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應該在一個點上努力做到頂尖,而不是所有領域都是中間

作者丨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有研究顯示, 那些彩票中獎一夜暴富的人最後結果並不好:通常在十年內他們就會將這些巨額獎金花完,

很少能通過這些獎金作為基礎發展出自己的事業和生意。

大家都見過的是拆遷暴富的人們, 突然有錢了並不一定能帶來生活的幸福, 倒是出現了許多離婚、賭博更極端的是吸毒, 讓本來平靜的生活過不下去了。

01

1986年, 如果你是北京的一名計程車司機, 那是一份高尚體面的職業, 遠超過今天出入于金融街的白領和BAT的程式師:因為當年一名計程車司機的年收入競能達到3000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 在1986年, 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271元。 在各種職業中, 當時賺錢最多的是“地質普查和勘探業”, 他們的年薪能達到1746元:這些人大都是大學畢業, 而且要出野外作業, 掙錢多大家都能夠理解, 但當時的計程車司機的薪水還要遠超他們。

30年後, 北京的計程車司機月薪水已超過5000, 但比較優勢卻已經不在。 加上各種網約車的影響, 這個崗位早已經從體面到普通到擁有了更多的含義。

除了中國, 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的醫生都是高薪職業。 但IBM的Watson已經開始輔助醫生診斷腫瘤、糖尿病等各種常見疾病了,

這種服務也已經在中國的醫院裡開始嘗試, 據說速度極快而且與資深醫生判斷無異, 只是更加全面和快速。

也許資深的醫生永遠不會被替代, 但普通的醫生呢?

02

湯瑪斯·弗裡德曼是《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 也是唯一3次獲得過普利策獎的記者。

他每週兩次在《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只要一出爐, 就迅速的被全球主流媒體所轉載。 他還是哈佛大學的客座教授, 與前哈佛大學校長薩默斯等人共同在哈佛開設一門“全球化”的課程。

但最重要的是, 他也是《世界是平的》這本全球暢銷書的作者, 因為大部分人是通過這本書認識他的。

2012年他在《紐約時報》自己的專欄中發表了一篇文章:Average Is Over, 並在多個地方進行過這個主題的演講:

他認為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全球的能源消費, 對勞動力市場造成了深刻的變革, 專業人士只能更勤奮和努力才成, 這些知識工作者必須去發現自己的額外的才能。

4月24日晚免費講座, 還送10本簽名書

“Average is over for everybody”, 他認為要想在這個時代生存下來, 必須要更注重創新、協作和溝通, 讓你更卓越和出色, 否則就會被淘汰。

之前的年代人們可以僅僅做一份普通的工作, 掙普通的薪水, 也可以過得去。 但現在, 這樣的工作崗位可能沒有了。

面對這種狀況, 湯瑪斯·弗裡德曼給大家出的主意是:

將自己想像成一個“新移民(去新地方打拼的人)”, 做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永遠不要停止進步(Never stop improving);

做一個工匠,

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你的產品上, 充滿自豪。

同時有企業家精神, 永不滿足, 永遠的Beta版, 好奇心、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03

美國還有一位當紅的經濟學教授泰勒·科文(Tyler Cowen), 在2013年出了一本類似的書, 叫“Average Is Over:Powering America Beyond the Age of the Great Stagnation”, 這本書在國內被翻譯成《再見, 平庸時代:在未來經濟中贏得好位子》。

經濟學家總是從很宏觀的角度去論述, 但Tyler Cowen的觀點與佛利德曼有類似的地方, 就是你僅僅想做個普通人沒戲。

書中描述到:全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最新的技術和工具都更加有利於富人們的利益,譬如機器人的使用更利於資本家而不是工人,人工智慧的普及替代了許多知識員工的工作等。

這些既得利益者正在更多地利用新的機器、大資料分析來實現他們經營和快速發展的目的。與此同時,低收入者如果沒有致力於持續學習與提升、去充分利用新技術,則前景堪憂。

從全世界來看,幾乎每一個業務部門都依賴越來越少的手工勞動,而這個事實將會持續影響世界的工作和薪酬體系。原來可能有許多人說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現在那種介乎高低收入者之間的中間階層的穩定、安全的生活方式將不復存在。

04

這裡的“普通人”不是指跟“名人”對比的那個普通人,而是在你所做的工作上沒有突出的優勢,只達到社會平均水準的人。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有沒有感觸,以上兩位的文章和書出來的時候,AlphaGo還沒有問世。看到人工智慧這麼強,許多崗位和職能會被替代,普通人是不是更加沒有活路了?

其實這種趨勢在中國也能感覺的到,在北京上海的許多公司裡面你會發現,許多項目團隊都是一個高手帶著幾個新手在幹活,中間的人哪裡去了?

許多人說,我這個人沒有什麼大的奢望,也不要求太高的收入,農夫山泉有點田,只要能過就可以了。我也不要求太多的薪水,也不願意承擔高的風險,平平淡淡才是真!

但現在你會發現,想當個安靜的美男子的機會都越來越少:如果你只是中間水準,隨著你的年齡越長成本越高,可能會被技術和工具替代掉,也可能你幹的那部分活會轉移到薪水更低的城市和國家,而你發現自己不知道該幹什麼了!

大部分人的本性是隨波逐流、得過且過、差不多就行,但社會卻逼著我們每個人必須去卓越,這當然會讓人不爽!

當然,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但你起碼要在某一個點上有超越他人的能力和見識才行。這個行不一定說你能夠多麼牛,而是才能夠保持生存和基本的尊嚴。

這就要求每個人必須持續不斷的學習、實踐、思考和創新,成為哪怕很細微領域的高手和牛人,否則你的未來會支撐不起你普通的夢想!

05

總結一下,在這個時代,階層的升級很難,但從一個階層滑落卻很容易。

之前因為整個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入職場早的那批人,大部分都享受了這裡面的紅利。

許多人還享受了行業突飛猛進的紅利(譬如之前的通信、現在的互聯網等),許多年薪百萬千萬的人並非自己的能力有多高,只不過是因為抓住了那波機會。

但沒有一個行當永遠是風口,正常的社會也應該是大部分行業都處於差不多的利潤率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年輕人如果想提升自己的價值、那些享受了紅利的人們如果想保持自己既有的優勢,其實都要求你必須重新出發,下大功夫,提升自己在職業市場的獨特性,讓自己不可替代:

這種獨特性要求,既不能在短期內被機器替代,也不能被更廉價、更年輕的人替代。

書中描述到:全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最新的技術和工具都更加有利於富人們的利益,譬如機器人的使用更利於資本家而不是工人,人工智慧的普及替代了許多知識員工的工作等。

這些既得利益者正在更多地利用新的機器、大資料分析來實現他們經營和快速發展的目的。與此同時,低收入者如果沒有致力於持續學習與提升、去充分利用新技術,則前景堪憂。

從全世界來看,幾乎每一個業務部門都依賴越來越少的手工勞動,而這個事實將會持續影響世界的工作和薪酬體系。原來可能有許多人說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現在那種介乎高低收入者之間的中間階層的穩定、安全的生活方式將不復存在。

04

這裡的“普通人”不是指跟“名人”對比的那個普通人,而是在你所做的工作上沒有突出的優勢,只達到社會平均水準的人。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有沒有感觸,以上兩位的文章和書出來的時候,AlphaGo還沒有問世。看到人工智慧這麼強,許多崗位和職能會被替代,普通人是不是更加沒有活路了?

其實這種趨勢在中國也能感覺的到,在北京上海的許多公司裡面你會發現,許多項目團隊都是一個高手帶著幾個新手在幹活,中間的人哪裡去了?

許多人說,我這個人沒有什麼大的奢望,也不要求太高的收入,農夫山泉有點田,只要能過就可以了。我也不要求太多的薪水,也不願意承擔高的風險,平平淡淡才是真!

但現在你會發現,想當個安靜的美男子的機會都越來越少:如果你只是中間水準,隨著你的年齡越長成本越高,可能會被技術和工具替代掉,也可能你幹的那部分活會轉移到薪水更低的城市和國家,而你發現自己不知道該幹什麼了!

大部分人的本性是隨波逐流、得過且過、差不多就行,但社會卻逼著我們每個人必須去卓越,這當然會讓人不爽!

當然,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但你起碼要在某一個點上有超越他人的能力和見識才行。這個行不一定說你能夠多麼牛,而是才能夠保持生存和基本的尊嚴。

這就要求每個人必須持續不斷的學習、實踐、思考和創新,成為哪怕很細微領域的高手和牛人,否則你的未來會支撐不起你普通的夢想!

05

總結一下,在這個時代,階層的升級很難,但從一個階層滑落卻很容易。

之前因為整個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入職場早的那批人,大部分都享受了這裡面的紅利。

許多人還享受了行業突飛猛進的紅利(譬如之前的通信、現在的互聯網等),許多年薪百萬千萬的人並非自己的能力有多高,只不過是因為抓住了那波機會。

但沒有一個行當永遠是風口,正常的社會也應該是大部分行業都處於差不多的利潤率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年輕人如果想提升自己的價值、那些享受了紅利的人們如果想保持自己既有的優勢,其實都要求你必須重新出發,下大功夫,提升自己在職業市場的獨特性,讓自己不可替代:

這種獨特性要求,既不能在短期內被機器替代,也不能被更廉價、更年輕的人替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