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白的“自大”,讓世上少了一位宰相,卻多了一位“詩仙”

“天上白玉京, 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 結髮受長生。 ”“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 ”類似風格的詩句, 在《李太白集》中可謂俯拾皆是。 它們表露的意思用直白的話翻譯就是:我很牛!我不是一般的牛!我非常非常牛!

甚至, 李白在寫給當朝顯貴的自薦信中, 雖然非常藝術性地送了人家一頂高帽子, 卻依然不忘“自吹自擂, 狂妄自大”。 “生不用封萬戶侯, 但願一識韓荊州。 ”以這樣的“馬屁”開頭, 李白的這首自薦信依然能夠成為千古名文, 實屬異數。

要知道“文起八代之衰, 而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愈, 就因為未發跡前寫給當朝宰相的自薦信中不小心拍了幾下馬屁, 受盡了後世多少文人的冷眼和奚落?

李白之所以能夠避免類似的遭遇, 完全是因為他深刻於骨子裡無法收斂的“自大”:“白, 隴西布衣, 流落楚、漢。 十五好劍術, 遍幹諸侯。 三十成文章, 曆抵卿相。 雖長不滿七尺, 而心雄萬夫。 ”也許正是因為他的過分“自大”, 連一向以愛才聞名的韓朝宗(即李白尊稱的“韓荊州”), 收到他的自薦信後, 卻也未能如他所願向朝廷舉薦他。

我們現在知道, 韓朝宗家族雖然世代高官顯貴, 堪稱官場達人, 但在中華文明史上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物,

若非李白此文, 或許如今根本不會有人能夠知道他的名字。 然而, 當時卻盡是他這樣的人物決定著李白塵世中的“前途”。

李白對於遭人冷遇, 其實此前已有豐富經驗, 青年時期遊歷四川時謁見渝州(今重慶)刺史李邕, 就頗不受待見, 他憤而作詩曰:“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 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 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 丈夫未可輕年少。 ”相比如今中二少年的簡單一句“莫欺少年窮”, 真是勝出何止萬萬!

然而, 往後的日子裡, 由於無可收斂的“自大”, 李白還要遭受更多的冷落。 “無人貴駿骨, 騄耳空騰驤。 樂毅倘再生, 於今亦奔亡。 蹉跎不得意, 驅馬還貴鄉。 ”生命即將落幕的時刻, 李白才驀然發現, 他早年“試涉霸王略, 將期軒冕榮”、志在宰相的野望, 被證明完全就是一個徹底的空想!

李白的不幸, 卻成為中華文明的大幸!假使李白夢想成真, 這世上不過多了一位宰相, 但很有可能不再能有“詩仙”。 從文明史的角度而言, 說李白一個人的價值超過唐朝所有的宰相之和, 或許有點過, 但至少可以這樣說, 唐朝少了任何一位宰相, 都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但沒有了“詩仙”, 中華文明是的的確確要狠減掉幾分顏色的。

只是這樣的境遇, 對於塵世中的李白個人, 真不知道說是幸耶?非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