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系列報導之六蘇北崛起的臨沂啟示

十多年前, 魯南與蘇北, 你追我趕, 齊頭並進。 而今, 蘇北崛起, 一騎先行。

GDP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是最能彰顯差距的經濟指標。

以臨沂為例。 十年前在我們後邊的鹽城, 200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我們, 2011年GDP又超過了我們;在蘇北增速最慢的連雲港, 十年前GDP僅為我們的一半, 但201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也超過了我們。 更不用說一直領先的徐州。 在GDP增長速度上, 臨沂也遠遠低於蘇北五市GDP增速。

浮雲一別後, 流水十年間。 當年同行者, 今朝追趕人。 標兵漸行漸遠, 追兵越來越近, 發展形勢逼人, 競爭態勢逼人, 我們該怎麼辦?蘇北崛起給臨沂帶來哪些思考、啟示?

解放思想 更新觀念

凝聚推進動能轉換共識

梳理蘇北崛起路徑, 不難發現, 關鍵在於他們解放思想、抓住機遇, 敢想敢幹、先行先試, 最大限度地激發改革熱情, 煥發創新活力, 在大膽探索中走出一條新路來。 探尋魯南蘇北最本質、最大的差距是什麼?答案是:思想解放的差距!

當前,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已成為事關山東長遠發展的關鍵一戰。 新舊動能轉換, 說到底是一場涉及思想觀念、生產方式、體制機制、工作模式等諸多方面深刻的革命性變革。 從改革層面講, 思想觀念的革新, 較之產業結構、宏觀政策、激勵機制上的改革, 更為隱性卻更為關鍵, 是深層次、根本性革新。 我們只有思想再解放,

觀念再更新, 才能更加清醒認識發展趨勢, 把握發展大勢, 更加精准地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 在更大範圍內彙聚起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大合力。

應該說, 我們的幹部政治覺悟高, 吃苦耐勞, 踏實肯幹。 但也要看到, 有些同志還存在思想解放不夠、觀念變革不深、敢領風氣之先的魄力不足等問題。 發達地區幹部遇到新矛盾新問題, 習慣“向前看”, 善用創新思維尋找解決辦法;我們的一些幹部卻習慣于“向後看”, 看有沒有成規慣例可循、有沒有現成經驗可用。 甚至有些幹部還存在“官本位”思想,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一些職能部門表現得還比較明顯。 這種思維方式不轉變, 作風不改變, 新舊動能轉換無從談起。

解放思想, 不能坐而論道,

關鍵是要敢想、敢幹。 歷史只會眷顧弄潮兒和實幹家, 機遇永遠垂青有長遠眼光的人。

謀定而動。 蘇北五市以戰略思維謀劃大局, 以超前意識規劃未來。 徐州率先爭取到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定位, 淮安及早謀劃淮河生態經濟帶中心城市地位, 鹽城先知先覺開建大資料產業園……在區域競爭戰略層面, 蘇北已走在前列。

解放思想, 無論怎麼“思”、怎麼“想”, 本質是一次次自我否定和創新。

觀念新, 才能事業興。 創新觀念就要衝破思想束縛, 打破條條框框限制, 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敢於用新辦法解決老問題。 因為想不到, 所以做不到;因為想不通, 所以做不通。 我們遇到問題之所以束手無策, 就是因為我們的觀念受到了束縛,

已經習慣於憑老經驗、用老辦法解決問題。

思路一變天地寬。 有什麼樣的思想解放, 就有什麼樣的工作思路;有什麼樣的工作思路, 就有什麼樣的發展出路。

鹽城大豐成陸時間不長, 本地也不盛產鬱金香。 但大豐人“無中生有”、借船出海, 與荷蘭攀親, 融入荷蘭鄉村風情, 打造了中國連片種植鬱金香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的“中國鬱金香第一花海”。 一朵荷蘭鬱金香, 推動了旅遊業、服務業發展, 也帶動了創意產業、對外合作的全面提升。

這個事例充分說明, 只要解決了思想上的固步自封, 莊稼地裡照樣有金可掘, 鹽鹼地裡照樣可以生長出燦爛花海。

項目為王 產業興市

夯實高品質發展的基礎

車行蘇北, 儘管只是走馬觀花,

但看到的企業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新技術、新材料、新興產業的龍頭或行業翹楚。 徐州、鹽城的光伏產業, 淮安的半導體晶片集群, 連雲港、鹽城的風電設備及安裝、利用, 連雲港的醫藥、碳纖維, 鹽城的大資料、環保產業……它們要麼在省內一流, 要麼在國內或同行業領先, 令人強烈地感受到, 蘇北的工業結構在快速轉型升級, 在電子資訊、新能源、新材料、醫藥、環保、軟體及大資料等新興產業上已經布好局、起好步, 有的甚至已經佔據了行業領軍地位。

看得見的是項目, 看不見的是項目背後思路的轉變。

其實, 蘇北的發展眼光也曾經一直緊盯蘇南的幫扶。 隨著思想的不斷解放, 蘇北打開思路, 借助長三角這一國際化平臺, 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 圍繞傳統支柱產業招商、傳統區域定向招商、前沿產業集群招商,招引了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實現了由一個項目拉出一條產業鏈、培育出一個產業園、最後形成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的轉變。

抓項目、抓產業、抓集群,成為蘇北五市經濟工作的主線。他們牢固確立抓專案就是抓發展、謀專案就是謀未來的共識,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專案幹,以項目看發展、評實績、論英雄,加快培育經濟增長動力源。深圳正威國際集團“徐州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淮安德淮半導體項目、連雲港盛虹煉化項目、鹽城印尼金光集團迴圈經濟高科技產業園和綠色新材料專案……一大批投資過百億元的大專案在蘇北大地落地開花,成為拉動蘇北經濟振興的重要引擎,凝聚起蘇北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能。

蘇北的崛起證明,專案是發展生命線,是支撐區域經濟跨越發展的骨幹力量。專案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區域強。抓經濟發展,關鍵就是抓專案、抓產業。能否上項目、上什麼項目,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品質。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是主抓手、“牛鼻子”。對臨沂而言,面對“大而不強、不優、不均、不快”的發展現狀,我們必須把項目建設擺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堅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資,著力引進一批“新動能”專案、“高精尖”項目和“大塊頭”項目,加快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園區,不斷壯大產業集群,努力培育更多經濟增長點。同時不斷完善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提高放權含金量、監管實效性、服務主動性,為專案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深化改革 改進作風

打造最優質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好的環境從哪來?從改革中來!只有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把該放的權放到位,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和工作效率,充分釋放政策紅利,為企業“鬆綁”,為群眾“解絆”,為市場“騰位”,才能不斷激發經濟活力,營造出良好的營商環境。

蘇北各市的招商引資各有特點。淮安以台資為主,鹽城以韓資為龍頭,連雲港突出臨港優勢,宿遷發揮食品等傳統產業招引作用等。但一個共同點是,全力以赴、各出絕招,做好服務文章,把企業運營、招商安商環境營造到最優。

無論是徐州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建設、淮安的“‘店小二’精神、‘101’理念”,還是宿遷的“五個一”幫辦機制、鹽城的“三書合一”和行政審批告知承諾,以及連雲港的“一窗受理、一表申請、同步審批、一窗發證”模式……無一不是五市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的舉措。近年來,蘇北堅持把“放管服”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堅持“放管服”三管齊下,深入推進“不見面審批”改革,成立行政審批局,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努力做到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

專案建設,成在“服務”。市場經濟是“候鳥經濟”,哪裡的營商環境優、服務品質好、辦事效率高、投資成本低,企業就會到哪裡發展,資金就會往哪裡聚集。蘇北五市近年來高品質的發展態勢對此作出了生動詮釋,也再一次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創造力、驅動力。

進入新時代,區域之間的經濟競爭,愈發顯示出營商環境的重要性。誰的營商環境更好,誰就能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搶佔制高點、掌握主動權、實現新跨越。面對周邊地市的你追我趕,我們必須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對現行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部門規定等進行全面清理,以權力“減法”、服務“加法”,激發市場“乘法”,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必須加強紀律作風、提高服務品質、提升服務效能,真正從“官本位”轉變為商為先、民為天。必須建立完善項目建設調度、督促、檢查、考核機制,誰的服務好、誰的服務差要讓企業和群眾來評判。

“操其要於上,而分其詳於下”。專案建設不僅是推動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幹部素質的主戰場,更是砥礪作風的主考場。行走蘇北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五市在戰略規劃、項目建設、產業發展上的輝煌成果,更看到了當地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幹部團隊,感受到了他們那種主動作為、迎難而上,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工作作風和幹勁激情,一切圍繞發展、一切促進發展、一切保障發展的濃厚氛圍撲面而來。

對比蘇北,我們承認差距,但絕不甘心差距!當前,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向高品質發展進軍,已經風生潮起,但前進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一馬平川,必然荊棘叢生、困難重重、崎嶇不平。我們要以市委“3485”工作思路為遵循,學習借鑒蘇北經驗,加快轉變思想、改進作風,不畏艱險、勇於攀登,在實現高品質發展道路上,奮力創造臨沂燦爛的明天!

臨沂日報記者 孫欽龍

圍繞傳統支柱產業招商、傳統區域定向招商、前沿產業集群招商,招引了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實現了由一個項目拉出一條產業鏈、培育出一個產業園、最後形成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的轉變。

抓項目、抓產業、抓集群,成為蘇北五市經濟工作的主線。他們牢固確立抓專案就是抓發展、謀專案就是謀未來的共識,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專案幹,以項目看發展、評實績、論英雄,加快培育經濟增長動力源。深圳正威國際集團“徐州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淮安德淮半導體項目、連雲港盛虹煉化項目、鹽城印尼金光集團迴圈經濟高科技產業園和綠色新材料專案……一大批投資過百億元的大專案在蘇北大地落地開花,成為拉動蘇北經濟振興的重要引擎,凝聚起蘇北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能。

蘇北的崛起證明,專案是發展生命線,是支撐區域經濟跨越發展的骨幹力量。專案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區域強。抓經濟發展,關鍵就是抓專案、抓產業。能否上項目、上什麼項目,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品質。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是主抓手、“牛鼻子”。對臨沂而言,面對“大而不強、不優、不均、不快”的發展現狀,我們必須把項目建設擺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堅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資,著力引進一批“新動能”專案、“高精尖”項目和“大塊頭”項目,加快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園區,不斷壯大產業集群,努力培育更多經濟增長點。同時不斷完善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提高放權含金量、監管實效性、服務主動性,為專案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深化改革 改進作風

打造最優質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好的環境從哪來?從改革中來!只有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把該放的權放到位,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和工作效率,充分釋放政策紅利,為企業“鬆綁”,為群眾“解絆”,為市場“騰位”,才能不斷激發經濟活力,營造出良好的營商環境。

蘇北各市的招商引資各有特點。淮安以台資為主,鹽城以韓資為龍頭,連雲港突出臨港優勢,宿遷發揮食品等傳統產業招引作用等。但一個共同點是,全力以赴、各出絕招,做好服務文章,把企業運營、招商安商環境營造到最優。

無論是徐州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建設、淮安的“‘店小二’精神、‘101’理念”,還是宿遷的“五個一”幫辦機制、鹽城的“三書合一”和行政審批告知承諾,以及連雲港的“一窗受理、一表申請、同步審批、一窗發證”模式……無一不是五市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的舉措。近年來,蘇北堅持把“放管服”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堅持“放管服”三管齊下,深入推進“不見面審批”改革,成立行政審批局,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努力做到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

專案建設,成在“服務”。市場經濟是“候鳥經濟”,哪裡的營商環境優、服務品質好、辦事效率高、投資成本低,企業就會到哪裡發展,資金就會往哪裡聚集。蘇北五市近年來高品質的發展態勢對此作出了生動詮釋,也再一次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創造力、驅動力。

進入新時代,區域之間的經濟競爭,愈發顯示出營商環境的重要性。誰的營商環境更好,誰就能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搶佔制高點、掌握主動權、實現新跨越。面對周邊地市的你追我趕,我們必須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對現行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部門規定等進行全面清理,以權力“減法”、服務“加法”,激發市場“乘法”,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必須加強紀律作風、提高服務品質、提升服務效能,真正從“官本位”轉變為商為先、民為天。必須建立完善項目建設調度、督促、檢查、考核機制,誰的服務好、誰的服務差要讓企業和群眾來評判。

“操其要於上,而分其詳於下”。專案建設不僅是推動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幹部素質的主戰場,更是砥礪作風的主考場。行走蘇北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五市在戰略規劃、項目建設、產業發展上的輝煌成果,更看到了當地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幹部團隊,感受到了他們那種主動作為、迎難而上,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工作作風和幹勁激情,一切圍繞發展、一切促進發展、一切保障發展的濃厚氛圍撲面而來。

對比蘇北,我們承認差距,但絕不甘心差距!當前,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向高品質發展進軍,已經風生潮起,但前進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一馬平川,必然荊棘叢生、困難重重、崎嶇不平。我們要以市委“3485”工作思路為遵循,學習借鑒蘇北經驗,加快轉變思想、改進作風,不畏艱險、勇於攀登,在實現高品質發展道路上,奮力創造臨沂燦爛的明天!

臨沂日報記者 孫欽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