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F1上海站的雙贏故事:執著的阿斯頓馬丁和“玩票”的紅牛車隊

文/顧家棟

在上週末剛剛結束的F1中國大獎賽中, 阿斯頓•馬丁紅牛車隊以未曾預料到的勇猛之勢奪下了冠軍, 同時這也是阿斯頓•馬丁紅牛車隊在2018賽季的首個分站冠軍。 雖然距離比賽結束已經過了幾天之久, 但是精彩的過程讓所有經歷過本站比賽的車迷都不能釋懷。

這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勝利取決於車手尼爾•裡卡多的穩定表現以及車隊完美的換胎策略, 具體細節就不說了, 相信看過比賽的各位都已經瞭解了各種細節。 而我只是想通過這場勝利來回顧下阿斯頓•馬丁與紅牛車隊的聯姻, 以及二者與F1或者說是賽車運動間那些二三事。

在我看來, 插上超跑翅膀之前, 紅牛車隊更多扮演著一個“帶貨大哥”的角色

紅牛車隊最早在2005年時就加入了F1, 作為奧地利Red Bull公司旗下的車隊, 紅牛加盟F1最初的目的只有一個, 那就是為紅牛飲料造勢。 並且當時紅牛車隊的班底也是收購美洲虎和福特留下的車廠後東拼西湊重新組建的, 所以在最初加盟F1的幾年, 紅牛車隊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

直到2009年, 紅牛二隊小將維特爾加盟紅牛車隊

強大的RB5賽車加上優秀的車手, 紅牛車隊在這一年取得了突破。 維特爾也在09年的中國大獎賽(上海)中取得了杆位並最終拿下冠軍。 後半賽季紅牛車隊更是豪取5個分站冠軍, 在年末車隊積分榜上位列第二, 僅次於布朗GP。 而之後的4年中, 如日中天的維特爾不僅加冕為史上最年輕車手總冠軍, 更是幫助紅牛車隊豪取了四連冠。

而阿斯頓•馬丁與紅牛車隊的聯姻則發生在“後維特爾”的2016年

作為2010-2013賽季四連冠統治F1賽場的王者之師, 紅牛車隊從2014年開始遭遇到了王牌車手維特爾的離隊以及賽車引擎的困擾, 因此無法作為。 同時, 紅牛車隊也開始尋求轉型, 阿斯頓•馬丁走入了“飲料廠”的F1世界。

事實上, 在F1這個龐大的商業世界中, 車隊一般分為廠商車隊和獨立車隊兩種。 廠商車隊即法拉利、梅賽德斯, 也包括雷諾這樣有著世界知名汽車製造商作為後盾的, 這些廠商大都預算充裕, 技術背景也佔據優勢地位。 而另一邊的獨立車隊, 有的是私人出資,有的則像紅牛車隊這樣,由一個與汽車無關的公司出資建隊運營,資金和技術往往不能兼得。

與阿斯頓•馬丁聯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成了紅牛車隊最佳的選擇!一方面是合作來的資金支持可以彌補車隊的日益高漲的財政支出,而另一方面,阿斯頓•馬丁作為英國知名超跑品牌可以帶來技術和一定的關注度。

而對於阿斯頓•馬丁來說重返F1這事兒已經想很久了,正如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迪•帕爾默(Andy Palmer)博士說過的那樣,“Even in our name we have Racing(我們的名字本身就代表著賽車)”。

從1913年公司創立起,賽車運動就與品牌密不可分。創始人 Lionel Martin 和 Robert Bamford 為了表達他們對賽車的熱愛,決定以 Martin 多次參加的著名汽車大賽 Aston Hillclimb 爬山賽作為品牌名稱的一部分,這也是阿斯頓•馬丁這個品牌名稱的來源。

△阿斯頓•馬丁第一輛汽車就是一款雙座跑車,其品牌的運動基因可見一斑

1919年,阿斯頓•馬丁贏得了倫敦—愛丁堡長途賽的冠軍。同年他們在英國最久負盛名的 Brooklands 賽道舉辦的 Junior Car Club May Meeting 比賽中取得了三個亞軍和一個第四名。

1922年阿斯頓•馬丁又首次參加了當時的法國大獎賽。同年,他們在Brooklands 打破了十項世界紀錄。1932年,阿斯頓•馬丁車手 A.C.Bertelli 和 P.Driscoll駕駛一輛綠色塗裝的賽車贏得了勒芒雙年杯。這座獎盃後來又於1935年和1937年再三被阿斯頓•馬丁抱走……

所以,F1一直都是阿斯頓•馬丁的夢想。但是話又說回來,阿斯頓•馬丁目前的財政狀況沒有能力單獨組建一支廠商車隊的能力,所以順理成章地結盟急需夥伴的紅牛車隊。

雖然紅牛車隊和阿斯頓•馬丁最初進入F1的目的截然不同,但是時光流轉以及命運的不同使得二者懷著相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隨著尼爾•裡卡多在前不久上海站比賽中的奪冠,我相信這極有可能是一個能成為傳奇雙贏故事的開端。

你覺得他們能在一起多少年?

有的是私人出資,有的則像紅牛車隊這樣,由一個與汽車無關的公司出資建隊運營,資金和技術往往不能兼得。

與阿斯頓•馬丁聯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成了紅牛車隊最佳的選擇!一方面是合作來的資金支持可以彌補車隊的日益高漲的財政支出,而另一方面,阿斯頓•馬丁作為英國知名超跑品牌可以帶來技術和一定的關注度。

而對於阿斯頓•馬丁來說重返F1這事兒已經想很久了,正如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迪•帕爾默(Andy Palmer)博士說過的那樣,“Even in our name we have Racing(我們的名字本身就代表著賽車)”。

從1913年公司創立起,賽車運動就與品牌密不可分。創始人 Lionel Martin 和 Robert Bamford 為了表達他們對賽車的熱愛,決定以 Martin 多次參加的著名汽車大賽 Aston Hillclimb 爬山賽作為品牌名稱的一部分,這也是阿斯頓•馬丁這個品牌名稱的來源。

△阿斯頓•馬丁第一輛汽車就是一款雙座跑車,其品牌的運動基因可見一斑

1919年,阿斯頓•馬丁贏得了倫敦—愛丁堡長途賽的冠軍。同年他們在英國最久負盛名的 Brooklands 賽道舉辦的 Junior Car Club May Meeting 比賽中取得了三個亞軍和一個第四名。

1922年阿斯頓•馬丁又首次參加了當時的法國大獎賽。同年,他們在Brooklands 打破了十項世界紀錄。1932年,阿斯頓•馬丁車手 A.C.Bertelli 和 P.Driscoll駕駛一輛綠色塗裝的賽車贏得了勒芒雙年杯。這座獎盃後來又於1935年和1937年再三被阿斯頓•馬丁抱走……

所以,F1一直都是阿斯頓•馬丁的夢想。但是話又說回來,阿斯頓•馬丁目前的財政狀況沒有能力單獨組建一支廠商車隊的能力,所以順理成章地結盟急需夥伴的紅牛車隊。

雖然紅牛車隊和阿斯頓•馬丁最初進入F1的目的截然不同,但是時光流轉以及命運的不同使得二者懷著相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隨著尼爾•裡卡多在前不久上海站比賽中的奪冠,我相信這極有可能是一個能成為傳奇雙贏故事的開端。

你覺得他們能在一起多少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