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三星晶片發展史的啟示

近日, 美國政府對中興通訊發出出口禁令, 引發輿論對於中國尖端產業自主創新的討論, 並激發了國人對於“中國芯”的思考。

可以說, 這場風波的波及範圍, 絕不僅僅局限於美國或中國;作為全球量產晶片行業的重要力量, 韓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擁有一定的發言權。 而筆者近日在韓國採訪過程中, 也有不少韓國方面的人士聽聞記者來自中國以後, 主動聊起有關中興通訊的話題。

眾所周知, 晶片產業所製造的產品雖然並非面向消費者的終端產品, 卻運用於電子產品、數碼產品、通信設備等多個高附加值產業,

是否掌握晶片的核心技術, 也被認定為是否掌握高尖端產業命脈的關鍵點。

三星能夠從零出發成為量產晶片產業的領導者, 絕不僅僅是一蹴而就, 而是一部由三星主導、政府支持、市場聯動的三部曲。 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的一位工作人員如此告訴筆者。

三星主導:從借鑒到自主研發

說起三星, 在許多人的眼中首先會想到的是智慧手機、家電等消費類產品, 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是, 相比於以消費類產品構成的CE、IM事業群, 三星研發半導體、量產晶片產品的DS事業預計在2018年一季度營業利潤將達到11萬億韓元, 佔據三星該季度全部利潤的七成。

從全球來看, 三星電子在全球量產晶片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已超過50%,

並在銷售額及營業利潤兩個指標上雙雙超過美國英特爾等競爭對手, 高居晶片產業的龍頭位置。

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 在三星依靠技術含量較低的家電起家時, 三星創始人李秉喆便開始在內部會議中, 注意到了晶片產業“點石成金”的優勢——影響家電性能的核心便在於晶片, 從此多次提及開發晶片, 並下決心投入鉅資。

當時全球晶片產業雖還處在高速成長期, 不過該產業已被美國鎂光、日本三菱、夏普等企業牢牢佔據, 美國依靠長期以來的系統集成的技術積累優勢, 日本依靠長期積累的應用科技等, 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而韓國當時的經濟狀態, 雖然憑藉樸正熙軍政府的新農村運動獲得巨大發展, 但也僅能說得上是解決溫飽;因此當日本三菱得知三星將開發晶片產業時,

該公司CEO直接表態“對於GDP水準較低的韓國, 半導體產業並不適合”, 並在公開場合宣揚“三星不能開發晶片的4個原因”。

此後, 李秉喆一度向美國鎂光及日本夏普派遣員工, 以獲得半導體產業的初期技術, 不過過程並不順利:鎂光曾表示將以400萬美元提供較為落後的產業鏈的設計圖紙, 但後來以偷看文獻為藉口反悔, 並將三星方面人員趕出了鎂光;夏普則雖然表面上應允三星的請求, 不過實則嚴加看管, 甚至不允許三星方面人員接近最新的生產線。

“當時三星的研究員們, 因為夏普方面連工廠的面積等基本資料都拒絕提供, 於是只能通過自己的腦子記住某些細節,

比如有一位研究員通過自己的手指間距離、身高及步伐數, 記錄工廠的大概面積及其他參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