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沂蒙傳說(13)

作家高岩先生

高岩簡介:(平邑)文化館副研究館員, 作家、劇作家、詞作家;編著故事集《漫話蒙山》、《沂蒙山傳說》第一部, 著長篇小說《曾子故事》(待版);編劇戲曲《曾子殺豬》、《血戰蘇家崮》;歌詞《八百里沂蒙八百里》榮獲2012“音樂·中國杯”作詞金獎、金牌,

詳見“百度”中國原創音樂基地高岩。 為流浪的情感安一個家、為漂泊的小路點一盞燈……

大黑

大黑像一個精靈, 有關它的傳說、故事, 總是紛紛揚揚、活靈活現的流傳於民間口頭上……其實大黑只是一條狗,

準確地講是一條蒙山獒狗。 從它的出生到出走、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個年頭, 而它的故事卻流傳了將近三百年之久。 以下粗淺、尚顯稚嫩的文字, 便是筆者依實整理的有關大黑的一些聞軼事, 充滿了濃郁的沂蒙鄉韻、流溢著醇厚、酣暢的風土人情, 展示的卻是沂蒙山從前的生態原貌……

風雪夜歸時

王木匠本想著教訓幾下大黑也就算了,哪有給臉不要臉、見死不回頭的道理?不料想?大黑竟然一條道兒走到黑。 對王木匠一味地窮追猛打、不留絲毫退路。 王木匠急中生智, 順勢一個就地十八滾躲開,大黑依然狂叫著猛撲, 毫無相讓之意。 王木匠終於看透大黑的心地:嚄!真是斬盡殺絕呀!它是不想放過俺這把老骨頭了?情勢危矣!萬般無奈之際,王木匠這才橫下心來,

他暗暗地運氣在手,立時變掌如刀。 當大黑再一次撲來的時候,王木匠一個“白猿偷桃”攥住大黑的尾巴,只聽他“嗨”地一聲發力,大黑的尾巴被他一掌削去了半截……

大黑何曾遭受過如此重創, 立時感到疼痛難當, 只聽它“嗷”地一聲慘叫,聽來是那麼尖厲、是那麼刺耳, 立馬頭也不回地跑進了蒙山裡。 從此之後, 大黑便沒了蹤影, 好像一下從蒙山裡蒸發了似的。

人說:“打狗看主人,"既便這樣,王木匠也費了不少心思,他瞭解孫三,知道大黑對他來說是多麼重要。

若不是看著孫三的面子,早就一掌劈了它。 直到最後, 他才想到廢大黑的尾巴,既讓它嘗嘗自己的厲害,又不致於讓它殘廢。

不成想?王木匠雖然為人精細, 但他還是弄錯了,簡直是大錯特錯。 因為大黑是有靈性的,它那尾巴是與孫三老漢交流的工具;搖起來表示高興、揚起來表示發威、耷拉下來則表示傷心和難過。 如今好了,一下子被王木匠削去了半截,好像一個人突然被割去了舌頭,一下子變成啞巴似的。對大黑而言,真是要多難過就有多難過,此後,它再也沒有顏面見孫三老漢了,堂堂的大黑也是有尊嚴、有威望的,圖的正是一份顏面,一旦落得如此下場,想來真是打臉呀……

一連數天不見了大黑,孫三老漢心疼得天旋地轉的,真是萬念俱恢,一時有了輕生的念頭:今後沒了大黑,自己活不活的有什麼意思?他抱著僅有的一線希望,每當來到玉虛觀後邊,總是“大黑大黑”地喊上一陣子,真的喊不來的話,也只好作罷,不曾想?那不爭氣的老淚卻滾滾而下,心裡真是想大黑呀!要不?他就攆著羊群使勁地往蒙山裡放,一心盼著能湊巧能遇上大黑有多好啊!然而,孫三老漢想歸想,說來也只是他的一廂情願而已,有什麼法子?蒙山七十二座峰,九十九道穀,山巒疊嶂、溝壑相連,看上去真是一望無際啊!眼瞅著綿綿起伏的八百里蒙山,上哪兒找去?想來真是門都沒有哇!

孫三老漢想成了這付樣子,一連好幾天過來,總是不吃不喝、不言不語的,王木匠見了也挺難受的,總覺得這事兒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心裡像有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唉!你說你說:俺這是揍麼:熱臉貼著冷屁股,行好不如作惡多啊!人說是親三分向。本想幫著親家養條獒狗,也好幫著親家一起上山牧羊,可甭受花臉的氣了,你說有多好啊!從前的日子是咋熬過來的?一天到晚讓花臉訛得擦眼抹淚的,哪是人過的日子嗎?誰見了都犯愁啊!當時的情況下,就差沒尋死上吊了。為朋友兩肋插刀,何況是自己的親家,鋼刀都割不斷的親戚。這個忙俺不幫誰幫?誰知算路不打算路來呢?唉!過後的見識不如沒有,世上沒賣後悔藥的。

其實呢?大黑並沒走遠,不過十幾天工夫,它已經取代了花臉的位置,成為一匹威風八面的頭狼, 如今妻妾成群、前呼後擁,在狼群裡也是一個說一不二、有頭有臉的人物。放個閑屁都是香的。

孫三老漢並不知曉大黑就在身邊,他只是納悶:咦?蒙山上咋沒有狼了哩?真出了神奇呀!從前可倒好,那狼成群結隊的跟趕集樣,光天化日下就在玉虛觀後面的的山林裡晃來晃去的,見了人也不躲,顯得大大方方的……孫三老漢哪會想到:正是由於大黑的保護,別的狼才不敢沾邊,見了羊就躲得遠遠的。一晃半年過去,這些狼慢慢養成了習慣。久而久之,習慣成了自然。時至今日,蒙山前的野狼仍然忌口,它們吃雞吃鴨吃兔子,就是不吃羊!你說奇怪不?其實呀!這都是大黑為狼群立下的規距,誰敢違反?那不是作死嗎?

王木匠為人精細,一眼便看透了這件事兒,當下對孫三老漢說道:“嘿!其實大黑並沒走遠,眼下只是沒臉見您罷了,指不定就躲在哪棵馬尾松後面?正偷偷地瞅著你哩!”

“你說什麼?說不上個死活?”王木匠頗不以為然地笑道,“這事兒你就甭操心了,你忘了大黑的能耐了。連花臉都不是他的對手,在蒙山裡還有誰敢招惹它?你就把心放在肚子裡吧!如今大黑可是一匹呼風喚雨的頭狼,人家活得滋潤著哪!”

孫三老漢聞言,眼睛為之一亮:“真的?照你這麼說,真能讓俺見上大黑一面?俺早就盼著這一天哩。”

“嘻嘻!想見大黑忒容易了,"王木匠端著一個小煙鍋、蠻有把握地對孫三老漢說道,“只是……這事兒絕不能硬來,要靠智取。今天俺就給你支一個招兒,不信的話你就試試看,咋樣?明天放羊回家的時候,你把皮祆掛在一棵馬尾松樹上,只裝作是忘記了,到了晚上,你要是見不上大黑才怪哩!”

“哎喲親家,咋不早說哩!真是蒼天開眼,讓俺能見上大黑一面,真比麼都好呀!”孫三老漢一聽有門兒,一時恣得眉開眼笑的。第二天上山放羊的時候,一整天都烹掂量著這件事兒,傍晚收工回家的時候,他也不管天冷不冷了?二話沒說便把身上的皮襖脫了,順手掛在了一棵馬尾松樹上,做罷這些,他才攆著羊群戀戀不捨、一步三回頭地下了蒙山。

回到家中的時候,天已經上黑影了。一見孫三老漢凍得鐵青著臉,桃花匆忙地上前問道:“哎呀爹,你老穿的皮襖哪?上山時不穿得好好的嗎?怎麼說不見就不見了?”

孫三老漢心裡惦記著大黑,一天到晚半死陽陰的沒精神,看上去就像丟了魂似的,咋也高興不起來。聽到問話,只是嗡聲嗡氣地說道:“嗯!忘在山上了。”

桃花吃驚道:“忘在山上了?怎麼就忘在山上了?您說說!還有什麼不能忘的?唉!”

孫三老漢也不搭腔,一扭頭鑽進了裡屋,又倒在床上想他的大黑去了。一旁的李氏見了,立馬走進了東堂屋、拿來丈夫的棉祅,也甭管是誰的?大小合不合身啦!讓公爹先穿得暖和點兒再說,可甭凍得咳嗽癆病的,那可就麻煩啦:“你說這可咋辦?什麼人急不死喲!從前有大黑的時候,俺也沒覺著有什麼大不了的,一旦沒了大黑,咱這家竟像塌了天似的,這日子沒法子過了。”

桃花道:“真愁人呀!昨兒夜裡許是俺聽訛了吧?俺就聽著有人哭哩!嗚嗚的,一會兒有、一會兒沒的,指不定是誰哭的,讓人聽著好傷心呀!到了後半夜,好像又‘嗚嗚’地哭了好一陣子,倒是哭麼哩?”

“還能是誰?”李氏道,“咱老爹唄!你說都快七十的人了,般般正正的‘古來稀’呀!若老這麼使將下去,他倒是想揍麼?一想起大黑就想得茶不想、飯不思的,除了喝酒麼也不吃了?神活呀?”

桃花著急地說道:“唉!光這樣下去也不是個法子,你說這可咋辦哩?真是一點招兒也沒有呀!”

“還能咋辦?”李氏道,“咱爹的脾氣你不是不知曉:不撞南牆是不會回頭的。若再找不著大黑的話,怕是沒幾天活頭啦!這事兒,俺只要一想起來就犯愁。”

桃花聞言臉色大變,也不言語,一任淚水滾滾流下,頓時變成了一個淚人兒,看著都讓人心痛。

“不用愁!”孫三老漢在裡屋裡悶聲悶氣地說道,“誰也不用犯愁,人活百歲也是個死。死一個也就少一個,日頭照樣東山出、西嶺落,有什麼大不了的?”

裡屋外屋間只隔著一層布門簾,妯娌倆的話都被孫三老漢聽個一清二楚。李氏勸道:“您也不能光這樣犯愁呀!整天唉聲歎氣的,能頂什麼用?你這不是拽著眼皮擤鼻涕——使不上勁兒嗎?

一看這事兒實在是瞞不下去了,孫三老漢也就不再避諱了,他慢慢地從裡屋走了出來,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經過對她倆說了。

桃花聽了立時埋怨道:“您說說!又是俺爹的主意,他就是愛操閒心。你說這數九寒天的,要是凍出個毛病來可咋紮咕?這麼天大的事兒,虧他也能想得出來,你說這該是鬧著玩的嘛!”

孫三老漢歎道:“唉!都到幾了?還啦這個。眼下顧不得那麼多了,再說了,親家也是好意,可甭胡亂埋怨他。說句實在話,只要讓俺能見上大黑一面,真比什麼都強啊!將人比人、將心比心,大黑對咱有情有義、待咱不薄啊!咱也不能昧了良心不是?”孫三老漢說著,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桃花一見,真不知曉說些什麼好?立馬擦著淚水悄悄地躲到門外去了……

李氏一見,一時間也沒什麼好招兒,她眼瞅著哭得“吭吭吃吃”的公爹,也只有噓聲歎氣的份兒……

正值隆冬時節、天上彤雲密佈。到了半夜時分,忽然朔風凜凜,漫漫大雪紛紛而下,果然是雪落無聲啊……孫三老漢盼著大黑歸來, 一直心慌得不得了,大門、堂屋門都沒上閂,好給大黑留著門,一個人實在等得無奈,他便獨自守在火盆邊,一邊烤火、一邊慢慢地等著,耳聽著打鳴的公雞叫了二遍、開始叫第三遍了,依然沒有等到大黑,一時間也有些心焦。不曾想?孫三老漢一氣等到了天亮,也沒聽到院子裡有任何動靜,終究沒有等到大黑,唉!眼瞅著這事兒沒指望了,孫三老漢好不沮喪,到這時,他也就跑了兒媳怨鄰家、逮不著偷驢的只好逮拔撅的,遂將一肚子怨氣轉移到王木匠身上,埋怨他是無中生有,充有六個腳指頭的,簡直像吃飽了撐的,竟然神說六道地瞎擺弄,害得俺白白等了一夜。眼見得窗戶欞子已經變白了,天快亮了,瞧這事兒鬧的!讓俺擺一個老虎陣,到頭來連只蛤蟆也沒逮著……

孫三老漢只當沒指望了,不料想?早上剛一拉開堂屋門,皮襖隨著一股寒風落在他的腳下。哈!是大黑!是大黑回來了!是大黑把皮襖掛在了堂屋的門把手上;因為雪地上留有兩行深深的蹄印,一直往蒙山裡延伸著。只是,孫三老漢忽然發現:堂屋門前的雪一片零碎,此刻已經化成了水、結成了冰。可見今兒個夜裡,大黑守在門前待了好長時間,為什麼不進門呢?你就不能進屋暖和上一會兒?你是怕俺吃了你嗎?好你個狼心狗肺的東西,不曉得俺是多麼想你呀?

大黑悄悄地來,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咋就不進門讓俺見一面呢?孫三老漢想到這兒,兩行熱淚奪眶而出,心裡一陣子熱乎辣的。他來不及多想便勿忙地穿上皮襖,順著大黑留下的蹄印跌跌撞撞、滑滑擦擦地向蒙山裡追去。

嚄!那雪下得越發緊了……(未完待敘)

版權屬於作家高岩先生,轉載請注明出處。

如今好了,一下子被王木匠削去了半截,好像一個人突然被割去了舌頭,一下子變成啞巴似的。對大黑而言,真是要多難過就有多難過,此後,它再也沒有顏面見孫三老漢了,堂堂的大黑也是有尊嚴、有威望的,圖的正是一份顏面,一旦落得如此下場,想來真是打臉呀……

一連數天不見了大黑,孫三老漢心疼得天旋地轉的,真是萬念俱恢,一時有了輕生的念頭:今後沒了大黑,自己活不活的有什麼意思?他抱著僅有的一線希望,每當來到玉虛觀後邊,總是“大黑大黑”地喊上一陣子,真的喊不來的話,也只好作罷,不曾想?那不爭氣的老淚卻滾滾而下,心裡真是想大黑呀!要不?他就攆著羊群使勁地往蒙山裡放,一心盼著能湊巧能遇上大黑有多好啊!然而,孫三老漢想歸想,說來也只是他的一廂情願而已,有什麼法子?蒙山七十二座峰,九十九道穀,山巒疊嶂、溝壑相連,看上去真是一望無際啊!眼瞅著綿綿起伏的八百里蒙山,上哪兒找去?想來真是門都沒有哇!

孫三老漢想成了這付樣子,一連好幾天過來,總是不吃不喝、不言不語的,王木匠見了也挺難受的,總覺得這事兒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心裡像有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唉!你說你說:俺這是揍麼:熱臉貼著冷屁股,行好不如作惡多啊!人說是親三分向。本想幫著親家養條獒狗,也好幫著親家一起上山牧羊,可甭受花臉的氣了,你說有多好啊!從前的日子是咋熬過來的?一天到晚讓花臉訛得擦眼抹淚的,哪是人過的日子嗎?誰見了都犯愁啊!當時的情況下,就差沒尋死上吊了。為朋友兩肋插刀,何況是自己的親家,鋼刀都割不斷的親戚。這個忙俺不幫誰幫?誰知算路不打算路來呢?唉!過後的見識不如沒有,世上沒賣後悔藥的。

其實呢?大黑並沒走遠,不過十幾天工夫,它已經取代了花臉的位置,成為一匹威風八面的頭狼, 如今妻妾成群、前呼後擁,在狼群裡也是一個說一不二、有頭有臉的人物。放個閑屁都是香的。

孫三老漢並不知曉大黑就在身邊,他只是納悶:咦?蒙山上咋沒有狼了哩?真出了神奇呀!從前可倒好,那狼成群結隊的跟趕集樣,光天化日下就在玉虛觀後面的的山林裡晃來晃去的,見了人也不躲,顯得大大方方的……孫三老漢哪會想到:正是由於大黑的保護,別的狼才不敢沾邊,見了羊就躲得遠遠的。一晃半年過去,這些狼慢慢養成了習慣。久而久之,習慣成了自然。時至今日,蒙山前的野狼仍然忌口,它們吃雞吃鴨吃兔子,就是不吃羊!你說奇怪不?其實呀!這都是大黑為狼群立下的規距,誰敢違反?那不是作死嗎?

王木匠為人精細,一眼便看透了這件事兒,當下對孫三老漢說道:“嘿!其實大黑並沒走遠,眼下只是沒臉見您罷了,指不定就躲在哪棵馬尾松後面?正偷偷地瞅著你哩!”

“你說什麼?說不上個死活?”王木匠頗不以為然地笑道,“這事兒你就甭操心了,你忘了大黑的能耐了。連花臉都不是他的對手,在蒙山裡還有誰敢招惹它?你就把心放在肚子裡吧!如今大黑可是一匹呼風喚雨的頭狼,人家活得滋潤著哪!”

孫三老漢聞言,眼睛為之一亮:“真的?照你這麼說,真能讓俺見上大黑一面?俺早就盼著這一天哩。”

“嘻嘻!想見大黑忒容易了,"王木匠端著一個小煙鍋、蠻有把握地對孫三老漢說道,“只是……這事兒絕不能硬來,要靠智取。今天俺就給你支一個招兒,不信的話你就試試看,咋樣?明天放羊回家的時候,你把皮祆掛在一棵馬尾松樹上,只裝作是忘記了,到了晚上,你要是見不上大黑才怪哩!”

“哎喲親家,咋不早說哩!真是蒼天開眼,讓俺能見上大黑一面,真比麼都好呀!”孫三老漢一聽有門兒,一時恣得眉開眼笑的。第二天上山放羊的時候,一整天都烹掂量著這件事兒,傍晚收工回家的時候,他也不管天冷不冷了?二話沒說便把身上的皮襖脫了,順手掛在了一棵馬尾松樹上,做罷這些,他才攆著羊群戀戀不捨、一步三回頭地下了蒙山。

回到家中的時候,天已經上黑影了。一見孫三老漢凍得鐵青著臉,桃花匆忙地上前問道:“哎呀爹,你老穿的皮襖哪?上山時不穿得好好的嗎?怎麼說不見就不見了?”

孫三老漢心裡惦記著大黑,一天到晚半死陽陰的沒精神,看上去就像丟了魂似的,咋也高興不起來。聽到問話,只是嗡聲嗡氣地說道:“嗯!忘在山上了。”

桃花吃驚道:“忘在山上了?怎麼就忘在山上了?您說說!還有什麼不能忘的?唉!”

孫三老漢也不搭腔,一扭頭鑽進了裡屋,又倒在床上想他的大黑去了。一旁的李氏見了,立馬走進了東堂屋、拿來丈夫的棉祅,也甭管是誰的?大小合不合身啦!讓公爹先穿得暖和點兒再說,可甭凍得咳嗽癆病的,那可就麻煩啦:“你說這可咋辦?什麼人急不死喲!從前有大黑的時候,俺也沒覺著有什麼大不了的,一旦沒了大黑,咱這家竟像塌了天似的,這日子沒法子過了。”

桃花道:“真愁人呀!昨兒夜裡許是俺聽訛了吧?俺就聽著有人哭哩!嗚嗚的,一會兒有、一會兒沒的,指不定是誰哭的,讓人聽著好傷心呀!到了後半夜,好像又‘嗚嗚’地哭了好一陣子,倒是哭麼哩?”

“還能是誰?”李氏道,“咱老爹唄!你說都快七十的人了,般般正正的‘古來稀’呀!若老這麼使將下去,他倒是想揍麼?一想起大黑就想得茶不想、飯不思的,除了喝酒麼也不吃了?神活呀?”

桃花著急地說道:“唉!光這樣下去也不是個法子,你說這可咋辦哩?真是一點招兒也沒有呀!”

“還能咋辦?”李氏道,“咱爹的脾氣你不是不知曉:不撞南牆是不會回頭的。若再找不著大黑的話,怕是沒幾天活頭啦!這事兒,俺只要一想起來就犯愁。”

桃花聞言臉色大變,也不言語,一任淚水滾滾流下,頓時變成了一個淚人兒,看著都讓人心痛。

“不用愁!”孫三老漢在裡屋裡悶聲悶氣地說道,“誰也不用犯愁,人活百歲也是個死。死一個也就少一個,日頭照樣東山出、西嶺落,有什麼大不了的?”

裡屋外屋間只隔著一層布門簾,妯娌倆的話都被孫三老漢聽個一清二楚。李氏勸道:“您也不能光這樣犯愁呀!整天唉聲歎氣的,能頂什麼用?你這不是拽著眼皮擤鼻涕——使不上勁兒嗎?

一看這事兒實在是瞞不下去了,孫三老漢也就不再避諱了,他慢慢地從裡屋走了出來,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經過對她倆說了。

桃花聽了立時埋怨道:“您說說!又是俺爹的主意,他就是愛操閒心。你說這數九寒天的,要是凍出個毛病來可咋紮咕?這麼天大的事兒,虧他也能想得出來,你說這該是鬧著玩的嘛!”

孫三老漢歎道:“唉!都到幾了?還啦這個。眼下顧不得那麼多了,再說了,親家也是好意,可甭胡亂埋怨他。說句實在話,只要讓俺能見上大黑一面,真比什麼都強啊!將人比人、將心比心,大黑對咱有情有義、待咱不薄啊!咱也不能昧了良心不是?”孫三老漢說著,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桃花一見,真不知曉說些什麼好?立馬擦著淚水悄悄地躲到門外去了……

李氏一見,一時間也沒什麼好招兒,她眼瞅著哭得“吭吭吃吃”的公爹,也只有噓聲歎氣的份兒……

正值隆冬時節、天上彤雲密佈。到了半夜時分,忽然朔風凜凜,漫漫大雪紛紛而下,果然是雪落無聲啊……孫三老漢盼著大黑歸來, 一直心慌得不得了,大門、堂屋門都沒上閂,好給大黑留著門,一個人實在等得無奈,他便獨自守在火盆邊,一邊烤火、一邊慢慢地等著,耳聽著打鳴的公雞叫了二遍、開始叫第三遍了,依然沒有等到大黑,一時間也有些心焦。不曾想?孫三老漢一氣等到了天亮,也沒聽到院子裡有任何動靜,終究沒有等到大黑,唉!眼瞅著這事兒沒指望了,孫三老漢好不沮喪,到這時,他也就跑了兒媳怨鄰家、逮不著偷驢的只好逮拔撅的,遂將一肚子怨氣轉移到王木匠身上,埋怨他是無中生有,充有六個腳指頭的,簡直像吃飽了撐的,竟然神說六道地瞎擺弄,害得俺白白等了一夜。眼見得窗戶欞子已經變白了,天快亮了,瞧這事兒鬧的!讓俺擺一個老虎陣,到頭來連只蛤蟆也沒逮著……

孫三老漢只當沒指望了,不料想?早上剛一拉開堂屋門,皮襖隨著一股寒風落在他的腳下。哈!是大黑!是大黑回來了!是大黑把皮襖掛在了堂屋的門把手上;因為雪地上留有兩行深深的蹄印,一直往蒙山裡延伸著。只是,孫三老漢忽然發現:堂屋門前的雪一片零碎,此刻已經化成了水、結成了冰。可見今兒個夜裡,大黑守在門前待了好長時間,為什麼不進門呢?你就不能進屋暖和上一會兒?你是怕俺吃了你嗎?好你個狼心狗肺的東西,不曉得俺是多麼想你呀?

大黑悄悄地來,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咋就不進門讓俺見一面呢?孫三老漢想到這兒,兩行熱淚奪眶而出,心裡一陣子熱乎辣的。他來不及多想便勿忙地穿上皮襖,順著大黑留下的蹄印跌跌撞撞、滑滑擦擦地向蒙山裡追去。

嚄!那雪下得越發緊了……(未完待敘)

版權屬於作家高岩先生,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