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折子戲回憶殺駕到,歲月安歌酒別夢寒,汴梁小宋城帶您追憶年華!

折子戲--顧名思義, 它是針對本戲而言的, 它是本戲裡的一折, 或是一出。 流傳至今的以折子戲多, 不少久演而不衰。 究其原因:從內容上看, 好的折子戲矛盾衝突尖銳激烈, 人物形象鮮活生動, 故事情節相對完整, 其思想觀點有較強的人民性;而在結構安排上, 往往別出心裁, 不落俗套, 一下子就能緊緊抓住觀眾。 從形式上看, 京劇折子戲集中而突出地體現了京劇的藝術特徵, 即生、旦、淨、醜的不同行當, 唱、念、做、打的基本四功, 為紀念大師陳素真誕辰一百周年, 折子戲于汴梁小宋城帶您追憶年華!

憶王孫

落梅風動晚窗開

歎息如從清夢來

目送幽人下石苔

一聲唉

踏斷枯枝敲斷釵

陳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 , 女, 原名王若瑜。 出生于河南開封, 曾擔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 她8歲拜師, 10歲登臺, 成為豫劇界一代女演員。 13歲收徒, 人稱豫劇甘羅。 她是戲曲教育家、豫劇改革家(將古典舞、默劇融入豫劇)。

並創豫劇界流派"陳門藝術", 被觀眾和劇作家及戲曲大師們譽為:豫劇一代宗師、豫劇舞臺上的一尊美神、河南梅蘭芳、豫劇皇后、豫劇大王。

陳素真是豫劇六大名旦中年齡較長, 從藝早, 成名早的豫劇大師, 因豫劇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為主,

而陳素真則是邊打邊唱、邊唱邊舞, 唱、念、做、打、舞綜合運用, 因此為中國豫劇六大名旦之首。

當然, 大多折子戲不是全面對其藝術特徵的體現, 而更多的則是側重於京劇行當或四功的某一方面, 從而成為這一方面的代表作。

第三, 與形式上體現京劇的藝術特徵相聯繫的, 有些折子戲經過京劇藝術大師的精心創造, 賦予個人在表演藝術方面鮮明特色, 逐漸成為京劇藝術流派的代表劇碼。 這應當說是京劇折子戲最重要的特點, 也是它久演不衰、得以流傳的最重要的原因。

較為經典家喻戶曉的折子戲的劇碼有霸王別姬, 貴妃醉酒, 梁祝, 沙家浜, 空城計等。

“素韻.真聲”河南廣播電視臺《梨園春》欄目

紀念豫劇大師誕辰一百周年特別節目

時間:4月21日19點30

地點:汴梁小宋城歌劇院

《素韻.真聲》陳派折子戲首場

時間:4月22~23日下午14點30(點售)

當一齣戲結束時,我們才猛然驚醒,所有的劇中人都將離去,去奔赴下一個舞臺,演繹自己之後的人生。儘管你戀戀不捨,儘管你依然沒有從戲中走出,但你卻別無選擇!(你脫下鳳冠霞衣,我將油彩擦去,大紅的幔布閉上了這出折子戲)。

當一齣戲結束時,我們才猛然驚醒,所有的劇中人都將離去,去奔赴下一個舞臺,演繹自己之後的人生。儘管你戀戀不捨,儘管你依然沒有從戲中走出,但你卻別無選擇!(你脫下鳳冠霞衣,我將油彩擦去,大紅的幔布閉上了這出折子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