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網貸備案延期 小平臺擔憂被“拖死”

本報記者 金微 北京報導

網貸備案再現波折。

有地方金融辦人士表示, “接到電話通知, 暫停備案工作”, 消息一出, 立即引起行業高度關注。

多位不同信源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證實, 網貸備案暫停延期已是必然, 但延期多久尚沒有明確通知。

根據2017年底發佈的《關於做好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 原本各地最遲應在2018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轄內網貸平臺的備案工作。 現在, 備案延期且未給出具體時間, 加上政策不明, 不少地方的網貸備案工作有些停滯, 這再次給行業合規進展帶來不確定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向本報記者表示, 網貸備案延期的原因有四點, 一是備案細則與給出的操作時間短, 操作難度大;二是銀行存管白名單、互聯網資管新政策出臺, 市場存量難以消化;三是資管業務資金量大,

短時間清理較為困難;四是網貸機構在全國開展業務, 但是備案是各地備案, 存在不公平情形。

延期劍指監管套利

今年春節後, 全國各地的網貸備案工作提速, 北上廣深等地開會、發文、驗收等工作全面鋪開。

以廣州為例, 其網貸備案工作相對進展較快。 3月21日, 廣州市金融局正式下發《廣州市網路借貸仲介機構整改驗收工作方案》, 要求網貸平臺在3月10日—4月25日期間提交驗收申請, 方案是以9億元為限, 根據網貸機構業務規模分級開展整改驗收工作, 待收餘額大於9億元的, 則由省市聯合驗收工作組驗收。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目前我們沒有收到正式的檔, 我們也向上詢問了, 得到的回答是在未收到正式檔之前仍按原定時間表推進。

目前, 不少地方的網貸備案工作有些停滯, “都在等待區金融辦的指示。 ”

“我們前期都是按3月時間節點來做的備案工作, 現在延期我們只能癡癡等待了。 ”上海一家大型平臺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 現在轄區內的律所相關工作也停止了, 也只能等細則出來後再提交法律意見書。 在他看來, 由於行業合規備案遲遲不落地, 對投資人心理產生影響, 而互金平臺的獲客難度增加, 不少投資者出現流失。

由於網貸備案可謂現階段所有平臺的工作重點, 本報記者注意到, 行業大大小小的會議現在都圍繞著備案。 “原本我們組織的會是關於業務模式創新等話題, 但會場一大半時間大家都在談整改談備案,

不談業務不談模式不談創新了。 ”一會議組織方的負責人士透露。

一直風風火火的網貸備案工作為何突然延期?除了給平臺清理“違規存量業務”外, 不少分析均指向監管套利的問題。

目前, 不同地方政府對P2P網貸態度不一, 在北上廣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金融資源豐富, 且P2P平臺較為集中, 對網貸備案更嚴格;在中西部地區, 出於招商引資等方面考慮, 對P2P平臺持歡迎態度, 於是一大波平臺趕去中西部地區。

作為網貸備案綱領性檔的“57號文”, 具體的備案相關細則的制定和執行許可權由各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掌握, 各地又出臺下發了驗收和備案細則, 對網貸平臺備案的標準也不一致。

比如, 深圳、上海等地對銀行存管有屬地化要求,

山西則要求債轉次數不超過3次, 重慶部分區縣要求“雙清”才能備案, 而湖南攸縣等地則對網貸行業表現出了極大的寬容和熱情。

政策的差異, 直接導致了突擊異地註冊、買殼賣殼、多地備案等套利現象的湧現, 這些套利背後, 甚至部分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也參與其中, 這擾亂了整個網貸行業。

早在備案開始時, 本報就曾報導, P2P行業內買殼的生意風生水起, 各類優質的殼標的水漲船高, 幾千萬甚至幾億的殼都有, 各路仲介人士尤其是看好獲得整改通知書的平臺資源, 交易雙方簽訂對賭協定等, 一些大型平臺期望通過曲線獲得備案。

“網貸是全國性的業務, 理應頒佈並執行全國統一的備案標準。 ”有業內資深人士分析稱,P2P網貸備案或統一標準,“所以,統一標準、統一備案,可以預見是個趨勢。”

讓小平臺知難而退

目前,對整個網貸行業而言,除了原有的整改規定動作,新的監管辦法也在出臺。

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發《關於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二是實施不發牌照的穿透式日常監管(不急於發牌照,但日常監管完全按管理辦法執行);三是不再提“雙降”,允許合規資產增量。

中部省份某平臺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現在雖然備案延期了,但是各類的整改要求辦法還是平臺執行的,像他們這邊金融辦就一直在督促平臺整改,“監管方面的意思,其實就是不斷提高門檻,讓有些平臺知難而退。”

“擔心平臺最終會被拖死。”成為了不具備很強實力背景中小平臺的擔憂。

在持續整改整治之下,網貸行業的洗牌正在進行中。

據不完全統計,3月問題平臺就達到41家,28家停業或轉型,7家提現困難,6家跑路,無新增平臺,而今年前三個月各類問題平臺已多達近200家。據網貸之家資料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累計平臺6081家,正常運營平臺1883家,累計問題平臺達4198家。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網路借貸專業委員會召開2018年第一次工作會議,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指出,2018年是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轉向常態化監管的關鍵一年,而網路借貸平臺的備案將是2018年的重點。

網貸專欄作者肥皂向本報記者表示,持續監管意味著網貸平臺後續會有退出政策。因其過程是一個進行時,所以是常態化監管。“網貸備案作為2018年的重點,是互金風控專項整治轉向常態化監管的關鍵一年。這表明監管層透露出整個互金監管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也就是說網貸平臺並不是取得備案就完了。在今後會出臺一系列的監管政策,包括‘退出機制’,即便是平臺拿到備案,如果‘觸碰紅線’也會退出。”

”有業內資深人士分析稱,P2P網貸備案或統一標準,“所以,統一標準、統一備案,可以預見是個趨勢。”

讓小平臺知難而退

目前,對整個網貸行業而言,除了原有的整改規定動作,新的監管辦法也在出臺。

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發《關於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二是實施不發牌照的穿透式日常監管(不急於發牌照,但日常監管完全按管理辦法執行);三是不再提“雙降”,允許合規資產增量。

中部省份某平臺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現在雖然備案延期了,但是各類的整改要求辦法還是平臺執行的,像他們這邊金融辦就一直在督促平臺整改,“監管方面的意思,其實就是不斷提高門檻,讓有些平臺知難而退。”

“擔心平臺最終會被拖死。”成為了不具備很強實力背景中小平臺的擔憂。

在持續整改整治之下,網貸行業的洗牌正在進行中。

據不完全統計,3月問題平臺就達到41家,28家停業或轉型,7家提現困難,6家跑路,無新增平臺,而今年前三個月各類問題平臺已多達近200家。據網貸之家資料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累計平臺6081家,正常運營平臺1883家,累計問題平臺達4198家。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網路借貸專業委員會召開2018年第一次工作會議,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指出,2018年是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轉向常態化監管的關鍵一年,而網路借貸平臺的備案將是2018年的重點。

網貸專欄作者肥皂向本報記者表示,持續監管意味著網貸平臺後續會有退出政策。因其過程是一個進行時,所以是常態化監管。“網貸備案作為2018年的重點,是互金風控專項整治轉向常態化監管的關鍵一年。這表明監管層透露出整個互金監管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也就是說網貸平臺並不是取得備案就完了。在今後會出臺一系列的監管政策,包括‘退出機制’,即便是平臺拿到備案,如果‘觸碰紅線’也會退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