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烽火張垣」後孤山阻擊戰

烽 火 張 垣

編者按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 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 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 獨特的地理位置, 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 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 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 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 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 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 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 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 不忘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

張垣方志按西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 以饗讀者。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 在張家口這塊兵家必爭之地發生了許多重要戰役和事件。 今天張垣方志向大家推送後孤山阻擊戰, 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後孤山阻擊戰

1943年8月, 日軍從張家口、龍關、赤城、延慶、懷來等地集結近萬人的兵力, 在空軍中隊配合下, 多路圍攻海陀山抗日根據地, 實施“鐵壁合圍”。 其中一路敵人從雕鶚出發, 突襲龍赤聯合縣中心區。 拂曉前進至前孤山時, 與八路軍四十團警戒部隊接火。

四十團政委閆子慶、副團長鄧典龍指揮部隊阻擊來敵, 掩護地、縣機關撤退。 以一個連的兵力迅速搶佔後孤山西南高地, 頑強地阻擊敵人, 戰鬥持續到下午3時, 二連覃連長帶一個排趕來增援。

團部參謀傳達團首長命令, 要連隊作好反擊敵人的準備。 連長杜存業帶領二排與二連的一個排, 在正面組織火力壓制敵人。 指導員蘇健帶一排, 向敵占無名高地西北側出擊,

以火力壓制和側擊敵人。 副連長池滿銀、副指導員石金柱帶領三排佔據衝鋒出發陣地。

後孤山阻擊戰

下午4時, 三排向日偽軍發起衝鋒, 經過幾個回合的白刃格鬥, 終於將陣地上的日軍打垮, 奪得無名高地。 幾分鐘後, 日軍的一個中隊在密集炮火的支援下,

向三排佔領的無名高地反撲。 英勇的三排戰士, 面對沖上來的數倍日軍, 又奮起殺入敵群, 和鬼子展開了肉搏。 後終因寡不敵眾, 被迫撤出戰鬥。

此戰, 八路軍以一個連又一個排的兵力阻擊強敵, 從早至晚激戰一日, 遲滯了敵人的行動, 為根據地軍民轉移贏得了時間。 戰鬥中擊斃敵人50多人, 八路軍也傷亡20餘人。 英勇衝擊敵陣的三排長負傷, 數次與敵白刃格鬥的副指導員石金柱英勇犧牲。

後孤山阻擊戰

人物簡介:閆子慶, 陝西省延長縣人, 1927年參加革命工作,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 他歷任大隊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 他先後任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察哈爾省軍區政治部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 他先後任總後勤部幹部部副部長、總後勤部重慶辦事處副政治委員、總後勤部西安辦事處副政治委員等職。 2000年6月27日在西安逝世。

鄧典龍, 1906年出生, 江西省鄠都縣人, 土地革命時期參加工農紅軍, 中共黨員。 歷任連長、遊擊大隊長, 冀察冀軍區四十團副團長等職。 1944年犧牲於崇禮新營子村。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張家口軍事志》《赤城縣誌》《赤城英烈》等資料)

1944年犧牲於崇禮新營子村。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張家口軍事志》《赤城縣誌》《赤城英烈》等資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