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鴻雁村的事

鴻雁村的事

文/陳軍玲

對生靈的敬畏

陝西富平縣--美原鎮--雷古坊鄉--鴻雁村, 是父母親的家鄉。 那是個依山但不傍水的村莊, 村風質樸,

村人憨直。 對鴻雁村的印象, 我一直都是停留在我六歲時的記憶中:清晨, 母親勞作的身影;正午, 巷道裡本家叔叔、嬸嬸們嘈雜的吆喝兒女的關中方言;傍晚, 在堆滿麥垛的場院中, 我們這些孩子, 用自己的鞋子, 往高空中拋, 目的是為了能在鞋中扣住一隻蝙蝠。 最害怕的是下雨天, 畫面中總是:母親不讓我們跟著她去村頭的井邊, 她卻獨自從井中搖著木轆櫓上掛著的水桶, 而後擔著水, 搖搖晃晃地走過泥濘巷道。 最讓我難忘的是某一天, 母親和十歲的哥哥去鎮上買煤, 留下八歲的姐姐和我, 為了幫助辛勞的母親, 我和姐商議去村邊撿些樹枝和玉米杆, 不巧的是將大門的鑰匙弄丟。 姐和我決定:由瘦小的姐從大門的底部爬進去,
由胖胖的我的將門使勁地往上提。 慘劇還是發生了, 姐趴下將頭剛伸進門的底部一半, 就再也無法進退了, 六歲的我使出吃奶的勁, 將門往上提, 可是大門絲毫沒有向上活動的跡象, 門低下趴著的姐已經疼的開始哭泣了, 我則嚇得更是放聲哭喊著:把我姐夾死了, 把我姐夾死了。 我的哭聲響徹整個鴻雁村, 叔叔和嬸嬸及村民及時趕到, 怎樣將門打開, 救下趴在地下的姐姐, 我已記不清楚了。 只記得母親回到家中後摟抱著我們說:不准我們以後再幹這些危險的事情, 人只要活著, 比什麼都好。 哪怕就是一個小蟲子, 它都有它的媽媽心疼著它。 終於, 在我七歲時, 我和母親及哥姐離開鴻雁村, 去父親的工作的新疆某地生活。
這一走, 就是四十年。

如今, 父親已長眠在鴻雁村數十年。 母親的願望是要陪伴父親。 孝順的哥哥經過努力, 在鴻雁村裡給母親蓋了一院房, 母親就會感覺和父親在自己的家鄉有了根基, 歡喜的心情常常表現在勞作上。 院子內空閒地, 就會被母親栽種一些瓜果蔬菜。 似乎通靈性的植物們, 也不負母親的辛勞, 總是以累累的果實, 報答母親讓它們在世上風光了一季節。 如今的鴻雁村, 柏油路通到了每家每戶, 再也不是泥濘的土路, 家家用上了自來水。 只是, 鴻雁村除了村風質樸, 村人憨直, 還多了村貌寂靜, 村裡只剩下老年人和少許的兒童, 青壯年的男男女女基本上都在外地工作或學習, 只是每家遇到紅白喜事,

特別是家中的白喜事, 外出的人們無論如何都的趕回來參加的, 傳統的說法是對生命的敬畏。 每每回村, 總是覺得真好, 脫離了喧鬧的都市。 在村口, 會碰到幾個老年人, 按照母親的明示, 稱呼著與他們年齡不相符合的稱呼, 聽他們敘述我六歲時段的糗事。 在老人們的極力邀請下, 邁入他們的家中, 迎面就會有飼養的幾隻雞抑或正在睡眠的貓懶洋洋的睜開眼撇了撇我, 然後伸伸腰肢, 喵喵地對我叫幾聲, 以示對我這不速之客的歡迎吧。 也有的大公雞用它那左右眼, 不友好的瞟我, 大有叨我之勢, 我趕緊移目, 瞥向他方。 在村裡, 偶有狗吠, 也是那種瘦瘦的奔跑起來迅速的大型瘦狗。 我天生怕狗與蛇, 每每與狗相遇, 我總是首先低眉,
不敢與它對視。 可人家那個狗理都不理我, 高傲的狂奔他處。 走在路邊, 就會聽到草叢中嗖嗖的響聲, 總是擔心, 一不小心, 就會有個遊走的蛇, 它迷了方向, 而誤入我的褲管。 從內心裡, 我對不會語言的生靈似乎天生就有一種敬畏之情。

清明節, 我與哥、姐準備回到鴻雁村給父親上墳。 從西安驅車出發時, 天空淅淅瀝瀝地飄著雨, 正是“清明時節雨紛飛”。 車過富平縣時, 已不見了雨滴。 趕到鴻雁村時, 天空已放晴, 只是有微微的風刮著。 今日的村貌仍舊寂靜, 來來回回行走的都是為先人掃墓的。 可村子周邊的土地上麥苗長勢喜人, 遠看綠油油的, 偶有小塊地栽種些油菜, 也露出黃黃的花朵, 花朵上不時地有蜜蜂在采花蕊, 路邊栽種的花椒樹也搖曳著枝條,樹林中總是有幾隻鳥兒相互追逐著互說衷腸,恰恰印證了:鳶兒鳴,燕兒舞,蝶兒忙的畫面 。看著這些忙碌的生靈好生快活,它們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吧?不知有沒有病痛和離別的苦痛?

哥帶領著大家族的兄弟們為祖先們掃墓歸來。我們兄妹一起幫助母親搞衛生。偌大的院子,要打掃乾淨也的確不易。沒有幹過農活的我們,蹲在院子的菜地裡清理雜草,平整土地,為院子中的那顆核桃樹培土。的確是累了,姐倒在床上便要睡覺。我隨之也躺在姐的身旁,兩眼盯著天花板,準備進入睡前的遐想。這一盯不要緊,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貌似蠍子或是壁虎的小傢伙正在高高的天花板牆壁上來來回回的走動著呢。我從床上呼的一下蹦到地下,大聲叫道:蠍子,蠍子。姐聽了真的如同蠍子蟄了一樣,嗖的跳下床,奔到我身後,嘴裡不停地:媽呀,媽呀的叫著。就在剛才我們整理院落時,我的一表妹才講述完她被蠍子蟄的過程,我還和她開玩笑的說:啊,被蠍子蟄過,好呀,你以後可是百毒不侵了,蠍子到底長成啥樣子呢?還真的沒有見過呢。天花板上的那位,才不管我們的心情呢,它仍舊像趕廟會一樣不停地爬動著。姐在片刻就不見了人影,哥進屋看了牆上的那位後,說他也害怕這些小傢伙。哼,我們真是一個媽生的。不一會,姐不知從哪裡拿了一個長長的杆子交與我手中,二話沒說,就把一個毛線帽子戴在我的頭上,連耳朵眼也堵上。太陽眼鏡架在我眼睛前,而後用一條紗巾將我的嘴巴和脖子捂得嚴嚴實實,說是防止蠍子從牆上被我打下來時,掉在我的脖子裡或是嘴巴裡。另外,她將我哥的大衣服把我全副武裝起來,就連腿上也用毛巾打了綁腿,告知我防止蠍子爬進褲腿。我只好陣前受命。打死它?我不能也不敢,放他走,它也許還認為本來就是它的地盤,就不走。那個小傢伙爬爬停停,似乎還左右張望著什麼,也不知人家是什麼想法。它不時地停下來似乎回頭看了看我,又如無其事的爬來爬去。必須讓這個傢伙離開這個地方,我心裡默念,杆子在蠍子的周邊的牆上敲著,那小傢伙才不怕呢。沒辦法,我只好用杆子對準了,閉著眼睛使勁給了它一下,也不知打到了沒有,只聽到姐又狂叫一聲跑了出去。睜眼一看,小傢伙已經躺在地上不動了。也許是牆太高,那小傢伙摔暈過去了。我來不及想它的死活了,找來簸箕掃把,趕緊把它搞出門外麥田裡。跑回屋,關好大門,不敢睡覺,擔心它呼朋喚友地找我報仇,如若那樣也好,起碼表明它還好著呢,我也心安。

第二天一大早,我跑到麥田看看,不見了小傢伙。心想:也許它蘇醒過來,摸摸自己的頭又安然的過自己的生活去了。這樣最好。描述給村裡的老人聽,大家都說是爬山虎,是益蟲,不會輕易的死的。還好,我沒把它怎的。生活在不同界域的生靈們,我們各自安好就好。

風俗和哭靈

兩年前的某日,回富平老家參加父親的堂弟,也就是我的七叔的葬禮 。整個葬禮程式的複雜,流程的銜接緊湊,如若沒有極強的說唱內功和起跪自如的體力,還真不容易撐下來整個葬禮的過程。

鴻雁村裡的我們陳家,在村子裡應該算是大家族。在我爺爺那輩,有兄弟兩人,我爺爺為大,其弟為小。他們兄弟二人被我們這輩人分別稱之為大爺或老屋爺、二爺或園子爺。為什麼是這樣稱呼?沒有人出面解釋過,這就是傳承下來的稱呼。我爺爺和我二爺他們各自成家後,便各自都有了五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他們兄弟倆所生的兒子按照出生年月的先後排序為:老大到老十。我的父親是我爺爺的長子,也是十兄弟中的老大。我爺爺這邊的孩子是:老大,老二、老三、老五、老六和大姑、小姑。我二爺那邊的孩子是:老四、老七、老八、老九、老十和秀梅姑姑、麥葉姑姑。麥葉姑姑的年齡比我還小。

鴻雁村葬禮的流程繁瑣,環環相扣,如若缺一,似有對逝者不敬之意。葬禮最基本的要求是,在逝者下葬的前一天,晚輩中的所有女子,全部是孝衣和孝帽穿戴整齊,不管當天是不是正在下著瓢潑大雨,道路泥濘;或是天空才下過雪,天寒地凍,都要跪在通往連接墓地和村子路口的地上,準備迎接著晚輩中的所有披麻戴孝裝扮的男子們,在吹鼓手(樂隊)的帶領下,從墓地歸來時,請的老祖先及家族中已逝去人的靈魂,而後女孝子起身與男孝子一同前往新逝者的靈堂前。男孝子們還好說,只要你有體力和腳力,在鄉奉(指定的各行其責的人)和吹鼓手的帶領下,往返於墓地和新逝者的家人搭建的靈棚前即可。女孝子們除了要跪迎每一位先人逝者的靈魂回家外,還要每次哭喊著先人的稱呼,吟唱著對他們的思念。真是沒有一定的說唱功力和好嗓子,恐怕是難完成任務的。此刻,村上那些看熱鬧的婆姨們就會對這些孝女們評頭論足:那個誰誰誰家的女子哭的棲惶,誰誰誰家的媳婦根本就沒有眼淚,就是在那裡幹嚎;其實她早就盼著她婆婆百年呢等等云云。好像此刻評價一個人的德行,就是最好的驗證。

葬禮流程的重頭戲是“擰飯和祭奠”這兩項活動。在這樣的過程中,真的是要發揮一個人的說唱功底。剛才還在那裡說笑著的堂姐、堂妹及嫂子、弟媳們,頃刻間面容悲傷,雙目微閉,便有淚珠滾出,口中念念有詞,聲音悲哀有調,好一個悲痛欲絕的孝女。等待她們自己的祭奠節目禮數完成,即刻收住淚珠,加入與他人談天說笑行列。我與堂姐、堂妹、表姐、表妹們探討過此,大贊她們的功力和技能,自歎不如她們的哭、說功能。她們笑著說:每年都要遇到幾場親戚的葬禮,在風俗越來越講究的現在,你不練就了自身的技巧和本領怎能過關?

曾經,我還天真的幻想,以我的智慧和說教能力,來破除這些陳舊的禮俗和繁瑣的流程。說與家人聽,母親首先告知我,千萬不要在鴻雁村陳家這個大家庭中惹事。同輩們的人聽了後,頭搖的和撥朗鼓似的。詭異地笑著對我說:你不妨試試,看看效果如何。我便也只能作罷。

這樣的葬禮我總共參加了兩次。第一次是在十四年前,那是我親愛的父親的葬禮,整個過程如何堅持下來,我似乎已沒了記憶,當時的我,被傷心悲痛填塞著,根本來不及去體會葬禮的流程。就在欲絕的哀傷中,被理事的人(俗稱:鄉奉)指教著做流程中的各種環節。當然,我與哥、姐在那場葬禮中獲得了最孝子和孝女的讚譽。我是從沒有見過哥哥流眼淚的,那天,哥哥的哭聲真真的感動了眾鄉親;姐就更不用說了,幾天來,哭暈過好幾次,都是被嬸娘們及鄉鄰按掐人中後抬離父親的靈位前的。父親的葬禮結束後,我的感受是:你終是有千萬條破“四舊”的理由,在民風質樸,民俗隆重的環境中,根本就沒有你去發揮你的伶牙俐齒的功能,也沒有來說服眾鄉鄰廢除繁瑣葬禮場合。一切只能聽從鄉奉和鄉鄰的安排。自父親去世後,我們陳家這個大家庭中,二叔、二嬸、六叔、三嬸、十嬸在不同年份裡相繼離世,我由於在新疆工作,就沒有參加他們的葬禮。每一次的葬禮之後,姐就會電話中:你又躲過一次磨礪,實在是熬人。

七叔的離世,似乎沒有引起我的悲傷。因為我六歲離開父母親的老家後,幾乎沒有回過老家,四十多年過去了,對叔嬸們的印象模糊,沒有什麼記憶。陳家大家庭中的哥姐弟妹我都叫不上名字,也認不全他們,不知他們是哪個叔叔的孩子,就更不要說我的那些哥姐弟妹們的孩子們了。十四年前父親的葬禮時,孝子賢孫們多得我都沒有數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如今又不知增添多少人丁?可目前我已退出現役回到西安,如若不去參加七叔的葬禮,在我母親那裡首先都通不過,說是對先人的不敬。但我實在是擔心我自己,害怕我自己的說與哭的功力不行,讓村人們笑話。

懷著對逝者先人的悼念之心,我刻意穿著一身黑色的大衣、專門買了一條黑色的圍巾,驅車趕往七叔的家中。車到村口,遠遠就看到有巨幅黑色條幅和許多花圈,都是親戚和晚輩們送的。低沉的哀樂和歡快的曲目交替送放著。陳家的哥、姐、弟、妹們和侄子、侄女們相繼趕回村子,大家相互問候著現狀,都說如若沒有此次葬禮,兄弟姐妹們就根本見不上面。大家穿著也是五花八門,各色外衣,也有花圍巾圍脖的。我的姑姑穿了個粉紅色的羽絨服。我知道,我七叔可是我姑姑的親哥哥呢。我心中納悶,自己的哥哥離世了,怎麼就看不出悲傷呢?當然,所有的這些也不該我說些什麼,我一直操心著我的流程節目如何完成。女孝子們頭上被鄉奉們戴上似粽子形狀,尾部長長及地的白色孝帽,都站在指定的地點,準備跪下迎接靈魂歸回。除了七叔的四個女兒沉默不語,其他的嫂子、弟媳和姐妹們互相說笑著,全然看不出悲傷。年長的兩個女鄉奉也加入她們的聊天中,威脅著隊伍中的一個嫂子說:一會她在靈前哭靈時,就不扶她起身,讓她多哭一陣,那個嫂子便飛身起腳,假裝要踢女鄉奉,大家正在嬉鬧中,只聽到女鄉奉一聲:快,開哭。哇,剛才還笑容滿面,互相取笑的姐妹們即刻跪到地下嚎啕起來,口中的稱呼各不相同。隨即,被請來專門錄製葬禮的攝影師,蹲下將攝像機的鏡頭,對準她們悲傷的面容,按下錄製鍵。我的大腦、淚腺和面容,可真是跟不上瞬變的場景,也只能即刻跪在濕冷的地上,趕緊用手將粽子狀的孝帽拉低,來遮蓋住我的臉龐。伴著鄉奉的指令,隨著哭喊聲起伏的隊伍,我來來回回、進進出出於北村口和七叔的靈位前好幾趟,好在沒有人刻意去觀察我。最怕晚間的祭奠儀式,那可是要一個人一個人去搭好的靈堂前祭奠。靈堂的後方,擺放著七叔的棺槨。祭奠的每個人都要起身、跪下五次,倘若主事的鄉奉不扶起身,那也只好一直爬伏在地,還要不停哭聲有度,嘴中念叨有詞。我實在有些怕怕。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是:請來的吹鼓手們,在祭奠活動時,吹出的曲子都是些歡快的曲調,這哪裡還能帶動出悲傷的情緒來?要想在祭奠中不被嘲笑和捉弄,還真的靠自己的功力。輪到我七叔唯一的兒子,我的堂弟祭奠時,我讓我堂妹告知鄉奉,請求吹鼓手們,吹彈一曲《父親》,那樣也好配合堂弟祭奠他父親的心情。在低沉的曲樂中,堂弟祭奠著他的父親。

姐的左眼睛是做過視網膜脫離手術的,最害怕流淚和揉搓,便被特赦不要去靈前祭奠,只需在下葬時到場即可。哥是男孩子,只需在祭奠時將五個跪地磕頭,起身作揖的流程做的規範即可,男兒有淚不輕彈嘛!況且,哥和姐他們也參加過幾次葬禮了,多少也練就了些本領。我的內心鬥爭擔心著,害怕自己祭奠時沒有眼淚和悲傷的面容,被家鄉的鄉鄰們冠於不孝的名譽,那樣就對不起七叔,也會讓母親心中不快的。我眼睛盯著七叔的遺像,大腦追溯著六歲時的記憶,努力讓自己回憶起和七叔相處的橋段。不知怎的,眼前漸漸地出現了父親的面孔,我盯著父親那雙渾濁的眼睛,父親似有話對我講。突然間,鼻子酸了起來,大滴大滴的眼淚湧出我的眼眶,即刻撲爬在靈前,我嚎啕大哭起來,女鄉奉拽了幾次都沒有拽起我。我滿面淚水的做完了祭奠的流程,被鄉奉扶下靈前時還唏噓不止。後來,媽給我說,我七嬸看我哭靈的場景後流了淚。在我七叔離世後,七嬸是第一次流眼淚。我想,她可能是看慣了侄女們哭靈的內功表演,想不到自小不在家鄉生活的我,還會哭的那麼傷心吧。突然間,我明白了一個表妹說的話:人在墳前哭,各哭各的傷心事。我可不就是想起我的父親嘛,悲歎他,過早的離開母親和我們,連我們兄妹三人如今的寬敞住房,代步的汽車,父親他老人家都沒有看到過,也沒有住過我們房子和坐過我們的轎車,怎能不讓我傷心悲痛,淚如泉湧?我借祭奠七叔的機會,來哀悼我的父親。七叔,一路走好!願在天堂的父親,一切安好。

在風俗愈來愈繁瑣和講究的後期,我還真得練練功力呢。

作者簡介

陳軍玲,女。喜愛閱讀和書寫隨筆。在部隊二十幾年,有文章在報刊雜誌上發表。目前在陝西西安某醫院眼科工作。

路邊栽種的花椒樹也搖曳著枝條,樹林中總是有幾隻鳥兒相互追逐著互說衷腸,恰恰印證了:鳶兒鳴,燕兒舞,蝶兒忙的畫面 。看著這些忙碌的生靈好生快活,它們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吧?不知有沒有病痛和離別的苦痛?

哥帶領著大家族的兄弟們為祖先們掃墓歸來。我們兄妹一起幫助母親搞衛生。偌大的院子,要打掃乾淨也的確不易。沒有幹過農活的我們,蹲在院子的菜地裡清理雜草,平整土地,為院子中的那顆核桃樹培土。的確是累了,姐倒在床上便要睡覺。我隨之也躺在姐的身旁,兩眼盯著天花板,準備進入睡前的遐想。這一盯不要緊,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貌似蠍子或是壁虎的小傢伙正在高高的天花板牆壁上來來回回的走動著呢。我從床上呼的一下蹦到地下,大聲叫道:蠍子,蠍子。姐聽了真的如同蠍子蟄了一樣,嗖的跳下床,奔到我身後,嘴裡不停地:媽呀,媽呀的叫著。就在剛才我們整理院落時,我的一表妹才講述完她被蠍子蟄的過程,我還和她開玩笑的說:啊,被蠍子蟄過,好呀,你以後可是百毒不侵了,蠍子到底長成啥樣子呢?還真的沒有見過呢。天花板上的那位,才不管我們的心情呢,它仍舊像趕廟會一樣不停地爬動著。姐在片刻就不見了人影,哥進屋看了牆上的那位後,說他也害怕這些小傢伙。哼,我們真是一個媽生的。不一會,姐不知從哪裡拿了一個長長的杆子交與我手中,二話沒說,就把一個毛線帽子戴在我的頭上,連耳朵眼也堵上。太陽眼鏡架在我眼睛前,而後用一條紗巾將我的嘴巴和脖子捂得嚴嚴實實,說是防止蠍子從牆上被我打下來時,掉在我的脖子裡或是嘴巴裡。另外,她將我哥的大衣服把我全副武裝起來,就連腿上也用毛巾打了綁腿,告知我防止蠍子爬進褲腿。我只好陣前受命。打死它?我不能也不敢,放他走,它也許還認為本來就是它的地盤,就不走。那個小傢伙爬爬停停,似乎還左右張望著什麼,也不知人家是什麼想法。它不時地停下來似乎回頭看了看我,又如無其事的爬來爬去。必須讓這個傢伙離開這個地方,我心裡默念,杆子在蠍子的周邊的牆上敲著,那小傢伙才不怕呢。沒辦法,我只好用杆子對準了,閉著眼睛使勁給了它一下,也不知打到了沒有,只聽到姐又狂叫一聲跑了出去。睜眼一看,小傢伙已經躺在地上不動了。也許是牆太高,那小傢伙摔暈過去了。我來不及想它的死活了,找來簸箕掃把,趕緊把它搞出門外麥田裡。跑回屋,關好大門,不敢睡覺,擔心它呼朋喚友地找我報仇,如若那樣也好,起碼表明它還好著呢,我也心安。

第二天一大早,我跑到麥田看看,不見了小傢伙。心想:也許它蘇醒過來,摸摸自己的頭又安然的過自己的生活去了。這樣最好。描述給村裡的老人聽,大家都說是爬山虎,是益蟲,不會輕易的死的。還好,我沒把它怎的。生活在不同界域的生靈們,我們各自安好就好。

風俗和哭靈

兩年前的某日,回富平老家參加父親的堂弟,也就是我的七叔的葬禮 。整個葬禮程式的複雜,流程的銜接緊湊,如若沒有極強的說唱內功和起跪自如的體力,還真不容易撐下來整個葬禮的過程。

鴻雁村裡的我們陳家,在村子裡應該算是大家族。在我爺爺那輩,有兄弟兩人,我爺爺為大,其弟為小。他們兄弟二人被我們這輩人分別稱之為大爺或老屋爺、二爺或園子爺。為什麼是這樣稱呼?沒有人出面解釋過,這就是傳承下來的稱呼。我爺爺和我二爺他們各自成家後,便各自都有了五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他們兄弟倆所生的兒子按照出生年月的先後排序為:老大到老十。我的父親是我爺爺的長子,也是十兄弟中的老大。我爺爺這邊的孩子是:老大,老二、老三、老五、老六和大姑、小姑。我二爺那邊的孩子是:老四、老七、老八、老九、老十和秀梅姑姑、麥葉姑姑。麥葉姑姑的年齡比我還小。

鴻雁村葬禮的流程繁瑣,環環相扣,如若缺一,似有對逝者不敬之意。葬禮最基本的要求是,在逝者下葬的前一天,晚輩中的所有女子,全部是孝衣和孝帽穿戴整齊,不管當天是不是正在下著瓢潑大雨,道路泥濘;或是天空才下過雪,天寒地凍,都要跪在通往連接墓地和村子路口的地上,準備迎接著晚輩中的所有披麻戴孝裝扮的男子們,在吹鼓手(樂隊)的帶領下,從墓地歸來時,請的老祖先及家族中已逝去人的靈魂,而後女孝子起身與男孝子一同前往新逝者的靈堂前。男孝子們還好說,只要你有體力和腳力,在鄉奉(指定的各行其責的人)和吹鼓手的帶領下,往返於墓地和新逝者的家人搭建的靈棚前即可。女孝子們除了要跪迎每一位先人逝者的靈魂回家外,還要每次哭喊著先人的稱呼,吟唱著對他們的思念。真是沒有一定的說唱功力和好嗓子,恐怕是難完成任務的。此刻,村上那些看熱鬧的婆姨們就會對這些孝女們評頭論足:那個誰誰誰家的女子哭的棲惶,誰誰誰家的媳婦根本就沒有眼淚,就是在那裡幹嚎;其實她早就盼著她婆婆百年呢等等云云。好像此刻評價一個人的德行,就是最好的驗證。

葬禮流程的重頭戲是“擰飯和祭奠”這兩項活動。在這樣的過程中,真的是要發揮一個人的說唱功底。剛才還在那裡說笑著的堂姐、堂妹及嫂子、弟媳們,頃刻間面容悲傷,雙目微閉,便有淚珠滾出,口中念念有詞,聲音悲哀有調,好一個悲痛欲絕的孝女。等待她們自己的祭奠節目禮數完成,即刻收住淚珠,加入與他人談天說笑行列。我與堂姐、堂妹、表姐、表妹們探討過此,大贊她們的功力和技能,自歎不如她們的哭、說功能。她們笑著說:每年都要遇到幾場親戚的葬禮,在風俗越來越講究的現在,你不練就了自身的技巧和本領怎能過關?

曾經,我還天真的幻想,以我的智慧和說教能力,來破除這些陳舊的禮俗和繁瑣的流程。說與家人聽,母親首先告知我,千萬不要在鴻雁村陳家這個大家庭中惹事。同輩們的人聽了後,頭搖的和撥朗鼓似的。詭異地笑著對我說:你不妨試試,看看效果如何。我便也只能作罷。

這樣的葬禮我總共參加了兩次。第一次是在十四年前,那是我親愛的父親的葬禮,整個過程如何堅持下來,我似乎已沒了記憶,當時的我,被傷心悲痛填塞著,根本來不及去體會葬禮的流程。就在欲絕的哀傷中,被理事的人(俗稱:鄉奉)指教著做流程中的各種環節。當然,我與哥、姐在那場葬禮中獲得了最孝子和孝女的讚譽。我是從沒有見過哥哥流眼淚的,那天,哥哥的哭聲真真的感動了眾鄉親;姐就更不用說了,幾天來,哭暈過好幾次,都是被嬸娘們及鄉鄰按掐人中後抬離父親的靈位前的。父親的葬禮結束後,我的感受是:你終是有千萬條破“四舊”的理由,在民風質樸,民俗隆重的環境中,根本就沒有你去發揮你的伶牙俐齒的功能,也沒有來說服眾鄉鄰廢除繁瑣葬禮場合。一切只能聽從鄉奉和鄉鄰的安排。自父親去世後,我們陳家這個大家庭中,二叔、二嬸、六叔、三嬸、十嬸在不同年份裡相繼離世,我由於在新疆工作,就沒有參加他們的葬禮。每一次的葬禮之後,姐就會電話中:你又躲過一次磨礪,實在是熬人。

七叔的離世,似乎沒有引起我的悲傷。因為我六歲離開父母親的老家後,幾乎沒有回過老家,四十多年過去了,對叔嬸們的印象模糊,沒有什麼記憶。陳家大家庭中的哥姐弟妹我都叫不上名字,也認不全他們,不知他們是哪個叔叔的孩子,就更不要說我的那些哥姐弟妹們的孩子們了。十四年前父親的葬禮時,孝子賢孫們多得我都沒有數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如今又不知增添多少人丁?可目前我已退出現役回到西安,如若不去參加七叔的葬禮,在我母親那裡首先都通不過,說是對先人的不敬。但我實在是擔心我自己,害怕我自己的說與哭的功力不行,讓村人們笑話。

懷著對逝者先人的悼念之心,我刻意穿著一身黑色的大衣、專門買了一條黑色的圍巾,驅車趕往七叔的家中。車到村口,遠遠就看到有巨幅黑色條幅和許多花圈,都是親戚和晚輩們送的。低沉的哀樂和歡快的曲目交替送放著。陳家的哥、姐、弟、妹們和侄子、侄女們相繼趕回村子,大家相互問候著現狀,都說如若沒有此次葬禮,兄弟姐妹們就根本見不上面。大家穿著也是五花八門,各色外衣,也有花圍巾圍脖的。我的姑姑穿了個粉紅色的羽絨服。我知道,我七叔可是我姑姑的親哥哥呢。我心中納悶,自己的哥哥離世了,怎麼就看不出悲傷呢?當然,所有的這些也不該我說些什麼,我一直操心著我的流程節目如何完成。女孝子們頭上被鄉奉們戴上似粽子形狀,尾部長長及地的白色孝帽,都站在指定的地點,準備跪下迎接靈魂歸回。除了七叔的四個女兒沉默不語,其他的嫂子、弟媳和姐妹們互相說笑著,全然看不出悲傷。年長的兩個女鄉奉也加入她們的聊天中,威脅著隊伍中的一個嫂子說:一會她在靈前哭靈時,就不扶她起身,讓她多哭一陣,那個嫂子便飛身起腳,假裝要踢女鄉奉,大家正在嬉鬧中,只聽到女鄉奉一聲:快,開哭。哇,剛才還笑容滿面,互相取笑的姐妹們即刻跪到地下嚎啕起來,口中的稱呼各不相同。隨即,被請來專門錄製葬禮的攝影師,蹲下將攝像機的鏡頭,對準她們悲傷的面容,按下錄製鍵。我的大腦、淚腺和面容,可真是跟不上瞬變的場景,也只能即刻跪在濕冷的地上,趕緊用手將粽子狀的孝帽拉低,來遮蓋住我的臉龐。伴著鄉奉的指令,隨著哭喊聲起伏的隊伍,我來來回回、進進出出於北村口和七叔的靈位前好幾趟,好在沒有人刻意去觀察我。最怕晚間的祭奠儀式,那可是要一個人一個人去搭好的靈堂前祭奠。靈堂的後方,擺放著七叔的棺槨。祭奠的每個人都要起身、跪下五次,倘若主事的鄉奉不扶起身,那也只好一直爬伏在地,還要不停哭聲有度,嘴中念叨有詞。我實在有些怕怕。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是:請來的吹鼓手們,在祭奠活動時,吹出的曲子都是些歡快的曲調,這哪裡還能帶動出悲傷的情緒來?要想在祭奠中不被嘲笑和捉弄,還真的靠自己的功力。輪到我七叔唯一的兒子,我的堂弟祭奠時,我讓我堂妹告知鄉奉,請求吹鼓手們,吹彈一曲《父親》,那樣也好配合堂弟祭奠他父親的心情。在低沉的曲樂中,堂弟祭奠著他的父親。

姐的左眼睛是做過視網膜脫離手術的,最害怕流淚和揉搓,便被特赦不要去靈前祭奠,只需在下葬時到場即可。哥是男孩子,只需在祭奠時將五個跪地磕頭,起身作揖的流程做的規範即可,男兒有淚不輕彈嘛!況且,哥和姐他們也參加過幾次葬禮了,多少也練就了些本領。我的內心鬥爭擔心著,害怕自己祭奠時沒有眼淚和悲傷的面容,被家鄉的鄉鄰們冠於不孝的名譽,那樣就對不起七叔,也會讓母親心中不快的。我眼睛盯著七叔的遺像,大腦追溯著六歲時的記憶,努力讓自己回憶起和七叔相處的橋段。不知怎的,眼前漸漸地出現了父親的面孔,我盯著父親那雙渾濁的眼睛,父親似有話對我講。突然間,鼻子酸了起來,大滴大滴的眼淚湧出我的眼眶,即刻撲爬在靈前,我嚎啕大哭起來,女鄉奉拽了幾次都沒有拽起我。我滿面淚水的做完了祭奠的流程,被鄉奉扶下靈前時還唏噓不止。後來,媽給我說,我七嬸看我哭靈的場景後流了淚。在我七叔離世後,七嬸是第一次流眼淚。我想,她可能是看慣了侄女們哭靈的內功表演,想不到自小不在家鄉生活的我,還會哭的那麼傷心吧。突然間,我明白了一個表妹說的話:人在墳前哭,各哭各的傷心事。我可不就是想起我的父親嘛,悲歎他,過早的離開母親和我們,連我們兄妹三人如今的寬敞住房,代步的汽車,父親他老人家都沒有看到過,也沒有住過我們房子和坐過我們的轎車,怎能不讓我傷心悲痛,淚如泉湧?我借祭奠七叔的機會,來哀悼我的父親。七叔,一路走好!願在天堂的父親,一切安好。

在風俗愈來愈繁瑣和講究的後期,我還真得練練功力呢。

作者簡介

陳軍玲,女。喜愛閱讀和書寫隨筆。在部隊二十幾年,有文章在報刊雜誌上發表。目前在陝西西安某醫院眼科工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