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既陪伴又改變 一本好書充滿力量

4月22日,由新快報社、ZAKER廣州主辦的“領讀中國·書香羊城” 系列閱讀活動將發起“全民尋書”活動,1000本精美圖書藏于廣州市內9個地點,等待熱愛閱讀的你去尋找。

■製圖:吳煌展

“領讀中國·書香羊城”全民閱讀系列活動22日將正式啟動

每當翻開一本書,即開始了一趟旅行、一場冒險、一段對話、一次審視……但更多的,是歲月裡的陪伴與成長路上的改變,這便是一本好書所蘊藏的力量。 4月22日,由新快報社、ZAKER廣州主辦的“領讀中國·書香羊城” 系列閱讀活動發起了“素人領讀”,邀請數十位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素人發聲領讀。

新快報記者採訪了其中4位元素人,聽其講述與閱讀的“那些事兒”。

4月22日上午10時,新快報將在廣州購書中心舉辦“領讀中國·書香羊城”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屆時歡迎廣大市民到現場感受大咖領讀的魅力。

活動進入倒計時,集納了雄厚出版資源的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也對“全民尋書”環節給予大力支持,新增添了一批圖書。

一天不讀古文就渾身不自在

張少聰(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醫生):

“一天不讀書,不讀古文,我就渾身不自在。 ”生於1985年的張少聰從小喜歡閱讀古籍,門診室裡的桌上經常放著一本《黃帝內經》。

張少聰出生在廣東汕尾的一個中醫世家,父親是一名中醫,家裡有很多中藥材。 “這是人參”,父親拿著一根人參告訴他,並用毛筆寫下“人參”兩個字,他便認識了“人”這個字。 父親那些裝滿藥材的小抽屜,成了他的識字寶庫。

“父親經常給我講中藥得名的故事,比如‘劉寄奴’,名字是來自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寄奴),在戰爭中,他用這味中藥治好了很多人,人們就這樣來紀念他。 ”父親的教導,讓張少聰從小對中國傳統文化、中醫理論著了迷,學習起來有無窮的樂趣。 就這樣,幼稚園時期的張少聰就已經認識很多字,會背不少詩詞。 上小學之後,張少聰喜歡看《成語故事》《三字經》《幼學瓊林》等。 12歲的他,讀到《滕王閣序》時被深深打動,幾乎倒背如流,“那些古典的文字讀起來是那麼優美,直達內心”。

上初中時,當身邊的同學看的都是小說、漫畫時,張少聰愛讀的是“四書五經”“明清筆記”,因此被同學們笑稱“孔乙己”。 而他在寫作文時也經常引用古文句子,老師給他的評語裡永遠有一句“少年老成”。 他甚至把常人覺得枯燥難懂的中醫經典當做文學作品來讀,比如《黃帝內經》《傷寒論》等,看得津津有味。

出生在中醫世家的張少聰,從小立志像父輩一樣,學醫治病救人。 他在廣州中醫藥大學讀書期間,讀中醫古籍更加專注,常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古代醫家之言,並加上自己的思考,使傳統中醫理論用於現代治療。 在校園裡小有名氣的他,又因為對治療婦科病症頗有心得,很多女同學都來找他把脈開藥。

如今的張少聰雖工作很忙,每天要診療上百個患者,但一有時間還是堅持讀書、讀古文。 這對他來說,已經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了,並且會滋養一生。

夏正林(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自掏腰包辦百期讀書會請學生讀書

“讀書是件快樂和高尚的事情!”4月19日晚上,第112期“夏門讀書會”在華工法學院如期舉辦,如往常一樣,夏正林和學生們一邊吃東西,一邊賞析經典書籍。 從2006年法學院讀書會成立至今,參加讀書會成為夏正林每週必不可少的行程。

愛書如癡的他仍記得,讀的第一套書,是剛上武漢大學在小縣城裡買的《中國哲學史》舊書。 此後,他經常在武大圖書館泡著,哲學、歷史、人文……他通通愛不釋手。

據悉,華工法學院讀書會最開始是應要求成立的,然而當讀書會的人氣有些下滑後,夏正林便把自己的研究生動員起來,自己掏錢買吃的喝的,並定下主題,用不同形式帶著大家一起讀書。一年下來,人人都能讀十幾本書。讀書會每週辦一次,至今已有112期,其在高校圈也小有名氣,常有外校學生慕名而來。

在夏正林看來,如今大學生愛刷手機愛看微信,猶如“速食”,多是一時痛快。他建議還是多閱讀經典,並勤於思考,將書本內容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陳迪菲(深圳中學高二學生):18歲已讀書兩三千本

在陳迪菲的書房裡,有一大面牆被做成了書櫃,從地板到天花板都是書,還有好些擺在窗臺、書桌上,少說也有上千本。

早在兩三歲時,父母一讀嬰幼兒畫報,陳迪菲就能靜靜地聽上好久,自己反復翻看。直到小學,她開始有意識主動選擇書籍,每翻開一本便會沉浸其中。如此下來,6年間平均每天能讀完一本書。

“學的東西多了,對世界有了認識,會有自己的思考,會想知道更多的東西。”陳迪菲說,初中三年,她讀了約兩三百本書;高中開始看傳記、科幻、政治類書籍,這些書不再易讀,速度放慢了,但有了更多的思考,並會做摘抄、寫感想。至此,未滿18歲的她,讀過的書已有兩三千本。

然而,這位讀書達人不僅沉迷知識的“輸入”,還樂於“輸出”。初一下學期,陳迪菲開始在深圳市福田區圖書館當起志願者,成為一名“小老師”為孩子們講英語故事,每月一次,每次半小時左右。

每次備課,陳迪菲起碼要讀上六七本英語繪本,才能挑到合適的故事。同時,由於這個“課堂”是隨來隨走型,如何講得生動有趣、有吸引力,都需要仔細設計一番。“就像我會利用吃完午飯消化的時間、晚上睡覺前來閱讀課外書,課堂設計也會利用碎片時間來思考。”她表示,熱愛閱讀和做志願者讓她學會時間管理,更好地在生活中做“加減法”。

“每一本好書或多或少都會改變一個人。”在陳迪菲看來,好書是“敲門磚”,通過讀書能快速進入瞭解一個全新的領域,擴展眼界和興趣。同時,在人生抉擇時刻,有的書亦會成為“指路牌”。她說,此前在糾結是否要出國讀本科時,看了電影《無問西東》,對西南聯大(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產生興趣,一口氣讀了好幾本相關書籍,被高校精神所震撼,因此決定留在國內讀大學。

“領讀中國·書香羊城” 全民閱讀系列活動

合作單位: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購書中心

戰略合作: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

特別合作:基盛萬科中央公園 嘉裕集團

廣東音樂曲藝團有限公司

項目合作: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

書籍合作: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人民出版社

■專題策劃:新快報記者 陳紅豔 陳琦鈿 ■專題統籌:新快報記者 沈逸雲 ■專題采寫:新快報記者 董芳 王娟 沈逸雲

據悉,華工法學院讀書會最開始是應要求成立的,然而當讀書會的人氣有些下滑後,夏正林便把自己的研究生動員起來,自己掏錢買吃的喝的,並定下主題,用不同形式帶著大家一起讀書。一年下來,人人都能讀十幾本書。讀書會每週辦一次,至今已有112期,其在高校圈也小有名氣,常有外校學生慕名而來。

在夏正林看來,如今大學生愛刷手機愛看微信,猶如“速食”,多是一時痛快。他建議還是多閱讀經典,並勤於思考,將書本內容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陳迪菲(深圳中學高二學生):18歲已讀書兩三千本

在陳迪菲的書房裡,有一大面牆被做成了書櫃,從地板到天花板都是書,還有好些擺在窗臺、書桌上,少說也有上千本。

早在兩三歲時,父母一讀嬰幼兒畫報,陳迪菲就能靜靜地聽上好久,自己反復翻看。直到小學,她開始有意識主動選擇書籍,每翻開一本便會沉浸其中。如此下來,6年間平均每天能讀完一本書。

“學的東西多了,對世界有了認識,會有自己的思考,會想知道更多的東西。”陳迪菲說,初中三年,她讀了約兩三百本書;高中開始看傳記、科幻、政治類書籍,這些書不再易讀,速度放慢了,但有了更多的思考,並會做摘抄、寫感想。至此,未滿18歲的她,讀過的書已有兩三千本。

然而,這位讀書達人不僅沉迷知識的“輸入”,還樂於“輸出”。初一下學期,陳迪菲開始在深圳市福田區圖書館當起志願者,成為一名“小老師”為孩子們講英語故事,每月一次,每次半小時左右。

每次備課,陳迪菲起碼要讀上六七本英語繪本,才能挑到合適的故事。同時,由於這個“課堂”是隨來隨走型,如何講得生動有趣、有吸引力,都需要仔細設計一番。“就像我會利用吃完午飯消化的時間、晚上睡覺前來閱讀課外書,課堂設計也會利用碎片時間來思考。”她表示,熱愛閱讀和做志願者讓她學會時間管理,更好地在生活中做“加減法”。

“每一本好書或多或少都會改變一個人。”在陳迪菲看來,好書是“敲門磚”,通過讀書能快速進入瞭解一個全新的領域,擴展眼界和興趣。同時,在人生抉擇時刻,有的書亦會成為“指路牌”。她說,此前在糾結是否要出國讀本科時,看了電影《無問西東》,對西南聯大(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產生興趣,一口氣讀了好幾本相關書籍,被高校精神所震撼,因此決定留在國內讀大學。

“領讀中國·書香羊城” 全民閱讀系列活動

合作單位: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購書中心

戰略合作: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

特別合作:基盛萬科中央公園 嘉裕集團

廣東音樂曲藝團有限公司

項目合作: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

書籍合作: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人民出版社

■專題策劃:新快報記者 陳紅豔 陳琦鈿 ■專題統籌:新快報記者 沈逸雲 ■專題采寫:新快報記者 董芳 王娟 沈逸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