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險些被KO的中國智慧設備製造商該長點“芯”了

【家電網 HEA.CN 2018年4月21日綜合】2018+7=2025, 這個數位剛好是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節點。

本月16日, 美國商務部官員透露, 因為違反美國制裁規定, 美國企業或被禁止在未來7年內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銷售核心元器件, 社會輿論認為其矛頭指向的正是崛起中的“中國製造2025”。

公開信息己經表明, 若美國商務部對涉案企業的禁令全面實施, 將會對核心技術過份依賴海外公司尤其是美國高科技公司的中興通訊移動產品硬體業務造成致命性的打擊。

在Android Authority的分析報告中估計, 在中興的通訊設備中有25%到30%的零部件來自美國, 而中國的晶片廠商沒有能力提供其所需要的高速AD/DA、調製器、高性能鎖相環、中頻VGA等產品。 這意味著短時期內, 中興恐怕將面臨無法大規模製造和海外出售任何通訊類設備。 市場多數觀點認為, 由於在終端設備的研發上對美國高科技上游產業鏈的高度依賴,

中興恐怕難以熬過七年禁令期, 破產或是其最終的結局。

中國智慧設備處於產業鏈末端, 倍受牽制

本次制裁事件是否是表面看上去那樣, 中興只是中了中美貿易戰爭的流彈, 但自省的角度上, 對中國智慧設備企業是一個預警, 在智慧電器時代, 若製造業在作業系統、晶片, 尤其是半導體方面對海外公司產品繼續過份倚重, 而中國對應的替代產品研發企業卻鳳毛麟角, 未來在真正的貿易戰爭上更沒有任何反擊之力。

據海關總署統計, 2017年1月到5月, 中國積體電路進口進口1391.44億元, 總額為6072.49億元。 大量的國產品牌如小米、OPPO、VIVO等使用的都是高通產的晶片。 每賣出一台手機就有一部分費用流入高通手裡, 也有一部分流入ARM手裡, 一層接一層, 進而形成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鏈。 而作為世界工廠, 中國卻處於產業鏈的末端。

更為尷尬的是, 即便是中國自主研發和生產晶片, 也依然受到美國公司的專利制約。 據HEA瞭解, 半導體的生產流程一般包括設計、流片生產、封裝測試三個步驟。

其中晶片設計的過程中所包括的電路設計、模擬驗證、綜合、時序分析、版圖設計等一系列流程均離不開EDA工具。 而EDA工具的生產廠商目前只有SYNOPYS、Cadence、Mentor三家美國公司, 國內晶片設計對這三家公司的依賴程度為100%。

另外, 進行納米級別的流片生產需要光刻機。 而目前光刻機只有美國Apploed Materials公司以及荷蘭ASML等少數企業能夠生產, 一台光刻機售價3.6億人民幣, 而市場卻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三星、海力士、台積電等半導體晶片巨頭訂購光刻機時經常互相卡位。

即便解決了晶片代工或者使用國內自主生產的晶片, 不過最終的成品也將落後主流至少兩代。 如果智慧設備不能保證性能健康反覆運算,

其也無法衍生和世界同步的智慧生態。

綜上來看, 在半導體產業鏈上, 幾乎中國智慧設備企業在產品每個核心部件上都被卡住喉嚨。

中國智慧設備企業的兩個選擇:替代與自產

近幾年來大量資本和風投密集湧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產業中, “共用單車”、“移動支付”、“無人零售”一個接一個風口湧現, 而這些新技術也事實上驅動了中國現在代經濟的領先發展。 然而不管是“共用單車”還是“移動支付”, 軟體應用層面的背後都離不開智慧硬體, 市場的放大更為智慧設備製造商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若東亞發生區域性戰亂或嚴重自然災害, 韓國的面板技術和日本的攝像機鏡頭必然將以抬高價格為手段來遏制中國製造的喉嚨。 早年間位於泰國的硬碟生產基地受到地震的影響而縮小產能,給全球帶來了長達三年的漲價影響。

對於中國的智慧設備企業而言,只有尋找新的可替代產品,以及自主研發的兩條道路。然而,半導體的產業鏈極其龐大,所涉及的技術方方面面。在短短數年內,難以趕上世界主流,實現自給。然而,在全球貿易的潮流下,自給自足不是明智的做法。和日本與韓國一樣,中國需要掌握的並非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而可以是產業鏈中的一環,又或者是足以影響世界的一項專利,如記憶體、主機板等,又或者是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當手裡擁有足夠的底牌,就能夠在世界貿易中,佔據主動的位置,在談判桌上擁有足夠的籌碼。

近幾年我國加大了對半導體產業的投入初現成效,然而高初始化投入為特性的半導體產業建設,需要持續的資本耐心和對應的研發人才,環境尚處於條件缺席階段。

不過“中國芯”的成長之路雖然坎坷,但也不必過於悲觀。中興事件給敲響了警鐘,引起足夠的重視,清楚地認識到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差距,正視科技才是一個強國的立國之本。也有觀點認為此案將會點燃中國企業對科技創新的熱情。大部分流向互聯網、金融、房地產的投資,而經此一“塹”,將會逐漸向基礎科技傾斜,付出幾代人的努力逐漸成為世界性的科技強國。

早年間位於泰國的硬碟生產基地受到地震的影響而縮小產能,給全球帶來了長達三年的漲價影響。

對於中國的智慧設備企業而言,只有尋找新的可替代產品,以及自主研發的兩條道路。然而,半導體的產業鏈極其龐大,所涉及的技術方方面面。在短短數年內,難以趕上世界主流,實現自給。然而,在全球貿易的潮流下,自給自足不是明智的做法。和日本與韓國一樣,中國需要掌握的並非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而可以是產業鏈中的一環,又或者是足以影響世界的一項專利,如記憶體、主機板等,又或者是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當手裡擁有足夠的底牌,就能夠在世界貿易中,佔據主動的位置,在談判桌上擁有足夠的籌碼。

近幾年我國加大了對半導體產業的投入初現成效,然而高初始化投入為特性的半導體產業建設,需要持續的資本耐心和對應的研發人才,環境尚處於條件缺席階段。

不過“中國芯”的成長之路雖然坎坷,但也不必過於悲觀。中興事件給敲響了警鐘,引起足夠的重視,清楚地認識到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差距,正視科技才是一個強國的立國之本。也有觀點認為此案將會點燃中國企業對科技創新的熱情。大部分流向互聯網、金融、房地產的投資,而經此一“塹”,將會逐漸向基礎科技傾斜,付出幾代人的努力逐漸成為世界性的科技強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