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8天500億!港元保衛戰結局大猜想

◤ 核心提示:8天狂砸500億港元托市!單日救市資金已破百億, 港元保衛戰越演越烈, 中國南端“山海關”淪陷?

中美貿易戰還在激戰中,

香港卻在這個時候發生貨幣戰。

4月19日淩晨, 為了捍衛匯率穩定, 香港金管局再度買入101.7億港元。 在過去的8天時間裡, 香港金管局已經連續出手13次, 累計買入513.31港元。

是有境外勢力想在中國南端撬開一個突破口?先拖垮香港, 進而直搗黃龍搞垮中國?還是說這裡面另有隱情呢?

今天, 我們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猜測下此次港元保衛戰是誰在開槍?結局又將是如何?

回望1998

此次港元保衛戰, 毫無疑問會讓人想起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 索羅斯做空港元時的情景。

當時, 國際炒家在金融大鱷索羅斯的帶領下, 發起了一場針對東南亞各國貨幣的貶值投機大戰。

第一個被收割的泰國, 不但耗盡了390億外匯儲備, 泰銖從25貶值到60, 大量銀行倒閉, 金融危機全面爆發, 總理也被迫下臺。

1998年8月, 國際炒家的目光轉向香港。

彼時,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兩大優勢:聯繫匯率制度和自由市場原則, 此時卻成為最容易被攻擊的要害。

聯繫匯率制度, 優勢在於可以保持匯率和美元的一致性, 缺點是喪失貨幣政策主動性。

索羅斯不斷散佈港元和人民幣的崩潰論, 並一路拋空港元, 短短3天時間就拋出了近460億港元。

此時, 港府選擇打破原則, 入市干預, 一場世紀豪賭正式開始。

為了能夠在這場豪賭中獲勝, 北京指示“只要香港政府提出要求, 中國政府無條件全力支持”。

8月28日, 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兩位副行長直接坐鎮香港, 隨時參戰。

最終, 擊退索羅斯, 港元保衛戰以中國獲勝而告終。

重演2018

沒想到, 20年後, 港元保衛戰捲土重來。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歷史不會重演, 但總會驚人的相似。

自4月12日起, 在短短8天時間內, 香港金管局已經13次入市干預, 累計買入513.31億港元。

與1998年3天拋出近460億港元相比, 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此次香港和北京的反應, 比起1998可要淡定多了。

首先, 並沒有媒體大肆報導渲染, 頭條還是貿易戰和科技戰。

然後, 更耐人尋味的是4月19日香港金管局副總裁的表態:

遙想當年, 460億港元已經讓北京坐立不安, 如今500多億港元卻如此淡定, 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另外, 更值得玩味的是, 特朗普還發推特稱, “不可接受, 俄羅斯和中國在美元持續加息時, 玩起了貶值遊戲”。

貶值?!從2017年初至今, 人民幣已經升值將近10%的幅度。 就在上周, 美國財政部還指出人民幣對美元近期實際上已經升值。

而且在博鼇亞洲論壇上, 央行行長易綱也明確說到, “中國哪怕關稅上升也不會讓自己的貨幣貶值”。

如果特朗普這條推特不是醉酒後的胡話, 那麼顯然這裡的貶值是另有所指, 而500億港元托市, 正是為了防止港元貶值。

誰在做空港元

推測到這一步, 這場港元保衛戰的詭異之處已經顯現:香港當局正在救市, 而特朗普卻聲稱中國在玩貶值遊戲, 那是誰在沽空港元呢?

讓我們先來學習一下,港元到底是怎麼被沽空的。

1983年10月,香港公佈與美元掛鉤聯繫匯率制度,按照美元兌港元1:7.8的比例發行港元回收外匯,後來這一比例提到1:7.85。

這就意味著港元價值跟著美元同步波動。此後,港元拆息(Hibor)一直與美元拆息(Libor)走勢同步。

但是,2018年年初以來,美元Libor從1.6969%一路推高至4月13日的2.3416%上方。而Hibor卻一直在低位徘徊,從年初的1.3061%下滑至金管局出手前(4月12日)的1.1725%。

這就是此次港元貶值的過程。這裡面仍然有個問題:為什麼港元拆息(Hibor)走勢不再與美元拆息(Libor)走勢同步呢?

有分析說,是市場看衰香港,自然也有幾分道理。

但是,結合特朗普的特推,大家有沒有想到另外一種可能:港元貶值可能是主動有意為之?

與此同時,市場也有消息流傳:在此次做空港元的勢力中,可能不單單是國外資本。

如果順著這個猜測往下走,在如今資本管制密不透風的背景下,誰有這麼大的能量能夠做空港元買入美元呢?

港元大結局猜想

如果繼續往下推測,就需要再回答一個問題:除了國外資本,為什麼要做空港元呢?這還得從香港20年變遷說起。

過去,香港憑藉區位優勢和制度優勢,不但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而且成為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

可以說,金融產業是香港繁榮的巨大優勢。但是,優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聯繫匯率制度,雖然可以帶來匯率穩定,特別是錨住美元後,就可以讓港元起到與美元等值的效果。

但是,弊端也會不斷出現。

正如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國際炒家以低價賣出港元,香港卻要用高價進行回購,最終外匯儲備就會被耗盡。

所以,1998保衛戰的能夠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放棄了這個原則。

二來,喪失貨幣政策的主動權,不能通過貨幣政策來調整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簡單一句話:港元得看美元臉色,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

這就不得不讓人想起,這一年來人民幣匯率引入逆週期因數掛鉤更多貨幣等一系列的動作,就是為了自己的錢自己當家。

那麼很顯然:香港是中國的,港幣自然也是中國的,怎麼可能繼續放任把港幣的命運放在美元手中呢?

早在去年外匯市場論壇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就表示,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應該統一。

面對此次港元保衛戰,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就表示,長期而言,港元匯率制度可能將從單一盯住美元的模式,逐步升級為“雙核模式”(盯住美元+人民幣)或“多元模式”(盯住一籃子貨幣)。

那麼現在,我們可以來猜測下港元的大結局。

在這一次保衛戰中,無論是否憂除了國外資本以外的身影,是否有一隻市場無法抗衡的手在發力,港元的聯繫匯率制度似乎越來越接近再見的時刻。

雙核也好多元模式也罷,都很直白地傳遞同一個信號:港元自信的時代要來了。

如果放棄聯繫匯率制度,香港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這接下來的猜測就交給各位讀者了。

讓我們先來學習一下,港元到底是怎麼被沽空的。

1983年10月,香港公佈與美元掛鉤聯繫匯率制度,按照美元兌港元1:7.8的比例發行港元回收外匯,後來這一比例提到1:7.85。

這就意味著港元價值跟著美元同步波動。此後,港元拆息(Hibor)一直與美元拆息(Libor)走勢同步。

但是,2018年年初以來,美元Libor從1.6969%一路推高至4月13日的2.3416%上方。而Hibor卻一直在低位徘徊,從年初的1.3061%下滑至金管局出手前(4月12日)的1.1725%。

這就是此次港元貶值的過程。這裡面仍然有個問題:為什麼港元拆息(Hibor)走勢不再與美元拆息(Libor)走勢同步呢?

有分析說,是市場看衰香港,自然也有幾分道理。

但是,結合特朗普的特推,大家有沒有想到另外一種可能:港元貶值可能是主動有意為之?

與此同時,市場也有消息流傳:在此次做空港元的勢力中,可能不單單是國外資本。

如果順著這個猜測往下走,在如今資本管制密不透風的背景下,誰有這麼大的能量能夠做空港元買入美元呢?

港元大結局猜想

如果繼續往下推測,就需要再回答一個問題:除了國外資本,為什麼要做空港元呢?這還得從香港20年變遷說起。

過去,香港憑藉區位優勢和制度優勢,不但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而且成為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

可以說,金融產業是香港繁榮的巨大優勢。但是,優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聯繫匯率制度,雖然可以帶來匯率穩定,特別是錨住美元後,就可以讓港元起到與美元等值的效果。

但是,弊端也會不斷出現。

正如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國際炒家以低價賣出港元,香港卻要用高價進行回購,最終外匯儲備就會被耗盡。

所以,1998保衛戰的能夠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放棄了這個原則。

二來,喪失貨幣政策的主動權,不能通過貨幣政策來調整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簡單一句話:港元得看美元臉色,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

這就不得不讓人想起,這一年來人民幣匯率引入逆週期因數掛鉤更多貨幣等一系列的動作,就是為了自己的錢自己當家。

那麼很顯然:香港是中國的,港幣自然也是中國的,怎麼可能繼續放任把港幣的命運放在美元手中呢?

早在去年外匯市場論壇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就表示,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應該統一。

面對此次港元保衛戰,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就表示,長期而言,港元匯率制度可能將從單一盯住美元的模式,逐步升級為“雙核模式”(盯住美元+人民幣)或“多元模式”(盯住一籃子貨幣)。

那麼現在,我們可以來猜測下港元的大結局。

在這一次保衛戰中,無論是否憂除了國外資本以外的身影,是否有一隻市場無法抗衡的手在發力,港元的聯繫匯率制度似乎越來越接近再見的時刻。

雙核也好多元模式也罷,都很直白地傳遞同一個信號:港元自信的時代要來了。

如果放棄聯繫匯率制度,香港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這接下來的猜測就交給各位讀者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