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劉曉光:中國經濟總體向好 雙重約束下短期承壓

2018年一季度, 中國經濟平穩開局, 呈現六大亮點。

第一, 實際GDP增速相對平穩, 擺脫了快速下滑期。 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企穩態勢, 一季度實際GDP增長6.8%, 比去年同期小幅回落0.1個百分點, 與去年下半年持平, 持續穩定在6.7%-6.9%的中高速區間。 同時, 由於GDP平減指數保持在3.2%的高位, 一季度名義GDP增速為10.2%, 連續5個季度運行在10%以上。 一季度實際GDP增速和名義GDP增速的平穩變化, 說明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換擋期沒有結束, 但已經從“快速下滑的低迷期”轉向“穩中趨緩的調整期”, 增速換擋的力量從“趨勢性力量”與“週期性力量”的疊加,

轉向“政策性退出”與“趨勢性力量”的疊加。

第二, 投資內生動力增強, 政策性因素回落。 2018年一季度,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平穩, 並出現兩大亮點。 一是民間投資等市場性增長動力增強, 而基建投資等政策性因素減弱。 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8.9%, 比去年全年增速大幅回升2.9個百分點。 同時, 房地產投資增速達到10.4%, 比去年全年增速大幅回升3.4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雙雙企穩, 標誌著短期內投資下行的壓力大為減輕。 二是剔除價格因素, 實際投資增速由負轉正。 2017年四季度, 實際固定資產投資負增長1.0%, 實際民間投資負增長1.3%, 實際房地產投資負增長3.4%。 這種局面在2018年一季度得到了扭轉, 實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9%, 實際民間投資增長2.3%,

實際房地產投資增長3.7%, 全面實現由負轉正。

第三, 價格信號平穩, 四大缺口縮小。 2018年開局, 在延續去年基本走勢的基礎上, 中國價格運行出現了新的變化特徵:CPI低位元回升、PPI高位回落, PPI與CPI缺口縮小, 物價形勢走向常態化。 作為宏觀經濟形勢的指示器, 當前物價水準變化反映了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改善和貨幣政策的收緊。 PPI與CPI缺口縮小, 標誌著本輪工業復蘇已經完成了從供給側向需求側的傳導, 對工業企業盈利改善和生產擴張的積極作用或已達到峰值。 同時, 工業企業原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PPIRM)漲幅也出現持續回落, 與PPI的缺口縮小, 標誌著本輪工業行業復蘇向全產業鏈的傳導已經完成, 對工業企業盈利改善和生產擴張的積極作用已經達到極值。

第四, 微觀基礎穩固, 中小企業經營狀況改善。 就業市場保持穩定, 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政府財政收入基金收入增速繼續回升;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改善, 中、小型企業PMI位於擴張區間。

第五, 宏觀景氣持續, 市場主體信心回升。 採購經理指數持續運行在榮枯線以上, 企業家信心指數和銀行家宏觀經濟信心指數持續上升到高點。

第六,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穩步邁向高品質發展。 2018年開局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不斷改善, 中高端消費水準和高品質高技術產品的供應能力持續提升, 經濟穩步邁向高品質發展。

2018年開局總體向好, 但是隱憂顯現, 短期宏觀經濟走勢面臨四個方面的不確定性因素。

一是工業雖然擺脫蕭條, 但近期出現警示信號。 一季度, 製造業增速呈現持續下行的趨勢;3月份, 工業部門及其三大門類均出現明顯的下滑趨勢。 工業部門生產低迷在用電量下滑方面也有一定的體現。 1月份-2月份, 工業企業盈利改善幅度縮小, 虧損面由縮小轉為擴大。 考慮到前期中國工業部門的復蘇在一定程度上源於外需的恢復性改善, 如果未來出口需求不及預期, 前期工業擴張可能面臨新一輪產能過剩的挑戰。

二是投資總體企穩, 但是低水準分化局面尚未扭轉。 一季度,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7.5%, 比1月份-2月份增速回落0.4個百分點, 顯示固定資產投資尚未企穩。 剔除價格因素後, 實際投資增長不足1%,

顯示投資目前仍處於較低水準。 固定資產投資還存在較為嚴重的分化, 第三產業投資增速為10.0%, 但是第二產業投資增速進一步下滑至2.0%, 製造業投資增長回落至3.8%, 使得未來的復蘇力度及可持續性都有待觀察。

三是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正轉負。 一季度, 中國貿易形勢延續了2017年總體改善的基本走勢, 進出口貿易保持較快增長。 但是, 由於進口改善幅度高於出口, 一季度貿易順差收窄至484億美元, 較2017年一季度下降了約20%。 一季度淨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 由2017年的正向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 轉為負向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 對短期經濟走勢的影響較大。

四是消費持續下滑背後潛藏深層結構問題。 在消費促進政策的作用下, 2018年消費維持在相對景氣的水準,但實際消費增速“階梯式下滑”的趨勢更加明顯。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9.8%,是近年來首次出現一季度增幅低於10%的情況。扣除價格因素,一季度實際消費增長8.1%,比2017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仍未實現平穩。消費下滑背後有其深層次原因,集中表現為居民消費性支出增長與收入增長的背離。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為8.3%,但是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速持續下滑至5.9%,兩者缺口達到2.4個百分點。2018年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為8.0%,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速進一步下滑至5.7%,兩者缺口維持在2.3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與消費支出增長背離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導致邊際消費傾向較高的居民收入比重降低。2017年以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與平均值增速關係反轉,由中位數增速高於均值增速轉變為中位數增速低於均值增速,居民收入差距可能在進一步擴大。2018年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同比增速為8.0%,中位數同比增速下滑至6.6%,兩者缺口達到1.4個百分點。

以上四個因素將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影響短期經濟走勢,其中部分影響已經在3月份資料中有所體現,儘管一些信號指向還比較微弱,但發展勢頭值得高度關注。

展望2018年全年走勢,中國宏觀經濟面臨“雙重約束”帶來的下行壓力。一是內部約束下,貨幣融資緊平衡,財政政策難發力。在“結構性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廣義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或形成“雙緊”局面,給短期中國經濟走勢帶來下行壓力。二是外部約束下,前期外需的改善難以為繼,外部金融衝擊或將加大。一方面,世界經濟復蘇勢頭減弱,貿易摩擦升級,外部需求下滑;另一方面,全球資產泡沫同步化,國際金融風險加大。

基於上述分析,筆者對於當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是,總體向好中隱憂顯現,雙重約束下短期承壓。據此,筆者提出了六條政策建議。

第一,2018年一季度宏觀經濟形勢說明,對於2017年宏觀經濟的超預期企穩要有科學的認識,中國新週期尚未開啟,中國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還沒有到全面退出的時點。

第二,2018年穩增長的核心依然在於穩定投資,但政策方向和政策工具要做出大幅調整,建議出臺2018年民間投資啟動的系統方案,以全面調整投資預期。最為重要的是通過產權的可保護性、資本投資的新空間、投資成本的降低以及投資產業需求的擴展等方面的措施來啟動民間資本。

第三,在金融整頓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中,2018年中國貨幣政策應當延續2017年的定位,但操作方式可以適度偏松,短期內利率水準不宜過快上升,低利率政策依然是民間投資復蘇的一個重要基礎。

第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和擴容,在“降成本”、“補短板”方面進一步強化。在以改善生產為主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後,加快實施與消費相匹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促進中高端消費品的供給和需求能力的釋放,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第五,利用政府機構改革從目前的投資型政府逐步轉向民生型政府。以黨和國家的機構改革為契機,積極轉換政府職能,加大公共服務,加速民生建設,使目前政府在各類產業的投資大幅度減少,更多用於公共服務和民生工程的建設。

第六,高度關注世界經濟形勢和貿易格局變化,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繼續擴大對外開放,但要加強防範全球金融風險衝擊。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2018年消費維持在相對景氣的水準,但實際消費增速“階梯式下滑”的趨勢更加明顯。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9.8%,是近年來首次出現一季度增幅低於10%的情況。扣除價格因素,一季度實際消費增長8.1%,比2017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仍未實現平穩。消費下滑背後有其深層次原因,集中表現為居民消費性支出增長與收入增長的背離。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為8.3%,但是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速持續下滑至5.9%,兩者缺口達到2.4個百分點。2018年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為8.0%,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速進一步下滑至5.7%,兩者缺口維持在2.3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與消費支出增長背離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導致邊際消費傾向較高的居民收入比重降低。2017年以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與平均值增速關係反轉,由中位數增速高於均值增速轉變為中位數增速低於均值增速,居民收入差距可能在進一步擴大。2018年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同比增速為8.0%,中位數同比增速下滑至6.6%,兩者缺口達到1.4個百分點。

以上四個因素將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影響短期經濟走勢,其中部分影響已經在3月份資料中有所體現,儘管一些信號指向還比較微弱,但發展勢頭值得高度關注。

展望2018年全年走勢,中國宏觀經濟面臨“雙重約束”帶來的下行壓力。一是內部約束下,貨幣融資緊平衡,財政政策難發力。在“結構性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廣義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或形成“雙緊”局面,給短期中國經濟走勢帶來下行壓力。二是外部約束下,前期外需的改善難以為繼,外部金融衝擊或將加大。一方面,世界經濟復蘇勢頭減弱,貿易摩擦升級,外部需求下滑;另一方面,全球資產泡沫同步化,國際金融風險加大。

基於上述分析,筆者對於當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是,總體向好中隱憂顯現,雙重約束下短期承壓。據此,筆者提出了六條政策建議。

第一,2018年一季度宏觀經濟形勢說明,對於2017年宏觀經濟的超預期企穩要有科學的認識,中國新週期尚未開啟,中國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還沒有到全面退出的時點。

第二,2018年穩增長的核心依然在於穩定投資,但政策方向和政策工具要做出大幅調整,建議出臺2018年民間投資啟動的系統方案,以全面調整投資預期。最為重要的是通過產權的可保護性、資本投資的新空間、投資成本的降低以及投資產業需求的擴展等方面的措施來啟動民間資本。

第三,在金融整頓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中,2018年中國貨幣政策應當延續2017年的定位,但操作方式可以適度偏松,短期內利率水準不宜過快上升,低利率政策依然是民間投資復蘇的一個重要基礎。

第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和擴容,在“降成本”、“補短板”方面進一步強化。在以改善生產為主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後,加快實施與消費相匹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促進中高端消費品的供給和需求能力的釋放,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第五,利用政府機構改革從目前的投資型政府逐步轉向民生型政府。以黨和國家的機構改革為契機,積極轉換政府職能,加大公共服務,加速民生建設,使目前政府在各類產業的投資大幅度減少,更多用於公共服務和民生工程的建設。

第六,高度關注世界經濟形勢和貿易格局變化,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繼續擴大對外開放,但要加強防範全球金融風險衝擊。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