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金融投資系列課程NO.1」投資“賺”多少才算“賺”?

作者|好小買

好買說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過一句話:“我們已經走得太遠, 以至於忘記了為何出發。 ”

不知道在金融投資是否忘記了初衷?為了什麼投資?答案可能是“養老,

財務自由, 移民, 子女教育, 傳承”等等, 不一而足。 可是更直接的原因無非就是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挖個坑, 埋點土, 數個12345, 自己的錢, 自己的土, 種啥都長人民幣”

——黃宏2002年春晚小品《花盆》

那什麼樣才能稱得上是保值呢?

那怎麼看物價上漲了多少呢?通常, 我們會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

但看一下歷年CPI變動情況, 就會發現, 其實最近這兩年不是那麼聳人聽聞。

1978-2017年CPI變動情況

2017年全年CPI相比去年上漲1.6%, 1.75%大於1.6%, 那是不是就是說去年錢如果躺在銀行裡也會達成保值的目標呢?

事實上, 因為CPI衡量的是消費品和服務價格的變動, 因此它就不能代表整體物價上漲的情況。 而有些東西是消費者不會買的, 比方說公車。 但是廣大投資者也未必只扮演消費者的角色, 萬一要投資實體經濟, 買個廠、挖掘機什麼的呢?那要怎麼衡量整體物價上漲的情況?這時候就要用到GDP平減指數了。

GDP平減指數又是神馬指標?

我們知道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

簡化成公式就是GDP=P(價格)*Q(數量), 如果這一年商品和服務數量跟上年一樣, 而只是價格上漲了3%, 那麼這一年GDP是增長了3%還是沒增長呢?兩個答案都是對的, 只不過一個是名義的, 一個是實際的。 而GDP平減指數是名義GDP與實際GDP之比, 所謂名義GDP就是沒有剔除價格上漲因素的GDP值, 實際GDP是按不變價計算的。

2017年, 名義GDP增長率是11.2%, 實際GDP增長率是6.9%(國家統計局公佈資料), 那麼GDP平減指數就是(1+11.2%)/(1+6.9%)*100%=104.05%, 也就代表2017年物價上漲的總體水準是4.05%。 結合之前的CPI漲幅為1.6%的資料, 可以得出結論, 價格上漲主要發生在非消費領域。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節外生枝地考察下PPI了。

wPPI+(1-w)CPI=GDP平減指數麼?(對這部分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文末)

2017年CPI漲幅是1.6%, PPI是6.3%, 從資料結果上看, GDP的平減指數大概是CPI和PPI的加權平均。 但GDP平減指數增速是CPI增速與PPI增速的線性組合且權重之和為1的結論並不成立, 主要因為計算過程並不一致。

中信建投固定收益部研究指出“GDP平減指數嚴格位於CPI與PPI之間的前提是, GDP各分項均是按照CPI或PPI的對應專案調整。 從GDP平減指數的計算過程看, 這一條件並不滿足。 從現價增加值計算不變價增加值時, 第一、二產業平減指數可大致視為分別是CPI食品價格與PPI調整;第三產業除了使用CPI服務價格調整外, 還使用了職工工資法等方法調整, 這很可能導致第三產業GDP平減指數顯著高於CPI與CPI服務價格增速。”

言歸正傳。

如果2017年投資收益低於4.05%,幾乎可以說並不能做到保值。

但是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呢?很多分析師正在對通貨膨脹做出預測。《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定在3%左右,與2017年持平。國務院研究室宏觀司司長肖炎舜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說,“儘管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在基數效應下已經開始高位回落,但推動其上漲的一些因素依然比較明顯。前期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快且持續時間較長,不排除向下游工業消費品傳導、引起居民消費價格上漲。”這麼一說,我們也大概心理有數了,就價格變動來說,消費領域的漲價相對生產領域的,可能會佔據主導了。

如果不知道知識之間的關聯,知識點知道再多也依舊迷茫。

------好小買

課後思考:既然GDP平減指數看起來這麼靠譜,為什麼衡量物價水準的時候,大家更喜歡用CPI、PPI呢?

好買提醒:非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聯繫我們

這很可能導致第三產業GDP平減指數顯著高於CPI與CPI服務價格增速。”

言歸正傳。

如果2017年投資收益低於4.05%,幾乎可以說並不能做到保值。

但是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呢?很多分析師正在對通貨膨脹做出預測。《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定在3%左右,與2017年持平。國務院研究室宏觀司司長肖炎舜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說,“儘管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在基數效應下已經開始高位回落,但推動其上漲的一些因素依然比較明顯。前期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快且持續時間較長,不排除向下游工業消費品傳導、引起居民消費價格上漲。”這麼一說,我們也大概心理有數了,就價格變動來說,消費領域的漲價相對生產領域的,可能會佔據主導了。

如果不知道知識之間的關聯,知識點知道再多也依舊迷茫。

------好小買

課後思考:既然GDP平減指數看起來這麼靠譜,為什麼衡量物價水準的時候,大家更喜歡用CPI、PPI呢?

好買提醒:非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聯繫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