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專欄|趙曉:信用決勝未來,從第三代信用看區塊鏈貨幣

作者簡介:趙曉經濟學博士、經濟學家、香柏領導力機構首席經濟學家;曾供職於國家經貿委、國務院國資委等政府機構;曾任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哈佛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訪問學者。

區塊鏈之爭

早在2013年, 比特幣則表示, “以色列央行的立場是虛擬貨幣應當被視為金融資產”。

從信用看區塊鏈貨幣

究竟如何看待區塊鏈貨幣?

筆者認為, 只有從人類信用變遷的角度才能看得清楚。 貨幣的本質是信用, 交易也必須基於信用;而區塊鏈貨幣因應的其實是人類第三代信用的發展變遷。 看清這點,

就會看清區塊鏈貨幣的本質與未來;看錯這點, 就會痛失未來貨幣金融與新經濟的制高點。

前段時間, 筆者率領一個研究團隊完成了《共用經濟2.0:誰將領導明天?》(《經濟日報》出版社2018年)這一本書的創作。 在研究中, 我們發現, 共用經濟商業模式能否成功, 前提在於網路平臺的信任構建能否成功。 正如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對共用經濟的調研報告所顯示的:信任是發展共用經濟的核心, 沒有信任就沒有共用經濟;信任、便利性和參與感是推動共用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共用經濟的交易因為不是現貨交易, 雙方當事人可能互不相識, 而且因為見不到交易標的實物, 買賣雙方都存在交易風險。

上圖:信任就是金錢。 或者可以說, 信任帶來財富。

以Airbnb(愛彼迎)為例。 在互聯網之前的時代, 租房通常都要雙方見面, 彼此有初步的熟悉和信任才行, 作為房屋擁有者的我們如何能夠想像把自己的房子租給從未謀面的陌生人, 房子和財產萬一損失了怎麼辦?同樣, 作為客人的我們又如何能夠想像住進一個從未認識的人的家中,

萬一走進了“人肉包子店”怎麼辦呢?可以想像, 在傳統信任的基礎上, Airbnb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

Airbnb是一個旅行房屋租賃社區, 使用者可通過網路或手機應用程式發佈、搜索度假房屋租賃資訊並完成線上預定程式。

Airbnb已經超越希爾頓等傳統酒店集團, 重塑了酒店行業, 你可以從個人的手中租住一間房屋, 而不是從一家酒店中租住。

那麼, Airbnb(愛彼迎)如何突破傳統信任關係, 在素未謀面的兩個陌生人之間建立起信任呢?他們把信任分為“不同需求層次”, 為讓人們彼此信任, 大量使用了互聯網技術。

首先, 安全是基礎。 沒有安全, 人們將無法相互信任。 Airbnb(愛彼迎)使用最新技術和機器學習來評估每次預訂前的風險;實施監控清單核查;對每位房東和房客實施背景核查;召集居家安全研討會, 免費發放煙霧和一氧化碳探測器, 並提供記錄重要突發資訊的線上安全卡;採用多重身份驗證, 每當使用者從新設備登錄時, 都需要通過額外的驗證,

確保所有Airbnb帳戶安全;當用戶使用Airbnb的安全線上平臺時, 資金始終得到安全保障;此外, 在客人安全入住之前, 他們不會將付款轉至房東帳戶, 也絕不會要求客人匯款或直接向其他用戶付款。

其次, Airbnb(愛彼迎)還將每位用戶都建立起一個詳細的個人資料頁面, 其中包含個人及家庭背景等有效資訊;房東還可以要求房客在預訂房源之前提供有效身份證件, 如護照或駕駛執照, 房東也同樣必須提供其身份證件;Airbnb的安全通訊工具還可讓房東和房客在提交預訂或確認預訂之前, 進行溝通、瞭解彼此;房客和房東在每次退房之後, 可以公開發佈對彼此的評論, 作為以後其他房東和房客的參考。

再次, Airbnb還進一步提供專業團隊服務, 從而進一步升級“陌生人信任”。Airbnb的客服以及信任與安全團隊提供24小時11種不同語言的線上服務。Airbnb並提供重新預訂協助、退款、補償服務,以及“房東保障金”和“房東保障險計畫”。這些服務可以説明客人順利解決問題。

如此,Airbnb雖然無法消除房東或房客旅行中的所有風險,也不能保證絕對安全,但可以保證為每位房東和房客提供較傳統租房更加滿意的服務體驗,從而跨越“信任鴻溝”。

2016年,在Airbnb 的3000多萬次住宿中,僅有0.009%的住宿報告出現重大財產損失(重大財產損失定義:在房東保障金計畫中,申訴補償超過1,000美元的情況)。這個比例,相當於連續27年每天接待一組新的房客,而無需擔心重大財產損失。

從上述案例,筆者有一個重大發現,那就是互聯網帶來了社會信任關係的革命性、歷史性變化。在傳統社會,人們能夠信任的物件是“熟人”,由此產生自然經濟。現代社會,“熟人信任”轉向了“組織信任”以及“品牌信任”,因此,人們可以基於契約去和陌生人交易,自然經濟也因此升級進入現代市場經濟。行業協會、大企業、大品牌、媒體等因為擁有更高的信任,因此在交易中扮演著更重要的商業角色並獲得商業“溢價”,而政府則承擔貨幣發行的角色。

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社會信任關係開始了新的變遷,進入到第三代信任,即從第一代的“熟人信任”、第二代的“組織信任”與“品牌信任”,轉向了“陌生人信任”,從而貨幣、金融以及經濟蘊含著更大的擴張機會。

“第一代信任”即“熟人信任”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

一是信任並不完全,“殺熟”就是熟人信任中的信任黑洞;

二是信任的人群規模過於狹小。

以組織信任和品牌信任為標誌的“第二代信任”較“第一代信任”有質的飛躍,但局限依然明顯。

其一,信任仍然不完全。例如“組織”信任危機屢屢發生,就連大眾汽車這樣的品牌企業都出現了道德風險,試問人們還敢信任哪個企業?至於傳統媒體的公信力更是備受質疑。

其二,“第二代信任”是基於中心的信任,因此自然要受限於中心的信任邊界;同時,中心一旦崩坍,則信任危機連帶經濟危機必然爆發。

互聯網力圖超越“第二代信任”,走向“第三代信任”即“陌生人信任”。“第三代信任”不靠熟人,不靠組織,也不靠政府,而是致力於“我信人人,人人信我”,靠互聯網上的民意,靠互聯網大資料構成的口碑和畫像,靠互聯網社群也就是與客戶同類的其他陌生人客戶的資訊。在互聯網時代,最值得相信的不是熟人,不是組織,正是和客戶類同的其他客戶的體驗和回饋以及互聯網信任社群。這個時候,社會化網路的新規則逐漸打破了傳統的極權統治和森嚴的等級制度,開始創造一個開放、高參與度以及充分自由的新社會,這種規則亦被稱作“民眾集體協作武器”。

美國總統川普競選時,幾乎所有傳統媒體的“民意調查”都顯示他會失敗,而互聯網的“茶黨言論”,社交媒體的大資料資訊則顯示川普將獲勝,這證明互聯網“同類人信任”和“陌生人信任”的確較傳統媒體更具公信力。而是因為互聯網構建起了人類的第三代信任關係,“陌生人信任”及以其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才正式到來,Uber、Airbnb等新商業模式才能一舉成功,而去中心化、不依賴於壟斷性組織——政府的區塊鏈貨幣也才有可能橫空出世並日漸興盛。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完全可以超越熟人、超越組織、超越品牌甚至超越國界,通過互聯網民意、各種消費者評分形成的口碑和排名以及有效的互聯網信任社群,建立起以同類人(其他消費者)互信為基礎的“陌生人信任”關係,這也就是人類的“第三代信任”。

社會信用關係演變的三個階段

區塊鏈貨幣將改變人類未來

中本聰在2008年,於《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出“區塊鏈”概念,並在2009年創立了比特幣社會網路,開發出第一個區塊,即“創世區塊”。此後,區塊鏈共用價值體系首先被眾多的加密貨幣效仿,並在工作量證明上和演算法上進行了改進,區塊鏈生態系統也在全球不斷進化,出現了首次代幣發售ICO、智慧合約區塊鏈乙太坊、“輕所有權、重使用權”的資產代幣化共用經濟以及區塊鏈國家等新現象。目前,人們正在利用這一共用價值體系,在各行各業開發去中心化電腦程式(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簡稱Dapp),在全球各地構建去中心化自主組織和去中心化自主社區(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 簡稱DAS),從而刮起區塊鏈貨幣與經濟的旋風。

在筆者看來,除了政府對區塊鏈可以理解的保守態度,仍不願承認區塊鏈是貨幣外,區塊鏈事實上已具有貨幣的所有特徵,同時也已擁有貨幣的所有功能如交易功能。例如交換媒介、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價值儲藏等。數位貨幣具有四種維度,其在價值上是信用貨幣,在技術上是加密貨幣,從實現來看是演算法貨幣,從應用場景來看則是智慧貨幣。難怪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基層項目/Level One Project》要利用區塊鏈幫助世界各地20億缺乏銀行帳戶的民眾;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則擬使用《區塊建設/Building Blocks》使其現金扶貧業務更快,更便宜,更安全;而中國的壹基金也早已在汶川地震中接受比特幣的捐款。

關鍵在於信任是貨幣的基礎,也是交易的基礎。區塊鏈貨幣是建立在互聯網為新技術驅動的、更高水準的第三代信任基礎上。因此,筆者相信,它必將大有前途。筆者在《共用經濟2.0:誰將領導明天?》一書中已論證,共用經濟已從生活資料+簡單共用的1.0模式,進入到生產資料+生態共用的2.0模式。而筆者以為,區塊鏈貨幣的發展與成熟或將形成共用貨幣+全面共用的共用經濟3.0模式。最終,區塊鏈貨幣勢必引發人類貨幣、金融與經濟的革命!

當然,區塊鏈貨幣因為對傳統政府壟斷的貨幣的挑戰,勢必引發許多國家和政府的抵制,但這只能影響區塊鏈貨幣的發展速度,卻無法改變根本的發展方向。眾所周知,猶太人是最懂金融的人群,筆者注意到以Bloomberg為代表的猶太人團體正大力推動區塊鏈貨幣,而以色列所代表的真正的創新國家正積極開放區塊鏈貨幣。2018年2月以色列最高法院正式做出決定,要求銀行允許比特幣等數位貨幣交易,嚴禁他們限制與該行業相關的公司的銀行帳戶,此舉成為區塊鏈貨幣的重大勝利。

因此,從未來趨勢來看,區塊鏈貨幣必然逐步站穩腳跟並形成大勢,最終改定人類貨幣、金融以及經濟。這個時候,個人、企業或國家能夠更早地認識其本質,適應大趨勢,就將在未來勝出,否則遲早淪為恐龍。

筆者結論:

人類的信用業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即從第一代“熟人信任時代”、第二代“他人(機構/品牌等)信任時代”開始走向“人人(陌生人)信用時代”,並由此帶來共用經濟、區塊鏈等新商業模式以及新貨幣、新經濟形態。這值得個人、企業和政府都格外重視,因為信用決勝未來,唯有洞察時代變化,懂得借助新技術重建信用、建構核心竟爭力者有未來!

從而進一步升級“陌生人信任”。Airbnb的客服以及信任與安全團隊提供24小時11種不同語言的線上服務。Airbnb並提供重新預訂協助、退款、補償服務,以及“房東保障金”和“房東保障險計畫”。這些服務可以説明客人順利解決問題。

如此,Airbnb雖然無法消除房東或房客旅行中的所有風險,也不能保證絕對安全,但可以保證為每位房東和房客提供較傳統租房更加滿意的服務體驗,從而跨越“信任鴻溝”。

2016年,在Airbnb 的3000多萬次住宿中,僅有0.009%的住宿報告出現重大財產損失(重大財產損失定義:在房東保障金計畫中,申訴補償超過1,000美元的情況)。這個比例,相當於連續27年每天接待一組新的房客,而無需擔心重大財產損失。

從上述案例,筆者有一個重大發現,那就是互聯網帶來了社會信任關係的革命性、歷史性變化。在傳統社會,人們能夠信任的物件是“熟人”,由此產生自然經濟。現代社會,“熟人信任”轉向了“組織信任”以及“品牌信任”,因此,人們可以基於契約去和陌生人交易,自然經濟也因此升級進入現代市場經濟。行業協會、大企業、大品牌、媒體等因為擁有更高的信任,因此在交易中扮演著更重要的商業角色並獲得商業“溢價”,而政府則承擔貨幣發行的角色。

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社會信任關係開始了新的變遷,進入到第三代信任,即從第一代的“熟人信任”、第二代的“組織信任”與“品牌信任”,轉向了“陌生人信任”,從而貨幣、金融以及經濟蘊含著更大的擴張機會。

“第一代信任”即“熟人信任”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

一是信任並不完全,“殺熟”就是熟人信任中的信任黑洞;

二是信任的人群規模過於狹小。

以組織信任和品牌信任為標誌的“第二代信任”較“第一代信任”有質的飛躍,但局限依然明顯。

其一,信任仍然不完全。例如“組織”信任危機屢屢發生,就連大眾汽車這樣的品牌企業都出現了道德風險,試問人們還敢信任哪個企業?至於傳統媒體的公信力更是備受質疑。

其二,“第二代信任”是基於中心的信任,因此自然要受限於中心的信任邊界;同時,中心一旦崩坍,則信任危機連帶經濟危機必然爆發。

互聯網力圖超越“第二代信任”,走向“第三代信任”即“陌生人信任”。“第三代信任”不靠熟人,不靠組織,也不靠政府,而是致力於“我信人人,人人信我”,靠互聯網上的民意,靠互聯網大資料構成的口碑和畫像,靠互聯網社群也就是與客戶同類的其他陌生人客戶的資訊。在互聯網時代,最值得相信的不是熟人,不是組織,正是和客戶類同的其他客戶的體驗和回饋以及互聯網信任社群。這個時候,社會化網路的新規則逐漸打破了傳統的極權統治和森嚴的等級制度,開始創造一個開放、高參與度以及充分自由的新社會,這種規則亦被稱作“民眾集體協作武器”。

美國總統川普競選時,幾乎所有傳統媒體的“民意調查”都顯示他會失敗,而互聯網的“茶黨言論”,社交媒體的大資料資訊則顯示川普將獲勝,這證明互聯網“同類人信任”和“陌生人信任”的確較傳統媒體更具公信力。而是因為互聯網構建起了人類的第三代信任關係,“陌生人信任”及以其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才正式到來,Uber、Airbnb等新商業模式才能一舉成功,而去中心化、不依賴於壟斷性組織——政府的區塊鏈貨幣也才有可能橫空出世並日漸興盛。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完全可以超越熟人、超越組織、超越品牌甚至超越國界,通過互聯網民意、各種消費者評分形成的口碑和排名以及有效的互聯網信任社群,建立起以同類人(其他消費者)互信為基礎的“陌生人信任”關係,這也就是人類的“第三代信任”。

社會信用關係演變的三個階段

區塊鏈貨幣將改變人類未來

中本聰在2008年,於《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出“區塊鏈”概念,並在2009年創立了比特幣社會網路,開發出第一個區塊,即“創世區塊”。此後,區塊鏈共用價值體系首先被眾多的加密貨幣效仿,並在工作量證明上和演算法上進行了改進,區塊鏈生態系統也在全球不斷進化,出現了首次代幣發售ICO、智慧合約區塊鏈乙太坊、“輕所有權、重使用權”的資產代幣化共用經濟以及區塊鏈國家等新現象。目前,人們正在利用這一共用價值體系,在各行各業開發去中心化電腦程式(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簡稱Dapp),在全球各地構建去中心化自主組織和去中心化自主社區(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 簡稱DAS),從而刮起區塊鏈貨幣與經濟的旋風。

在筆者看來,除了政府對區塊鏈可以理解的保守態度,仍不願承認區塊鏈是貨幣外,區塊鏈事實上已具有貨幣的所有特徵,同時也已擁有貨幣的所有功能如交易功能。例如交換媒介、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價值儲藏等。數位貨幣具有四種維度,其在價值上是信用貨幣,在技術上是加密貨幣,從實現來看是演算法貨幣,從應用場景來看則是智慧貨幣。難怪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基層項目/Level One Project》要利用區塊鏈幫助世界各地20億缺乏銀行帳戶的民眾;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則擬使用《區塊建設/Building Blocks》使其現金扶貧業務更快,更便宜,更安全;而中國的壹基金也早已在汶川地震中接受比特幣的捐款。

關鍵在於信任是貨幣的基礎,也是交易的基礎。區塊鏈貨幣是建立在互聯網為新技術驅動的、更高水準的第三代信任基礎上。因此,筆者相信,它必將大有前途。筆者在《共用經濟2.0:誰將領導明天?》一書中已論證,共用經濟已從生活資料+簡單共用的1.0模式,進入到生產資料+生態共用的2.0模式。而筆者以為,區塊鏈貨幣的發展與成熟或將形成共用貨幣+全面共用的共用經濟3.0模式。最終,區塊鏈貨幣勢必引發人類貨幣、金融與經濟的革命!

當然,區塊鏈貨幣因為對傳統政府壟斷的貨幣的挑戰,勢必引發許多國家和政府的抵制,但這只能影響區塊鏈貨幣的發展速度,卻無法改變根本的發展方向。眾所周知,猶太人是最懂金融的人群,筆者注意到以Bloomberg為代表的猶太人團體正大力推動區塊鏈貨幣,而以色列所代表的真正的創新國家正積極開放區塊鏈貨幣。2018年2月以色列最高法院正式做出決定,要求銀行允許比特幣等數位貨幣交易,嚴禁他們限制與該行業相關的公司的銀行帳戶,此舉成為區塊鏈貨幣的重大勝利。

因此,從未來趨勢來看,區塊鏈貨幣必然逐步站穩腳跟並形成大勢,最終改定人類貨幣、金融以及經濟。這個時候,個人、企業或國家能夠更早地認識其本質,適應大趨勢,就將在未來勝出,否則遲早淪為恐龍。

筆者結論:

人類的信用業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即從第一代“熟人信任時代”、第二代“他人(機構/品牌等)信任時代”開始走向“人人(陌生人)信用時代”,並由此帶來共用經濟、區塊鏈等新商業模式以及新貨幣、新經濟形態。這值得個人、企業和政府都格外重視,因為信用決勝未來,唯有洞察時代變化,懂得借助新技術重建信用、建構核心竟爭力者有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