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江口沉銀”遺址 考古取得重大成果

“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 上世紀50年代以來該遺址陸續發現一些重要文物, 該遺址初步認為可能與張獻忠“江口沉銀”有關。 2017年1月至4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共同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 發掘出水文物3萬餘件, 為研究明代中晚期社會歷史、研究張獻忠大西政權提供了重要材料。 今年4月10日, 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成功入選2017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據傳當年張獻忠的千船金銀珠寶從成都順水南下轉移, 在四川彭山縣江口鎮“老虎灘”一帶這個兩江匯合處, 又遭到南邊武裝楊展的突襲, 千船金銀珠寶絕大都分隨船隊沉落江中。 這一次考古發現證明看史書記載的真實性, 為明朝文化研究提供了依據。

我們瞭解到, 本次二期工程一共出水12000件文物, 其中銘刻有四川地名的銀錠和船釘大量出水, 生活用品、金銀首飾與去年相比獨具特色。 船釘的大量發現, 也為認識沉船地點提供了新線索。

隨著雨季的到來, 岷江水位逐漸提高, 彭山江口沉銀遺址二期工程水下考古發掘工作也即將結束。 張獻忠江口沉銀一直是歷史之謎,

究竟是主動沉銀還是因戰爭被動將眾多珍寶遺留在此, 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 今年的考古發掘中, 發現了更多的火銃、鐵刀、鐵劍、鐵叉等兵器。

正當記者採訪時, 考古發掘的二期的工程現場, 就有工作人員有所發現。

本次考古發掘是四川首次開展的水下考古發掘專案, 考古工作創新了工作理念, 運用了大量的新技術, 針對遺址處於岷江河道內的實際情況, 通過圍堰解決發掘平臺, 為今後灘塗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的發掘提供了工作範式和借鑒經驗。

在本次考古發掘中,

最重要的一個文物, 便是國內首次出水的“明代蜀王金寶”, 據明史記載, 皇子封親王, 授金冊金寶。 世子承襲王位, 止授金冊, 傳用金寶, 也就是說每個藩王府只有唯一一枚金寶, 因此較金冊顯得更為稀少和珍貴。 相比民間的挖寶之說, 考古發掘除了最大程度保護文物本身, 還要盡可能的保護遺址, 作為如此重大的考古專案, 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不僅能收穫大量的重要文物, 這一件件銀錠, 木鞘, 金器背後的文化價值, 歷史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而在新聞通報會現場, 江口沉銀遺址也正式更名為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 後續的出水文物展覽以及博物館和遺址公園的建設也正在籌備規劃中。

四川廣電全媒體記者為您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