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近期銀行將嚴查信用卡資金流向和消費類型!小心降額封卡

高喊轉型零售的銀行, 正在信用卡市場征戰四方, 其中信用卡分期成為各大銀行的主攻領域。

這類業務屬於消費貸性質, 由於創收能力強勁, 銀行自然發力猛推。 但與之伴生的資金流向違規使用問題, 引起了監管的關注。 上海銀監局最新公佈的一份處罰決定, 在市場上引發極大關注。

2016年至2017年, 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部分信用卡現金分期資金被用於證券交易。 也就是說, 用戶在信用卡平臺上借來的現金, 被直接用來了炒股。 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一位元市場部經理告訴記者:“分期交易的產品都是限於個人消費領域,

之前一些持卡人的資金用途流向有問題, 主要是用在非消費領域, 所以是不合規的使用。 ”

當前, 監管部門正在嚴控個人消費貸款違規流向股市、樓市等領域。

此外, 監管還發現, 浦發銀行個別信用卡分期產品, 有部分資金流向非消費領域。

按照規定, 銀行的消費貸僅限用於裝修、家電、婚慶、購車等消費用途, 不得用於購房、股票期貨等投資理財, 但仍有持卡人鋌而走險。 假設持卡人從不同平臺各借5萬元, 累計起來的資金數額可以達數百萬, 一旦股市下跌, 風險極大。 因此, 銀行對於資金流向的監測管控, 顯得尤為重要。

上海申道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楊鄒華表示:“銀行不管是信用卡業務或者是貸款業務, 都要對於放出去的資金做嚴格化審查, 從貸前必須對貸款的用途必須明確, 貸中對於整個放出去的資金要有一個流向上的審查, 最終收回款項之後, 對於整個資金的把控性都應該是由銀行來負責的。 ”

目前, 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已經開始措施,

對貸款人資質、貸款用途進行重點監管, 通過大資料系統對資金流向進行密切跟蹤, 一旦發現疑似異常, 要求客戶提供消費發票等使用證明。

不過, 除了銀行之外, 支付寶、微信、各種現金貸平臺也都能借到現金, 對他們的資金流向的監測管控, 是否流向投資領域、加大居民杠杆, 卻是一片空白。 楊鄒華告訴記者:“它缺乏一個銀行間調取資金流向的能力, 這部分的資金管理上, 可能更加有難度, 因此它的貸後審查能力幾乎為零。 ”

值得注意的是, 近日多家銀行發佈了關於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地產內商戶限額的公告, 甚至民生銀行還單獨提到信用卡透支額度獲得的資金僅能用於合理的個人或家庭消費, 不得用於生產經營、投資等非消費領域自主支付的,

這就跟現金貸或者消費貸一樣存在漏洞, 容易發生資金被違規使用的風險。

據瞭解, 單筆30萬元以下銀行貸款, 借款人可自主支付。 如招行e招貸業務, 貸款額度最高30萬元, 資金劃到信用卡用戶的同名借記卡中, 由借款人自主使用, 但要求保留4至6個月的消費憑證, 以便銀行進行抽查。

儘管如此, 在實際操作中也有漏洞可鑽。 用戶若將資金用作炒股等領域, 並將同期的其他消費憑證來證明資金用途, 則較難辨別。

這就需要銀行對這類資金的用途監測採取更嚴格的風控手段。 一位城商行人士說, 如果資金劃出的收款對象戶名中, 含有房地產、股票等敏感字眼, 該行風控系統就會在後臺進行相關提示預警。

目前, 監管部門正密切監控相關業務。 據瞭解, 監管部門重點會管控資金流向, 同時要求銀行將這類貸款盡可能小額化。 若銀行自身風控不到位, 將會採取更嚴格的懲罰措施。

來源: 上海證券報、涵菲財經等;POS圈支付網整理編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