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肖亞慶:積極引入外資等各類資本參與國企重組改制

21日, 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主旨演講中稱, 改革開放40年來, 國有企業規模實力顯著提升, 目前已有82家進入了世界500強。 “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 國有企業同世界一流企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必須在管理、技術、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

肖亞慶詳細闡述了國有企業建設“三個一批”領軍企業的目標。 其中, 在“形成一批在國際資源配置中占主導地位的領軍企業”分目標中, 肖亞慶強調, 國有企業要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 加強與跨國公司的交流合作。 特別是要深化在能源、礦產資源等領域的合作, 積極引進外資等各類資本參與重組改制, 使國有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相互促進、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此外, 國有企業要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提升國際資源配置能力。 國有企業必須持續深化同沿線國家和企業在裝備、技術、標準、管理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

扎實推動重大項目的落實落地, 還要以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為載體, 打造深化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新平臺,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實現資源的高水準跨國配置。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同志們:非常高興參加這個論壇, 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 聚焦“新時代·新舉措·新作為——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樣一個主題, 共同研究探討新時代中國企業改革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首先, 請允許我代表論壇的主辦方, 特別是代表國資委對各位領導和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樂江同志和在座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長期以來對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高度支持、衷心關懷表示衷心的感謝!

大家知道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前不久, 習總書記在博鼇亞洲論壇發表重要主旨演講, 系統總結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 開啟了新一輪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征程。 在這個時間節點舉辦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 對於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 推動中國企業加快改革發展、擴大對外開放, 朝著世界一流企業目標邁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應該說經過40年的艱苦探索和不懈努力,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國家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40年來, 國有企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規模實力顯著增強, 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僅從規模來看, 進入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達到82家, 一批大企業不僅規模達到了世界級水準, 而且在技術、管理、國際化水準等各方面也在努力走向世界前列, 具備了培育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和條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對國有企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作出重大部署, 明確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這樣一個宏偉目標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 國有企業同世界一流企業相比, 還有相當的差距, 我們無論是在管理、技術、核心競爭力上還都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所以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 倍加努力、接續奮鬥, 在加快形成“三個一批”上狠下功夫。

一是形成一批在國際資源配置中占主導地位的領軍企業。 在全球範圍配置資源, 已經成為跨國公司獲取和掌控資源、強化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國有企業邁向世界一流, 必須加快融入國際分工、走向國際市場, 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配置資源, 從而為企業贏得發展空間、掌握主動權。 所以要在擴大開放合作中提升國際資源配置能力。 只有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 資源配置能力才能得到充分釋放和提升。 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提出的對外開放重大舉措, 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 加強與跨國公司的交流合作,特別是要繼續深化在能源、礦產資源等領域的合作,積極引進外資等各類資本參與重組改制,使國有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相互促進、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必須加快建成面向全球的資源配置和生產服務系統,不斷擴大海外經營規模,提高海外市場份額,優化全球佈局結構,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

要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提升國際資源配置能力。“一帶一路”是有著良好基礎的廣泛合作平臺,為國有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提供了極為難得的機遇和條件。必須持續深化同沿線國家和企業在裝備、技術、標準、管理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扎實推動重大項目的落實落地,還要以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為載體,打造深化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新平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實現資源的高水準跨國配置。

要立足主業發展提升國際資源配置能力。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專注主業、突出主業。盲目鋪攤子,不突出主營業務,即使在短期內能有些成效,但長期看也會缺乏後勁,所以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明確在國際化經營中主業的發展目標和重點,堅定不移聚焦主業、突出主業開展並購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技術、人才、資本等各類資源要素向主業集中,不斷增強核心業務的資源配置效率、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所以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一定要突出主業。

二是形成一批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的領軍企業。當前,全球科技創新迅猛發展,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的週期大大縮短,國有企業必須勇擔創新重任,走在行業技術發展前列。要大力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強化自主創新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勢、擺脫受制於人局面的根本途徑。必須著力在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上下更大的功夫。要著力突破戰略性前瞻性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能否在戰略性前瞻性領域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決定著企業能否持續保持核心競爭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基業長青,同時對國家長遠發展也會有重大影響。

所以要下大氣力儘快培育一批能夠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引領未來科技變革方向、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創新力量。要加快建立健全創新體制機制。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所以必須把完善鼓勵創新機制、激發要素活力作為關鍵因素來抓,要積極宣導創新文化,大力弘揚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

三是形成一批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一流企業都把掌控產業鏈中技術含量高、增值幅度大、帶動性強的重點環節作為戰略發展重點。要積極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淘汰過剩、落後產能,要積極佔領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對事關我國產業發展全域和企業發展未來的重大關鍵領域和制高點必須要加強預見性、前瞻性,在這些領域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引領新興產業集群的發展。要積極參與和影響國際產業標準制定,這方面我們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還遠遠不夠,在產業標準制定中有無話語權、話語權大小,關係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能否贏得主動。所以我們要做最大努力,推動更多的中國產業技術標準成為全球通用標準,為未來贏得更大發展空間打下基礎。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習總書記在新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和任務。實現這一目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必須持續努力、久久為功,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努力構建與市場經濟相融合的體制機制。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不是單打獨鬥,而是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強同國內民營企業和國際各類公司的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謝謝大家!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加強與跨國公司的交流合作,特別是要繼續深化在能源、礦產資源等領域的合作,積極引進外資等各類資本參與重組改制,使國有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相互促進、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必須加快建成面向全球的資源配置和生產服務系統,不斷擴大海外經營規模,提高海外市場份額,優化全球佈局結構,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

要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提升國際資源配置能力。“一帶一路”是有著良好基礎的廣泛合作平臺,為國有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提供了極為難得的機遇和條件。必須持續深化同沿線國家和企業在裝備、技術、標準、管理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扎實推動重大項目的落實落地,還要以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為載體,打造深化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新平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實現資源的高水準跨國配置。

要立足主業發展提升國際資源配置能力。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專注主業、突出主業。盲目鋪攤子,不突出主營業務,即使在短期內能有些成效,但長期看也會缺乏後勁,所以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明確在國際化經營中主業的發展目標和重點,堅定不移聚焦主業、突出主業開展並購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技術、人才、資本等各類資源要素向主業集中,不斷增強核心業務的資源配置效率、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所以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一定要突出主業。

二是形成一批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的領軍企業。當前,全球科技創新迅猛發展,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的週期大大縮短,國有企業必須勇擔創新重任,走在行業技術發展前列。要大力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強化自主創新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勢、擺脫受制於人局面的根本途徑。必須著力在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上下更大的功夫。要著力突破戰略性前瞻性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能否在戰略性前瞻性領域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決定著企業能否持續保持核心競爭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基業長青,同時對國家長遠發展也會有重大影響。

所以要下大氣力儘快培育一批能夠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引領未來科技變革方向、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創新力量。要加快建立健全創新體制機制。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所以必須把完善鼓勵創新機制、激發要素活力作為關鍵因素來抓,要積極宣導創新文化,大力弘揚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

三是形成一批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一流企業都把掌控產業鏈中技術含量高、增值幅度大、帶動性強的重點環節作為戰略發展重點。要積極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淘汰過剩、落後產能,要積極佔領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對事關我國產業發展全域和企業發展未來的重大關鍵領域和制高點必須要加強預見性、前瞻性,在這些領域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引領新興產業集群的發展。要積極參與和影響國際產業標準制定,這方面我們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還遠遠不夠,在產業標準制定中有無話語權、話語權大小,關係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能否贏得主動。所以我們要做最大努力,推動更多的中國產業技術標準成為全球通用標準,為未來贏得更大發展空間打下基礎。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習總書記在新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和任務。實現這一目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必須持續努力、久久為功,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努力構建與市場經濟相融合的體制機制。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不是單打獨鬥,而是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強同國內民營企業和國際各類公司的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謝謝大家!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