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帶貨女王”小豬佩琦的走紅之路

原來這只豬是近日大火的幼兒喜劇動畫《小豬佩奇》的主角。

《小豬佩奇》講述了穿著裙子的粉紅豬小妹Peppa(4歲左右), 喜歡恐龍的弟弟George(2歲左右), 在家用電腦工作的媽媽Mummy Pig, 有點迷糊的爸爸Daddy Pig, 這一家四口以及他們的朋友親戚們的日常故事。

它的第一季動畫豆瓣評分達到9.2分。

作為一部針對學齡前兒童的動畫片, 《小豬佩奇》不僅征服了全世界各地2-5歲的兒童和他們的家長, 還征服了一群18-30歲的中國年輕人。 這只二維粉紅卡通豬到底有什麼魔力?

一、輿論分析

1、傳播趨勢

從上面的輿情趨勢可以看出, 《小豬佩奇》相關走勢在24小時內呈現較大波動, 並於4月19日23時達到走勢峰值, 後迅速下降, 截止至20日下午15時, 熱度趨勢逐漸穩定。

2、資訊類型

3、 地域分佈

4、高頻詞彙

在對所有報導中出現的字眼進行關鍵字聚類分析發現, 排在前10位的分別是小豬佩琦, 社會人, 大張偉, 社會陽光, 彩虹, 灰太狼, 喜洋洋, 小黃人, 紋身熱以及小馬寶莉。

(以上資料圖片均來自微輿情官方網站)

二、媒體報導

南方日報:小豬佩奇突然火了, 各個品牌紛紛把這只粉粉的豬P在自家logo裡。 打開淘寶, 各種相關產品鋪天蓋地, 其帶貨能力絕對趕超一線大牌女明星。 小豬佩奇到底有多火?有媒體報導, 目前小豬佩奇每年能創造10億美元的全球零售額, 擁有800多個全球授權商, 連耐克、優衣庫都要找小豬佩奇推聯名款。 據小豬佩奇IP所屬的英國Entertainment One(簡稱eOne)公司公佈的資料, 小豬佩奇2017年上半年在中國的授權和商品銷售收入,

同比增幅超過了700%。

搜狐新聞:目前小豬佩奇每年能創造10億美元的全球零售額, 擁有800多個全球授權商。 連耐克、優衣庫都要找小豬佩奇推聯名款。 在小豬佩奇的走紅過程中, 互聯網行銷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品玩:去年年底, 一則將小豬佩奇畫在背上的短視頻引發了小豬佩奇在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火爆。 緊接著, 有網友發現義大利著名球星吉拉迪諾的左臂也有小豬佩奇紋身。 隨著“小豬佩奇身上紋, 掌聲送給社會人”口號喊響, 小豬佩奇也成了成年人圈子裡的明星。

三、網友觀點

@七折林:跟風這種東西 多了就覺得俗了

@懂我深情i:[doge]除了豬叫有點容易讓孩子模仿以外, 三觀、家庭氛圍、育兒經驗什麼的都很好。

@知呱呱網:社交網路捧紅的小豬佩奇,

作為2015年才被引進中國市場的動畫片, #小豬佩奇#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 而在社交網路的傳播下, 小豬佩奇成為了現象級網紅, 還有其他更多的現象級#網紅IP#

四、復興觀點

就像用了魔法一樣, 小豬佩奇一夜之間就佔領了很多人的社交圈。

小豬佩奇的火爆不僅是線上上, 也是線上下。 比如優衣庫發佈了小豬佩奇聯名版嬰兒睡衣, 而在電商網站上, 小豬佩奇的紋身貼、玩具、零食等產品, 動輒就是月銷量過萬。 吸引孩子是動畫片的本分, 但想《小豬佩奇》除了吸引孩子之外, 還吸引了一眾年輕人, 靠的是什麼?

其實一開始《小豬佩奇》面臨的輿論環境並不友好。 類似“《小豬佩奇》被家長列入黑名單, 只因孩子看後學豬叫跳泥坑”, 這樣的新聞頻頻爆出。但也正是這些“負面”新聞讓它突破了原有的孩子和家長的圈子,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小豬佩奇。

同時,表情包的傳播配合“塑膠姐妹花”、“學豬叫”、“跳泥坑”等話題的傳播,使小豬佩奇成為了一種年輕人的流行文化。

最大的爆點來自短視頻平臺。2017年底,一則將小豬佩奇畫在背上的短視頻,引發了小豬佩奇在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火爆。隨著“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口號喊響,小豬佩奇也成了成年人圈子裡的明星。

值得注意的是,《小豬佩奇》的故事中沒有對抗情節,沒有是非觀的灌輸(而是展現了對話和探討),沒有反面角色,甚至像唐老鴨、章魚哥(《海綿寶寶》裡的角色)那樣缺點明顯的角色都沒有。每一個形象都溫和且無害。但《小豬佩奇》並非沒有觀點,它通過討論和對話,無形當中教大人和小孩怎麼跟別人去相處。

《紐約時報》就報導說,迪士尼研究發現美國媽媽們也更偏愛通過情感敘事抓住小朋友注意力,教給他們社交規則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作品。這可能是佩奇的受歡迎的原因,相比之下,它的競品許多都側重于教授知識。

或許,小豬佩琦之所以能受到這麼多孩子和成年人的喜愛,就是因為其創作者們真正的放下身段,像孩子一樣思考。每個畫面都是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既能激起孩子們的共鳴,又能讓成年人感同身受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小豬佩奇》給了我們答案。從生活中來,到動畫中去,它重新教會我們的父母如何做父母。

大家都這麼喜歡《小豬佩奇》,其實是喜歡它提供的一種恰到好處的家庭生活標準,一種幸福家庭生活的最好範本,一種人人都渴望的簡單的幸福。

文/馮丹丹

圖/網路

這樣的新聞頻頻爆出。但也正是這些“負面”新聞讓它突破了原有的孩子和家長的圈子,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小豬佩奇。

同時,表情包的傳播配合“塑膠姐妹花”、“學豬叫”、“跳泥坑”等話題的傳播,使小豬佩奇成為了一種年輕人的流行文化。

最大的爆點來自短視頻平臺。2017年底,一則將小豬佩奇畫在背上的短視頻,引發了小豬佩奇在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火爆。隨著“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口號喊響,小豬佩奇也成了成年人圈子裡的明星。

值得注意的是,《小豬佩奇》的故事中沒有對抗情節,沒有是非觀的灌輸(而是展現了對話和探討),沒有反面角色,甚至像唐老鴨、章魚哥(《海綿寶寶》裡的角色)那樣缺點明顯的角色都沒有。每一個形象都溫和且無害。但《小豬佩奇》並非沒有觀點,它通過討論和對話,無形當中教大人和小孩怎麼跟別人去相處。

《紐約時報》就報導說,迪士尼研究發現美國媽媽們也更偏愛通過情感敘事抓住小朋友注意力,教給他們社交規則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作品。這可能是佩奇的受歡迎的原因,相比之下,它的競品許多都側重于教授知識。

或許,小豬佩琦之所以能受到這麼多孩子和成年人的喜愛,就是因為其創作者們真正的放下身段,像孩子一樣思考。每個畫面都是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既能激起孩子們的共鳴,又能讓成年人感同身受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小豬佩奇》給了我們答案。從生活中來,到動畫中去,它重新教會我們的父母如何做父母。

大家都這麼喜歡《小豬佩奇》,其實是喜歡它提供的一種恰到好處的家庭生活標準,一種幸福家庭生活的最好範本,一種人人都渴望的簡單的幸福。

文/馮丹丹

圖/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