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文 | 婉馨 · 主播 | 阿成

他一片冰心, 人間走一遭, 歷盡滄桑, 最後只輕輕地揮一揮手, 與凡俗人世道一聲“我與你們格格不入, 永別了!”。

納蘭用他短暫的一生, 用他悲情的一生, 向世人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什麼是無奈, 什麼是天上人間的阻隔, 什麼是訴真情寫真意, 什麼是“山無棱, 天地合, 才敢與君絕!”的愛情觀。

人們說十七世紀的中國文壇是一個萬馬齊喑究可哀的時代, 然而自宋詞以來, 沉寂了八百年後, 橫空出了一個納蘭容若。

他是清朝最唯美倜儻的一個詞人, 他琴棋書畫, 樣樣精通, 但他不屑弄權仕途, 一生追求真愛卻終被情所困。

王權傾軋下的納蘭永遠是御座下孤獨的身影, 在他僅有的三十一年生涯裡, 他愛過三個絕世美人, 一個是表妹, 一個妻子在盧氏, 另一個是他的紅顏, 江南才女董小宛, 但最後, 都是以悲劇告終, 哀歌, 一直在他的心底蔓延。

都說“文如其人,

字如其性”, 納蘭容若的詞, 宛如他人生的出場, 雖然心羨閑雲野鶴的生活, 卻不得不生在一個權貴之家。

小小的年紀, 就要受封建禮教的束縛;空有定國安邦之志, 過分顯赫的身世, 卻阻礙了他的仕途, 一生只能無可奈何地做個御前行走的虛銜, 跟隨康熙出關出獵, 卻不能征戰沙場, 建功立業。

心中苦悶唯有用詞委婉表達, 納蘭詞真的好, 王國維極贊他的真, 稱讚他未沾染漢人習氣。

《飲水詞》留下的詩句, 清新婉約;奔放如吞雲吐月, 一瀉千里, 所以, 萬般苛刻的王國維也不得不說他:“北宋以來, 一人而已”。

他的詞, 是他率性生活的寫照, 他的《悼亡詞》尤為著名, 絕對可以與潘嶽, 元稹, 蘇軾並舉的。

然而潘嶽熱衷功名利祿;元稹風流倜儻, 難免口是心非;蘇子灑脫奔放。 只有納蘭才是超脫物欲的自然之子, 甘願以雋雋深情, 在對亡婦的思念中耗盡一生。

納蘭為亡妻落淚, 為初戀悲傷, 為朋友的不幸感泣, 看吧, 他的《摸魚兒·送座主德清蔡先生》一詞, 寫道:臨風因甚成泣?酬知有願頻揮手,

零雨淒其此日。

他問人生, 頭白京國, 算來何事消得。 人生真的還不如罨畫清溪上, 蓑笠扁舟一隻, 且笑煮, 鱸魚趁著純絲碧。

他揮手與朋友告別, 想起自己的一生, 沒有按著自己的意願存活, 便無端酸鼻, 淚眼欲滴。

納蘭一生耿直, 不像他的父親納蘭明珠那樣善玩權術, 熱衷功名, 他從不攀權附貴, 哪怕是做皇帝的侍衛, 也不刻意討好奉承皇帝。

他結識的人大多是磊落名士, 不被容於當朝, 比如他詞中寫的蔡啟, 是一個被貶歸鄉之人, 納蘭不僅不避諱, 反而臨別贈詩, 勸其拋開俗念, 歸隱江湖, 安居適業。

蔡啟深得納蘭崇拜, 他幼年隨在京任禮部侍郎、東閣大學士的父親讀書, 所寫詩歌有王維、孟浩然遺風, 書法頗得顏真卿真諦,

凡所讀書, 皆以小楷抄錄, 康熙九年進士, 並欽點為狀元, 充任日講官。

蔡啟中狀元前後發生過一件趣事:

康熙八年, 蔡啟作為浙江湖州舉子進京會試, 途經淮安府山陽縣, 山陽縣令是他的鄉試同年, 他到縣衙投了名刺, 準備拜訪, 門房見蔡啟破帽舊衣, 其貌不揚, 但名刺上卻寫著“舉人某某”, 不便梗阻, 於是進屋通報。

山陽縣令知道蔡啟出身貧寒, 以為是來打秋風的, 在名刺上批了四個字:“查明回報”。

門房心領神會:縣令這是不願意見, 也不便直接回絕。 於是門房出來後對蔡啟來了一番仔細盤查, 查戶口般, 問了蔡啟的祖宗十八代, 蔡啟勃然大怒, 拂袖而去。

第二年庚戌科會試, 蔡啟大魁天下, 中了狀元, 山陽縣令這才知道得罪了貴人, 趕緊修書一封,附上厚禮,想彌補前非。

可是蔡啟不領情,在禮帖上批了二十八個字:一肩行李上長安,風雪誰憐范叔寒。寄語山陽賢令尹,查明須向榜頭看!蔡啟的輕狂和才情可見一斑。

康熙十年,納蘭舉順天鄉試,當時的主考官就是徐乾學和蔡啟。

第二年,徐、蔡再次做順天鄉試主考官,但他們兩人卻以“副榜未取漢軍卷”而被削職,康熙十二年,受了不白之冤的名士蔡啟被迫回歸故里,作為弟子的納蘭性德寫下《摸魚兒·送座主德清蔡先生》一詞,以示同情和寬慰。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在慰藉恩師蔡啟的同時,也抒發了內心的不平:

人生在世,到底有何事值得在京城裡熬白了頭,不如歸隱江湖,知足保和,閒適自樂、、、、、、恩師啊,千萬不要唉聲歎氣,要知道那些袞袞諸公看起來得意,但其所得,不過是身外浮名,虛擲光陰,世間有多少英雄人物都是經歷了幾番風雨,幾經磨礪,嘗盡辛酸的!

讀此送別詞,可見納蘭的情懷?他包含著對朋友真摯的熱血相待,長江之水深千尺,不及納蘭送友情,至情至性的納蘭就這樣讓後人癡迷和追崇。

納蘭身世顯赫,天資聰慧,留下近四百首詩詞,然而“人人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 他是脫俗的星辰,俗為人類,落入凡塵,是對他最大的踐踏。

他一片冰心,人間走一遭,歷盡滄桑,最後只輕輕地揮一揮手,與凡俗人世道一聲“我與你們格格不入,永別了!”

康熙二十四年暮春,容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歎,然後,便一病不起,與五月三十日溘然長逝,終年三十一歲。

納蘭的詞,讀來令人迴腸盪氣,寫悼亡詞,堪稱一絕,《飲水詞》裡五十多首悼亡詞,一詠三歎,“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一句句,一首首,悲悲切切,綿延不絕,難怪王國維說他“千古傷心人”,再恰當不過。

在大清進入康乾盛世之初,納蘭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成為詞壇中興的中堅角色。

納蘭的一生,就是《納蘭詞》的一生。他的靈魂,在清朝門第觀念下傷痕累累,今天讀納蘭容若詞,我們仍然能夠體味出納蘭那刻骨銘心的愛,那失去摯愛錐心的痛,納蘭是一個性情中人,不愧為一個有情有義的真丈夫!

趕緊修書一封,附上厚禮,想彌補前非。

可是蔡啟不領情,在禮帖上批了二十八個字:一肩行李上長安,風雪誰憐范叔寒。寄語山陽賢令尹,查明須向榜頭看!蔡啟的輕狂和才情可見一斑。

康熙十年,納蘭舉順天鄉試,當時的主考官就是徐乾學和蔡啟。

第二年,徐、蔡再次做順天鄉試主考官,但他們兩人卻以“副榜未取漢軍卷”而被削職,康熙十二年,受了不白之冤的名士蔡啟被迫回歸故里,作為弟子的納蘭性德寫下《摸魚兒·送座主德清蔡先生》一詞,以示同情和寬慰。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在慰藉恩師蔡啟的同時,也抒發了內心的不平:

人生在世,到底有何事值得在京城裡熬白了頭,不如歸隱江湖,知足保和,閒適自樂、、、、、、恩師啊,千萬不要唉聲歎氣,要知道那些袞袞諸公看起來得意,但其所得,不過是身外浮名,虛擲光陰,世間有多少英雄人物都是經歷了幾番風雨,幾經磨礪,嘗盡辛酸的!

讀此送別詞,可見納蘭的情懷?他包含著對朋友真摯的熱血相待,長江之水深千尺,不及納蘭送友情,至情至性的納蘭就這樣讓後人癡迷和追崇。

納蘭身世顯赫,天資聰慧,留下近四百首詩詞,然而“人人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 他是脫俗的星辰,俗為人類,落入凡塵,是對他最大的踐踏。

他一片冰心,人間走一遭,歷盡滄桑,最後只輕輕地揮一揮手,與凡俗人世道一聲“我與你們格格不入,永別了!”

康熙二十四年暮春,容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歎,然後,便一病不起,與五月三十日溘然長逝,終年三十一歲。

納蘭的詞,讀來令人迴腸盪氣,寫悼亡詞,堪稱一絕,《飲水詞》裡五十多首悼亡詞,一詠三歎,“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一句句,一首首,悲悲切切,綿延不絕,難怪王國維說他“千古傷心人”,再恰當不過。

在大清進入康乾盛世之初,納蘭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成為詞壇中興的中堅角色。

納蘭的一生,就是《納蘭詞》的一生。他的靈魂,在清朝門第觀念下傷痕累累,今天讀納蘭容若詞,我們仍然能夠體味出納蘭那刻骨銘心的愛,那失去摯愛錐心的痛,納蘭是一個性情中人,不愧為一個有情有義的真丈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