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為什麼父母吵架時孩子通常很懂事?這6個眼淚紛紛的真相你知多少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 父母吵架的時候, 孩子往往比較懂事, 有的孩子會變得很乖, 不再調皮搗蛋了。 有的孩子會勸爸爸媽媽不要打架, 有的孩子則會默默地躲在一邊……那麼, 為什麼父母吵架時候孩子通常很懂事?

其實, 這是一個有點沉重的話題:所謂的“懂事”是應該加上引號的, 因為孩子看見父母吵架會很是傷心、難過或不安, 所以才表現得“懂事”的。

或許孩子以為:

父母吵架是因為自己不乖, 想著如果自己懂事些, 爸爸媽媽也許就不吵了, 而表現出“乖乖”的一面。

那麼, 這種表面上看似的“懂事”, 實際上卻是一種“內傷”, 是孩子對自己情緒的“壓抑”, 因此這也是一種消極的情緒表現。

其實。 孩子很會察言觀色的, 即使很小的嬰兒也能識別出他人的情緒, 尤其是對父母的情緒, 他們的反應是非常敏感。

有研究指出, 6-12個月的嬰兒即便在睡著的時候, 他們小小的大腦也會對憤怒的語調有所反應,

所以, 他們能根據父母平時的一些情況來調整自己的狀態。

比如, 有的嬰兒當看到媽媽面無表情、沒有任何回應時, 他就會逗媽媽開心, 自己弄出一些聲響或做個鬼臉等, 以舒緩母親緊繃的情緒。 如果媽媽對他的行為仍然毫無反應,

那他就會立刻乖乖的老實呆著, 一動不動, 變得“懂事”起來, 但心情很沮喪。

通常, 父母吵架時, 嬰兒會感到十分恐懼, 常常因此而哭泣。 並且一開始還不敢大聲的哭, 怕自己的哭聲使父母更加發火。

對於大點的孩子來說, 比如, 3歲以後的孩子, 父母的爭吵會將他們嚇到, 這時已經具備自我意識的他們, 會產生更加恐懼的情緒, 他們或許會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比如, “爸爸, 不要罵媽媽了, 我學乖點好不好?”勸阻父母吵架, 從而表得的“乖乖”的。

因此, 孩子表面上看似的“懂事”, 實際是孩子的情緒壓抑, 又是一種內在的行為防禦和抵制。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 父母吵架的時候出現哪種情況, 會使孩子表現“懂事”呢?

1、你們有沒有相互嘲笑對方, 把對方說得一無是處?

2、你們是否各自拉孩子站隊:你說爸爸對、還是媽媽對?

3、在爭吵中之中, 你們是否表現出輕蔑、瞧不起對方的態度?

4、你們是否喜歡冷戰, 相互不理不睬?最後, 讓對方抓狂?

5、你們是否向孩子哭訴, 比如“你爸爸總是欺負我,

你長大後一定要為我報仇”?

6、你們有沒有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 比如“你爸爸脾氣暴躁, 你可千萬不能學他”?

……

這些情況, 個個都會像“炸彈”一樣, 毀滅孩子內心的和諧與安全感, 使他陷入消極的情緒漩渦, 而誠惶誠恐地表現出“懂事”的一面, 這也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經常吵架,會給孩子埋下情感心理的問題種子。因為他們這時候還不明白是非對錯,又不知道如何正確的處理,從而使自己陷入恐懼的情緒之中。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中,主動的乖巧是懂事,被動的“懂事”是恐懼。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父母之間應避免爭吵,和睦相處,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經常吵架,會給孩子埋下情感心理的問題種子。因為他們這時候還不明白是非對錯,又不知道如何正確的處理,從而使自己陷入恐懼的情緒之中。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中,主動的乖巧是懂事,被動的“懂事”是恐懼。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父母之間應避免爭吵,和睦相處,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