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衡水市發改委精准發力助推經濟發展

增投資促轉型 搶機遇促開放 抓改革治污染

衡水市發改委精准發力助推經濟發展

衡水新聞網-衡水日報訊去年以來, 衡水市發改委緊緊圍繞“五個衡水”建設, 積極開展“堅持下基層、堅定走新路”活動, 通過搞調研、摸實情, 重討論、轉觀念, 辦實事、解難題, 抓重點、促發展, 著力打造想為、敢為、能為、慎為的工作作風, 以良好的狀態、實幹的形象, 助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

全力增投資、積極促轉型。 有效投資增長保持領先, 市發改委制定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的意見》和《關於促進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的九項措施》,

繼續實施“6+6”重項工作推進機制, 逐縣市區逐月督導投資和項目建設;積極推廣PPP模式, 建立傳統基礎設施領域PPP項目庫, 入庫項目達113個, 推介數量位居全省第二。 專案建設水準不斷提高, 制定《衡水市重點專案突破年活動實施方案》, 確定實施“323”專案推進工程, 堅持“三個二”專案長效推進機制, 全年重點項目建設呈現“快、優、大、多”的特點。 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 高鐵廣場、火車站廣場改造、大廣高速衡水湖連接線等一批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的重大項目竣工投用, 市植物園、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一批夯實城市基礎、補齊城市短板的重大專案正加快建設。 新舊動能轉換速度加快, 推進傳統產業結構調整,
提出“4+4”產業體系, 成為指導全市產業發展的“行動指南”;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一批單體專案投資超百億元的數字經濟、生命健康專案落地;力促現代服務業提速提質, 制定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菜鳥綜合物流中心、上海申通衡水快遞物流港等建設有序推進。

主動抓機遇、強力促開放。 引領協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承接產業轉移, 開展百家央企名企進衡水活動, 牽頭與中建、中鐵、中國電子等80余家戰略投資者深入對接, 與中冶集團、東方園林等20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加快承載地建設, 以衡水高新區列入省重大戰略平臺為契機, 謀劃推進打造產值超千億園區, 加快景縣、棗強、冀州等開發區(高新區)建設,

打造產值超五百億園區;深化科技交流合作, 搭建“中科院+”、“院士+”、“千人計畫+”三大創新平臺, 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 對接雄安新區取得階段性進展, 緊盯國家專項規劃以及雄安新區總體規劃等, 及時修訂調整我市相關規劃, 全力推進雄商高鐵和石衡滄港等重點工程, 推進衡水科技谷和“藍火基地”等研發中心建設, 關注佈局雄安新區配套建設生產資料供應。 對外開放碩果累累, 組織參與重大活動, 累計集中簽約項目115項, 總投資2364億元;強化專案謀劃推介, 發佈招商專案150項, 總投資5180億元;加強校企合作, 推動企業與多所高校達成合作意向, 2家企業成功簽約, 10家企業建立對接機制。

著力抓改革、主動治污染。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制定了《衡水市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工作方案》,

在全省唯一實現全流程電子招標投標;推進“互聯網+稽查”試點工作, 利用資訊系統開展網上稽察專案16個;大力降低企業成本, 特別是推進用電大戶直購電工作, 共組織22家企業參加電力直接交易, 合計降低成本3150萬元;推進雙創擴面增效工程, 培育“互聯網+製造業”省級重點專案12個, 衡水高新區、衡水衡職創業基地投資公司“雙創”基地被認定為省級“雙創”示範基地。 大氣污染防治實現新突破, 突出抓好節能降耗, 出臺《衡水市園區迴圈化改造工作方案》, 推進衡水高新區環境污染協力廠商治理國家試點工作, 棗強八裡莊現代農村低碳社區試點基本建成, 低碳發展模式和經驗在全省推廣;推進清潔能源利用,
天然氣利用規模大幅增長, 光伏發電、風電、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快;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 制定16個相關工作方案, 形成“1+16”政策檔, 全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民生取暖保障實現新突破, 潔淨型煤推廣工作有序開展, 組織各潔淨型煤生產企業參加省煤企對接會, 簽訂煤炭供需協議, 全年累計推廣型煤12萬噸;大力推進氣源保供工作, 謀劃華潤及冀州中能儲氣設施, 儲氣規模720萬立方米;組織衡水華潤、昆侖、冀州中能等, 與中石油北方銷售公司對接洽談, 成功爭取天然氣供應增量22萬立方米/日;加強天然氣應急調度, 在全省率先組建天然氣應急調度指揮中心, 建立完善市、縣、公司三級天然氣迎峰度冬應急預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