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美、英聯手發動第三輪貿易戰!瞄準中國這兩個領域

文/漢青

之前我們一直在講, 特朗普對中國思路一直沒變, 就是要打擊“中國製造2025”, 美國貿易代表, 貿易戰“專業戶”萊特希澤也多次威脅中國高科技企業, 從特朗普的500億關稅清單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中美貿易大戰第二輪, 美方給出的清單只是列出了行業資訊, 並沒有點名具體企業:

製圖:聯合早報

這項清單涉及1300像商品, 波及眾多行業, 大家都開始猜測特朗普會先挑幾個重點行業開始動手, 吹響第三輪貿易大戰的號角。

就在16號, 美國拿中國通信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中興通訊”開刀了!

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在4月16日宣佈:美國商務部將禁止所有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銷售晶片等元器件, 制裁時間長達7年!

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

美方給出的理由是:由於中興通訊公司違反與美國政府去年達成的和解協議, 欺騙美國商務部, 所以美國將對該公司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

英國這個無處不在的“攪屎棍”也出來噁心咱們, 英國網路安全監管機構警告英國電信部門不要使用中國供應商中興通訊的網路設備或服務。

新聞來自英國《金融時報》

美國、英國為何盯上了中興、華為?

中興與美國政府的和解協議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今天跟大家梳理一下~

中國企業快速崛起

中國通信行業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白手起家, 無論是資本、技術、人才各個方面都和國外通訊巨頭有著天壤之別, 那時候通信行業是少數發達國家的專利, 中國企業只能在夾縫中努力生長。

由於中國企業缺乏關鍵技術, 甚至連集成都做不了, 只能任人宰割。 20 世紀90 年代, 國外通訊巨頭集體壟斷, 賣給中國的通訊設備比國外貴了數倍甚至數十倍!比如一部程式控制交換機當時大概賣1500 元至2000 元, 西方通訊巨頭賺的盆滿缽滿。

程式控制交換機

中國高校培養了非常多優秀的工程師, 融入到華為、中興這樣的體系, 人才儲備初具規模。 隨著中國2001年加入WTO, 中國通訊行業進入一段快速發展期。

雖然技術上劣勢明顯, 但中國公司憑藉價格優勢逐漸站穩腳跟, 開始快速崛起, 二十幾年下來, 華為和中興不僅在國內市場一統天下, 還在全球市場把國外通訊巨頭打的丟城失地, 技術上也領先于國外通信巨頭。 西門子等公司玩不下去了, 直接退出這一市場, 剩下的朗訊和阿爾斯通也被迫“抱團取暖”, 選擇合併。

2014-2015年通信廠商營收排名

從2014-2015年全球通信廠商營收來看,中興華為等中國通訊巨頭佔據了絕對優勢,而且營收還在不斷增長,國外阿朗、諾基亞等通信廠商營收是在不斷下滑的,市場份額還在不斷被蠶食。

西方國家躺著掙錢舒服慣了,一下子失去了壟斷地位,技術優勢和市場份額也比不過中國,開始動起歪腦筋。

美國使陰招

中興、華為早在2012年就被美國商務部盯上了,美國把這些通訊領域的中國高科技公司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經常潑髒水,誣陷中國通信企業竊取美國軍事、商業機密,以此為藉口限制中國企業的正常商業活動,阻止中國企業並購方案。

其實本質還是中國通信企業成長太快,威脅到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利益。出於對“國家安全”考量,美國政府2012年發表聲明稱華為和中興通訊可能會在他們的設備上建立後門,竊取美國資訊,隨即禁止電信運營商採購中國的通訊設備(比如基站、光纖、固網終端等等)。

雖然後來兩家公司均與否認,但在此之後,華為退出了美國電信設備市場,中興與華為的手機也沒法在運營商管道銷售(美國賣手機主要通過運營商,占了80-90%的管道份額)。

這已經不是設置“貿易壁壘”了

而是直接禁止中國企業進入這一市場

美國還抓住了中興的一個把柄:向伊朗出售通訊技術。我們知道伊朗因為核問題長期被美國制裁,美國霸道慣了,用國內法約束全世界,劃定了很多技術和產品,禁止全世界企業和伊朗進行這些貿易。

中興違反了這一制裁法案,美國直接制裁中興,最後雙方達成妥協:中興通訊在2017年3月被迫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聯邦法院認罪,承認違反制裁規定向伊朗出售技術,根據中興通訊與美國財政部、商務部和司法部達成和解協定,需要像美國政府繳納8.9億美元罰金!

一張圖梳理全過程:

交了罰金就能“保平安”嗎?美國的無賴是全世界出了名的,用一管子洗衣粉就可以進攻伊拉克,對付中國企業美國可以找出一萬個理由來打壓。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16日表示,“中興通訊誤導了(美國)商務部,達成和解協定以後中興不但沒有懲戒其員工和高管,反而對他們進行了獎勵,這種惡劣行為不容忽視。“

這就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美國只是找了一個藉口對中國高技術企業開刀罷了。

美國禁售令一旦落實對中興影響大不大?

短期內影響很大,中興的很多通訊設備裡面的晶片都是美國高通、博通等公司提供的,而且很難找到替代品,中興的A股、H股雙雙停牌,美國很多的中興供應商股價也跟著暴跌。

美國之所以能夠“掐脖子”,關鍵還是在晶片的壟斷上,中興與華為在通訊設備上有很大的技術優勢,但在晶片這一領域,國產晶片與美國、英國的差距還是巨大的。

高通CPU可以取代

但有一些晶片取代不了

CPU上即使不用高通晶片,還有聯發科,起碼有替代方案,但很多底層晶片、技術暫時還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壟斷,比如DSP(數位訊號處理器)、FPGA(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射頻、光通信晶片等。

FPGA(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

這些東西短時間內找不到替代廠家,就算換掉,性能和價格方面也不會有優勢,你的整機產品就賣不出去了,中國企業還沒有做到能大包大攬,全部國產化的地步,相關產業需要時間來發展和追趕。

美國接下來會有什麼動作?

可以肯定的說,制裁中興只是一個開始,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焦慮是全方位的,第三輪貿易戰還處在“試探性炮擊”的階段,中國也沒手軟,立馬對美國高粱反傾銷做出裁定。

如果說打擊中興是為了扼殺中國在5G網路技術上的優勢,將中國企業排除在外,那麼下一個戰場在哪裡?

就在“中國製造2025”包含的“雲技術”上!《華爾街日報》4月16日報導稱,美國正在評估如何就北京限制美國雲計算及其他高科技服務供給商展開報復,這將開啟其對華貿易戰的一片“新戰場”。

美國可能對阿裡雲等中國雲服務商發起進攻,設置門檻甚至直接對中國關閉雲服務這一市場,這值得我們警惕。

雲技術和水、電一樣

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

還有特朗普之前說的“1000億美元關稅清單”,也可能在近期公佈,裡面涉及一千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瞄準中國高技術產業,這就是特朗普又一個“大招”了,一旦公佈,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貿易戰讓我們受傷,美國也別想著全身而退,我們有著充足的信心和底牌讓美國回到正軌。但也要從這一輪貿易戰中吸取一些教訓:中國發展自主晶片,攻克底層技術已經刻不容緩!

據統計中國每年需要進口2271億美元晶片,比進口的石油花費還要多,是汽車及其零配件進口額的三倍!這些錢全讓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掙了。

隨著5G時代到來,通訊設備、消費電子產品將迎來一波更新大潮,美國不會眼睜睜看著中國搶走市場份額,佔領技術和市場制高點以及行業話語權。

可以預見,美國對咱們的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只會越來越多,中國唯有加強自主研發,擺脫對美國晶片的依賴,才能避免被美國“掐脖子”。

美國的封鎖打不垮我們,只會逼迫中國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讓中國“芯”加速崛起!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過這一點,現在不賣以後就沒得賣了~

瞭解更多張召忠文章、音訊、視頻、圖片資料,請關注“局座召忠”微信公眾號。

2014-2015年通信廠商營收排名

從2014-2015年全球通信廠商營收來看,中興華為等中國通訊巨頭佔據了絕對優勢,而且營收還在不斷增長,國外阿朗、諾基亞等通信廠商營收是在不斷下滑的,市場份額還在不斷被蠶食。

西方國家躺著掙錢舒服慣了,一下子失去了壟斷地位,技術優勢和市場份額也比不過中國,開始動起歪腦筋。

美國使陰招

中興、華為早在2012年就被美國商務部盯上了,美國把這些通訊領域的中國高科技公司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經常潑髒水,誣陷中國通信企業竊取美國軍事、商業機密,以此為藉口限制中國企業的正常商業活動,阻止中國企業並購方案。

其實本質還是中國通信企業成長太快,威脅到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利益。出於對“國家安全”考量,美國政府2012年發表聲明稱華為和中興通訊可能會在他們的設備上建立後門,竊取美國資訊,隨即禁止電信運營商採購中國的通訊設備(比如基站、光纖、固網終端等等)。

雖然後來兩家公司均與否認,但在此之後,華為退出了美國電信設備市場,中興與華為的手機也沒法在運營商管道銷售(美國賣手機主要通過運營商,占了80-90%的管道份額)。

這已經不是設置“貿易壁壘”了

而是直接禁止中國企業進入這一市場

美國還抓住了中興的一個把柄:向伊朗出售通訊技術。我們知道伊朗因為核問題長期被美國制裁,美國霸道慣了,用國內法約束全世界,劃定了很多技術和產品,禁止全世界企業和伊朗進行這些貿易。

中興違反了這一制裁法案,美國直接制裁中興,最後雙方達成妥協:中興通訊在2017年3月被迫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聯邦法院認罪,承認違反制裁規定向伊朗出售技術,根據中興通訊與美國財政部、商務部和司法部達成和解協定,需要像美國政府繳納8.9億美元罰金!

一張圖梳理全過程:

交了罰金就能“保平安”嗎?美國的無賴是全世界出了名的,用一管子洗衣粉就可以進攻伊拉克,對付中國企業美國可以找出一萬個理由來打壓。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16日表示,“中興通訊誤導了(美國)商務部,達成和解協定以後中興不但沒有懲戒其員工和高管,反而對他們進行了獎勵,這種惡劣行為不容忽視。“

這就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美國只是找了一個藉口對中國高技術企業開刀罷了。

美國禁售令一旦落實對中興影響大不大?

短期內影響很大,中興的很多通訊設備裡面的晶片都是美國高通、博通等公司提供的,而且很難找到替代品,中興的A股、H股雙雙停牌,美國很多的中興供應商股價也跟著暴跌。

美國之所以能夠“掐脖子”,關鍵還是在晶片的壟斷上,中興與華為在通訊設備上有很大的技術優勢,但在晶片這一領域,國產晶片與美國、英國的差距還是巨大的。

高通CPU可以取代

但有一些晶片取代不了

CPU上即使不用高通晶片,還有聯發科,起碼有替代方案,但很多底層晶片、技術暫時還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壟斷,比如DSP(數位訊號處理器)、FPGA(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射頻、光通信晶片等。

FPGA(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

這些東西短時間內找不到替代廠家,就算換掉,性能和價格方面也不會有優勢,你的整機產品就賣不出去了,中國企業還沒有做到能大包大攬,全部國產化的地步,相關產業需要時間來發展和追趕。

美國接下來會有什麼動作?

可以肯定的說,制裁中興只是一個開始,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焦慮是全方位的,第三輪貿易戰還處在“試探性炮擊”的階段,中國也沒手軟,立馬對美國高粱反傾銷做出裁定。

如果說打擊中興是為了扼殺中國在5G網路技術上的優勢,將中國企業排除在外,那麼下一個戰場在哪裡?

就在“中國製造2025”包含的“雲技術”上!《華爾街日報》4月16日報導稱,美國正在評估如何就北京限制美國雲計算及其他高科技服務供給商展開報復,這將開啟其對華貿易戰的一片“新戰場”。

美國可能對阿裡雲等中國雲服務商發起進攻,設置門檻甚至直接對中國關閉雲服務這一市場,這值得我們警惕。

雲技術和水、電一樣

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

還有特朗普之前說的“1000億美元關稅清單”,也可能在近期公佈,裡面涉及一千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瞄準中國高技術產業,這就是特朗普又一個“大招”了,一旦公佈,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貿易戰讓我們受傷,美國也別想著全身而退,我們有著充足的信心和底牌讓美國回到正軌。但也要從這一輪貿易戰中吸取一些教訓:中國發展自主晶片,攻克底層技術已經刻不容緩!

據統計中國每年需要進口2271億美元晶片,比進口的石油花費還要多,是汽車及其零配件進口額的三倍!這些錢全讓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掙了。

隨著5G時代到來,通訊設備、消費電子產品將迎來一波更新大潮,美國不會眼睜睜看著中國搶走市場份額,佔領技術和市場制高點以及行業話語權。

可以預見,美國對咱們的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只會越來越多,中國唯有加強自主研發,擺脫對美國晶片的依賴,才能避免被美國“掐脖子”。

美國的封鎖打不垮我們,只會逼迫中國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讓中國“芯”加速崛起!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過這一點,現在不賣以後就沒得賣了~

瞭解更多張召忠文章、音訊、視頻、圖片資料,請關注“局座召忠”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