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個世界不會虧待認真工作的人

富書主播:楚翹

主播荔枝號:楚翹_詩歌之王(FM3951196)

只有把每一件瑣碎平凡的事情做好, 真正的成功就會如期而至。

01

上周日, 第37屆香港金像獎頒獎禮舉行, 古天樂、毛舜筠分別獲得了影帝、影后, 這都是他們首次獲得這一殊榮, 本應該受到全場的矚目。

然而, 這兩個人的風頭, 全被一個普普通通的“茶水阿姨”搶光了。

她就是楊蓉蓮(Pauline姐), 榮獲37屆香港金像獎“專業精神獎”。

聽說她獲得了這個獎, 成龍大哥當天專程從外地坐飛機回來, 為她頒獎, 還在臺上為她賣廣告:“大家都知道Pauline的XO醬是很好吃的。 ”

楊蓉蓮入場時, 在場所有人, 包括那些大牌導演、演員, 全部為她鼓掌, 站著聽完了她的發言。

楊蓉蓮是誰?

她只是劇組裡面茶水崗位的工作人員, 簡單來說就是打雜的, 負責照顧劇組人員的起居飲食。

就是這樣一份幕後得不能再幕後的工作, 楊蓉蓮也憑藉著自己的努力, 得到了演員們、電影圈的一致認可。

官方VCR, 簡單介紹了楊蓉蓮普通但不平凡的一生:

她上世紀80年代就進入香港電影界, 入行30多年, 主管茶水部門, 現在已經參與制作過超過100多部香港電影。

她見證著香港電影一步步成長、壯大, 可謂香港電影的見證人, 短片裡展示了她和不少明星的珍貴合影:

不少天王巨星都對她讚不絕口, 袁詠儀說:“Pauline一定會照顧得你很好。 ”

吳鎮宇開玩笑說:“我曾經以為每個茶水都叫Pauline,

現在她已經是茶水的代名詞了。 ”

這是什麼概念, 一個人把自己的名字, 做成了一個職業的代名詞。

獲獎時, 楊蓉蓮的感言, 都是質樸得不能再質樸的道理:“我一個小女人, 不識字也有這份薪水, 我賺到錢, 當然要尊重這份工。 ”

“多謝一個人, 萍姐(音),唐萍(音)帶我入行的,她告訴我,出來做事是要交心做事的,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

感謝金像獎,感謝楊蓉蓮,在這一個晚上,讓我們重新感受到一個質樸的道理:

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份工作,成功就會不期而至。

02

踏踏實實工作、老老實實做人,這樣的道理,在“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今天,顯得老土且不合時宜。

不僅俗氣,而且根本沒法令人信服,這個時代,大家信奉的是“00後CEO”、“80後創始人套現15億”,出名要趁早,賺錢也要趁早。

把全部心思投入一件事情裡,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不用多久,我就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這句話不是玩笑,更是無數人內心欲望的寫照,誰都在努力往前跑,生怕被落下。

然而,楊蓉蓮的事蹟,卻是這個浮躁世界的一股清流——她不識字、沒文化,做的是最普通、最沒前途的茶水工作,卻靠著30多年的用心與堅持,贏得了電影界的認可。

到最後,她的名字,代表一個職業;給她頒獎,所有演員都服氣。

這就是專注、踏實的力量,正如李誕在《十三邀》裡說的那樣:

“酷就是做好手頭上的事情,沒有那麼多虛頭巴腦的情緒。 敬業愛崗這個詞不是屬於中年的,他應該屬於每一個人。”

03

除了楊蓉蓮,不少人也在用自己的一生,去表達著自己對於一個職業的尊重。

早乙女哲哉,日本有名的“天婦羅之神”,和“壽司之神”小野二郎、“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齊名。

55年來,這個愛笑的小老頭只做一道菜——天婦羅。

他17歲陰差陽錯地入行:本想做壽司師傅,但做壽司一個月只能賺2萬,做天婦羅一個月能賺3萬,他就去做天婦羅了。

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對這一份工作的熱情,他一入行就懷著非常質樸的觀念:我要做一個出色的天婦羅師傅。

他每天認真練習刀法,思考著怎麼切魚才能又快又好看,有時候一不小心被鋒利的刀子割破了手,也是毫不在乎地包紮好,繼續練習;

他會認真琢磨炸天婦羅的油,最好是芝麻油和菜籽油混合的調和油,油的比例還要根據季節、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而變化;

為了買到最新鮮的食材,他會提前一天到當地市場和小販們閒聊、拉關係,從他們嘴裡得知新鮮的食材會運進哪幾個攤位,方便以後採購;

以至於後來,他只要一看天氣,就能知道明天的食材新不新鮮。

每天下班之後,他還會認真地回想當天的工作,思考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不少人笑他傻,“這麼較真幹嘛,反正客人吃不出來”,然而哲哉依然非常認真地對待著自己的工作,他的想法也非常簡單:“客人來吃我的天婦羅,總不能讓他失望。”

50多年來,哲哉每天工作10小時,沒有請過一天的假。即便是父親去世,他上午出殯,下午就回店裡工作,因為“不想讓客人等”。

日復一日,哲哉修煉著自己的技術,本來只想做一個出色的天婦羅師傅,一不小心卻成為了全日本聞名的天婦羅之神。

29歲,他就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天婦羅“是山居”,去那裡吃飯,一般需要2-3個月提前預約,連“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多次預約,一次也沒有吃上。

說起這一切,哲哉也顯得非常不可思議,他說:

世間的人們總是認為能瞬間實現的事情才叫做夢想,但那些東西其實什麼也不是。只有每日每夜的積累才是促使夢想實現的源泉。

類似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了,每一位讓大家仰望的成功人士,背後必定是日復一日對工作的認真對待。

馬雲,1999年創立阿裡巴巴,在這之前,他做過翻譯社,做過中國黃頁,為了推銷中國黃頁,他曾經挨家挨戶上門推銷,被狗咬、被保安趕都是家常便飯;

馬化騰,大學畢業後在深圳一家軟體公司當工程師,拿著1100元的工資一干就是5年,在這裡,他開拓了商業視野,也得到了管理的啟蒙,最後才成立騰訊;

雷軍,小米創始人,大學畢業後加入金山軟體,花了16年時間,從普通員工做到總經理,人脈視野資源都有了,這才有後面的小米。

對他們而言,沒有一飛沖天的幸運、沒有一夜成名的捷徑,有的只是枯燥無味、甚至無聊得有點殘忍的積累。

一夜暴富是不存在的,他們只是踏實對待自己的工作,認真打磨自己的技能,最後成功也就不期而至。

你善待工作,工作也會善待你。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的人生。

04

在楊蓉蓮獲獎的同時,另一條新聞卻令人感慨萬千:《神奇少女王凱歆疑似卷款跑路,涉案金額高達1.5億》

王凱歆,生於1998年,曾經紅極一時的“神奇少女”,15歲創業,在《我是獨角獸》節目現場被5個投資大佬爭搶,17歲拿到2000萬融資,APP下載量達到近百萬。

她曾經放言,“要賺夠95後的錢”,大家都說,這是下一個馬雲。

然而,沒過多久,她的真正面目就被揭穿,“神奇少女”的光環不再,只剩下一地雞毛。

她看顏值招聘員工,任性無理,動不動對員工破口大駡,不少員工都被罵走,還侵吞公款、偽造平臺成交額。

甚至,在自家公司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只剩下十幾個員工苦苦支撐時,她還在朋友圈曬出了在以色列旅遊的照片。

最後,她的公司只存活了半年,就轟然倒塌。

在那之後,王凱歆又搞起了微商創業,只要5萬塊就能成為她的聯合創始人,一起推銷“能治癒疾病”的食品,結果不到三個月就被騰訊微信平臺封殺。

區域鏈風口刮起,她又投入到炒幣的大潮,涉及幣圈代投業務,成為幣圈的羊毛頭子。

她在朋友圈稱自己擁有數位貨幣OKB的發行額度,借此募集了1.5億資金。

卻被OKB的創始人否認,聲稱沒有OKB沒有私募發行的計畫,王凱歆就是詐騙。

大家才知道上當了,連忙報警,但王凱歆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2015年,這個17歲少女還被媒體稱為最具“商業才華”的天才創業者,萬眾矚目、熠熠生輝,現在已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她失聯的日子裡,遭受沉重損失的投資方們來到她家裡,向她的繼父和母親討要說法。根據著名財經作者田也的描述:

“與她朋友圈的高大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一家還住在出租屋裡的窘境。家裡還有她60多歲的奶奶,白髮蒼蒼的老人,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債主”也只能無奈以對。”

對此,田也評論:

王凱歆98年出生,今年都還未滿20歲。花一樣的年紀,本該行走在大學的校園中,享受青春的陽光,接受男同學的追求。

沒課的時候叫上三五好友,一起逛逛商店,點上一份美味的霜淇淋。或者在假期的時候,打一份假期工,享受勞動獲得的快樂。

可19歲的王凱歆,已經沉迷在金錢的誘惑之中不能自拔。

在本該領會界限的年紀,她學到的不是一份耕耘一分收穫的快樂,而是各種為了一夜暴富的不擇手段。

事實上,王凱歆本來只是一個有生意頭腦的高中生,每個月靠著幫同學代購,能賺近萬元。

起點已經遠超同齡人,但一時的成功,讓她得意忘形,一手好牌,全被她打得稀巴爛。

假如她能夠好好讀書,一邊學知識一邊踏踏實實做點小生意,沒准能夠把小生意一步步做大;

但她沒有,選擇在17歲的年紀創業,這就算了,但獲得融資,她又是怎麼做的?

揮霍融資、不負責任、吃喝玩樂......生生把一家備受矚目的公司搞垮。

失敗之後,她沒有反省自己,反而去做傳銷,甚至去詐騙,最後落得聲名狼藉的地步。

她遇到過很多次機會,但每一次她都沒有認真對待。

沒有把心思花在如何經營公司、如何提升自己,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賺快錢、怎麼一夜成名,最後卻被欲望反噬其身。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然而命運所饋贈王凱歆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05

電影《三個傻瓜》有一句經典臺詞:“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就會追隨你。”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會癡迷于成功的奧秘,但成功的哪有什麼“奧秘”可言,它不是顯然易見的嗎?

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個投資法則:

投資最賺錢的是複利,這有點像從山上往下滾雪球,最開始時雪球很小。。

但是往下滾的時間足夠長(從我買入第一檔股票至今,我的山坡有53年這麼長),而且雪球黏得適當緊,最後雪球會很大很大。

他說的是投資,也是人生——以一種無限的熱情和積極的精神去從事每一份工作,時間久了,成功就會不斷累積,到達你意想不到的高度。

把每一件簡單的小事做好,那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容易的小事做好,那就是不容易。

只有把每一件瑣碎平凡的事情做好,真正的成功就會如期而至。

萍姐(音),唐萍(音)帶我入行的,她告訴我,出來做事是要交心做事的,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

感謝金像獎,感謝楊蓉蓮,在這一個晚上,讓我們重新感受到一個質樸的道理:

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份工作,成功就會不期而至。

02

踏踏實實工作、老老實實做人,這樣的道理,在“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今天,顯得老土且不合時宜。

不僅俗氣,而且根本沒法令人信服,這個時代,大家信奉的是“00後CEO”、“80後創始人套現15億”,出名要趁早,賺錢也要趁早。

把全部心思投入一件事情裡,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不用多久,我就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這句話不是玩笑,更是無數人內心欲望的寫照,誰都在努力往前跑,生怕被落下。

然而,楊蓉蓮的事蹟,卻是這個浮躁世界的一股清流——她不識字、沒文化,做的是最普通、最沒前途的茶水工作,卻靠著30多年的用心與堅持,贏得了電影界的認可。

到最後,她的名字,代表一個職業;給她頒獎,所有演員都服氣。

這就是專注、踏實的力量,正如李誕在《十三邀》裡說的那樣:

“酷就是做好手頭上的事情,沒有那麼多虛頭巴腦的情緒。 敬業愛崗這個詞不是屬於中年的,他應該屬於每一個人。”

03

除了楊蓉蓮,不少人也在用自己的一生,去表達著自己對於一個職業的尊重。

早乙女哲哉,日本有名的“天婦羅之神”,和“壽司之神”小野二郎、“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齊名。

55年來,這個愛笑的小老頭只做一道菜——天婦羅。

他17歲陰差陽錯地入行:本想做壽司師傅,但做壽司一個月只能賺2萬,做天婦羅一個月能賺3萬,他就去做天婦羅了。

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對這一份工作的熱情,他一入行就懷著非常質樸的觀念:我要做一個出色的天婦羅師傅。

他每天認真練習刀法,思考著怎麼切魚才能又快又好看,有時候一不小心被鋒利的刀子割破了手,也是毫不在乎地包紮好,繼續練習;

他會認真琢磨炸天婦羅的油,最好是芝麻油和菜籽油混合的調和油,油的比例還要根據季節、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而變化;

為了買到最新鮮的食材,他會提前一天到當地市場和小販們閒聊、拉關係,從他們嘴裡得知新鮮的食材會運進哪幾個攤位,方便以後採購;

以至於後來,他只要一看天氣,就能知道明天的食材新不新鮮。

每天下班之後,他還會認真地回想當天的工作,思考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不少人笑他傻,“這麼較真幹嘛,反正客人吃不出來”,然而哲哉依然非常認真地對待著自己的工作,他的想法也非常簡單:“客人來吃我的天婦羅,總不能讓他失望。”

50多年來,哲哉每天工作10小時,沒有請過一天的假。即便是父親去世,他上午出殯,下午就回店裡工作,因為“不想讓客人等”。

日復一日,哲哉修煉著自己的技術,本來只想做一個出色的天婦羅師傅,一不小心卻成為了全日本聞名的天婦羅之神。

29歲,他就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天婦羅“是山居”,去那裡吃飯,一般需要2-3個月提前預約,連“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多次預約,一次也沒有吃上。

說起這一切,哲哉也顯得非常不可思議,他說:

世間的人們總是認為能瞬間實現的事情才叫做夢想,但那些東西其實什麼也不是。只有每日每夜的積累才是促使夢想實現的源泉。

類似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了,每一位讓大家仰望的成功人士,背後必定是日復一日對工作的認真對待。

馬雲,1999年創立阿裡巴巴,在這之前,他做過翻譯社,做過中國黃頁,為了推銷中國黃頁,他曾經挨家挨戶上門推銷,被狗咬、被保安趕都是家常便飯;

馬化騰,大學畢業後在深圳一家軟體公司當工程師,拿著1100元的工資一干就是5年,在這裡,他開拓了商業視野,也得到了管理的啟蒙,最後才成立騰訊;

雷軍,小米創始人,大學畢業後加入金山軟體,花了16年時間,從普通員工做到總經理,人脈視野資源都有了,這才有後面的小米。

對他們而言,沒有一飛沖天的幸運、沒有一夜成名的捷徑,有的只是枯燥無味、甚至無聊得有點殘忍的積累。

一夜暴富是不存在的,他們只是踏實對待自己的工作,認真打磨自己的技能,最後成功也就不期而至。

你善待工作,工作也會善待你。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的人生。

04

在楊蓉蓮獲獎的同時,另一條新聞卻令人感慨萬千:《神奇少女王凱歆疑似卷款跑路,涉案金額高達1.5億》

王凱歆,生於1998年,曾經紅極一時的“神奇少女”,15歲創業,在《我是獨角獸》節目現場被5個投資大佬爭搶,17歲拿到2000萬融資,APP下載量達到近百萬。

她曾經放言,“要賺夠95後的錢”,大家都說,這是下一個馬雲。

然而,沒過多久,她的真正面目就被揭穿,“神奇少女”的光環不再,只剩下一地雞毛。

她看顏值招聘員工,任性無理,動不動對員工破口大駡,不少員工都被罵走,還侵吞公款、偽造平臺成交額。

甚至,在自家公司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只剩下十幾個員工苦苦支撐時,她還在朋友圈曬出了在以色列旅遊的照片。

最後,她的公司只存活了半年,就轟然倒塌。

在那之後,王凱歆又搞起了微商創業,只要5萬塊就能成為她的聯合創始人,一起推銷“能治癒疾病”的食品,結果不到三個月就被騰訊微信平臺封殺。

區域鏈風口刮起,她又投入到炒幣的大潮,涉及幣圈代投業務,成為幣圈的羊毛頭子。

她在朋友圈稱自己擁有數位貨幣OKB的發行額度,借此募集了1.5億資金。

卻被OKB的創始人否認,聲稱沒有OKB沒有私募發行的計畫,王凱歆就是詐騙。

大家才知道上當了,連忙報警,但王凱歆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2015年,這個17歲少女還被媒體稱為最具“商業才華”的天才創業者,萬眾矚目、熠熠生輝,現在已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她失聯的日子裡,遭受沉重損失的投資方們來到她家裡,向她的繼父和母親討要說法。根據著名財經作者田也的描述:

“與她朋友圈的高大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一家還住在出租屋裡的窘境。家裡還有她60多歲的奶奶,白髮蒼蒼的老人,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債主”也只能無奈以對。”

對此,田也評論:

王凱歆98年出生,今年都還未滿20歲。花一樣的年紀,本該行走在大學的校園中,享受青春的陽光,接受男同學的追求。

沒課的時候叫上三五好友,一起逛逛商店,點上一份美味的霜淇淋。或者在假期的時候,打一份假期工,享受勞動獲得的快樂。

可19歲的王凱歆,已經沉迷在金錢的誘惑之中不能自拔。

在本該領會界限的年紀,她學到的不是一份耕耘一分收穫的快樂,而是各種為了一夜暴富的不擇手段。

事實上,王凱歆本來只是一個有生意頭腦的高中生,每個月靠著幫同學代購,能賺近萬元。

起點已經遠超同齡人,但一時的成功,讓她得意忘形,一手好牌,全被她打得稀巴爛。

假如她能夠好好讀書,一邊學知識一邊踏踏實實做點小生意,沒准能夠把小生意一步步做大;

但她沒有,選擇在17歲的年紀創業,這就算了,但獲得融資,她又是怎麼做的?

揮霍融資、不負責任、吃喝玩樂......生生把一家備受矚目的公司搞垮。

失敗之後,她沒有反省自己,反而去做傳銷,甚至去詐騙,最後落得聲名狼藉的地步。

她遇到過很多次機會,但每一次她都沒有認真對待。

沒有把心思花在如何經營公司、如何提升自己,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賺快錢、怎麼一夜成名,最後卻被欲望反噬其身。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然而命運所饋贈王凱歆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05

電影《三個傻瓜》有一句經典臺詞:“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就會追隨你。”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會癡迷于成功的奧秘,但成功的哪有什麼“奧秘”可言,它不是顯然易見的嗎?

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個投資法則:

投資最賺錢的是複利,這有點像從山上往下滾雪球,最開始時雪球很小。。

但是往下滾的時間足夠長(從我買入第一檔股票至今,我的山坡有53年這麼長),而且雪球黏得適當緊,最後雪球會很大很大。

他說的是投資,也是人生——以一種無限的熱情和積極的精神去從事每一份工作,時間久了,成功就會不斷累積,到達你意想不到的高度。

把每一件簡單的小事做好,那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容易的小事做好,那就是不容易。

只有把每一件瑣碎平凡的事情做好,真正的成功就會如期而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