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龍湖組織再造:大集權與大冒險?

規模大擴張階段, 多數地產公司都採用放權模式, 但龍湖反其道而行之, 用加強總部管控的辦法來支撐自己的規模倍增計畫

發揮了主導作用。 無論是基於什麼原因, 董事長將一家公司放手交給CEO去管理, 顯示了吳亞軍對邵明曉的絕對信任。

“吳亞軍出國後, 邵明曉對龍湖的掌控力更強了, 在經營治理層面堪稱‘一言堂’。 ”上述知情人稱。

這家起于重慶, 得益於全國化擴張, 主打高端住宅產品與商業地產, 長於塑造企業品牌文化的公司, 正在慢慢改變它的標籤。

3月23日, 龍湖地產更名為龍湖集團, 龍湖四大主航道業務浮出水面:新房開發銷售、商業運營、物業服務與長租公寓。 此外, 養老業務和產業新城也是公司的業務探索方向。

僅在最近半年內, 龍湖就有三位集團副總裁級高管離職, 他們分屬投資、戰略、行銷等領域。 另一些年輕人則火速升遷, 預示著公司未來的新面貌。

房地產行業正處在拼規模刺刀的階段, 龍湖的銷售額增長一度卻很萎靡。 2016年以前, 龍湖銷售額的年度增長率僅在10%左右, 銷售額在500億元上下。 同一時期, 行業內有3家龍頭房企已經跨越2000億元銷售額, 7家房企銷售額超千億元。

對此, 吳亞軍曾經在一場飯局中, 用騎自行車來打比方, 為公司增長緩慢做辯護。 她認為, 做公司就像騎自行車, 騎得慢而不倒比騎得快更難, 因為那需要更多風險平衡。

但是, 開發商的競技場仍然主要圍繞在銷售額指標上。 從2016年開始, 龍湖加速追趕銷售規模。 2016年龍湖實現銷售額881.4億元, 2017年銷售額增長七成至1560.8億元, 從房企排行榜第15名一躍到第8名。

在2017年度業績會上, 邵明曉宣佈2018年龍湖合同銷售目標是2000億元。

據《財經》記者瞭解, 在公司內部年會上, 邵明曉要求未來三年, 龍湖的地區公司要實現1個-3個500億規模, 3個-5個300億規模, 5個-8個200億規模以及8個-15個100億規模。 以此估算, 到2020年, 龍湖計畫達到銷售額3200億-6100億元。

龍湖還在醞釀一場更大的變化。 在離開中國內地之前, 吳亞軍已經在公司內部提出了一個變革計畫。 那時, 吳亞軍大力主推, 諮詢公司也加入進來, 做組織架構的設計與優化。

如今, 邵明曉及公司高層將為這場變革的成敗負責。

改造正在進行時, 它會把龍湖拉向何方?

一場另類的集權

《財經》記者獨家獲悉, 2016年底, 吳亞軍在龍湖提出了“平臺+端”的變革構想, 之後經過近半年時間討論決策, 於2017年逐步試點、推進, 完整的執行方案至今仍在路上。

這個新模式具有互聯網思維。 它建立在IT技術及資料支撐上, “平臺”之意是集團成立資源與業務平臺, “端”代指各地區公司。 未來, 龍湖的平臺要支持各地區公司埠。

這是一次龍湖的組織結構大改造, 與它對應的是業務重塑與人員重新配置。 如果實現, 龍湖將從組織形式上變成一家罕見于同行的房地產公司, 但大概率也會迎來一次人員的大清洗。

隨著全國化的擴張, 房地產公司的管理戰線越拉越長。 為了便於管理, 主流房地產公司普遍會採用三級管理架構——在集團下設區域公司, 再在區域公司下設城市公司。

碧桂園、萬科、融創等公司都採用這種模式。 它們的特點是由集團授權給區域, 集團權力相對弱化,

區域主導城市公司, 區域權力最大, 以保證地方的戰鬥力與靈活性。

與同行不同的是, 龍湖一直是通過集團直管城市公司。 “吳亞軍一貫的觀念是, 要確保龍湖有一個強大的集團, 集團權威不可破。 ”一位龍湖中層管理者說, 邵明曉延續了這個治理觀念。

龍湖還採用雙向彙報制, 每個事項都要經過職能總和專案總兩條線, 二者共同決策。 “在龍湖, 想做一件事你要給所有領導講一遍, 大家都要同意, 才能去做。 ”一位龍湖業務線中層人士說, 這能減少犯錯率, 責任共擔, 但也導致龍湖的決策效率太低。

現在, 這個管控模式正在源源不斷帶來新問題。

在公司內部, 龍湖管理層曾秉持這樣的觀點, 認為龍湖的CEO直管20個城市是行得通的。 但是,當公司規模加速擴張,龍湖已經進入33個城市,管控阻力也開始陡增。

一是集團精力有限管不過來,導致決策效率低下。二是因為管控半徑過長,地方問題各異,集團難以深入瞭解,更難有效管理。“再這樣下去,集團也不用幹別的事了,整天都在和地方開視訊會議聽彙報。”一位龍湖員工說。

這個時候,一些開發商會走向組織管控的2.0版本,用區域集權取代集團集權。但是龍湖走向了另一個方向。

《財經》記者獨家獲悉,在高層的推動下,目前龍湖的改造路徑為,將各城市公司的業務條線精簡、提升、集合於一個平臺,該平臺在內部也稱為“中台”。當城市公司提出業務需求時,該平臺可配置資源,進行匹配,服務城市公司。與此同時,相關業務的供應商也會聚合進一個資源庫,以方便平臺提取。這些業務與資源平臺都歸屬於集團。

上述龍湖業務線中層人士稱,“未來龍湖的城市公司主要負責在一線打仗,背後的平臺會提供資料、專家和資源支援,快速提供子彈。”

這改變了之前每一個城市公司各自打造一整套業務系統,及配備資源的局面。以造價採購業務

但是,當公司規模加速擴張,龍湖已經進入33個城市,管控阻力也開始陡增。

一是集團精力有限管不過來,導致決策效率低下。二是因為管控半徑過長,地方問題各異,集團難以深入瞭解,更難有效管理。“再這樣下去,集團也不用幹別的事了,整天都在和地方開視訊會議聽彙報。”一位龍湖員工說。

這個時候,一些開發商會走向組織管控的2.0版本,用區域集權取代集團集權。但是龍湖走向了另一個方向。

《財經》記者獨家獲悉,在高層的推動下,目前龍湖的改造路徑為,將各城市公司的業務條線精簡、提升、集合於一個平臺,該平臺在內部也稱為“中台”。當城市公司提出業務需求時,該平臺可配置資源,進行匹配,服務城市公司。與此同時,相關業務的供應商也會聚合進一個資源庫,以方便平臺提取。這些業務與資源平臺都歸屬於集團。

上述龍湖業務線中層人士稱,“未來龍湖的城市公司主要負責在一線打仗,背後的平臺會提供資料、專家和資源支援,快速提供子彈。”

這改變了之前每一個城市公司各自打造一整套業務系統,及配備資源的局面。以造價採購業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