3.1毫米。 蘋果Geniuses似乎一點沒有困擾的意思, 它們會給使用者換上新鍵盤。

維修成本高達700美元似乎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純粹只是因為蘋果希望MacBook Pro更薄一些。

還有人發現蘋果產品存在其它問題, 比如iPhone X的正面和反面都容易破碎, MacBook Pro也很脆弱。 不過這些缺陷的背後有一個更大的問題:蘋果積極開發容易行銷的產品, 而不是容易使用。

最突出的產品可能是iPhone, 幾乎蘋果的所有利潤都來自iPhone。 發佈iPhone X時, 庫克曾說“它是第一代iPhone推出以來最大的飛躍”, 但是iPhone X實際上比一代iPhone更糟糕。 iPhone X更貴, 更易碎、容易跌落。 並不是因為材料方面受到限制, 不是的, 蘋果輕輕鬆松就可以設計出更容易抓握、更耐用的手機。 一些工業設計師曾經說過, 蘋果可以使用更堅固、更寬敞的外殼, 就像緩衝帶一樣保護螢幕;每年蘋果花幾十億美元研究新材料,

它可以抽出一部分錢, 尋找辦法在金屬表面打上新紋理, 讓抓握變得更容易。 當然, 蘋果還可以改變iPhone的形狀, 為手機設計特殊邊緣, 拿在手中會更容易一些, 就像iPhone 5一樣。

可惜, 這些事情一件也沒有發生。 如果在手機表面印上卵石花紋一樣的紋理,

雖然更容易抓握, 但是違背了蘋果追求華美的設計哲學。 新iPhone的問題在於過度追求輕薄。 如果希望手機更薄, 耐用度就會比之前的手機有所下降。 為了追求行銷的成功, 蘋果犧牲了產品的日常實用性, iPhone X就是一個好例子。

有時蘋果的狂熱會達到荒謬的程度。 iOS 7發佈之時, 蘋果拋棄Helvetica字體, 用上了Helvetica Neue。 為什麼?有一個原因:Helvetica Neue有一種Ultra Light字體, 蘋果在整個UI中使用, 這樣就可以告訴大家, 新iOS與之前的iOS相比是全新的。 懂了吧?僅僅是因為字體更瘦, 它可以給人一種新鮮感。 使用者抱怨連連, 說這種新字體缺乏可讀性, 無奈之下蘋果只好退回到過去。

有一點更能說明問題:在iPhone X發佈時, 蘋果極力宣傳硬體特色, 軟體卻很糟糕。 蘋果鼓吹說iPhone X是決定性的一步,

朝著全屏手機前進的決定性一步, 不需要任何按鈕。 蘋果是怎樣剔除Home按鈕的?當你將手機握在手中時, 必須確保手機平衡, 這樣才能向上滑動手指。 進入主屏時, 握住的手機極容易跌落。 如果希望操作體驗更好, 應該讓用戶在日常使用中以更自然的方式握住手機。

聽起來像詭辯, 但對蘋果來說可能是有意義的, 因為蘋果總是強調說, 它比歷史上任何公司都更加關注細節。 iPhone是蘋果最賺錢的產品, 我所說的操作是最常用的操作之一, 居然如此糟糕, 那就談不上重視細節了。 從一出生產品就是有缺陷的。

蘋果會改變嗎?很渺茫。 以前, 在用戶友好方面蘋果是冠軍, 現在它卻成為了打破華爾街預期的冠軍。 推出iPhone之後, 蘋果終於找到一個可以成為統治者的市場,其它人還沒有做好抄襲的準備。找到市場之後,蘋果利用強大的行銷機器牢牢統治市場,這種方法的確管用。到了今天,80%的青少年喜歡iPhone勝過Android,換言之,蘋果改變做法的意願並不強烈。

為了在兩個極端之間取得平衡,蘋果一直在努力。一方面要讓產品更好看,讓它們更薄更漂亮,另一方面要讓產品更好用,通過觸控式螢幕、Face ID等技術實現。問題在於,蘋果花了很長的時間在行銷中給“更好的技術”下定義,所謂更好的技術就是更薄、更輕、增加新特點。看看蘋果的主題演講,你會發現蘋果花了很大的篇幅談論處理器速度、技術規格。這種宣傳論調聽起來就像PC時代一樣,當時的新電腦全都鼓吹晶片速度有多快。說到創意,蘋果毫無建樹。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蘋果終於找到一個可以成為統治者的市場,其它人還沒有做好抄襲的準備。找到市場之後,蘋果利用強大的行銷機器牢牢統治市場,這種方法的確管用。到了今天,80%的青少年喜歡iPhone勝過Android,換言之,蘋果改變做法的意願並不強烈。

為了在兩個極端之間取得平衡,蘋果一直在努力。一方面要讓產品更好看,讓它們更薄更漂亮,另一方面要讓產品更好用,通過觸控式螢幕、Face ID等技術實現。問題在於,蘋果花了很長的時間在行銷中給“更好的技術”下定義,所謂更好的技術就是更薄、更輕、增加新特點。看看蘋果的主題演講,你會發現蘋果花了很大的篇幅談論處理器速度、技術規格。這種宣傳論調聽起來就像PC時代一樣,當時的新電腦全都鼓吹晶片速度有多快。說到創意,蘋果毫無建樹。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