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加工貿易占比降至十年來最低,沿海超2成企業擬異地搬遷

隨著加工貿易傳統競爭優勢的削弱, 新一輪產業轉移正在逐漸形成。 最新調研顯示, 未來三年, 我國沿海地區23.2%的企業有異地投資計畫。 其中, 8.9%的企業準備到境外投資, 7.3%在省內進行轉移, 7.1%的企業準備搬遷到省外。

從轉移出去的企業佈局來看, 東南亞成為企業擬境外投資(搬遷)的首選, 占比為43.75%, 美國和歐洲緊隨其後, 占比分別為12.17%、10.20%, 非洲也占到了4.93%。

餘淼傑表示, 還是要分不同產業具體分析, 對於資本密集型產業來說, 勞動力成本不是影響其最重要的因素, 而中國工業體系完整, 主要城市群已局部形成產業集聚,

因而建議從沿海向內陸梯度轉移, 同時, 技術升級是資本密集型加工企業的出路。

“對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來說, 勞動力成本是影響其最重要的因素, 加上市場接近原則和規避關稅及非關稅壁壘, 應轉移至東南亞或非洲國家。 ”餘淼傑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當天表示, 回顧改革開放40年, 加工貿易是我們通過體制創新、擴大開放來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一個典範。 加工貿易帶來了很多新的產品、技術、現代管理方式, 創造了大量的就業, 使中國順利克服了外匯短缺, 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

專家:需進一步延伸價值鏈

1978年, 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在東莞誕生, 自此開始了中國加工貿易的發展史。 從最初的不到17億美元發展到1.2萬億美元, 從頂峰時期占外貿進出口總值的近6成到現在降至3成, 伴隨著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是, 我國加工貿易的增值鏈條不斷延伸, 有些產品的整個鏈條現在全都在中國。

在隆國強看來, 中國加工貿易的很多優勢即將到來。

比如, 人力資源的優勢, 在一年800萬的高校畢業生裡有300萬是理工科, 這比5個發達國家的理工科畢業生總和還要多。 再比如, 完善的基礎設施、產業配套, 中國一些地方已經形成了加工貿易的完整生態系統, 它包括企業、政府、仲介機構、消費市場, 這是加工貿易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的非常重要的優勢。

“此外, 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也為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更多制度保障和支撐。 現在要做的是, 進一步延伸加工貿易的增值鏈條, 提升加工貿易技術環節, 適應從下游向上游轉型的過程。 ”隆國強說。

事實上, 很多發達國家都經歷過這一過程。 隆國強舉了韓國的例子, 截止到2016年, 韓國對中國大陸的投資為600億美元,

但是韓國每年通過把加工貿易的下游轉移到中國大陸, 帶動其上游產品向中國大陸出口的順差接近1000億美元。 也就是說, 韓國把低端產業向海外轉移, 帶動了上游的發展升級。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就建議, 在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下, 中國的加工貿易企業以境外產業園區為平臺, 到境外從事“出境帶料加工”業務。

餘淼傑則建議, 將下游的加工貿易向非洲轉移, 因為相比東南亞, 非洲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有巨大的比較優勢。 東南亞各國較非洲發展程度高, 勞動力成本高於非洲, 人口規模卻小於非洲, 難以大規模承接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同時, 地理位置優勢不如非洲明顯, 也缺乏同發達國家定立的貿易優惠協定。

曲建還表示, 加工貿易的政策體系為中國營造了一個低成本、低稅收的營商環境, 需要結合進出口並舉的外貿新形勢, 考慮將加工貿易概念轉變為保稅產業, 以便於拓寬這一方式的適用領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