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威馬發佈會結束後:有些微信群火了,有些投資人涼了

雷鋒網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公路飛行”(微信ID:gonglufeixing), 作者:一冉;雷鋒網經授權轉載。

創業維艱, 造車尤甚

汽車的整車製造領域, 很難有創業公司。

在特斯拉汽車之前, 上一家在北美創業成功的汽車品牌, 據說叫克萊斯勒, 歷史顯然要追溯到我出生之前很久。 Elon Musk從2004年參與創辦的特斯拉汽車, 激勵了全球各地對汽車蠢蠢欲動的資本和創業者。

但很少有人反復提及一個事實:從2000-2010年間, 先後誕生在北美五十家左右的創業造車公司, 最終只有一家跑了出來。 而且, 這家公司至今還沒有完全平安著陸, 實現可持續的盈利。

特斯拉正在Model 3的“生產地獄”中無比煎熬

可見汽車創業有多不容易。 不容易的事情, 不代表不應該去做。 有些業內人士, 對新造車勢力, 時常有一種輕蔑和嘲諷:

說起A公司, 肯定不行!(不如我們)

說起B公司, 這家騙錢的!(不如我們)

說起C公司, 他們沒機會!(不如我們)

我覺得這些觀點相當程度是有道理的, 但如果我們硬要去賭某家車企的結局, 這其實沒有很大的意義。

單一車企創業造車成功, 是個小概率。 而押寶它的反面, 就是押寶一個大概率。 押寶一個大概率並且最終說對了, 第一不能證明你聰明過人,

第二不能讓你賺到錢。

如果你去美國的賭場押寶馬刺季後賽第一輪被勇士淘汰, 你多少還能賺一點。 (勇士隊晉級賠率為1:1.02, 懸念很小)我更願意引用泡泡網、汽車之家、車和家創始人李想先生的一段話:

習慣糾結於是非對錯的人, 可以很好的收穫到:1、滿滿的負能量;2、越來越窄的視野;3、幾乎為零的勇氣。 可謂一舉三得。

我欣賞這種積極的人生觀, 無論是人的一生, 還是一家企業的一生, 都是如此。

最傳統的新造車勢力

我昨天(編者注:4月20日)參加了威馬的新車發佈會。 必須承認, 對這家公司有一些特別的感情聯繫:

我以前在上汽通用工作, 而威馬汽車團隊中的很多人, 都曾經在上汽通用從業。 其中還有我在汽車圈的引路人。 最近幾年中國誕生了很多家創業造車公司,

其中很多都披著互聯網的時髦外衣。 威馬這家新造車企業, 創辦時間和蔚來汽車差不多。

但三四年來, 它很少登上頭條。 它沒有參加過任何電動車國際賽事, 沒給過贊助, 沒拿過冠軍。 沒有打造過夢幻概念車。 沒有在海外開過大型發佈會。 沒有多少“互聯網基因”, 至少沒看到很多互聯網或者資本圈的明星高管的加入。 沒有豪華外籍兵團, 沒有龐大的海外研發中心。 至今也沒有建成任何醒目的豪華展廳。 所以絕對不要把“互聯網造車”的帽子扣在威馬身上, 它是配不上的。

它就是一家新成立的傳統汽車製造公司。 由一群純粹的汽車人打造而成。 過去幾年他們做的事情都顯得十分傳統、老老實實:

剛成立就開始準備自己建造的製造工廠, 最終落地在溫州;

剛成立就開始張羅搞一張自己的汽車生產資質;

剛成立就拉了一幫上汽通用、富豪等汽車公司背景的核心團隊, 包括創始人沈暉, 行銷公司負責人陸斌等內在, 都是純汽車人, 不是互聯網人或者資本界精英;

成立了好幾年, 沒怎麼做行銷, 沒在這方面花多少錢, 社會知名度真不高。

現在工廠建設好了, 生產線上車輛開始試裝了, 各地經銷商管道開始準備了, 就在北京開了一個產品戰略發佈會。

如果這不叫傳統汽車公司, 什麼叫傳統汽車公司?上汽、吉利、長城、廣汽, 打法跟這個都差不多:無非是建廠、研發、準備管道、製造、最後發佈產品、開始賣車。

威馬的戰略發佈會說了很多資訊,就只記得一點:第一款新車EX5的售價。

圖內寫的是等速續航,實際三個電池版本的NEDC綜合續航從低到高分別是300/400/460公里

補貼後9.9萬的極致低價,是不面向私人消費者,提供給出行服務等B端大客戶的;

補貼後11.23萬起步、綜合續航300km的EX5普通版,可以說刷新了行業價格的下限;

據私下瞭解,定價較高的EX5 Pro版本,在性能、配置等方面,較EX5普通版有一定的提升。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威馬EX5的價格意味著什麼?會不會威馬EX5只顧著堆電池,科技水準特別低?交付遙遙無期?並不會。

從官方發佈的配置清單來看,這台緊湊級SUV的標配水準不低。據私下瞭解,消費者應該能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末或者第四季度開上這台車。

如果說比亞迪、上汽、北汽都是穿鞋的體面大廠。那麼新創公司可以說都是光腳丫的,從0起步出來混江湖,拼命也想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蔚來ES8第一個出牌,走的是高端路線。而威馬EX5,則是帶著“電動車普及者”的企業口號,想要結束新能源車的高利潤週期。從對威馬聯合創始人陸斌的交流中,也印證了這個觀點。

陸斌說:發佈會裡有句話叫威力覺醒,意思他們要用“微利”讓新能源車市場走向覺醒。他坦承,目前的定價是一步到位的,利潤微薄。他們已經從資本市場融到了資,從政府那邊拿到了補貼,不想讓消費者再多掏錢了。

我問了陸斌一個問題:“對比榮威ERX5,威馬EX5的大致尺寸、電池容量、配置水準,都不會差,起步定價卻低了9萬(27萬 vs 18萬),光用微利售賣,恐怕難以完全解釋。低定價的支撐在哪裡?”

他談到了這麼幾點:

1、威馬的核心團隊都是汽車人,比如創始人沈暉先生,有非常豐富的行業經驗、非常熟悉供應鏈。能確保在供應鏈的成本控制上,看齊國內領先水準,例如上汽通用、吉利汽車等公司;

2、威馬自己掌握了BMS電池管理技術,自己做電池包,在電芯採購上也沒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通過這些方式,在核心的三電方面(這是電動車成本比例最高的地方)合理控制住了成本;

3、放棄暴利模式。新創公司在節奏上本來就比很多傳統公司晚,不應該抱著高利潤的心態來進入市場,威馬希望迅速成為新能源車的頭部公司。

汽車行業的小米

創業常常有兩種路徑。

第一種是顛覆式創新。做一個別人沒做過的事情——對,就像Elon Musk的特斯拉。特斯拉用的電池、電機技術也許並不特殊,但它確實造了一台沒人造過、令人耳目一新的車。

在它之前沒有人把幾千顆松下標準電池堆在一起再用嫺熟的BMS技術去管理好它們;在Roadster和Model S/X之前,全世界大整車廠造過的電動車都像是小型食草動物;在特斯拉之前,沒有汽車公司有自己的電商系統、全球一體的直營店、自建超級充電站體系。

特斯拉讓自己形成了一個小型閉環生態,在過去的十五年,它們就是全球新能源車創業的標杆企業,現在德國大眾、保時捷、蔚來們都在或多或少的學習特斯拉的很多打法。

第二種是漸進式創新。強調小步快跑,敏捷反覆運算,不搞革命搞進化。智慧手機行業的小米和OV、汽車行業的領克和WEY,都屬於這種程度的創新。你不會覺得領克和WEY和傳統的吉利品牌、哈弗品牌一模一樣,但你也不會認為它們讓你看到了火星。

威馬汽車的套路看起來顯然不是顛覆式創新,它的操作手法還是偏向傳統的。我甚至聽到過這樣的聲音:有人說威馬打法有點土!

但如果我們站在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先生的角度出發,第一種路徑,在中國是否能夠走的通?條件是否成熟?人才和資源是否容易到位?

這是一個問題。

如果你讓我帶著中國人的中庸謹慎,不把話說死,那我會說:“嗯,很難說”。 其實我心裡想的是,根據我對特斯拉創業整個過程的研究,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創業公司在中國做出特斯拉那樣的事情,Not in 2015,Not in 2018,Maybe in 2030。

這也是為何我們今天看到:iPhone、Facebook、Inter晶片、波音大飛機、SpaceX可回收火箭,這些人類最頂尖的美好事物,總是來自美國。這是崇洋媚外嗎?這是過度自卑嗎?

我不這麼看。比世界第一科技和經濟強國遜色一籌,並不丟人。你投三分輸給史蒂芬·庫裡難道丟人嗎?你下棋輸給柯潔難道丟人嗎?

做不了蘋果手機,你可以學雷軍做個小米。

做不了Facebook,你可以學馬化騰做個微信。

做了不波音大飛機,你可以研發你自己的C919。

做不了特斯拉,你可以搞一個汽車行業的小米。

沈暉在發佈會上提到了最近超級熱門的中興事件,說:“送外賣是送不出一個強國的!”做普及型的智慧電動汽車,在沈暉看來,是一種實業報國。

創業者夢想重要,但消費者需求更重要

陸斌從另一個角度談到了威馬的初衷。

他說最初威馬的核心團隊聚集到一起的時候,從0開始思考,要造一台什麼樣的車。每個人創業的時候當然都有自己的激情和夢想,威馬的創始團隊肯定也不例外。

這些人都在國際大型車企、本土大型車企經歷了漫長歲月,他們積累了很多經驗,年富力強,借助中國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雙重東風,希望在全新的公司大施拳腳。

記得Model X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我從特斯拉借來一台試駕車,開到威馬上海總部,和陸斌先生的團隊一起分享體驗。

理想中的電動車消費者是矽谷的高級程式師、是金融行業的年輕精英,他們每天把特斯拉開會家裡充電,第二天早上人和車都能量滿滿,再次出發。

然而在中國的現實社會裡,絕大多數電動車消費者並非如此。新能源這個詞很新,但消費者其實還很傳統。

陸斌說他們曾經訪問過一位元上海的焦點客戶,客戶的家並不寬敞,他們一次去了四個人登門拜訪,客廳幾乎無法容納。顯然,這名消費者是中國無數每天需要考慮“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普通大眾中的一份子。

他們還曾經去北京走訪,由於北京特殊的政策(只允許純電動車享受新能源政策),造成了北京是車多樁少,很多用戶開著最早一代的北汽電動車,忍受160km寒酸的純電續航,每週要去排1-2次隊,只為了完成補電。

是這樣非常傳統、樸素的消費者,構成了國內新能源車的消費主力:他們並非光鮮的社會上流階級,並非思想開放的知識份子,並非每分每秒都在擁抱互聯網的新千禧一代。

其實他們就是想要一台車遮風避雨、保障家人的出行。他們想要的無非就是一輛車加上賦予它合法路權的寶貴牌照。

如果短期內你的消費目標群體不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那你確實應該少談一點互聯網和夢想,多談一些解決實際問題。

我本人在一個500人的特斯拉車主&愛好者群裡,群裡經常有非常有趣的分享和討論。這些人真的懂電動車、愛電動車、開電動車、關注行業的最新發展。但不少群友容易犯一個友善、無心的小錯誤:用特斯拉的標準看國內本土企業,用特斯拉車主的精神世界評判普羅大眾。

陸斌說:他們花在前期調研的時間很長,而制訂產品定義,其實只用了一個下午。他們有很多夢想,但他們要面對現實,他們要做的減法比加法多。因此,他們確定要做一台承載“電動車普及者”定位的產品。

當時他們就規劃清楚了產品的定價區間、大致樣貌,其實和我們今天最終看到的量產版EX5區別不大。

最後說說威馬發佈會後的百態眾生

發佈會結束後,我的各種微信群裡,出現了關於威馬EX5定價的廣泛討論。無論是業內人士、電動車愛好者還是吃瓜群眾,大家似乎有太多話想說。熱度堪比蔚來ES8那場聲勢浩大、據說耗資8千萬的發佈盛會。

通常汽車品牌發佈會都是自娛自樂。廠家領導朋友圈分享上市新聞、員工內部點贊才是微信朋友圈的主旋律。像蔚來ES8和威馬EX5這樣引發行業和愛好者廣泛討論的發佈會,是很少見的。

有經銷商一線銷售顧問在群裡問:“威馬是什麼品牌?他們準備在什麼管道銷售?”

有特斯拉愛好者說:“這個續航里程肯定有問題!能做到嗎?”

有知乎活躍作者問:“這車能賣嗎?這是要虧本啊!估計只有高配版本能賺錢。”

有吃瓜群眾說:“這是汽車界的小米啊!”

小鵬汽車計畫在幾天後發佈首款新車預售價。有人說,大概小鵬的團隊需要立刻開始加班。

我更新了微信朋友圈,發出了三個疑問句:

看到這個價格,傳統車廠怎麼想?消費者怎麼想?最有趣的是,投資人怎麼想?

大家各有各的看法(如上圖)。但最有意思的資訊,顯然不在半公開的朋友圈裡。來自一位資本圈的朋友。他說:“你問投資人怎麼想?我可以回答你,投資人想死!”

關於這一點,見多識廣的王洪浩老師概括的好:威馬的這場發佈會,搶的不光是市場份額,更是在搶奪資本。全民造車的大浪潮,快要褪下了。洗牌時分已到,再愚鈍的資本,也將打起精神,理智的看待這個新世界。新世界和舊世界的共通之處就是:非常現實,並沒有那麼多夢想。

PS:6項雷鋒網新智駕會員專享特權,全年100期精華內容,帶你深入淺出看懂自動駕駛。歡迎點選連結,加入雷鋒網新智駕會員計畫 :https://www.leiphone.com/aidrive/vip或掃描海報下方二維碼瞭解詳情。

威馬的戰略發佈會說了很多資訊,就只記得一點:第一款新車EX5的售價。

圖內寫的是等速續航,實際三個電池版本的NEDC綜合續航從低到高分別是300/400/460公里

補貼後9.9萬的極致低價,是不面向私人消費者,提供給出行服務等B端大客戶的;

補貼後11.23萬起步、綜合續航300km的EX5普通版,可以說刷新了行業價格的下限;

據私下瞭解,定價較高的EX5 Pro版本,在性能、配置等方面,較EX5普通版有一定的提升。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威馬EX5的價格意味著什麼?會不會威馬EX5只顧著堆電池,科技水準特別低?交付遙遙無期?並不會。

從官方發佈的配置清單來看,這台緊湊級SUV的標配水準不低。據私下瞭解,消費者應該能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末或者第四季度開上這台車。

如果說比亞迪、上汽、北汽都是穿鞋的體面大廠。那麼新創公司可以說都是光腳丫的,從0起步出來混江湖,拼命也想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蔚來ES8第一個出牌,走的是高端路線。而威馬EX5,則是帶著“電動車普及者”的企業口號,想要結束新能源車的高利潤週期。從對威馬聯合創始人陸斌的交流中,也印證了這個觀點。

陸斌說:發佈會裡有句話叫威力覺醒,意思他們要用“微利”讓新能源車市場走向覺醒。他坦承,目前的定價是一步到位的,利潤微薄。他們已經從資本市場融到了資,從政府那邊拿到了補貼,不想讓消費者再多掏錢了。

我問了陸斌一個問題:“對比榮威ERX5,威馬EX5的大致尺寸、電池容量、配置水準,都不會差,起步定價卻低了9萬(27萬 vs 18萬),光用微利售賣,恐怕難以完全解釋。低定價的支撐在哪裡?”

他談到了這麼幾點:

1、威馬的核心團隊都是汽車人,比如創始人沈暉先生,有非常豐富的行業經驗、非常熟悉供應鏈。能確保在供應鏈的成本控制上,看齊國內領先水準,例如上汽通用、吉利汽車等公司;

2、威馬自己掌握了BMS電池管理技術,自己做電池包,在電芯採購上也沒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通過這些方式,在核心的三電方面(這是電動車成本比例最高的地方)合理控制住了成本;

3、放棄暴利模式。新創公司在節奏上本來就比很多傳統公司晚,不應該抱著高利潤的心態來進入市場,威馬希望迅速成為新能源車的頭部公司。

汽車行業的小米

創業常常有兩種路徑。

第一種是顛覆式創新。做一個別人沒做過的事情——對,就像Elon Musk的特斯拉。特斯拉用的電池、電機技術也許並不特殊,但它確實造了一台沒人造過、令人耳目一新的車。

在它之前沒有人把幾千顆松下標準電池堆在一起再用嫺熟的BMS技術去管理好它們;在Roadster和Model S/X之前,全世界大整車廠造過的電動車都像是小型食草動物;在特斯拉之前,沒有汽車公司有自己的電商系統、全球一體的直營店、自建超級充電站體系。

特斯拉讓自己形成了一個小型閉環生態,在過去的十五年,它們就是全球新能源車創業的標杆企業,現在德國大眾、保時捷、蔚來們都在或多或少的學習特斯拉的很多打法。

第二種是漸進式創新。強調小步快跑,敏捷反覆運算,不搞革命搞進化。智慧手機行業的小米和OV、汽車行業的領克和WEY,都屬於這種程度的創新。你不會覺得領克和WEY和傳統的吉利品牌、哈弗品牌一模一樣,但你也不會認為它們讓你看到了火星。

威馬汽車的套路看起來顯然不是顛覆式創新,它的操作手法還是偏向傳統的。我甚至聽到過這樣的聲音:有人說威馬打法有點土!

但如果我們站在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先生的角度出發,第一種路徑,在中國是否能夠走的通?條件是否成熟?人才和資源是否容易到位?

這是一個問題。

如果你讓我帶著中國人的中庸謹慎,不把話說死,那我會說:“嗯,很難說”。 其實我心裡想的是,根據我對特斯拉創業整個過程的研究,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創業公司在中國做出特斯拉那樣的事情,Not in 2015,Not in 2018,Maybe in 2030。

這也是為何我們今天看到:iPhone、Facebook、Inter晶片、波音大飛機、SpaceX可回收火箭,這些人類最頂尖的美好事物,總是來自美國。這是崇洋媚外嗎?這是過度自卑嗎?

我不這麼看。比世界第一科技和經濟強國遜色一籌,並不丟人。你投三分輸給史蒂芬·庫裡難道丟人嗎?你下棋輸給柯潔難道丟人嗎?

做不了蘋果手機,你可以學雷軍做個小米。

做不了Facebook,你可以學馬化騰做個微信。

做了不波音大飛機,你可以研發你自己的C919。

做不了特斯拉,你可以搞一個汽車行業的小米。

沈暉在發佈會上提到了最近超級熱門的中興事件,說:“送外賣是送不出一個強國的!”做普及型的智慧電動汽車,在沈暉看來,是一種實業報國。

創業者夢想重要,但消費者需求更重要

陸斌從另一個角度談到了威馬的初衷。

他說最初威馬的核心團隊聚集到一起的時候,從0開始思考,要造一台什麼樣的車。每個人創業的時候當然都有自己的激情和夢想,威馬的創始團隊肯定也不例外。

這些人都在國際大型車企、本土大型車企經歷了漫長歲月,他們積累了很多經驗,年富力強,借助中國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雙重東風,希望在全新的公司大施拳腳。

記得Model X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我從特斯拉借來一台試駕車,開到威馬上海總部,和陸斌先生的團隊一起分享體驗。

理想中的電動車消費者是矽谷的高級程式師、是金融行業的年輕精英,他們每天把特斯拉開會家裡充電,第二天早上人和車都能量滿滿,再次出發。

然而在中國的現實社會裡,絕大多數電動車消費者並非如此。新能源這個詞很新,但消費者其實還很傳統。

陸斌說他們曾經訪問過一位元上海的焦點客戶,客戶的家並不寬敞,他們一次去了四個人登門拜訪,客廳幾乎無法容納。顯然,這名消費者是中國無數每天需要考慮“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普通大眾中的一份子。

他們還曾經去北京走訪,由於北京特殊的政策(只允許純電動車享受新能源政策),造成了北京是車多樁少,很多用戶開著最早一代的北汽電動車,忍受160km寒酸的純電續航,每週要去排1-2次隊,只為了完成補電。

是這樣非常傳統、樸素的消費者,構成了國內新能源車的消費主力:他們並非光鮮的社會上流階級,並非思想開放的知識份子,並非每分每秒都在擁抱互聯網的新千禧一代。

其實他們就是想要一台車遮風避雨、保障家人的出行。他們想要的無非就是一輛車加上賦予它合法路權的寶貴牌照。

如果短期內你的消費目標群體不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那你確實應該少談一點互聯網和夢想,多談一些解決實際問題。

我本人在一個500人的特斯拉車主&愛好者群裡,群裡經常有非常有趣的分享和討論。這些人真的懂電動車、愛電動車、開電動車、關注行業的最新發展。但不少群友容易犯一個友善、無心的小錯誤:用特斯拉的標準看國內本土企業,用特斯拉車主的精神世界評判普羅大眾。

陸斌說:他們花在前期調研的時間很長,而制訂產品定義,其實只用了一個下午。他們有很多夢想,但他們要面對現實,他們要做的減法比加法多。因此,他們確定要做一台承載“電動車普及者”定位的產品。

當時他們就規劃清楚了產品的定價區間、大致樣貌,其實和我們今天最終看到的量產版EX5區別不大。

最後說說威馬發佈會後的百態眾生

發佈會結束後,我的各種微信群裡,出現了關於威馬EX5定價的廣泛討論。無論是業內人士、電動車愛好者還是吃瓜群眾,大家似乎有太多話想說。熱度堪比蔚來ES8那場聲勢浩大、據說耗資8千萬的發佈盛會。

通常汽車品牌發佈會都是自娛自樂。廠家領導朋友圈分享上市新聞、員工內部點贊才是微信朋友圈的主旋律。像蔚來ES8和威馬EX5這樣引發行業和愛好者廣泛討論的發佈會,是很少見的。

有經銷商一線銷售顧問在群裡問:“威馬是什麼品牌?他們準備在什麼管道銷售?”

有特斯拉愛好者說:“這個續航里程肯定有問題!能做到嗎?”

有知乎活躍作者問:“這車能賣嗎?這是要虧本啊!估計只有高配版本能賺錢。”

有吃瓜群眾說:“這是汽車界的小米啊!”

小鵬汽車計畫在幾天後發佈首款新車預售價。有人說,大概小鵬的團隊需要立刻開始加班。

我更新了微信朋友圈,發出了三個疑問句:

看到這個價格,傳統車廠怎麼想?消費者怎麼想?最有趣的是,投資人怎麼想?

大家各有各的看法(如上圖)。但最有意思的資訊,顯然不在半公開的朋友圈裡。來自一位資本圈的朋友。他說:“你問投資人怎麼想?我可以回答你,投資人想死!”

關於這一點,見多識廣的王洪浩老師概括的好:威馬的這場發佈會,搶的不光是市場份額,更是在搶奪資本。全民造車的大浪潮,快要褪下了。洗牌時分已到,再愚鈍的資本,也將打起精神,理智的看待這個新世界。新世界和舊世界的共通之處就是:非常現實,並沒有那麼多夢想。

PS:6項雷鋒網新智駕會員專享特權,全年100期精華內容,帶你深入淺出看懂自動駕駛。歡迎點選連結,加入雷鋒網新智駕會員計畫 :https://www.leiphone.com/aidrive/vip或掃描海報下方二維碼瞭解詳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