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三年了,我們終於對募資沒信心了!這是好事

今年以來, 對募資難的探討一直得到輿論的廣泛關注, 錢荒爆發四個字對機構而言重逾千斤, 據投中研究院聯合中華股權投資財務總監協會對97位主流VC/PE機構的CFO進行的調研顯示, 有近六成的CFO對今年的募資信心有所下滑。

作為機構的大管家, CFO可以洞悉基金的方方面面, 同時他們也是對募資感觸最深的人。 現在的CFO已經擺脫了人們對於財務人員的一貫看法, 據中華股權投資財務總監協會董事朱一凡表示:“現在基金的CFO已經較2015年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最初的後臺管理, 逐漸往專案方面去發展。

包括專案投前的風控盡職調查, 投中的風險控制, 投後的管理, 以及每年的投資人的溝通和日常的維護, CFO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在2018年4月12日, 由投中研究院聯合投中網舉辦的調研報告發佈會現場, 投中研究院院長國立波與中華股權投資財務總監協會董事朱就募資難問題做了詳細解答。

募資本就是難事

據部分媒體報導, 一季度以來, 募資難問題爆發, 事實真的如此嗎?

根據投中研究院的調研資料顯示, 70.10%的CFO表示其所在機構正在募集新基金, 僅6.19%的CFO表示暫不考慮募集新基金, 另有16.49%的CFO表示機構在2018年已有募集新基金的計畫, 但尚未開始行動。 調研表明2018年VC/PE機構募集新基金的動力和欲望強勁。 國立波強調, 目前市場仍是一個比較活躍的狀態。

但是同時, 調查資料顯示, 有六成的CFO對今年的募資信心不足。 國立波表示:“募資難本身是一個偽命題, 因為募資就沒有不難的, 對於行業來說, 只是說今年確實是一些行業環境發生很大的變化, 這裡面包括市場自己本身的環境發生變化, 另外一個就是政策環境。 ”

國立波舉例, 除了2015年時, 人民幣基金大爆發, 募資難度相對較低以外, 募資難問題一直都存在。 影響2015年募資的主要原因是當年的二級市場一波向上的行情, 並且雙創政策的推動, 造就了人民幣基金的集中爆發。

一些與投中網記者交流過募資問題的機構投資人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 募資難本身就是一個常態化的事情, 除了超一線機構的募資很少受影響外, 絕大部分機構在募資時都會遭遇困難。

有資料顯示, 在針對美國兩千九百多檔基金的調研中發現, 募成功第一期基金之後, 再募第二期基金的只有40%, 然後募到第四檔基金的只能占到10%, 市場淘汰的比率一直都很高。

根據基金業協會的資料表明,

中國現在有管理規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是19923家, 而管理規模在五千萬以下的有10801家。 規模上實際超過五億以上的也不過是2839家, 大多數機構管理規模還比較小。 國立波說:“對於VC、PE機構而言, 想要做好、做成規模也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

朱一凡也認為:“不是說今年募資難,

是一直募資都很難。 目前市場上的主流仍是自行募資, 對於主流機構而言, 他們的募資管道還是一些曾經跟著他們賺過錢的老牌LP, 但是由於實體經濟不景氣, 導致老的LP持續投資的金額受到限制。 ”

六成機構CFO募資信心下滑:淘汰進行時

誠如上文所說, 2015年是人民幣基金爆發元年, 在受到雙創利好政策及二級市場一派向好的環境影響下, 人民幣基金募集數量得到了數倍的增長, 但是2015年以後, 2016年以及2017年市場一直處於高位震盪的一個狀態。

時間推演到2018年, 三年時間, 對於絕大機構一期人民幣基金已經投完了, 募資將成為他們必須要做的事。 經過兩年的時間, 絕大部分機構投資項目的業績已經可以看到, 對於LP來說具備很強的參考價值。現在面臨的募資難題本身就是市場淘汰的一個過程。

另一方面,國立波強調:“政策上的一些變化對於募資的影響也是很大。首先是金融去杠杆,加之作為此前募資主要管道的商業銀行也面臨調整,並且雖然目前資管新規仍未出臺,還處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但是大體上打破剛性兌付,限制明股實債,這些因素其實都會限制到銀行通道資金進入到股權投資領域。”

此前兩年在股權項目上有所發力的保險業,去年下半年也出臺了關於股權投資進一步加強管理的一個指引,這個都對保險機構投資股權投資,會產生一定抑制的作用。

國立波認為:“市場內在調整和政策因素雙重疊加,使得大多數機構今年在募資時,面對的壓力比過去兩年要大很多。“

對於一線的機構而言,即使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募資也不是太大的問題。他們是LP追逐的合作對象。對於這些機構來說,更多會聚焦於選擇跟什麼樣好的LP合作的問題,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要看LP能給我提供什麼樣的資源,不同類型LP如何在基金中合理配比,這都是一線的GP可能要考慮的問題。

協力廠商機構將逐漸成長為募資的主要管道

在商業銀行作為最主要的募資管道遭受困境時,協力廠商機構與政府引導基金就成為了基金們最主要的募資來源了。據朱一凡介紹,2011年時管道募資開始火熱起來,彼時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帶起了一波行情,加之部分知名的協力廠商機構的助推,將管道募資的比例持續推高。

目前來看,商業銀行的募資比例是在持續下降的過程中,協力廠商機構的募資比例在一直走高。這當中的原因,朱一凡認為是激勵機制導致。他舉例:“商業銀行的激勵機制通常來說的話跟協力廠商機構是不一致的,所以出現的情況就是商業銀行的客戶買了一期產品之後,它的客戶經理的激勵肯定沒有協力廠商那麼到位。而且它的業績考核,也不像協力廠商機構,可能會有留存度,各種緯度去考慮,通常就是賣出去一個產品,賣出去一個份額之後,後續就沒有一個持續激勵的過程了。那沒有激勵過程的話,說老實話,客戶維護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管道募資非常大的一個問題其實不是募,而是你後續的管理。”

據瞭解,募資分為兩個最重要的部分,一部分是募,一部分是投資人關係管理。作為GP和LP之間的橋樑,如果激勵機制不到位,那麼對後續的整個管理都會非常不利。如果GP和LP的利益不一致,那麼對於基金管理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在業內一直流傳著一個真實的段子:LP不理解GP在做什麼,GP也不知道LP想問什麼,等到產生分歧的時候通常就是在投資年會上了,本身是要決定重大事項的年會,最後就變成誰對誰錯的問題,年會討論的效率也不高,而且對企業後續的合作,都是會產生影響的。

國立波也表示,今年以來明確感覺到協力廠商機構作為募資管道的火熱,他還在政策層面上解讀了這個問題:“資管新規的馬上出臺和金融去杠杆,對於商業銀行參與股權投資會有很大的限制。去年時,一些結構化基金背後的是一些銀行在參與,動輒百億的規模,但是今年來看,這樣的現象已經很少了。”

版權聲明:

1.本文為投中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准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2.投中網每日分享PE/VC圈重磅新聞,內容涵蓋PE/VC行業熱點、突發新聞、投融資事件、前沿人物心路、創業圈動態等業內最新資訊。關注投中網即可獲得每日精華內容推送。

對於LP來說具備很強的參考價值。現在面臨的募資難題本身就是市場淘汰的一個過程。

另一方面,國立波強調:“政策上的一些變化對於募資的影響也是很大。首先是金融去杠杆,加之作為此前募資主要管道的商業銀行也面臨調整,並且雖然目前資管新規仍未出臺,還處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但是大體上打破剛性兌付,限制明股實債,這些因素其實都會限制到銀行通道資金進入到股權投資領域。”

此前兩年在股權項目上有所發力的保險業,去年下半年也出臺了關於股權投資進一步加強管理的一個指引,這個都對保險機構投資股權投資,會產生一定抑制的作用。

國立波認為:“市場內在調整和政策因素雙重疊加,使得大多數機構今年在募資時,面對的壓力比過去兩年要大很多。“

對於一線的機構而言,即使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募資也不是太大的問題。他們是LP追逐的合作對象。對於這些機構來說,更多會聚焦於選擇跟什麼樣好的LP合作的問題,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要看LP能給我提供什麼樣的資源,不同類型LP如何在基金中合理配比,這都是一線的GP可能要考慮的問題。

協力廠商機構將逐漸成長為募資的主要管道

在商業銀行作為最主要的募資管道遭受困境時,協力廠商機構與政府引導基金就成為了基金們最主要的募資來源了。據朱一凡介紹,2011年時管道募資開始火熱起來,彼時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帶起了一波行情,加之部分知名的協力廠商機構的助推,將管道募資的比例持續推高。

目前來看,商業銀行的募資比例是在持續下降的過程中,協力廠商機構的募資比例在一直走高。這當中的原因,朱一凡認為是激勵機制導致。他舉例:“商業銀行的激勵機制通常來說的話跟協力廠商機構是不一致的,所以出現的情況就是商業銀行的客戶買了一期產品之後,它的客戶經理的激勵肯定沒有協力廠商那麼到位。而且它的業績考核,也不像協力廠商機構,可能會有留存度,各種緯度去考慮,通常就是賣出去一個產品,賣出去一個份額之後,後續就沒有一個持續激勵的過程了。那沒有激勵過程的話,說老實話,客戶維護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管道募資非常大的一個問題其實不是募,而是你後續的管理。”

據瞭解,募資分為兩個最重要的部分,一部分是募,一部分是投資人關係管理。作為GP和LP之間的橋樑,如果激勵機制不到位,那麼對後續的整個管理都會非常不利。如果GP和LP的利益不一致,那麼對於基金管理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在業內一直流傳著一個真實的段子:LP不理解GP在做什麼,GP也不知道LP想問什麼,等到產生分歧的時候通常就是在投資年會上了,本身是要決定重大事項的年會,最後就變成誰對誰錯的問題,年會討論的效率也不高,而且對企業後續的合作,都是會產生影響的。

國立波也表示,今年以來明確感覺到協力廠商機構作為募資管道的火熱,他還在政策層面上解讀了這個問題:“資管新規的馬上出臺和金融去杠杆,對於商業銀行參與股權投資會有很大的限制。去年時,一些結構化基金背後的是一些銀行在參與,動輒百億的規模,但是今年來看,這樣的現象已經很少了。”

版權聲明:

1.本文為投中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准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2.投中網每日分享PE/VC圈重磅新聞,內容涵蓋PE/VC行業熱點、突發新聞、投融資事件、前沿人物心路、創業圈動態等業內最新資訊。關注投中網即可獲得每日精華內容推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